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老子的養育智慧:欣賞自己孩子成功,允許別人孩子成功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第五章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的第一句講:“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聽起來好像很彆扭, 因為“不仁”這個詞, 往往和“不義”在一起用, 我們常說“不仁不義”。

天地沒有仁愛, 而且還將萬物——當然“萬物”也包括我們人類了——當成芻狗。 “芻狗”是指草紮的狗, 古時候祭祀用的, 沒有生命的東西。

老子怎麼能這樣講呢?

歷來解析老子的典籍中, 對第五章的解釋還是比較多的, 我們先來看一看各位大家對這句話是怎麼認識的。

南懷瑾:芻狗, 草紮的狗, 祭奠之前, 芻狗受人珍惜照顧,

被看得很重要。 祭奠完成, 用過的芻狗如同廢物被人拋棄。 天地無心而平等生髮萬物, 萬物亦無法自主而還歸於天地。 是說天地並沒有自己立定一個仁愛萬物的主觀的天心而生萬物。 知識自然而生, 自然而有, 自然而歸於滅。 假如從天地的立場, 視萬物與人類平等, 都是自然的, 偶然的, 暫時存在, 終歸還是“芻狗”而已。

南懷瑾這段話的核心, 主要是講自然, 就是一切皆是自然, 不是人為的。

我們搜羅了部分名家對於這句話的理解, 總體看來, 大家都在講“自然”。 因此讀老子《道德經》, 當你真的弄不清楚的時候, 可以看看這些名家、大家是怎麼理解的。 如果很多方面大家理解都是共同的, 那這點可能就是老子所說的東西, 那就是自然。 你不要有意為之, 不要故意去動你的愛心。

因為這個愛心是自然生髮的, 它本來是自然, 但是你一動念頭的時候, 它就是有意為之了, 有意為之就是破壞掉了。

舉例而言, 愛上誰了就是愛上誰了, 你千萬不要動念頭。 你說我非要去愛上劉德華,

那就是動念頭了。 你不要動念頭, 僅僅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 自然而然地處之。 比如說, 我天天去做飯、上課、天天去打掃衛生、做我的交警……有一天, 我愛上誰了。 你在沒有“有意為之”的情況下產生了感情, 這才是真的, 這才是自然的。

現在很多家長說“我們要愛我們的孩子, 愛我們的家庭”, 這種念頭難道不對嗎?

不對。 因為, 你一旦施加了些什麼, 就不自然了。 比如說我非要讓孩子喝水, 比如說我非要讓孩子學鋼琴……就是你“妄自加之”的。

有這些念頭生髮的時候, 正像很多家長說“我們要愛這個家庭, 我們要愛孩子”的時候, 說明我們在實際生活中, 有時候是對家庭的愛、對孩子的愛有缺失。 而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添加, 一旦“添加”就會使這個事情變性了,

因為你愛家庭、愛孩子本來就應該是很自然的, 不用刻意去想、去說、去做。

如果說你過去做得不夠, 你現在回歸自然, 去愛家庭、去愛孩子了, 這叫回歸自然, 因為你本來就應該關懷家庭。 我們很多人天天在外面工作, 天天為了事業,

把精力都用在領導身上了, 都用在客戶身上了, 現在你留出一部分精力和時間給家庭, 這才叫自然, 實際上你是回歸自然。

在家庭當中, 我們愛孩子、愛家庭, 本來就是一個很自然生髮的事。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我該愛孩子了, 該愛家庭了, 說明你已經處於不自然的狀態了, 或者在以往你是少了、欠了, 現在你才會在內心當中有了這種念頭。 而這個念頭應該是自然的, 而不是你有意為之的。

允許自己的孩子成功, 也允許別人的孩子成功。

老子在整個《道德經》當中, 從各個角度, 各個不同的時段狀態下, 去理解天意、理解天道、理解自然。 有關“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一章中所言及的“自然”代表什麼, 唐玄宗的理解是:不要偏私, 而要兼愛。

你要愛所有的人,不獨親其親,則天下皆親矣;不獨子其子,則天下皆子矣。你不要僅僅把自己的兒子當成兒子,而要將天下所有的孩子都當成你的孩子,這就是“天地不仁”。

你不要單獨親你自己的孩子,這個觀點能不能接受?

很多母親表示:接受起來挺難的。能夠接受“我家孩子好,別人家孩子也好”這樣的說法,但是說“要對每一個孩子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好”,很多家長表示難以理解。

這兩個觀點雖然有矛盾之處,可是老子已經都講清楚了,首先,應該不要獨子其子,應該要天下皆子。允許自己的孩子成功,也允許別人的孩子成功。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當中,很多父母不希望別的孩子好。實際上有很多家庭,就是只允許自己的孩子好,不允許其他的孩子先。比如說,我們現在有一個文化:“前三名”。

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講:要考前三名!一定要領先!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前三名,甚至考了第三名,還要求考到第二名,最好是第一名。

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我們文化當中有很多那種實際上自私自利,而表面上冠冕堂皇的東西。

假如你們家的孩子,考了前三名,一個班裡要有多少孩子?如果一個班上六七十個孩子,就有五六十個孩子都考不進前三名,那麼他們就很自卑。

因為你家孩子的前三名,導致了別人家的孩子自卑,你願意嗎?

很多家長會願意。

這是真話。

我們現在很多家長真的是這樣的:“孩子,給我考前三名!”

“那我要考前三名,我喜歡一個小女孩,她都被弄到第十名了……”

“不管他們,管人家幹啥!你考前三名就行了!再一個,話說出來了,孩子,咱就得比別人強,咱就得壓住人家。人就是這樣,社會是殘酷的,競爭就是如此,你不吃掉人家,人家就吃掉你。”

真的是這樣。

我想告訴所有的家長們,這種教育,你的孩子前三名保持不長久,因為別人也會吃掉你。

古今中外,真正能夠有所成就的人,並且真正能夠長期有所成就的人,一般都是人際關係好的人。如果你用這種方式去教育子女,子女就會相當殘忍,他僅僅能夠接受“世界是殘酷的”這個事實,他會如法炮製,用你的方法,他真的去用你教授的這種方式對待別人。

任何人,沒有支持體系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子講,不要偏愛,包括對你的兒子也不要偏愛。你要愛天下所有的孩子。因此,我在這裡給所有的家長們送上一句話:愛所有的孩子。

書名:老子的養育智慧

作者:周正, 左麗娟, 張麗潔,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9.00

而要兼愛。

你要愛所有的人,不獨親其親,則天下皆親矣;不獨子其子,則天下皆子矣。你不要僅僅把自己的兒子當成兒子,而要將天下所有的孩子都當成你的孩子,這就是“天地不仁”。

你不要單獨親你自己的孩子,這個觀點能不能接受?

很多母親表示:接受起來挺難的。能夠接受“我家孩子好,別人家孩子也好”這樣的說法,但是說“要對每一個孩子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好”,很多家長表示難以理解。

這兩個觀點雖然有矛盾之處,可是老子已經都講清楚了,首先,應該不要獨子其子,應該要天下皆子。允許自己的孩子成功,也允許別人的孩子成功。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當中,很多父母不希望別的孩子好。實際上有很多家庭,就是只允許自己的孩子好,不允許其他的孩子先。比如說,我們現在有一個文化:“前三名”。

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講:要考前三名!一定要領先!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前三名,甚至考了第三名,還要求考到第二名,最好是第一名。

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我們文化當中有很多那種實際上自私自利,而表面上冠冕堂皇的東西。

假如你們家的孩子,考了前三名,一個班裡要有多少孩子?如果一個班上六七十個孩子,就有五六十個孩子都考不進前三名,那麼他們就很自卑。

因為你家孩子的前三名,導致了別人家的孩子自卑,你願意嗎?

很多家長會願意。

這是真話。

我們現在很多家長真的是這樣的:“孩子,給我考前三名!”

“那我要考前三名,我喜歡一個小女孩,她都被弄到第十名了……”

“不管他們,管人家幹啥!你考前三名就行了!再一個,話說出來了,孩子,咱就得比別人強,咱就得壓住人家。人就是這樣,社會是殘酷的,競爭就是如此,你不吃掉人家,人家就吃掉你。”

真的是這樣。

我想告訴所有的家長們,這種教育,你的孩子前三名保持不長久,因為別人也會吃掉你。

古今中外,真正能夠有所成就的人,並且真正能夠長期有所成就的人,一般都是人際關係好的人。如果你用這種方式去教育子女,子女就會相當殘忍,他僅僅能夠接受“世界是殘酷的”這個事實,他會如法炮製,用你的方法,他真的去用你教授的這種方式對待別人。

任何人,沒有支持體系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子講,不要偏愛,包括對你的兒子也不要偏愛。你要愛天下所有的孩子。因此,我在這裡給所有的家長們送上一句話:愛所有的孩子。

書名:老子的養育智慧

作者:周正, 左麗娟, 張麗潔,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9.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