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謀篇佈局永遠是主題,我們看扇面如何謀篇佈局?

晉堂夏雲

扇子, 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明代羅欣《物源》有“舜始造扇”說, 沈從文《扇子史話》在闡釋扇子作用時說:“出於招風取涼,

驅趕蟲蚊撣拂灰塵, 引火加熱種種需要, 人們發明了扇子。 ”從現已出土的文物看, 最早的戰國時期扇子是用細竹篾編織而成的。

後來, 隨著手工業的不斷發展, 從制扇材料的多元化(如竹葦、羽毛、絹布、錦司絲、紙等), 進入了扇形的多元化(長方形、橢圓形、掌扇形、多角形、曲線形、海棠形等), 並且逐步完成了從實用走入藝術的歷史進程。 不知是誰首創在扇面上題字, 現已無從查考, 傳說應該早在宋徽宗以前。 宋徽宗以後, 出現了扇面書法, 如宋徽宗團扇。

趙佶《草書紈扇》

釋文:“掠水燕翎寒自轉, 墮泥花片濕相重”。

明代以後, 扇子得以廣泛流傳。 關於摺扇, 據說是由日本傳入的。 下面, 向大家介紹一些扇面書法的章法形式。

1、 團扇書法。

團扇, 因有團圓如明月而得名, 相傳出自漢代。 這幅作品共22行, 每行字數不等。 少則4-5字, 多則40字以上。 章法圍著圓邊走, 行間留白與環圓留白勻稱, 款和題頭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真是用心良苦。

上圖是團扇變形款式, 人稱蘋果式。 系趙之謙所作, 以魏入行草, 拙中見巧, 方中見圓, 中間空白為蘋果之手柄痕跡, 使左右有著一種上下闕的感覺。

上圖是吳昌碩先生獨具匠心的作品,

一楷一行, 一短一長, 疏密對比明確, 瀟灑無比, 風姿綽約。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 四邊去圓為方, 亦系趙之謙所作, 正文畫界格, 用魏碑寫出, 嚴謹中現出浪漫氣, 清逸富貴。 上款暑正文出處和贈送對象, 下款暑時日和作者名。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人稱芭蕉扇式。章法圍著扇邊走,行間留白與環圓留白勻稱,款和題頭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人稱方扇式。相傳在戰國時期就有方扇出現,扇面用細竹篾編制而成。

2、摺扇書法。

摺扇書法創作難於其他書法創作,究其原因:一是體積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紙面不吸水,四是開頭不規則。其中,紙面不吸水的問題好解決,只要用滑石粉擦一擦,不吸水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上圖的章法為二行居中式,為清代書法家翟雲生所書,他以隸書名世。此幅作品給人以天空地闊、任意翱翔的感覺。

上圖的章法為隔行長短式,為明代書法家婁堅所書,長行從扇面的上沿一直寫到下沿,而短行則每行只寫二字,且平上不平下。

上圖的章法為隔行取半式,即一行寫滿,一行寫半,以次類推。整幅章法滿而不局促,空間佈局合理。

上圖的章法為長虹式,每行二字,沿扇面的上沿寫,若彩虹一般,且款文的底部也與正文齊平。給人以寬闊無比的想像空間。

上圖的章法為疏朗式,系明代陳鴻壽所書。扇面書法太擠則悶,太空則虛,此作不擠不空,恰倒好處。留出的空間,正好用來表現自我。

(圖文來源網路,僅提供為書法交流,版權歸原作者)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人稱芭蕉扇式。章法圍著扇邊走,行間留白與環圓留白勻稱,款和題頭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上圖也是團扇變形款式,人稱方扇式。相傳在戰國時期就有方扇出現,扇面用細竹篾編制而成。

2、摺扇書法。

摺扇書法創作難於其他書法創作,究其原因:一是體積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紙面不吸水,四是開頭不規則。其中,紙面不吸水的問題好解決,只要用滑石粉擦一擦,不吸水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上圖的章法為二行居中式,為清代書法家翟雲生所書,他以隸書名世。此幅作品給人以天空地闊、任意翱翔的感覺。

上圖的章法為隔行長短式,為明代書法家婁堅所書,長行從扇面的上沿一直寫到下沿,而短行則每行只寫二字,且平上不平下。

上圖的章法為隔行取半式,即一行寫滿,一行寫半,以次類推。整幅章法滿而不局促,空間佈局合理。

上圖的章法為長虹式,每行二字,沿扇面的上沿寫,若彩虹一般,且款文的底部也與正文齊平。給人以寬闊無比的想像空間。

上圖的章法為疏朗式,系明代陳鴻壽所書。扇面書法太擠則悶,太空則虛,此作不擠不空,恰倒好處。留出的空間,正好用來表現自我。

(圖文來源網路,僅提供為書法交流,版權歸原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