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莊主專欄丨牛市啥時候來(三)

很多讀者反應我的文章有點學術化, 看著很痛苦, 我深表理解, 有一些內容其實只是為了提供論據, 讓大家明白結論是哪裡來的, 如果看著吃力, 直接跳過, 看結論就好了。 上了一桌子的好菜, 吃著香就好了, 管它怎麼做的呢!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牛市啥時候來。 今天討論的是最後的變數, 然後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討論這些變數是如何影響市場風格的了(比如應該買創業板還是主機板, 應該買價值股還是成長股)

回顧

前兩期我們已經討論完了公式分母中的兩個變數rf和rm, 得到了兩個結論:

rf是無風險利率, 較低的無風險利率是牛市的先決/必要條件。

rm是風險偏好, 股市制度等會直接影響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的抬升是牛市的關鍵因素。

企業的盈利能力

今天我們來討論分子的兩個變數D0和gi, D0是企業現在的利潤情況, gi是企業未來的平均利潤增長率。

這兩個變數衡量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盈利對股價的影響應該是這些變數中最容易理解的了。 持有股票其實就是一種間接投資實體經營的方式, 買了一個公司的股票, 就意味著你成為了這家公司的股東, 你對這家公司有了部分的所有權。 所以, 可以理解成, 公司的盈利能力強, 你的資產價格就上漲了。 道理和你拿這筆錢去自己做小生意, 生意能賺錢你就有收益, 是一樣的。

那麼企業的盈利能力(D0和gi)受什麼影響呢, 從宏觀經濟學上來看其受需求和供給的影響。

其中需求是經濟週期所決定, 宏觀經濟的週期通過影響人們對需求的預期來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人們預期經濟會變好, 就會增加消費, 從而帶動企業盈利。

另一方面, 供給是由生產函數決定的:

式中Y是工業總產值, At=綜合技術水準, L=勞動力, K=資本, α=勞動力產出的彈性係數, β=資本產出的彈性係數, μ=隨機干擾的影響(可忽略)。 技術、勞動力和資本這三個主要影響因素中, 勞動力和資本都是短期內無法大幅度變動的變數, 所以剩下的一個變數技術水準的發展, 就會對催生牛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美國90年代的牛市, 是雷根經濟學和克林頓主導的科技創新推升了企業盈利, 美國股市的淨資產收益率由最初的14%上升到18%以上, 催生了一波牛市;德國90年代推進私有化改革,

對企業競爭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盈利回升、催生一波牛市;日本70-80年代, 產業機構調整、技術進步大幅提高了自主研發站GDP的比重, 企業盈利上升, 催生牛市……

結論

呼~~~ 終於快說完了, 枯燥的理論部分已經完結, 你們只要知道結論就好:

以前, 中國企業盈利主要受需求影響, 因此從資料上來看, GDP同比增速與企業盈利關聯性很強, 但現在卻越來越弱, 因為在轉型期, 企業盈利受需求的影響越來越小了, 而技術進步、產業結構的變化對企業盈利的影響越來越強, 並逐漸成為主導(在相應的產業催生牛股)。

OK, 我們的最後一個結論是:企業盈利是牛市的驅動因素。

尾聲

我們的《牛市啥時候來》系列, 已經寫了三期, 分別描述了無風險利率、風險偏好、企業盈利這三架拉動牛市的馬車。

我相信有讀者一定不耐煩了,說這三架馬車到底幹嘛用?重點來了,敲黑板:不同馬車為主要拉力催生出來的牛市,風格是不一樣的!

代表無風險利率的馬車力量最大的時候,是介入高股息率股票的時機;代表風險偏好的馬車力量最大的時候,是介入概念、殼公司的時機;代表企業盈利的馬車力量最大的時候,是業績為王的時代,那麼A股現在是什麼風格呢?

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的專欄,也歡迎大家與我們對市場一起進行討論。

分別描述了無風險利率、風險偏好、企業盈利這三架拉動牛市的馬車。

我相信有讀者一定不耐煩了,說這三架馬車到底幹嘛用?重點來了,敲黑板:不同馬車為主要拉力催生出來的牛市,風格是不一樣的!

代表無風險利率的馬車力量最大的時候,是介入高股息率股票的時機;代表風險偏好的馬車力量最大的時候,是介入概念、殼公司的時機;代表企業盈利的馬車力量最大的時候,是業績為王的時代,那麼A股現在是什麼風格呢?

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的專欄,也歡迎大家與我們對市場一起進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