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這車跟賓士C級一樣的發動機,月銷1千多台,優惠5萬也不好使!

提到國內合資運動型B級車, 一線豪華品牌裡就是寶馬3系im版, 奧迪A4運動型, 賓士C級運動版;二線豪華裡的主要就是凱迪拉克ATSL, 英菲尼迪Q50L, 普通品牌有思鉑睿SI、君威GS、蒙迪歐運動版、V6後驅超跑銳志等。 如果按銷量來排位, BBA也是前三的水準, 跟在後面是凱迪拉克ATSL。 而同為二線豪華品牌的英菲尼迪Q50L的日子卻沒有凱迪拉克ATSL那麼好過, 老劉對於英菲尼迪Q50L這個車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 社區鄰居也買了台2.0T的, 每次路過都要多看幾眼, 尤其是那銷魂的大菊花。 目前合資生產的都是Q50L, 在售的Q50都是進口的, 排量是3.7L V6及3.5L V6混動,

買的人非常少, 忽略不計了, 所以今天只討論合資生產的2.0T Q50L:

先還是來看看銷量情況, 英菲尼迪Q50L現在是東風英菲尼迪生產了, 上月銷量1502台, 前七個月的平均銷量也基本為1500台左右。 這個銷量成績在所有轎車裡面排名在100位左右, 而最大的競爭對手凱迪拉克ATSL月銷量平均為4000多台,

差不多是Q50L的三倍左右。 這個表單裡還看到了兩個悲催的身影, 一個大眾CC, 一個福特金牛座, 都只有1000多的銷量, 慘啊!

這個前臉的咋一看還是有點凶的, 中網鍍鉻的造型也是獨一家, 像一個矩形被扭曲了往中間聚攏一樣;大燈是上挑式的設計,

配置還不錯, 除最低配外都是LED大燈, 中高配帶自我調整遠近光, LED日間行車燈是標配。

相比進口的Q50, 東風出品的英菲尼迪Q50L在尺寸上做了加大, 規格為4852*1823*1456, 軸距達到了2898, 比ATSL長了10多公分, 軸距也多出幾公分。 側面線條非常流暢, 不同於那種純粹的速度機器,

少了一分囂張, 多了一分優雅。 底部側裙有鍍鉻裝飾亮條點綴, 前翼子板上的2.0T表明這是國內產的Q50L, 而進口的Q50這個位置是3.7或HYBRID標誌。

車尾設計比較普通, 跟一般B級轎車沒啥差別。 最大的特色就是這個排氣管了, 同級裡貌似沒有比它還大的, 這口徑塞個拳頭沒有壓力。

尾箱左上方有東風英菲尼迪的標誌, 說明這車是在國內生產的。

圖中為高配車型, 輪轂為19寸, 採用銀色與灰色雙色設計, 品牌是鄧祿普的SP SPORT MAXX050, 規格為245/40 R19,在同級產品算比較高的水準。

內飾設計跟進口的Q50是一樣的,科技感比較濃,中控區域採用雙螢幕設計,這個全系都是標配的,帶有人機交互系統。內飾用料上基本都為軟性材質,中控台部分為搪塑材料,座椅為真皮。

三幅多功能真皮方向盤比較厚實,集成了定速巡航、音響控制、電話藍牙等功能。背後的換擋撥片造型比較誇張,如同一個圓月彎刀,尺寸很大。儀錶盤比較簡單,左邊轉速表,右邊速度表,中間是車輛資訊顯示,儀錶盤的背景燈為紫色

後排空間在加長後還算可以,中央地板凸起有點高。座椅的填充物非常厚實,三個座位都有頭枕,舒適性確實不錯。

動力部分,英菲尼迪Q50L搭載的是四缸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11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傳統系統匹配7擋手自一體,百公里加速7秒7左右。如果只看這個加速資料,與同檔車型比沒優勢,算是比較差的水準。像ATL是6秒出頭破百,寶馬328更是跑到5秒7左右,與新奧迪A4低功率版差不多,跟用一樣動力總成的賓士C260L比也要稍微慢點。

英菲尼迪Q50L的發動機其實跟賓士C260L 運動型上用的是一模一樣的,從兩個車的銘牌上可以看出來發動機型號均為274系列,功率也完全一樣,都是155KW,目前的賓士C200用的就是這款發動機的低功率版,135KW。Q50L用的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也是賓士提供的,雖然Q50L是東風生產,但這個發動機、變速箱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可以說Q50L的動力總成就是賓士C級,沒本質區別,或許只有後期的調教上有點差異。賓士M274系列發動機技術上還是比較先進的,賓士最新的MRA縱置模組化平臺打造,峰值扭矩在1250轉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渦輪延遲的基本感覺不到;M274發動機採用賓士第三代缸內直噴技術,由帶有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燃燒效率非常高,一個衝程內完成5次噴射,1毫秒釋放4次火花。之前英菲尼迪牛X的發動機主要是VQ高性能自然吸氣發動機,SUV車型上用的VK大排量發動機,還有混動技術,現在賓士把2.0T發動機共用給英菲尼迪,也算是補充了產品線。

Q50L的懸架跟進口的Q50是一樣的,前懸為雙叉臂,後懸為多連杆,懸架的調教偏舒適,操控的穩定性差點。Q50L的轉向系統比較特殊,是採用DAS線控主動轉向技術,也就是說方向盤跟車輪之間沒有直接的機械連接,而是通過ECU向電發送指令,這樣會感覺方向盤比較靈敏。

最後我們來看看售價,運動型B級車這個市場相對來說不是很大,特別是留給BBA之外的選手,普通品牌像君威GS、思鉑睿、大眾CC、銳志基本沒啥活路,銷量過2000都難,真是夾縫中求生存。對於英菲尼迪Q50L來說,也是如此,只能通過大幅降價來換市場。目前,Q50L在老劉所在城市有4-5萬的優惠,最低配車型能做到23萬區間,跟凱迪拉克ATSL最低配目前市場價差不多。但為啥賣的沒ATSL好呢,老劉覺得主要是產品因素。一個是外形不夠有型或者說有特色吧,俗話說品牌不夠外形來湊,Q50L品牌沒有優勢,外形相對低調;二是動力,作為運動型B級車,在2.0T這個陣營裡Q50L的動力表現算是偏下的水準,雖然ATSL變速箱一般,但功率高達279馬力;三是價格,價格往往跟品牌又是聯繫在一起的東西,如果2.0T的寶馬3系賣23萬多絕對又是不一樣的情況了,英菲尼迪作為二線豪華品牌在國內的存在感個人覺得比雷克薩斯、凱迪拉克這些更低點,所以目前這個售價看似優惠很大,實際在購車人心裡也並不是特別便宜。

內飾設計跟進口的Q50是一樣的,科技感比較濃,中控區域採用雙螢幕設計,這個全系都是標配的,帶有人機交互系統。內飾用料上基本都為軟性材質,中控台部分為搪塑材料,座椅為真皮。

三幅多功能真皮方向盤比較厚實,集成了定速巡航、音響控制、電話藍牙等功能。背後的換擋撥片造型比較誇張,如同一個圓月彎刀,尺寸很大。儀錶盤比較簡單,左邊轉速表,右邊速度表,中間是車輛資訊顯示,儀錶盤的背景燈為紫色

後排空間在加長後還算可以,中央地板凸起有點高。座椅的填充物非常厚實,三個座位都有頭枕,舒適性確實不錯。

動力部分,英菲尼迪Q50L搭載的是四缸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11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傳統系統匹配7擋手自一體,百公里加速7秒7左右。如果只看這個加速資料,與同檔車型比沒優勢,算是比較差的水準。像ATL是6秒出頭破百,寶馬328更是跑到5秒7左右,與新奧迪A4低功率版差不多,跟用一樣動力總成的賓士C260L比也要稍微慢點。

英菲尼迪Q50L的發動機其實跟賓士C260L 運動型上用的是一模一樣的,從兩個車的銘牌上可以看出來發動機型號均為274系列,功率也完全一樣,都是155KW,目前的賓士C200用的就是這款發動機的低功率版,135KW。Q50L用的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也是賓士提供的,雖然Q50L是東風生產,但這個發動機、變速箱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可以說Q50L的動力總成就是賓士C級,沒本質區別,或許只有後期的調教上有點差異。賓士M274系列發動機技術上還是比較先進的,賓士最新的MRA縱置模組化平臺打造,峰值扭矩在1250轉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渦輪延遲的基本感覺不到;M274發動機採用賓士第三代缸內直噴技術,由帶有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燃燒效率非常高,一個衝程內完成5次噴射,1毫秒釋放4次火花。之前英菲尼迪牛X的發動機主要是VQ高性能自然吸氣發動機,SUV車型上用的VK大排量發動機,還有混動技術,現在賓士把2.0T發動機共用給英菲尼迪,也算是補充了產品線。

Q50L的懸架跟進口的Q50是一樣的,前懸為雙叉臂,後懸為多連杆,懸架的調教偏舒適,操控的穩定性差點。Q50L的轉向系統比較特殊,是採用DAS線控主動轉向技術,也就是說方向盤跟車輪之間沒有直接的機械連接,而是通過ECU向電發送指令,這樣會感覺方向盤比較靈敏。

最後我們來看看售價,運動型B級車這個市場相對來說不是很大,特別是留給BBA之外的選手,普通品牌像君威GS、思鉑睿、大眾CC、銳志基本沒啥活路,銷量過2000都難,真是夾縫中求生存。對於英菲尼迪Q50L來說,也是如此,只能通過大幅降價來換市場。目前,Q50L在老劉所在城市有4-5萬的優惠,最低配車型能做到23萬區間,跟凱迪拉克ATSL最低配目前市場價差不多。但為啥賣的沒ATSL好呢,老劉覺得主要是產品因素。一個是外形不夠有型或者說有特色吧,俗話說品牌不夠外形來湊,Q50L品牌沒有優勢,外形相對低調;二是動力,作為運動型B級車,在2.0T這個陣營裡Q50L的動力表現算是偏下的水準,雖然ATSL變速箱一般,但功率高達279馬力;三是價格,價格往往跟品牌又是聯繫在一起的東西,如果2.0T的寶馬3系賣23萬多絕對又是不一樣的情況了,英菲尼迪作為二線豪華品牌在國內的存在感個人覺得比雷克薩斯、凱迪拉克這些更低點,所以目前這個售價看似優惠很大,實際在購車人心裡也並不是特別便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