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戰狼2》火了,美元弱了,這次人民幣能強多久?

作者:林凜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475篇原創首發文章

一部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為口號的愛國主義動作電影紅遍海內外。

該片動作場面中還穿插著一些讚美中國外交政策、批評西方在非洲行為的對白。 影片結尾畫面定格在一本中國護照上, 並打出字幕表示擁有這樣一本護照的公民很幸運, 因為他們在海外也會受到保護。

有市場人士笑稱, “《戰狼2》火了, 美元弱了, 人民幣強勢回歸了。 ”也有人說, 這似乎讓人想起了年初在離岸市場發生的“人民幣空頭狙擊戰”。

人民幣自5月下旬起一路走強,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連續升破6.9、6.8、6.7關口, 離岸人民幣漲幅也在不斷擴大。 粗略統計, 人民幣匯率今年以來已累計上升近3000個基點, 漲幅近4%。 去年末, 美元/人民幣一度跌至最低點6.97, 可謂驚險。 眼下, 除了國力強勁、愛國心、貶值預期逆轉, 究竟什麼因素驅動了這一輪漲幅?人民幣還能漲多久呢?

美元強勢週期快收尾了

既然說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那麼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美元。

美元指數從年初最高點103.8一路下挫, 此前跌至特朗普上任來最低點的92附近, 如今維持在93.6附近, 貶值幅度近10%, 可謂元氣大傷。 由於人民幣定價當前還要參照一籃子貨幣,

一籃子貨幣則包括歐元、英鎊、日元等等(對美元大幅升值), 因此人民幣此次對美元的升值幅度不足10%, 僅4%左右。

美元為何下挫?美元的強勢週期要進入尾聲了?

首先, 貨幣強弱取決於經濟基本面, 而這又要看經濟週期。 美國這輪經濟擴張週期已經走過了七個年頭, 是有史以來第三長的經濟增長週期。 近期看到了一些週期乏力跡象, 例如美聯儲加息增加償債負擔、企業利潤開始下滑。

不過, 如果特朗普的稅改可以落實, 那麼週期還能延續到2019年年底, 也就是說美國將等到2020年再進入衰退週期。 財政部長努欽表示, 特朗普政府希望在今年年底前通過稅改。 此前, 各界預期的稅改時間是8月。

要知道,

去年末支持美元強勢攀升的因素就是特朗普減稅、財政刺激、去監管的預期。 而IMF已表示, 將美國2017年增長預測從2.3%下調到2.1%, 2018年增長預測從2.5%下調到2.1%。 之所以調降, 就是IMF假設財政政策的擴張程度低於先前的預期。 可見, 市場對財政刺激的預期也已減退。

再來, 美聯儲從啟動加息至今已經加息了4次, 而且今年10月將收縮資產負債表, 即不再對到期的債券進行再投資。 有觀點認為, 這仍然是未來美元的上行風險。

然而, 這個最大的“定時炸彈”也站不住腳。 美聯儲加息主要看通脹有無達標, 但如今通脹資料不及預期, 6月核心CPI環比 0.1%, 同比1.7%, 大大低於美聯儲2%的政策目標。 眼下, 市場對於12月能否再加息一次的看法空前分化。 根據“利率期貨”FedWatch工具,

交易員認為12月加息的概率不足50%, 一般而言要達到70%以上, 美聯儲最後才會真正加息。

再說了, 即使加息, 美元也並不一定漲。 從利率平價理論而言, 美聯儲加息通過息差的變化影響資金流入, 進而推高美元, 這一邏輯得到了大多數投資者的認可。 然而, 瑞穗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研究發現, 其實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美聯儲7次加息週期後, 美元大概率呈現的是走弱態勢, 其中有兩次短暫走強, 反而使得經濟難以承受(由於美元走強大大打擊了美國的出口、抬高了企業償債負擔), 後使得美聯儲不得不扭轉政策, 轉為降息。

同時, 美國的經濟情況也並沒有想像中強勁, 而且此輪加息的水準要遠遠弱於歷史平均。 2011年到2015年, 美國勞動生產率年均增幅只有0.34%,遠低於1990年到2010年1.93%的水準。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經濟雖然這兩年出現向好跡象,但與政策寬鬆大有關聯,結構性改善緩慢,使得復蘇根基不牢,也很難支持過強美元。

美國已經漸漸逼近經濟週期的頂部,相反,歐元區還在經濟擴張的中期,今年歐元反彈10%,作為美元指數的最重要權重,歐元的積極表現制約美元。此外,歐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近一段時間表示了退出量化寬鬆的可能,支持美元走弱。

萬事有開頭也有結尾。粗略算起來,2009年開始美元出現反轉,至今已經近8年,而70年代以來每輪強美元週期大約6-7年左右,因此即使強美元週期沒有結束,未來區間震盪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人民幣貶值預期“大逆轉”

其實,“預期的自我實現”是金融市場中比較可怕的現象,因此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幅度也往往會因為恐慌而大幅度超調。人民幣過去的貶值也因為預期而加劇。

貶值預期導致的換匯行為來自於個人和企業。就個人來說,過去兩年裡,相信貶值是有利可圖的。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目前國內人民幣和美元理財產品的利差大概是2%,從2015年8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近8%,因此換匯的決定是有利可圖的。由此產生的學習效應,就會吸引更多的居民以美元理財產品來替代人民幣理財產品。貶值壓力加劇。

對於出口企業的財務人員來說,也可能會因為貶值預期,而推遲結匯,或是把部分外匯收入留在國外。此外,中國的債務結構特殊,私人部門對外淨負債。2015年末,我國短期外債9206億美元,而由於預期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匯率單邊貶值的預期可能促使私人部門提前購匯償還短期外債,匯率貶值的預期也因此被強化了。相反,例如日本的私人部門則都是對外淨資產。

再來,離岸人民幣(CNH)匯率由於不受管制,其向來被看作人民幣強弱的真實回饋。然而,在貶值預期強化時,離岸人民幣空頭做空的士氣就愈發猛烈。

具體而言,做空盤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重要資金需求者,貶值幅度與人民幣資金成本決定了最終收益。離岸做空盤一般選擇在拆借市場借入CNH從而購匯(即買美元),或者通過美元/CNH掉期來融入人民幣(即買入即期CNH、賣出遠期CNH的操作),再通過遠期市場結匯獲取收益。

較強的貶值預期下,做空盤持續進行“拆借-購匯-遠期結匯”交易,推升對離岸人民幣的需求,只要匯率交易的收益大於離岸人民幣拆借成本,利用貶值預期的做空盤就會持續。

因此,從以上幾點就可以發現,管理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其實至關重要。之所以2017年以來人民幣企穩走升,除了美元回升,也歸因於央行、外管局加強了宏觀審慎管理。

2016年12月31日,外管局表示,5萬美元個人購匯限額不變,但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並再度明確境內個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和證券投資。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4日開始,離岸市場上演了一場“人民幣空頭狙擊戰”。1月4日8時左右,當CNH對美元達到6.9655之前,幾乎沒人會料到,人民幣隨後連續三天大幅上漲,離岸人民幣大漲了1130個基點。由於流動性告急,離岸空頭慘遭“踩踏”。

這與人民幣流動性緊張、做空成本上升,以及美元本身走弱有關。時香港離岸人民幣拆借利率(HIBOR)5日全線飆升,1月4日隔夜HIBOR暴漲2139個基點至38.335%,大大加劇了離岸投機性做空的成本,導致空頭“爆倉”。

2017年5月,央行又引入了“逆週期調節因數”,減少市場過度波動給中間價帶來的衝擊,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

對人民幣的信心,就好比看了《戰狼2》所萌發的愛國情懷一樣,似乎給人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就可以扭轉一種此前極為強烈的預期。

人民幣能走多強?

當然,如今大家都想問的是,人民幣還能走多強?

一個近乎“經典”的反駁升值的理論就是——貶值主要源於基本面,例如貨幣超發,房價泡沫等,這些因素導致人民幣不得不貶值。

其實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幣貶值是最近兩年才有的,但不論是對貨幣超發還是房地產泡沫的擔心,都存在了超過10年以上。麥格理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就表示,以2013年為例,那年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全年外匯儲備上升5100億美元,空前絕後。但也是在那一年,中國的M2首次突破了100萬億,“百萬億M2是不是籠中虎”成為很多市場人士的擔心。同樣在2013年,全國房價加速上漲。直到今年9月,中國最大的100個城市中,仍然還有62個城市的房價低於2013年9月。但2013年的時候,很少有人認為貨幣超發和房地產泡沫將引發人民幣貶值。相反,當時主流的觀點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

但現實中這些情況都不存在,中國的通脹並不高,貿易存在順差,而且利率比全世界大多數國家要高。而且,當前中國的跨境資金流動存在一定的管控。

當然,未來人民幣並非高枕無憂。首先,眼下美元的淨空頭倉位是歷史新高,那麼這也意味著美元的悲觀預期已經有所超調,一旦出現利好消息,美元也會出現一定反彈。

也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被熱炒的“新週期”概念可能只是一個錯覺。由於中國經濟資料向好,二季度GDP意外獲得同比6.9%的增幅,7月財新製造業PMI 51.1,好於預期,並創下四個月新高。方正宏觀任澤平7月31日發文表示“硬著陸和繁榮頂點證偽,新週期持續驗證”,8月3日淩晨又稱“新週期崛起,繁榮頂點和可怕時滯完敗”,稱“2017年這場經典的多空對決註定載入史冊”。近一個月以來,黑色、有色工業品出現持續上漲,而且帶動一批相應的週期股出現上漲。不過,天風宏觀劉煜輝則毫不客氣地指出,從2011年開始,但凡中國經濟有復蘇苗頭,就總有人跳出來高呼中國經濟走出了“新週期”,但這就是“投政治的機”。過去10年,中國經濟週期完全來源於“房地產+基建”。而這二者最根本的決定力量是債務,即房企、居民與政府的負債。看清楚這一點,就可以理解“根本不存在新週期”。

招商固收徐寒飛指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經濟增長再次回到依靠工業生產來拉動,毫無“新”意,只是“舊週期”復辟而已。依靠非市場化的手段壓縮供給,疊加短期名義需求刺激,部分工業企業產品價格暴漲和收入大幅上升,其實只是工業產業鏈的“利潤再分配”過程而已。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的可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的強勢取決於改革。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IMF認為國企改革是關鍵,因為這對應對企業債務問題、提高生產率起到重大作用。

IMF發現,雖然國企在工業產出中的比重在下降(在過去15年間從40%下降至15%左右),但它們在企業債務中的比重過高(2016年占企業總債務的57%,為GDP的72%),且在 2008年至2016年貢獻了企業總債務增幅的近60%。總體上看,國企的業績不如私人企業,回報率和生產率都較低。在控制了行業後,國企的生產率也比私人企業低 25%。

在去杠杆和債務重組方面 ,雖然中國取得了一定進展,成立了由發改委牽頭的跨部門小組,負責推動去杠杆進程,有關債轉股的指導文件也相繼發佈。但IMF評估稱,“一些債轉股名義上是股票,實質卻是債務。此外,若不同時努力降低信貸增速,那麼只在表面上開展財務重組來滿足去杠杆‘目標’ (如降低企業層面的負債資產比率)的風險會越來越高,而深層結構性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這本質上是拖延時間。”

在削減產能方面,看似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甚至引發了“新週期”之爭。煤炭和鋼鐵行業已經制定了中期目標,將在2015年基礎上,在未來3至5年內削減10%至15%的產能,減少180萬工人。2016年削減產能超計畫完成,2017年也正有序進行。過去2到3年中,有關員工減少了30%且未出現大規模失業。

然而,IMF就提出,根據目前的削減目標,由於先前已計畫的投資,粗鋼產能在2018年至2020年將仍接近2013年的水準,占全球產能的近一半。部分已關停產能又恢復了生產。產能過剩行業的債務並沒有下降,表明問題貸款尚未得到充分確認(銀行沒有將這些問題貸款劃分為不良貸款)。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天晴時修屋頂。眼下,全球經濟相安無事、中國經濟又尚處於穩定期,這也是公認的推進改革的黃金時期。若是穩定時懶得改革,動盪時又恐懼改革,這對於未來的經濟、匯率都是不利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美國勞動生產率年均增幅只有0.34%,遠低於1990年到2010年1.93%的水準。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經濟雖然這兩年出現向好跡象,但與政策寬鬆大有關聯,結構性改善緩慢,使得復蘇根基不牢,也很難支持過強美元。

美國已經漸漸逼近經濟週期的頂部,相反,歐元區還在經濟擴張的中期,今年歐元反彈10%,作為美元指數的最重要權重,歐元的積極表現制約美元。此外,歐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近一段時間表示了退出量化寬鬆的可能,支持美元走弱。

萬事有開頭也有結尾。粗略算起來,2009年開始美元出現反轉,至今已經近8年,而70年代以來每輪強美元週期大約6-7年左右,因此即使強美元週期沒有結束,未來區間震盪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人民幣貶值預期“大逆轉”

其實,“預期的自我實現”是金融市場中比較可怕的現象,因此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幅度也往往會因為恐慌而大幅度超調。人民幣過去的貶值也因為預期而加劇。

貶值預期導致的換匯行為來自於個人和企業。就個人來說,過去兩年裡,相信貶值是有利可圖的。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目前國內人民幣和美元理財產品的利差大概是2%,從2015年8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近8%,因此換匯的決定是有利可圖的。由此產生的學習效應,就會吸引更多的居民以美元理財產品來替代人民幣理財產品。貶值壓力加劇。

對於出口企業的財務人員來說,也可能會因為貶值預期,而推遲結匯,或是把部分外匯收入留在國外。此外,中國的債務結構特殊,私人部門對外淨負債。2015年末,我國短期外債9206億美元,而由於預期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匯率單邊貶值的預期可能促使私人部門提前購匯償還短期外債,匯率貶值的預期也因此被強化了。相反,例如日本的私人部門則都是對外淨資產。

再來,離岸人民幣(CNH)匯率由於不受管制,其向來被看作人民幣強弱的真實回饋。然而,在貶值預期強化時,離岸人民幣空頭做空的士氣就愈發猛烈。

具體而言,做空盤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重要資金需求者,貶值幅度與人民幣資金成本決定了最終收益。離岸做空盤一般選擇在拆借市場借入CNH從而購匯(即買美元),或者通過美元/CNH掉期來融入人民幣(即買入即期CNH、賣出遠期CNH的操作),再通過遠期市場結匯獲取收益。

較強的貶值預期下,做空盤持續進行“拆借-購匯-遠期結匯”交易,推升對離岸人民幣的需求,只要匯率交易的收益大於離岸人民幣拆借成本,利用貶值預期的做空盤就會持續。

因此,從以上幾點就可以發現,管理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其實至關重要。之所以2017年以來人民幣企穩走升,除了美元回升,也歸因於央行、外管局加強了宏觀審慎管理。

2016年12月31日,外管局表示,5萬美元個人購匯限額不變,但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並再度明確境內個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和證券投資。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4日開始,離岸市場上演了一場“人民幣空頭狙擊戰”。1月4日8時左右,當CNH對美元達到6.9655之前,幾乎沒人會料到,人民幣隨後連續三天大幅上漲,離岸人民幣大漲了1130個基點。由於流動性告急,離岸空頭慘遭“踩踏”。

這與人民幣流動性緊張、做空成本上升,以及美元本身走弱有關。時香港離岸人民幣拆借利率(HIBOR)5日全線飆升,1月4日隔夜HIBOR暴漲2139個基點至38.335%,大大加劇了離岸投機性做空的成本,導致空頭“爆倉”。

2017年5月,央行又引入了“逆週期調節因數”,減少市場過度波動給中間價帶來的衝擊,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

對人民幣的信心,就好比看了《戰狼2》所萌發的愛國情懷一樣,似乎給人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就可以扭轉一種此前極為強烈的預期。

人民幣能走多強?

當然,如今大家都想問的是,人民幣還能走多強?

一個近乎“經典”的反駁升值的理論就是——貶值主要源於基本面,例如貨幣超發,房價泡沫等,這些因素導致人民幣不得不貶值。

其實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幣貶值是最近兩年才有的,但不論是對貨幣超發還是房地產泡沫的擔心,都存在了超過10年以上。麥格理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就表示,以2013年為例,那年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全年外匯儲備上升5100億美元,空前絕後。但也是在那一年,中國的M2首次突破了100萬億,“百萬億M2是不是籠中虎”成為很多市場人士的擔心。同樣在2013年,全國房價加速上漲。直到今年9月,中國最大的100個城市中,仍然還有62個城市的房價低於2013年9月。但2013年的時候,很少有人認為貨幣超發和房地產泡沫將引發人民幣貶值。相反,當時主流的觀點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

但現實中這些情況都不存在,中國的通脹並不高,貿易存在順差,而且利率比全世界大多數國家要高。而且,當前中國的跨境資金流動存在一定的管控。

當然,未來人民幣並非高枕無憂。首先,眼下美元的淨空頭倉位是歷史新高,那麼這也意味著美元的悲觀預期已經有所超調,一旦出現利好消息,美元也會出現一定反彈。

也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被熱炒的“新週期”概念可能只是一個錯覺。由於中國經濟資料向好,二季度GDP意外獲得同比6.9%的增幅,7月財新製造業PMI 51.1,好於預期,並創下四個月新高。方正宏觀任澤平7月31日發文表示“硬著陸和繁榮頂點證偽,新週期持續驗證”,8月3日淩晨又稱“新週期崛起,繁榮頂點和可怕時滯完敗”,稱“2017年這場經典的多空對決註定載入史冊”。近一個月以來,黑色、有色工業品出現持續上漲,而且帶動一批相應的週期股出現上漲。不過,天風宏觀劉煜輝則毫不客氣地指出,從2011年開始,但凡中國經濟有復蘇苗頭,就總有人跳出來高呼中國經濟走出了“新週期”,但這就是“投政治的機”。過去10年,中國經濟週期完全來源於“房地產+基建”。而這二者最根本的決定力量是債務,即房企、居民與政府的負債。看清楚這一點,就可以理解“根本不存在新週期”。

招商固收徐寒飛指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經濟增長再次回到依靠工業生產來拉動,毫無“新”意,只是“舊週期”復辟而已。依靠非市場化的手段壓縮供給,疊加短期名義需求刺激,部分工業企業產品價格暴漲和收入大幅上升,其實只是工業產業鏈的“利潤再分配”過程而已。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的可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的強勢取決於改革。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IMF認為國企改革是關鍵,因為這對應對企業債務問題、提高生產率起到重大作用。

IMF發現,雖然國企在工業產出中的比重在下降(在過去15年間從40%下降至15%左右),但它們在企業債務中的比重過高(2016年占企業總債務的57%,為GDP的72%),且在 2008年至2016年貢獻了企業總債務增幅的近60%。總體上看,國企的業績不如私人企業,回報率和生產率都較低。在控制了行業後,國企的生產率也比私人企業低 25%。

在去杠杆和債務重組方面 ,雖然中國取得了一定進展,成立了由發改委牽頭的跨部門小組,負責推動去杠杆進程,有關債轉股的指導文件也相繼發佈。但IMF評估稱,“一些債轉股名義上是股票,實質卻是債務。此外,若不同時努力降低信貸增速,那麼只在表面上開展財務重組來滿足去杠杆‘目標’ (如降低企業層面的負債資產比率)的風險會越來越高,而深層結構性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這本質上是拖延時間。”

在削減產能方面,看似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甚至引發了“新週期”之爭。煤炭和鋼鐵行業已經制定了中期目標,將在2015年基礎上,在未來3至5年內削減10%至15%的產能,減少180萬工人。2016年削減產能超計畫完成,2017年也正有序進行。過去2到3年中,有關員工減少了30%且未出現大規模失業。

然而,IMF就提出,根據目前的削減目標,由於先前已計畫的投資,粗鋼產能在2018年至2020年將仍接近2013年的水準,占全球產能的近一半。部分已關停產能又恢復了生產。產能過剩行業的債務並沒有下降,表明問題貸款尚未得到充分確認(銀行沒有將這些問題貸款劃分為不良貸款)。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天晴時修屋頂。眼下,全球經濟相安無事、中國經濟又尚處於穩定期,這也是公認的推進改革的黃金時期。若是穩定時懶得改革,動盪時又恐懼改革,這對於未來的經濟、匯率都是不利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