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英國愛丁堡藝術節 在藝術之都講好中國故事

在藝術之都講好中國故事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3個星期, 3000多台演出, 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萬多名演出者, 數百萬觀眾, 這是今年8月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的演出資料。 在如此紛繁的演出節目名單中, 中國藝術團體帶來的20多台演出如何奪人耳目, 如何吸引觀眾走進劇院靜心傾聽“中國故事”?

在愛丁堡街頭, 中國原創多媒體舞臺劇《因為愛》的海報隨處可見, 非常顯眼。 成功利用愛丁堡本土公關公司在藝術節上造勢, 從本月5日首演至今, 這部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推出的舞臺劇場場爆滿, 已接受英國多家媒體專訪。

善於推廣宣傳還遠遠不夠, 節目好看才是硬道理。 該劇以山東雜技團演員為班底, 聘請美國製作團隊, 用西方流行樂和百老匯音樂劇獨特的舞蹈語彙, 重新打造中國雜技藝術。 高超的雜技技巧和趣味十足的演繹方式, 吸引不少觀眾帶著老人和孩子一起觀看。 一小時的節目能贏得現場600余觀眾上百次掌聲。 一些觀眾在演出結束後特意留下來, 向演員單獨表達讚美和謝意。

當地雜誌The List用兩個整版的篇幅專題介紹《因為愛》, 把它評為愛丁堡邊緣藝術節最值得期待的馬戲雜技類演出, 稱讚“演員們的表現可圈可點, 他們把超人般的翻騰跳躍技巧融入到甜蜜、溫馨又不失幽默的表演中”。

如果說雜技演出獲得西方觀眾喜愛是勝在沒有語言障礙,

那以漢語演出的現代話劇的成功, 則更能體現東西文化碰撞與交流的優勢。

14日下午, 愛丁堡藝術節元老級劇院普萊曾絲劇院內, 500多名觀眾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向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話劇《驚夢》在這家劇院兩周駐演的最後一場演出表達祝賀。 70年前, 與官方國際藝術節分庭抗禮的8個藝術團體之一正是在這裡舉辦演出, 開創了愛丁堡邊緣藝術節。 這個劇場由此成為每年邊緣藝術節最核心的劇場之一, 也被視為演出品質和觀眾數量的保障。 今年, 這家劇院主動向中英合作話劇《驚夢》發出邀請。

《驚夢》講述女主角因愛情墜入離奇夢境的故事, 由上話和英國壁虎劇團聯手創作,

中方出演員, 英方出技術。 執行製作人唐詩告訴記者, 該劇的籌備緣於兩年前, “我們幾年前在愛丁堡邊緣藝術節上看到壁虎劇團的演出, 認識了這個年輕有拼勁的團體。 去年, 我們把他們請到上海開始合作”。

去年恰逢莎士比亞和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 《驚夢》巧妙融合了這兩位元偉大劇作家的作品元素, 比如, 讓《仲夏夜之夢》中的角色出現在女主角夢境中, 用皮影戲的方式演繹《牡丹亭》的故事等。

儘管演員用中文演出, 但充分的肢體表演讓這部劇易於為異國觀眾所理解。 “我能看懂這個來自中國的故事, ”來自希臘的觀眾阿馬莉婭·貝內特說, “我聽不懂中文, 但我完全明白劇中人的表情、動作和情感。 語言不是障礙。 這部話劇用西方人熟悉的敘事方式,

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嫉妒和解脫的故事。 ”

中國故事、國際表達, 這使得該劇在愛丁堡演出期間觀眾如潮、好評無數。 《英國劇院指南》《百老匯之寶》等專業劇評媒體紛紛打了滿分5星, 連挑剔的《泰晤士報》也給予4星好評。

《因為愛》《驚夢》連同《羅刹國》《蠢貨》《中國新城深圳新聲》《夫人計》《影人》, 是由中國文化部主推、在今年愛丁堡藝術節上“聚焦中國”板塊集中展示的7部優秀劇碼。 這是中國首次嘗試以整體運作、統合資源的形式在愛丁堡藝術節上推廣中國文化。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項曉煒說, 節目挑選基於民間藝術機構的意願, 目的是在國際知名藝術節上集中展演一批高水準的藝術項目,

充分體現中國戲劇舞臺藝術的整體實力。

在萬花叢中, 如何突出亮點?項曉煒認為, 推動中華文化藝術“走出去”應該著眼三個亮點:國內受關注的傳統藝術、當代創新藝術, 以及新人新作。 而“聚焦中國”板塊有助於“重點表達, 集中力量辦大事”, 把這些文化藝術亮點帶到國際舞臺上, 實現從重數量到重品質的突破。

從今年起, “聚焦中國”活動將每年在愛丁堡藝術節期間推出, 徵集、遴選高水準的節目參加, 提升中國節目在藝術節上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逐步在這一國際舞臺上打造中國文化新名片。

藝術團體的實力演繹, 加上政府支持的推廣平臺, 期待“中國故事”在愛丁堡這個英國藝術之都更受歡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