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刺死辱母者背後的民企生死借貸

原創 2017-03-26 吳光亮 上游財經

最近兩天, 南方週末一篇《刺死辱母者》的報導刷滿了朋友圈, 女企業家蘇銀霞向地產老闆吳學占借款135萬, 月息10%。 在支付了184萬和一套價值70萬的房產後, 蘇銀霞仍無法還清欠款, 於是, 蘇銀霞及其兒子于歡被十幾個涉黑人員限制了人身自由, 並遭到百般侮辱, 在員警抵達現場卻不作為後, 兒子于歡用水果刀刺向了混混們。 法院認為於歡防衛過當, 判處其無期徒刑。

鋼鐵寒冬中的險途

這一判決激起千層浪, 不少大V及網友開問, 法院這是怎麼了?實話實說, 筆者在讀過這篇報導和相關評論文章後,

內心是相當憤怒和悲哀的。 情緒發洩之後, 感覺應該做點什麼, 那麼, 我們就從此事, 來看看民間借貸的問題吧。

從法律規定來看, 蘇銀霞向吳學占借來的錢款無疑是高利貸, 而且比國家規定的“銀行同期利率的四倍”要高很多。 蘇銀霞借款之時, 正值鋼鐵行業的寒冬期, 彼時, 鋼鐵價格連年下跌。

中鋼協的資料顯示, 會員鋼鐵企業在2015年的虧損總額達到了645.34億元, 虧損面為50.5%。 蘇銀霞的源大工貿主營的就是無縫鋼管業務, 很不幸, 遭遇行業寒冬, 正規管道的融資、續貸和授信出現困難。

與多數民營鋼企一樣, 蘇銀霞只得求助於高利息的民間借貸以及進行非法集資, 其涉及的借款糾紛也遠不止吳學占一家。

民企身上最後一根稻草

“一輩子都還不完的印子錢”, 這是民間借貸現在最真實的寫照。 壓垮民營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往往就是民間資本。 本來想拿到一筆資金發展, 結果拿到的不是強心針, 針頭後面連著的是抽血機。

此前, 全國工商聯在17省市的調研顯示, 90%以上的受訪中小民營企業表示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 難以從所謂的“軌內”金融機構貸到錢, “軌外”的民間資本自然而然炙手可熱。

民營企業也知道“印子錢”不好還, 但企業繼續資金發展, 一些民企老闆不得不咬牙硬上。 當然, 這裡面也不排除投機心理:萬一一炮發達了呢?虧了大不了跑路。

這種投機心理也令一些民營企業根本沒有科學的風險防範和嚴謹的財務計畫, 結果企業的財務窟窿越來越大,

債務滾起了雪球。

資本生錢快於實體與規範監管

民間資本之所以盛行, 除了民間企業不好在“軌內”借到錢外, 也在於國內現在浮躁的金融氛圍。 “資本生錢快於實體”, 在各類風投獲取巨大利益的新聞滿天飛的時候, 這個印象就深入了民間資本者的心中。

錢生錢的遊戲, 向來是人們的最愛, 民間資本的高利貸, 無疑是一種資本生錢簡單有效, 獲利迅速的途徑。 民間資本瘋狂且暗中的湧動, 在造成民營企業困境的同時, 無疑會對地方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沉重打擊。

進一步規範和監管民間資本形成的“影子銀行”, 無疑是政府應該加快進程的事情。 目前, 雖然國家通過法律法規規範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問題,

但對於此, 民間資本可能多少是持毫不在意的心態的。

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更陰暗的手段, 來收回自己的“投資”, 所以, 我們需要出臺更嚴厲的法律和強制措施, 來遏制這種行為。

同時, 政府需要合理疏導民間借貸, 建立建立多元化投資管道, 放寬信貸市場准入門檻, 讓民間資本自覺不自覺的受到監管。

而對於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和評估, 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通過信用大資料牽線構建, 民企和“軌內”金融機構之間的借款矛盾應能夠得到合理的緩和, 而不是一刀切的拒絕。

民企也能通過這個體系, 真實的瞭解到自己的企業狀況, 合理借款和還款, 而不是盲目的到處欠下巨額債務。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上游財經立場

文/上游財經—重慶商報記者 吳光亮

編輯 Emily

Shirley 樂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