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做人要如“蓮”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這是湖湘學人、理學“鼻祖”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名句, 也是他一生人格的彰顯。

過去讀《愛蓮說》是初中的課文, 如今再讀心中心頭很有感慨和受教益。 心頭更找到一份愜意和潔然。 蓮花, 一種水中植物, 它時時身處淤泥當中, 卻那樣清新脫俗, 那樣潔身自好。 人說“如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 即與之化矣。 如入鮑魚之肆, 久而不聞其臭, 亦與之化矣”。 可就這蓮花與眾不同, 它是“質本潔來還潔去, 不教汙淖陷渠溝”。

身處淤泥, 身處汙境, 不易其心, 不移其志, 無論處於怎樣的惡劣環境都卓然獨立、塊然獨處, 清廉高潔、奮發向上, 把生命寫成獨有的高雅和清香。

周敦頤看中的正是蓮花的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德。 於是寫出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事實這也正是他人生的追求和完美人格的表現。 周敦頤親身體會到在黑暗的官場, 要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 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艱難。 “常在河邊走, 哪有不濕鞋?”。 但百花之中唯有蓮而能為, 它不染塵埃, 潔身明志, 周敦頤因此大力為其點贊。

因為世風日下, 許多人皆被世事玷染, 在紅塵世事中變得屈服, 扭曲內心服從那官場規則。 周敦頤就不同, 他如蓮一樣, 不願避世去終老南山。

而要在塵世中, 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在大環境中做到獨善其身, 兢兢業業守著自己不變的節操。 這也是周敦頤最讓人敬重地方, 也是《愛蓮說》彌足珍貴的主題思想。

再讀《愛蓮說》讓自己從愛蓮說中受到啟發, 時時刻告誡自己做人如蓮一樣, 不管自己處於怎樣的人生逆境, 都要堅守內心一份篤定馥鬱柔芳。 喧囂的紅塵世界裡, 要堅持和追隨真理, 要忍受著孤獨的拼搏, 要自清於酷烈之境, 要努力去鑄就人生的高雅和聖潔, 真正成為蓮一樣的人。

歷史上有過許多像蓮一樣的人, 值得我們敬仰。 如顏回“困饉於郊野, 守志篤固, 秉節不虧。 寵祿不能固, 威武不能屈。 雖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 德義有殆, 禮義不班,

撓志如芷, 負心若芬, 固弗為也”;孔子 “飯疏食飲水, 曲肱而枕之, 樂亦在其中, 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矣”;屈原“亦餘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等。

時逢周敦頤千年誕辰, 重溫其名作《愛蓮說》, 體會做人要如“蓮”的真諦, 不失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之事。

文/蔣素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