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何金銘專欄|淳化羊湯餄餎

陝西省淳化縣的餄餎有兩個特點:一黑, 二紅, 又黑又紅。 蕎面製作, 顏色偏黑, 因為是連皮一起磨了吃的;不像陝北人吃的蕎面那樣白, 因為是去了皮的。 大量調辣椒, 油潑辣椒, 因而又是紅紅彤彤的, 紅得發紫。

淳化的羊血餄餎主要用來招待客人。 紅白喜事待客, 早餐必吃餄餎;然而過年時自己不吃;正月初二以後有客來, 人多時吃餄餎, 人少時不吃, 不過此地習慣, 至親好友, 一般都預先約好互相拜年的日期, 每每一來便是十幾二十人, 所以過年待客大半還是吃餄餎的。 有歌謠說:“你看我黑是黑, 我還能待客。 ”

淳化人吃餄餎, 多澆羊肉湯, 習慣的名稱叫“羊湯餄餎”。 那羊湯大有臊子面之風。 製作方法和食用方法大體如下:

先做羊肉臊子。 生羊肉切成小丁, 豆腐及紅蘿蔔等也切成丁, 並備蔥花。 鍋中燒清油, 油紅後潑制辣椒面, 然後下肉丁、菜丁及蔥花, 下調料, 熟後出鍋裝盆待用。

同時製作羊湯。 用羊尾及羊油煮一鍋湯, 即為羊湯。

吃餄餎時, 將臊子放入羊湯, 作為澆頭。 可一次放入, 也可邊吃邊放。

餄餎可以是手工的, 也可以是機器壓的。 一般每碗有餄餎約一兩。 羊湯應該多於餄餎。 無論客人主人, 吃餄餎均須注意一個規矩:每人所吃第一碗, 那碗便應該是他一吃到底的碗;再吃時須將新碗中的餄餎倒入自己的碗中, 而不可以直接換用新碗。 岐山縣則不同:吃一碗臊子面, 換一個新碗。

在調料上, 以辣椒出頭。 陝西人、關中人都愛吃辣椒, 淳化人似乎更勝一籌:不僅製作臊子時用了大量辣椒, 調成羊湯時又放了許多辣椒, 還在吃的過程中不斷地給鍋中加辣椒, 而且吃者自己也再往碗里加辣椒。 這叫做層層加碼。 所以那羊湯餄餎的碗裡就是一層厚厚的鮮紅鮮紅的辣椒油。 人們說:“講究的就是這一口吹不透的辣椒油!”

陝西人吃辣椒, 多是先碾碎, 再用清油潑成辣椒油, 叫做“油潑辣子”。 油要多, 至少要蓋住辣椒。 辣椒碾面, 有兩種不同規格:一種是略微粗一些的, 不是粉面狀態, 呈小片形, 說小片形不十分準確, 有那麼點意思而已;一種是粉末狀, 幾乎與麵粉一樣。 對於辣椒籽,有的棄而不用,有的專門碾碎了吃,那其實是很好吃的。我的感受,呈小片形,即不是極細極碎如面粉狀的,更好,更香。但若是要做到滿碗“一口吹不透的辣椒油”,便必須製作成粉面狀。淳化人正是這樣製作辣椒油的。

吃羊湯餄餎,熱冷皆可。淳化人熱吃冷吃都放生香菜,都用蒜泥。以熱吃為主,講究辣椒,講究蒜泥和香菜,不用醋。蕎面性涼,吃時多用辣椒,多用蒜泥,有其科學的道理。陝北人吃蕎面餄餎,也講究用羊肉湯,有歌謠唱道:“蕎面餄餎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這是情歌,將情哥哥和情妹妹譬喻為蕎面餄餎與羊腥湯,不可以分離。

蕎麥,雜糧中上品。雖說產量低,但倒茬需要,農民還是喜歡種一些。已經有了新的品種,產量高些,磨出的麵粉也白些,但吃起來口味較老品種為差,農民不十分喜歡。老品種的最大長處是味道長、濃、香。看來,這也為科學家提出一個研究課題:又要產量高,又要品質好。

餄餎又名“河漏”,雖系民間食品,也由來久遠,為文人墨客和學者所喜愛。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 蕎麥》中說:“北方山后,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這也證明,用蕎麥作餄餎,是北方山地人的一種飲食風尚,同樣由來久遠。

喜歡吃羊湯餄餎,淳化人與陝北人略同。這也是相同物產地域有相同飲食文化的一個例證。

何金銘簡介:原陝西省省委秘書長、陝西飲食文化研究學者、原三秦文化研究會會長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淩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眾平臺

關鍵字搜索陝菜網

對於辣椒籽,有的棄而不用,有的專門碾碎了吃,那其實是很好吃的。我的感受,呈小片形,即不是極細極碎如面粉狀的,更好,更香。但若是要做到滿碗“一口吹不透的辣椒油”,便必須製作成粉面狀。淳化人正是這樣製作辣椒油的。

吃羊湯餄餎,熱冷皆可。淳化人熱吃冷吃都放生香菜,都用蒜泥。以熱吃為主,講究辣椒,講究蒜泥和香菜,不用醋。蕎面性涼,吃時多用辣椒,多用蒜泥,有其科學的道理。陝北人吃蕎面餄餎,也講究用羊肉湯,有歌謠唱道:“蕎面餄餎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這是情歌,將情哥哥和情妹妹譬喻為蕎面餄餎與羊腥湯,不可以分離。

蕎麥,雜糧中上品。雖說產量低,但倒茬需要,農民還是喜歡種一些。已經有了新的品種,產量高些,磨出的麵粉也白些,但吃起來口味較老品種為差,農民不十分喜歡。老品種的最大長處是味道長、濃、香。看來,這也為科學家提出一個研究課題:又要產量高,又要品質好。

餄餎又名“河漏”,雖系民間食品,也由來久遠,為文人墨客和學者所喜愛。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 蕎麥》中說:“北方山后,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這也證明,用蕎麥作餄餎,是北方山地人的一種飲食風尚,同樣由來久遠。

喜歡吃羊湯餄餎,淳化人與陝北人略同。這也是相同物產地域有相同飲食文化的一個例證。

何金銘簡介:原陝西省省委秘書長、陝西飲食文化研究學者、原三秦文化研究會會長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淩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眾平臺

關鍵字搜索陝菜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