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中垠地產張亞峰:穩健者生 合作者贏 運營者勝

“如何看?怎麼幹?” 2017年, 中國房地產真正走入變革之年。 告別炒房時代, 行業深度調整, 排查暗礁險灘, 房企劇烈分化, 長效機制加快建立……中國房地產發展的大邏輯正在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的根本定位進行重塑。

辨明大勢, 才好落子;確定方向, 方好發力;看清未來, 走好當下。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與行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一同洞悉變革大邏輯、研判轉型大機遇。

本期高端對話嘉賓為品牌房企中垠地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張亞峰。 作為國有房企負責人, 張亞峰認為, 隨著行業內外部環境和發展階段的深刻變化, 房企應放棄幻想、認清形勢, 樹立穩健均衡健康的發展理念管控風險, 以共生共興的合作模式謀求共贏。

大變局序幕剛剛開啟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作為房企負責人, 你如何看待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走勢和特點?

張亞峰:今年以來,

房地產市場進入前所未有的變局, 租售同權震動四方。 面對風雲變幻的市場, 大小房企都必須作出抉擇, 適應全新的邏輯。

從整體來看, 房地產市場主要呈現出3個特點:

一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抓住了中國房地產改革目標的“根本命門”, 使房子真正回歸居住屬性。 過去房地產調控之所以難見成效,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於注重調控房價, 沒有明確房地產的發展定位。 房企和投資者應放棄幻想, 絕不應低估國家對房地產領域全面改革的堅定決心。

二是樓市供應結構性變化加速, 租賃時代即將到來。 從上半年可以看出, 熱點城市不僅增加供地, 而且供地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重點向保障性住房和自持物業的租賃住房轉變。

“十三五”期間, 上海(樓盤)計畫新增供應的170萬套住房中, 租賃住房占比達到60%。 同時, 新增供地“自持並租賃”也呈現常態化。 “租售並舉”將成為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點內容。

三是房企進一步分化的局面愈加明顯。 行業聚集度發生巨大變化, 去年市場集中度大約只有10%, 而今年已達31%。 從2017年上半年資料分析, 規模房企的門檻和行業集中度均在提升, 其中行業前30名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 這對中小型房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生存挑戰。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你對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房地產市場持什麼看法?

張亞峰:房地產市場穩定是政府、房企、消費者都願意看到的局面。 對於房企而言, 更需要以城市視角研判房地產市場走向。

首先, 中國城市發展進入城市群、都市圈階段, 讀懂城市群及軌道交通規劃將成為房企實現精准佈局的必修課。 根據規劃, 我國共有六大城市群, 其銷售規模占了全國60%以上, 在此範圍內, 很多非一線城市房價和地價都出現大幅度增長。 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軌道交通規劃。 核心城市部分職能將通過軌道交通網絡進行分散, 解決大城市人口、產業過於集中的問題, 同時也將對特色小鎮產生拉動作用, 這對房企來說是一個重要機會。

其次, 下半年對房地產市場限制還會進一步增加。 近年來, 房地產市場成交依舊保持熱度, 房價還有反彈壓力。 從市場來看, 房貸利率將延續上浮趨勢, 貨幣市場或將繼續收緊,

這些舉措都可能會影響當前住房消費。 從開發來講, 各地政府或將出臺更多限制措施繼續給熱點城市降溫。 同時, 隨著防風險措施更加嚴格, 融資管道進一步收緊, 房地產行業可能會在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出現較大下行壓力。

再其次, 二三線城市土地供應節奏將會加快。 當前很多城市土地出讓速度已經加快, 且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 供地節奏的加快可能會緩解目前供應不足的局面。 總的來看, 土地供不應求的態勢會得到緩解, 房地產市場也會出現相應調整。

最後, 一二線城市長效機制實踐增多, 三四線城市成交價格回落。 一二線城市政策導向將更多體現長效機制的創新與實踐, 三四線城市將更多效仿已出臺的政策, 逐步達到區域性協調。可以預期,三四線城市將在下半年進入調整期,且時間長於一二線城市。目前,三四線城市購房主力多數是投資型客戶,且多來自於周邊一二線城市。當地二手房市場不能有效支撐以及未來土地供應增加、投資客退潮後,這些城市的價格將會出現盤整和回落,面臨較大壓力。

轉型不再是口號喊喊而已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在新的邏輯和形勢下,房企應把握哪些原則,採取哪些應對策略?

張亞峰:面對大變局,房企應把握5個基本原則:一是穩健發展、規模適度,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規模,對風險要有足夠重視;二是資金安全有效,資金的安全配置和高效運轉非常關鍵;三是堅持產品升級、服務增值,未來房地產開發是服務增值的平臺;四是堅持資源均衡發展,資源的均衡、適配以及產品、業態的比例邏輯是規避風險的重要舉措;五是戰略合作、共生共贏,對於中小型房企來講,合作共贏、抱團取暖是重要戰略之一。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你認為此次轉型會從口號變成行動嗎?

張亞峰:當前行業和房企轉型勢在必行,決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必須要付諸實際行動,具體體現在5個方面。

一是制定合理的拿地策略,重視強化自身的投資拓展能力、商業定位策劃能力和商業設計能力,要“因城施策”,由原來的粗獷式擴展轉向精細化管理。

二是採取多管道低成本籌資策略,高效利用有限的自有資金撬動整個項目。

三是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全面提升多業態物業、自持物業方面的運營能力和增值服務水準。

四是及時優化調整戰略佈局、業態比例和產品結構,適配人才、資金、土地等核心資源,強化產業化、特色性、協同性。

五是廣合作,與能夠優勢互補的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抱團取暖、共生共贏、共同發展。

運營力才是王者之冠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對於中垠地產而言,是否有提前佈局和應對舉措?中垠地產接下來將有哪些創新策略和具體行動?

張亞峰:2014年中垠地產成立之初,我們就提出了“一主雙融”的戰略定位:一主,即以房地產開發業務為主線;雙融,即逐步實現現代物業和商投聯營兩個支撐業務的邏輯融合,致力打造城市綜合運營商。

我們始終認為,房地產開發僅是一個基礎平臺,運營力才是未來房企最大的競爭力。無論是自持租賃、養老地產、產業地產,還是特色小鎮、文旅地產等新業態,實際上都是在考驗房企的運營力。目前,中垠地產的現代物業板塊已經建立起來,下一步,將與國內一流物業品牌合作成立合資物業公司,對內服務中垠地產全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專案,對外延伸服務其他房地產開發專案。商投聯營板塊將通過上海中垠國際廣場、南京(樓盤)紫金城市廣場、濟南(樓盤)中垠廣場3個旗艦專案,全面提升城市綜合運營能力,提升估值水準,放大融資效應,實現資金的有效退出和再迴圈。

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和科學論證,我們將通過“產、融、學、研、城”創新模式,充分發揮中垠地產的國資背景和資源優勢,強化與地方政府的戰略合作,整合新興產業和優質資源,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配合政府全力打造宜業、宜商、宜辦、宜學、宜居的智慧、科技、生態新城。“產”,即新產、智產、綠產產業集群、生產中心;“融”,即金融、產融、創融融合平臺、創業中心;“學”,即辦學、教學、治學的培訓營地、交流中心;“研”,即科研、研發、研製的孵化基地、服務中心;“城”,即“產城融合”,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

無論行業如何變化,腳下的土地和生活的城市始終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石。當前,眾多老城亟待更新復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眾多城鎮急需產業培育,實現產城融合、特色發展。所以,中國房地產前方的路還很長,而我們必須行大道、走正路。

逐步達到區域性協調。可以預期,三四線城市將在下半年進入調整期,且時間長於一二線城市。目前,三四線城市購房主力多數是投資型客戶,且多來自於周邊一二線城市。當地二手房市場不能有效支撐以及未來土地供應增加、投資客退潮後,這些城市的價格將會出現盤整和回落,面臨較大壓力。

轉型不再是口號喊喊而已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在新的邏輯和形勢下,房企應把握哪些原則,採取哪些應對策略?

張亞峰:面對大變局,房企應把握5個基本原則:一是穩健發展、規模適度,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規模,對風險要有足夠重視;二是資金安全有效,資金的安全配置和高效運轉非常關鍵;三是堅持產品升級、服務增值,未來房地產開發是服務增值的平臺;四是堅持資源均衡發展,資源的均衡、適配以及產品、業態的比例邏輯是規避風險的重要舉措;五是戰略合作、共生共贏,對於中小型房企來講,合作共贏、抱團取暖是重要戰略之一。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你認為此次轉型會從口號變成行動嗎?

張亞峰:當前行業和房企轉型勢在必行,決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必須要付諸實際行動,具體體現在5個方面。

一是制定合理的拿地策略,重視強化自身的投資拓展能力、商業定位策劃能力和商業設計能力,要“因城施策”,由原來的粗獷式擴展轉向精細化管理。

二是採取多管道低成本籌資策略,高效利用有限的自有資金撬動整個項目。

三是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全面提升多業態物業、自持物業方面的運營能力和增值服務水準。

四是及時優化調整戰略佈局、業態比例和產品結構,適配人才、資金、土地等核心資源,強化產業化、特色性、協同性。

五是廣合作,與能夠優勢互補的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抱團取暖、共生共贏、共同發展。

運營力才是王者之冠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對於中垠地產而言,是否有提前佈局和應對舉措?中垠地產接下來將有哪些創新策略和具體行動?

張亞峰:2014年中垠地產成立之初,我們就提出了“一主雙融”的戰略定位:一主,即以房地產開發業務為主線;雙融,即逐步實現現代物業和商投聯營兩個支撐業務的邏輯融合,致力打造城市綜合運營商。

我們始終認為,房地產開發僅是一個基礎平臺,運營力才是未來房企最大的競爭力。無論是自持租賃、養老地產、產業地產,還是特色小鎮、文旅地產等新業態,實際上都是在考驗房企的運營力。目前,中垠地產的現代物業板塊已經建立起來,下一步,將與國內一流物業品牌合作成立合資物業公司,對內服務中垠地產全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專案,對外延伸服務其他房地產開發專案。商投聯營板塊將通過上海中垠國際廣場、南京(樓盤)紫金城市廣場、濟南(樓盤)中垠廣場3個旗艦專案,全面提升城市綜合運營能力,提升估值水準,放大融資效應,實現資金的有效退出和再迴圈。

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和科學論證,我們將通過“產、融、學、研、城”創新模式,充分發揮中垠地產的國資背景和資源優勢,強化與地方政府的戰略合作,整合新興產業和優質資源,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配合政府全力打造宜業、宜商、宜辦、宜學、宜居的智慧、科技、生態新城。“產”,即新產、智產、綠產產業集群、生產中心;“融”,即金融、產融、創融融合平臺、創業中心;“學”,即辦學、教學、治學的培訓營地、交流中心;“研”,即科研、研發、研製的孵化基地、服務中心;“城”,即“產城融合”,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

無論行業如何變化,腳下的土地和生活的城市始終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石。當前,眾多老城亟待更新復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眾多城鎮急需產業培育,實現產城融合、特色發展。所以,中國房地產前方的路還很長,而我們必須行大道、走正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