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二十二》道歉沒有等來 她們正在離開 拿什麼慰藉被屈辱的人

20萬!

1932年到1945年間, 被日軍在二戰期間蹂躪的中國慰安婦達20多萬。

32人!

到2012年, 倖存的慰安婦只剩32人。

22人!

到2014年, 中國內地慰安婦倖存者僅剩15人。

8人!

截至2017年8月12日, 22位老人只有8位。

2012年導演郭柯拍攝了一部以“慰安婦”倖存者廣西老人韋紹蘭悲慘故事為主線的紀錄片, 紀錄片受到了無數觀眾乃至世界各地觀眾的關注。 僅僅過去兩年, 到2014年, 32位倖存者中有10位老人相繼辭世。 我們對這些受苦受難老人關注的太慢, 而她們卻離開的腳步卻那麼快!於是導演郭柯再次籌拍了紀錄片《二十二》, 再次用鏡頭聚焦這些苦難的倖存者。

與紀錄片《三十二》主要記錄92歲高齡老人韋紹蘭和她日本混血兒故事不同, 《二十二》以群像全景關注的角度, 記錄了當時(2014年前後)倖存的22位“慰安婦”老人的生活, 以個別老人和長期關愛她們的個體人員的口述, 串連出生活在全國各地的這些倖存者,

展現她們的生活現狀和周邊發生的事和出現的人。

70多年過去了, 曾經的倖存者已經寥寥無幾。 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大多數已經進入90以上高齡, 生命燭光已漸漸微弱。 紀錄片通過與這些老人的深入交流, 從客觀、人性的角度, 用細膩、溫婉的感情和敏銳的洞察力去捕捉老人最隨意、最自然的生活狀態,

呈現她們沒有任何修飾的情感流露, 讓每一個觀影者仿佛就坐在她們身旁, 感受她們的心跳、呼吸, 紀錄片用真實, 平靜、內斂的鏡頭語言記錄, 不加任何修飾, 沒有所謂的情節、衝突, 沒有臺本, 有時甚至沒有對話, 沒有聲音, 但是觀眾卻能聽到她們內心痛苦碎裂的聲音。 大音希聲!直抵人心!

這些歷經那麼多苦難的老奶奶, 她們如今的生活狀態依舊孤寂、淒請, 她們中大多數人獨自一個人過著清貧、寂寞的日子, 大多數奶奶的生活條件、居住條件、經濟條件都較差, 只有極個別人有家人子女陪伴, 幫著照料她們的生活, 還有的老人因為無兒無女, 被安排住在養老院, 一天一天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日子。

《二十二》中呈現的主人公她們來自黑龍江、山西、湖北、廣西、海南五省, 但不管在哪裡, 她們的生活看起來都如此相似, 太陽出來, 起床, 吃飯, 靠著牆根曬太陽, 偶爾用濃重的鄉音閒聊, 而絕大部分時間, 她們只是坐在一個地方發呆!沉默,

寥落, 看太陽爬上來, 落下山, 出來, 回屋, 吃飯, 睡覺……日復一日。 一個上午, 一個下午, 又一個上午, 一個下午。 。 。 。 。 打發著生命中最後的光陰。

整個紀錄片沒有明星、沒有大腕、沒有光鮮亮麗的主角, 甚至沒有劇本, 沒有矛盾衝突, 有的只是最真實的記錄, 看似平淡、平靜的記錄背後, 其實隱藏著老人們深埋心底的血淚。 平淡卻依然如一把刀直擊心尖, 這把鈍鈍刀子紮進心窩, 慢慢攪動, 雖然無聲, 可是血在流!在滴!

這位老人叫林愛蘭,海南人,1925年出生。老人家有兩段截然不同的經歷,一段是紅色的參加抗日遊擊隊的美好經歷,另一段卻是讓她痛苦不堪、屈辱一生的“慰安婦”經歷。

1939年時,只有14歲的林愛蘭就參加了瓊崖縱隊,成為紅色娘子軍中的一員。她曾潛進日本駐地,偷出子彈,還用槍打死過兩個日本兵,為抗日做過不少貢獻,因此獲得了兩枚紀念章。就在兩年後的1941年,16歲的林愛蘭,被抓進了一個日本據點,在那裡她受盡了日本鬼子的強暴欺淩,遭到了非人的折磨,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還被打斷了雙腿。

此後,倖存下來的老人一直沒有嫁人,也沒有生育,由於沒有親人,她的晚年顯得比其他人更孤獨。敬老院裡的條件看起來就十分勉強,房間顯得雜亂,床上、牆上都有螞蟻在爬,因為腿腳受過傷所以老人行動極不方便,只能一點一點靠著椅子才能慢慢挪動。

老人不願多提到自己被日軍殘害的過去,說到自己參加瓊崖中隊的經歷才看到她眼中有光亮在閃現,那兩枚國家頒發的勳章,是她視為珍寶的最珍貴的東西。這個堅強的老人家很少落淚,抗日也十分勇敢,而當她回憶起自己母親時,像孩子一樣哭得非常傷心“他們(日本人)把我媽綁住扔河裡,我想到這個就心痛,把我母親綁住手腳扔到河裡,讓水沖走了。”時光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這深深的痛苦已經牢牢鐫刻在了老人的心底!

2015年12月,林愛蘭老人去世。老人的墓碑上寫著“抗日女戰士林愛蘭女士之墓”。她生前最珍愛的兩枚紀念章,一枚隨她入土,一枚捐給了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老人毛銀梅,老人本是韓國人,本名叫朴車順,18歲的時候,被日軍騙到了中國慰安所,那是她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黑暗苦難的日子。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她逃到了武漢,自己把名字改名為毛銀梅,她說自己選擇姓毛,是因為她愛毛主席,她感謝毛主席。

當老人說到曾經被日本軍人侵犯的時候,老人乾澀的眼睛裡流出了渾濁的淚水!

“如果你掙扎的話,你就會被暴打,所以你只能聽任他們那些畜生欺負......”回憶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老人哽咽著再也說不下去了。

毛銀梅說已經記不得韓國家鄉的事兒了,她不願意回國,“都沒親人了”。在中國,毛銀梅遇到了自己丈夫,幸運的是她丈夫從未嫌棄過毛銀梅慰安婦的身份,和她恩愛幾十年。老人說,丈夫最愛的,莫過於那白色的梅花了。

最讓我情緒崩潰的是影片最後,當92歲的毛銀梅奶奶用韓語唱起了家鄉民謠《阿裡郎》的時候,淚水止也止不住地流下來!戰爭讓她失去了父母、家人,失去了故鄉,慰安婦的痛苦屈辱讓她無法再回到自己的祖國,嘴上說不想回韓國老家,可是老人的心裡沒有一天不在思念故鄉,思念故鄉的親人,90多歲了還記得自己的母語,想到自己的父母仍是老淚縱橫,不能自己!

《桔梗謠》、《阿裡郎》,老人家輕緩斷斷續續的聲音和曲調,讓影院裡多少人涕淚四流,心緒奔湧,這哪裡還是歌曲啊,分明是老人對故鄉和親人刻骨銘心的思念!

讓人格外心痛不已的是,電影公映時,毛銀梅奶奶已經于2017年01月18日去世,她永遠也不能回到她心底珍藏的故鄉了,只能在天堂和親人們團聚。

紀錄片《二十二》以一位“慰安婦”倖存者的葬禮開始,以茫茫雪野中的葬禮結尾。2014年的二月份,山西盂縣的陳林桃、張改香兩位老人默默走了,紀錄片一邊拍攝,老人們同時在一個接一個辭世,那一場大雪仿佛即將抹去這些倖存者留在世界的一切,我們關注的太晚,她們離開的腳步卻太快!

道歉沒有等到,倖存者卻正在離開!侵略者的暴行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更沒有深刻的反思,而受到加害的倖存者們已經看不到那一天!拿什麼去慰藉無數被屈辱的靈魂?拿什麼告慰奶奶們痛苦的心?

多行不義必自斃,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希望大家拿出時間去看看紀錄片《二十二》,用你溫暖的眼光去關注她們,希望我們每個人、整個社會都能給予不幸的老人們更多發自內心的善待,就像對待自己的奶奶一樣,去關愛,去關照,去溫柔相待,她們這一生太苦,太不幸。

深情凝望在歲月深處!也希望老人們走的慢點!再慢點!

感謝關注黃愛西東的頭條號,如果您也喜歡她的文章,請你轉發、收藏和關注。

這位老人叫林愛蘭,海南人,1925年出生。老人家有兩段截然不同的經歷,一段是紅色的參加抗日遊擊隊的美好經歷,另一段卻是讓她痛苦不堪、屈辱一生的“慰安婦”經歷。

1939年時,只有14歲的林愛蘭就參加了瓊崖縱隊,成為紅色娘子軍中的一員。她曾潛進日本駐地,偷出子彈,還用槍打死過兩個日本兵,為抗日做過不少貢獻,因此獲得了兩枚紀念章。就在兩年後的1941年,16歲的林愛蘭,被抓進了一個日本據點,在那裡她受盡了日本鬼子的強暴欺淩,遭到了非人的折磨,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還被打斷了雙腿。

此後,倖存下來的老人一直沒有嫁人,也沒有生育,由於沒有親人,她的晚年顯得比其他人更孤獨。敬老院裡的條件看起來就十分勉強,房間顯得雜亂,床上、牆上都有螞蟻在爬,因為腿腳受過傷所以老人行動極不方便,只能一點一點靠著椅子才能慢慢挪動。

老人不願多提到自己被日軍殘害的過去,說到自己參加瓊崖中隊的經歷才看到她眼中有光亮在閃現,那兩枚國家頒發的勳章,是她視為珍寶的最珍貴的東西。這個堅強的老人家很少落淚,抗日也十分勇敢,而當她回憶起自己母親時,像孩子一樣哭得非常傷心“他們(日本人)把我媽綁住扔河裡,我想到這個就心痛,把我母親綁住手腳扔到河裡,讓水沖走了。”時光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這深深的痛苦已經牢牢鐫刻在了老人的心底!

2015年12月,林愛蘭老人去世。老人的墓碑上寫著“抗日女戰士林愛蘭女士之墓”。她生前最珍愛的兩枚紀念章,一枚隨她入土,一枚捐給了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老人毛銀梅,老人本是韓國人,本名叫朴車順,18歲的時候,被日軍騙到了中國慰安所,那是她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黑暗苦難的日子。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她逃到了武漢,自己把名字改名為毛銀梅,她說自己選擇姓毛,是因為她愛毛主席,她感謝毛主席。

當老人說到曾經被日本軍人侵犯的時候,老人乾澀的眼睛裡流出了渾濁的淚水!

“如果你掙扎的話,你就會被暴打,所以你只能聽任他們那些畜生欺負......”回憶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老人哽咽著再也說不下去了。

毛銀梅說已經記不得韓國家鄉的事兒了,她不願意回國,“都沒親人了”。在中國,毛銀梅遇到了自己丈夫,幸運的是她丈夫從未嫌棄過毛銀梅慰安婦的身份,和她恩愛幾十年。老人說,丈夫最愛的,莫過於那白色的梅花了。

最讓我情緒崩潰的是影片最後,當92歲的毛銀梅奶奶用韓語唱起了家鄉民謠《阿裡郎》的時候,淚水止也止不住地流下來!戰爭讓她失去了父母、家人,失去了故鄉,慰安婦的痛苦屈辱讓她無法再回到自己的祖國,嘴上說不想回韓國老家,可是老人的心裡沒有一天不在思念故鄉,思念故鄉的親人,90多歲了還記得自己的母語,想到自己的父母仍是老淚縱橫,不能自己!

《桔梗謠》、《阿裡郎》,老人家輕緩斷斷續續的聲音和曲調,讓影院裡多少人涕淚四流,心緒奔湧,這哪裡還是歌曲啊,分明是老人對故鄉和親人刻骨銘心的思念!

讓人格外心痛不已的是,電影公映時,毛銀梅奶奶已經于2017年01月18日去世,她永遠也不能回到她心底珍藏的故鄉了,只能在天堂和親人們團聚。

紀錄片《二十二》以一位“慰安婦”倖存者的葬禮開始,以茫茫雪野中的葬禮結尾。2014年的二月份,山西盂縣的陳林桃、張改香兩位老人默默走了,紀錄片一邊拍攝,老人們同時在一個接一個辭世,那一場大雪仿佛即將抹去這些倖存者留在世界的一切,我們關注的太晚,她們離開的腳步卻太快!

道歉沒有等到,倖存者卻正在離開!侵略者的暴行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更沒有深刻的反思,而受到加害的倖存者們已經看不到那一天!拿什麼去慰藉無數被屈辱的靈魂?拿什麼告慰奶奶們痛苦的心?

多行不義必自斃,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希望大家拿出時間去看看紀錄片《二十二》,用你溫暖的眼光去關注她們,希望我們每個人、整個社會都能給予不幸的老人們更多發自內心的善待,就像對待自己的奶奶一樣,去關愛,去關照,去溫柔相待,她們這一生太苦,太不幸。

深情凝望在歲月深處!也希望老人們走的慢點!再慢點!

感謝關注黃愛西東的頭條號,如果您也喜歡她的文章,請你轉發、收藏和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