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紀念慈禧生日,倒數第一的成了狀元,他後來真的成了國家棟樑

1894年剛好是慈禧太后六十歲。 為了祝賀她六十壽誕, 眾大臣挖空心思想法子讓她高興。 後來有人出了個餿主意, 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狀元。 本來狀元是三年一考, 這次它不受這個三年之限, 是特批的, 寓意為恩惠天下。

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 在初考的時候, 有個叫

張謇(jiǎn)的江蘇考生考了第六十名。 如果以往年的考試來評判, 他在淘汰之列。 但偏偏他認識光緒皇帝的老師

翁同和先生, 而翁同和也知道張謇是有些學問的。 因張謇祖上三代無人入學為生員, 屬於朝廷規定中的

“冷籍”, 曾經被取消了考試資格,

後來張謇在考試的時候不得不冒充他人。 走到今天著實不易, 於是, 翁同和便想了個辦法來成全他。

不久, 翁先生向慈禧太后建議, 今年這恩科要打破常規, 要選一名有紀念意義的人當狀元。 慈禧就問怎麼選呢?

翁同和說:往年是第一名當狀元, 今年就以六十名為狀元, 以示太后的六十壽誕之慶。 慈禧聽說後竟然沒有反對。

後來, 翁同和就讓這六十位考生每人寫一幅對聯慶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壽, 然後把這六十幅寫好的對聯依次排開, 在翁同和的安排下, 張謇的對聯掛在了第六十位編號上。 當然, 位置是安排好了, 但內容得靠張謇自己去寫, 成不成就看他的水準了。

很快, 所有的對聯都寫好了。 這天, 慈禧特意來觀看,

她從頭看起, 當看到第六十幅時, 眼睛突然一亮, 這副對聯寫得實在是太好了, 讓慈禧龍顏大悅, 好事基本有了定數。

等慈禧太后預審以後, 光緒皇帝又親自進行了殿試。 他出的題目, 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 大多數考生都答得結結巴巴的, 唯有真才實學的張謇從容不迫, 對答如流。

所以, 光緒皇帝當場就賜張謇為第一名, 也就是恩科狀元第一名。

多年後, 張謇成為實業救國的先驅者之一, 他墾荒植棉、興修水利、發展教育, 為內憂外患的舊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