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母親早逝,18歲拍戲,演江姐走紅,兒子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田壯壯

她18歲開始拍戲, 80歲退休, 因出演江姐為我們所熟知。 為中國電影事業、尤其兒童電影事業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培養兒子田壯壯成為了中國第五代導演。 她就是現已96歲高齡的表演藝術家于藍。

于藍1921年出生在遼寧岫岩, 父親是當地一名法官, 為人非常正直。 于藍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 她是跟隨父親長大的。 九一八事變後, 父親帶領她離開家鄉, 先落腳天津, 後定居北京。

1938年10月于藍到達延安,

于藍先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了一段時間, 後又進入延安女子大學學習, 在校期間她經常參加話劇表演, 很快成了學校的文藝骨幹。 1940年于藍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學業, 被安排到魯藝實驗話劇團, 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1940年春, 于藍調到魯迅藝術學院的實驗劇團,

當上了一名職業演員, 參加演出了《糧食》《帶槍的人》 和《周子山》等秧歌劇。 一天, 于藍在觀看文工團演出的舞臺劇《到馬德里去》時, 意外地看見了舞臺上的田方-一他正是自己一直深深敬仰的演員田方!早在北平讀書的時候, 于藍就看過田方主演的影片《壯志淩雲》。 兩人相識後, 田方大膽地對於藍表示出自己濃烈而誠摯的愛戀, 于藍才欣喜地接受了這份感情。 1940年11月7日, 于藍和田方特別選擇在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紀念日的這一天, 舉行了簡樸而莊嚴的婚禮。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白衣戰士》, 導演馮白魯選演員時看好于藍的表演, 於是選她飾演了片中主角醫療隊長莊毅。 不久剛成立的北京電影製片廠要充實演員, 于藍被作為骨幹調入, 正式與電影結緣。

《龍鬚溝》飾演程子娘

于藍先後拍攝的《翠崗紅旗》、《龍鬚溝》、《革命家庭》都受到好評, 《翠崗紅旗》曾獲得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 《革命家庭》則讓她一舉摘得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桂冠。 于藍不僅在表演上很有造詣, 還是個很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 在這一理念支配下, 幾十年來, 她參與創作和拍攝的影片, 大都在當時引起過強烈反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烈火中永生》。

1961年于藍因病住院,治療期間她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了連載的小說《紅岩》,覺得應該把這部作品搬上銀幕。有了這個想法後,一出院她便向領導做了彙報,很快得到領導的支持,確定由她與導演共同改編劇本,並出演江姐一角。為了塑造好江姐的形象,于藍多次奔走于重慶、成都、貴州、北戴河等地,進行深入調查,先後採訪了《紅岩》的作者以及江姐生前的戰友,前前後後歷時兩年多,光筆記就記了30多萬字。正因為有這樣一種責任感和孜孜以求精神,影片於1965年一公映,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1981年3月,文化部黨組決定成立兒童電影製片廠,任命于藍擔任廠長。于藍拼命工作,很快確定了電影劇本。劇本有了,但沒有設備,情急中于藍突然想出了個辦法向生產廠家賒購。當年便製作出兒童故事片《四個小夥伴》,影片一上映,立即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憑著這樣一股為了孩子捨得一切的勁頭,于藍一干就是20年,直到 80歲那年才退下來。她在任期間,不僅完成了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硬體建設、拍攝出了上百部兒童影片,還與世界許多國家的兒童影視機構建立了聯繫。從廠長位置上退下來後,于藍依然關心著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凡是與兒童電影有關的活動,只要身體允許,從不落下。

1974年田方因病去世,之後于藍獨自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才。大兒子最早是搞體育,後來轉行做了錄音師 ,二兒子是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田壯壯,孩子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于藍並沒有選擇和兒子們一起居住,是一個人生活。和許多老人一樣,寫字畫畫是離休後的于藍最重要的愛好。于藍每天早上6點起床,自己在屋子裡活動活動筋骨,7點開始看早間新聞,于藍說,早晚的新聞是必須要看的。于藍說,老年人不能和社會脫節,要自己找方法找管道關心當今的世界,不能去麻煩年輕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對於當導演的兒子田壯壯,于藍讚賞中也透著絲絲遺憾;他和第五代導演們拍的那些電影我都喜歡,可惜拍的太少了。他今年已經62歲了,我知道他還在努力。對於老藝術家們一個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相繼故去,96歲的于藍特別唯物和豁達,她笑說,我也快了,但是人老不代表對自己沒有要求,在生活上夠吃夠住就行,還是要為社會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給組織、家人添麻煩。

1961年于藍因病住院,治療期間她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了連載的小說《紅岩》,覺得應該把這部作品搬上銀幕。有了這個想法後,一出院她便向領導做了彙報,很快得到領導的支持,確定由她與導演共同改編劇本,並出演江姐一角。為了塑造好江姐的形象,于藍多次奔走于重慶、成都、貴州、北戴河等地,進行深入調查,先後採訪了《紅岩》的作者以及江姐生前的戰友,前前後後歷時兩年多,光筆記就記了30多萬字。正因為有這樣一種責任感和孜孜以求精神,影片於1965年一公映,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1981年3月,文化部黨組決定成立兒童電影製片廠,任命于藍擔任廠長。于藍拼命工作,很快確定了電影劇本。劇本有了,但沒有設備,情急中于藍突然想出了個辦法向生產廠家賒購。當年便製作出兒童故事片《四個小夥伴》,影片一上映,立即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憑著這樣一股為了孩子捨得一切的勁頭,于藍一干就是20年,直到 80歲那年才退下來。她在任期間,不僅完成了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硬體建設、拍攝出了上百部兒童影片,還與世界許多國家的兒童影視機構建立了聯繫。從廠長位置上退下來後,于藍依然關心著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凡是與兒童電影有關的活動,只要身體允許,從不落下。

1974年田方因病去世,之後于藍獨自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才。大兒子最早是搞體育,後來轉行做了錄音師 ,二兒子是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田壯壯,孩子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于藍並沒有選擇和兒子們一起居住,是一個人生活。和許多老人一樣,寫字畫畫是離休後的于藍最重要的愛好。于藍每天早上6點起床,自己在屋子裡活動活動筋骨,7點開始看早間新聞,于藍說,早晚的新聞是必須要看的。于藍說,老年人不能和社會脫節,要自己找方法找管道關心當今的世界,不能去麻煩年輕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對於當導演的兒子田壯壯,于藍讚賞中也透著絲絲遺憾;他和第五代導演們拍的那些電影我都喜歡,可惜拍的太少了。他今年已經62歲了,我知道他還在努力。對於老藝術家們一個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相繼故去,96歲的于藍特別唯物和豁達,她笑說,我也快了,但是人老不代表對自己沒有要求,在生活上夠吃夠住就行,還是要為社會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給組織、家人添麻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