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拉來9大博物館館長月臺,這檔綜藝要火?

去年,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成為當年的爆款紀錄片。 昨日(8月22日), 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北京啟動, 欲打造另一個爆款,

不過與《我在故宮修文物》不同, 《國家寶藏》定位是一部“紀錄式綜藝”, 用綜藝的形式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 該節目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播出。 啟動儀式由“國臉”康輝主持。

主持人康輝

原創:綜藝的外殼、文化的內核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說,

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 是一種全新的原創模式:“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 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 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 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

《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

《國家寶藏》是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國寶”文物“活起來”,

不僅是一件陳列品, 而是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文化傳奇。 節目將通過各種不同的文藝手段來為觀眾演繹“國寶”, 並對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 讓觀眾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 也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

於蕾說:“我們要讓觀眾感覺文物像一個歷經風雨的人, 是有性格和生命的。 他們不僅可以代表我們民族的性格、價值觀, 有些還在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 觀眾能夠觸摸到文物身上的溫度, 能夠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 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

盛宴:九大博物館館長彙聚, 召喚國寶

此次《國家寶藏》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9家博物館聯手製作。 啟動儀式上, 故宮博物院等9家博物館館長集體亮相。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院長,被稱為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說:“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藏品不斷彙聚、展覽不斷豐富, 不愁前來的觀眾, 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 收藏是靜止的、沉睡的, 我們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需要我們系統梳理文物資源,以多種方式展示獨特美。”

那麼,到底哪些“國寶”可以登上電視螢屏,帶來解讀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特殊展覽”,集體引發一場 “文化大事件”呢?

單霽翔表示,“很難選。但它們應該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結合,我們不刻意做明星化和話題式的處理,否則就會走進一種誤區,我們不希望節目給觀眾帶來困惑和誤讀,而是真正呈現悠久的、燦爛的國寶。”

受眾:做給年輕人的文物節目

《國家寶藏》節目不僅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節目將通過邀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故事。而串聯整季節目的嘉賓,將成為“《國家寶藏》特展”的001號講解員。

在啟動儀式上,張藝謀、張國立、沈騰、劉濤、關曉彤等影視明星,和馮驥才、王曉鷹等文化名人發來祝賀視頻,預計,其中就有節目“國寶守護人”的候選嘉賓。

今天,博物館文化已經成了年輕文化的一部分。多個博物館館長介紹,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了七成左右,博物館文化的青春化、時尚化成為大勢所趨。談及對於這檔節目的預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了一個有趣的花絮:“《我在故宮修文物》一部紀錄片打動了太多人的心,尤其是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引發了今年有超過15000個大學畢業生報名要到故宮修文物。我們相信《國家寶藏》可以打動億萬觀眾尤其是青年人群,他們期盼這樣的節目,期盼了太久。”

藍海:打造精品文博節目

今年以來,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的熱播,2017年逐步被定格為文化節目元年。追隨文化一度成為風潮,回歸傳統和匠人精神無論是線上線下都成為熱議的話題。央視副總編輯朱彤說,“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央視要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探索新的方向,讓央視文化節目品牌再創新高度”。

央視副總編輯朱彤

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介紹了《國家寶藏》背後強大的顧問團。

據悉,九家博物館館長將組成“國寶守護聯盟”,親筆簽名的99套9張簽名紀念門票套裝將送給幸運的熱心觀眾。值得一提的是,這組套票堪稱“絕版”:早已全部啟用電子門票的南京博物院專程為《國家寶藏》重制紙質門票;新館在建年底開放的湖南博物館為《國家寶藏》提前印製了新館門票。希望更多人士走進博物館,讓博物館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國家寶藏》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相信此次文博屆頂級資源的聯手,定能為全社會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需要我們系統梳理文物資源,以多種方式展示獨特美。”

那麼,到底哪些“國寶”可以登上電視螢屏,帶來解讀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特殊展覽”,集體引發一場 “文化大事件”呢?

單霽翔表示,“很難選。但它們應該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結合,我們不刻意做明星化和話題式的處理,否則就會走進一種誤區,我們不希望節目給觀眾帶來困惑和誤讀,而是真正呈現悠久的、燦爛的國寶。”

受眾:做給年輕人的文物節目

《國家寶藏》節目不僅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節目將通過邀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故事。而串聯整季節目的嘉賓,將成為“《國家寶藏》特展”的001號講解員。

在啟動儀式上,張藝謀、張國立、沈騰、劉濤、關曉彤等影視明星,和馮驥才、王曉鷹等文化名人發來祝賀視頻,預計,其中就有節目“國寶守護人”的候選嘉賓。

今天,博物館文化已經成了年輕文化的一部分。多個博物館館長介紹,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了七成左右,博物館文化的青春化、時尚化成為大勢所趨。談及對於這檔節目的預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了一個有趣的花絮:“《我在故宮修文物》一部紀錄片打動了太多人的心,尤其是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引發了今年有超過15000個大學畢業生報名要到故宮修文物。我們相信《國家寶藏》可以打動億萬觀眾尤其是青年人群,他們期盼這樣的節目,期盼了太久。”

藍海:打造精品文博節目

今年以來,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的熱播,2017年逐步被定格為文化節目元年。追隨文化一度成為風潮,回歸傳統和匠人精神無論是線上線下都成為熱議的話題。央視副總編輯朱彤說,“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央視要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探索新的方向,讓央視文化節目品牌再創新高度”。

央視副總編輯朱彤

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介紹了《國家寶藏》背後強大的顧問團。

據悉,九家博物館館長將組成“國寶守護聯盟”,親筆簽名的99套9張簽名紀念門票套裝將送給幸運的熱心觀眾。值得一提的是,這組套票堪稱“絕版”:早已全部啟用電子門票的南京博物院專程為《國家寶藏》重制紙質門票;新館在建年底開放的湖南博物館為《國家寶藏》提前印製了新館門票。希望更多人士走進博物館,讓博物館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國家寶藏》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相信此次文博屆頂級資源的聯手,定能為全社會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