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個小人物用15年幹了件螳臂當車的大事,還痛失一條腿

前幾天的上海書展

藝綻君遇到一位名叫韋力的藏書家

在他的新書《覓詩記》發佈會上

他步態優雅地上臺、鞠躬、落座

沒有人發現

他的左腿其實是冰涼的假肢……

這是一串讓人震驚的數字:

15年

因意外左腿截肢做了5次手術

勘訪傳世遺存近3000處

珍藏8000餘部、10萬餘冊古籍善本

……

一切的一切只為尋訪即將消殞的古跡

他的人生

就是一段傳奇

首先, 讓我們看看韋力的行蹤。

在他的《覓詩記》裡所附的地圖, 上面密密麻麻標注了119位歷代詩人的故里、墓園、祠堂、遺跡。 而這都是韋力這些年勘訪之地, 行程遍及14個省、1個直轄市。 韋力說, 儘管很多詩人的遺跡沒有尋訪到, 但《覓詩記》卻是他一個人眼中的詩史。

紀曉嵐故居

緣起

上世紀90年代末, 一家湖南雜誌的系列文章讓韋力萌發了尋訪之舉。 該雜誌連續三期介紹藏書樓, 其中一期是揚州著名的測海樓, 有文字有圖, 卻和韋力親眼所見的測海樓大相徑庭。 後來才得知, 作者並未實地探訪, 錯訛在所難免。 “中國到底多少藏書樓啊?都是什麼現況?”尋訪的念頭變得清晰起來後, 2010年後, 則是成系統地四處尋訪藏書樓, 5年後, 《書樓尋蹤》面世。 此後, 尋訪計畫愈發龐大, “我就願意幹別人沒幹過的, 其實我是個自負的人。”

韋力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和他長期和古書打交道關係至深。韋力自己建起一個藏書樓,叫芷蘭齋,在藏書界名聲很響。芷蘭齋大約600平米,有8000餘部、10萬餘冊古籍善本,宋元及以前珍本、經史子集四部皆備。

晚清著名文人甘熙故居-津逮樓

李白、王勃、陸遊、白居易……

這些在中國詩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

如今還留下多少存在過的痕跡?

韋力像一個執拗的孩子

著了魔一樣地去尋找

就在韋力醉心於尋訪古跡的過程中,意外降臨了。

2013年春天,韋力為尋訪玄奘去西天取經前拜訪的第八個師父的遺跡,當他行至河南省安陽縣靈泉寺,寺廟正在修復,依牆而立一排的功德碑,一塊碑突然倒下,砸在韋力的腳上,血瞬間流了一地。即便迅速找來塑膠布自行包紮止血,但因為距醫院太遠,韋力的左腿還是沒保住。

住進積水潭醫院,韋力歷經五次手術,更一度因感染太深,頂級抗生素也失去作用。他問大夫,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死”這個字眼一度在耳邊轟響。儘管韋力此後戰勝了感染,保住了性命,他的膝蓋以下的小腿卻徹底失去了。”我天天哭,這個腿能哭出來,那不用勸我,我肯定哭。如果不能,那我哭他幹啥。”53歲的韋力身高1.85米,身材挺拔修長,失去小腿在他一生中是最深切的痛,但他戰勝了這一切。

從康復醫院出院半年後,家人以為他這回該不會再往外跑了。誰知韋力探訪古跡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他說如果不繼續這個計畫,“那我的腿不就白折了。”

韋力有個五年的文化遺跡尋訪計畫,還有五年的文化遺跡寫作計畫。腿是在尋訪至三年半的時候發生的意外,這個計畫尚未完成就要擱淺,他怎麼能呆得住。

說起尋訪計畫興致勃勃的韋力

截肢後,韋力再度踏上了尋訪之路,不過曾經登高爬山的身影只能出現在昔日照片裡,“現在下水、爬山、爬高都不行了。”儘管如此,他依舊保持每個月出去十天,回來寫作二十天的節奏,和曾經身體健全時一樣。“這個月初,我就剛從深圳、武漢、長沙尋訪回來。”

15年來,韋力走過全國四分之三的省份,那些文字、圖片化作“傳統文化遺跡尋蹤”書系,先是《覓宗記》,再是《覓詩記》《覓理記》,接下來還有《覓曲記》《覓文記》《覓經記》《覓詞記》等,涉及範圍包括歷史、文化、宗教、戲曲、文學等。

而這其中85%的尋訪,都是韋力孤身出行,且都是自己出資。迄今到底花費了多少,他沒有細算過,“至少也有百萬元了吧。”

唐代詩人孟郊像

每一位詩人的尋訪,都是一個故事。唐代詩人孟郊死後葬在了洛陽,但韋力多方查找其墓址,也無果。韋力獲悉浙江德清縣很早就建有孟郊祠,而今還有痕跡。2013年,他從杭州乘大巴前往德清縣城。一路找去,原來祠堂只有一間房,推門而入,屋裡擺著七、八張麻將桌,眾人鏖戰正酣。他手端相機貿然進入,也沒能“騷擾”麻將戰士,即便是相機不斷“哢嚓”,眾人也毫無反應……

南宋詩人尤袤故居-遂初堂

無論是尋訪歷代藏書樓、歷史文化名人遺跡、傳統文化遺存,韋力都是先查史料,再和當地地方誌辦聯繫落實,隨後才是實地探訪。多年來,他保持當天記錄、回家迅速整理的習慣,嚴格按尋訪工作五步法走。為了這一系列的尋訪計畫,他還整整準備了一年,意外和波折卻依然無法避免。

在尋訪中

韋力有許多驚心動魄的回憶

有時被圍追堵截

還有時 遭遇敲門搶劫——

韋力回憶起,到浙江南潯鎮尋訪密韻樓的往事。吳興四大藏書樓之一的密韻樓中曾藏有宋代舊刊83種,元本102種,明本863種。但韋力尋訪實地才發現,它早已是一家髮廊了。但又不敢輕易確認,終於和房主聯繫上,欲瞭解這家髮廊的來龍去脈,對方卻防備萬分,以為韋力是要搞拆遷什麼的。只好繼續訪問多家老住戶,韋力才終於確定密韻樓現址正是那個髮廊。

“很多時候就跟做賊似的。”如果尋訪的遺址遺跡是在建工地,那麻煩就很大了。韋力往往會翻牆而入,而接下來的圍追堵截,是他碰到過多次的經歷。“把你相機掏出來,照片都刪掉了!”這樣的呵斥聲充斥耳邊。如果對方發現照片沒有刪光,更會親自動手。韋力說,“那個時候,我心裡氣得恨不得收拾他們。”

當他行至余姚縣梁弄鎮時,天色漸晚,韋力就在當地唯一的旅館住了下來。旅館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辦公樓改建而成,門搖搖欲墜,只有他一位房客。半夜時分,突然想起劇烈的砸門聲,六七個人砸完一樓砸二樓,“壞了,遇到打劫的了。”幾乎是第一時間,韋力迅速做出反應,將屋裡能抵門的床、桌子、椅子全用上。那夥人行至韋力這間屋,砸門聲響徹夜空,門外的嘶吼聲震天響,推門死活推不動。韋力大氣不敢出一聲,心卻在狂跳。旅店老闆說,這屋裡確實沒住人,堆的是雜物,那夥人才罷手。那個夜晚,韋力受了驚,再也沒有合眼。

在一次次的尋訪中

韋力常感到深深的遺憾和失落

韋力發現很多重要文化名人的遺跡早已不知所蹤。“像《覓詩記》的詩人之旅,‘建安三曹’就找到了曹操、曹植的遺跡,與曹丕相關的遺跡始終就沒有找到。”他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古書中曾有記載的書樓,結果卻讓他失落,大約一半的書樓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也境況堪憂。像乾嘉時期最大藏書家黃丕烈的書樓被劃在蘇州絲綢廠內,還有許多書樓成了政府機關辦公之所。

多年的尋訪,韋力累了。“傳統遺跡是很重要,但是再重要,和我有什麼關係,我不過就是社會中的小人物,我為什麼要做螳臂當車的事?”他曾經猶豫過,甚至想放棄,但經歷一個個孤獨的夜晚後,他找到了強大精神支撐, “我所能做的,就是在遺存被消滅之前,給後人留下準確的座標,以便有一天重新恢復的時候有跡可循。”

對傳統文化遺存的尋訪,韋力的生命也實現了奇妙的輪回。他小時候住在軍隊大院,成天就愛漫山遍野地瘋跑。和小時候不同,他這15年的瘋跑,卻以手中的相機和筆,為傳統文化留存當代樣貌,更以半輩子沉潛學問的深厚積澱,挖掘那些長久以來為人所忽視的歷史碎片。“我正是想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自己民族的崇高敬意。”

-END-

他是想移山的愚公 是取經的三藏

還是入了癡的普通人

對他 你想說什麼?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王廣燕

訂閱號:藝綻 · 微信號: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佈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協定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或發表。違者將由北京日報社依法追究責任。

其實我是個自負的人。”

韋力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和他長期和古書打交道關係至深。韋力自己建起一個藏書樓,叫芷蘭齋,在藏書界名聲很響。芷蘭齋大約600平米,有8000餘部、10萬餘冊古籍善本,宋元及以前珍本、經史子集四部皆備。

晚清著名文人甘熙故居-津逮樓

李白、王勃、陸遊、白居易……

這些在中國詩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

如今還留下多少存在過的痕跡?

韋力像一個執拗的孩子

著了魔一樣地去尋找

就在韋力醉心於尋訪古跡的過程中,意外降臨了。

2013年春天,韋力為尋訪玄奘去西天取經前拜訪的第八個師父的遺跡,當他行至河南省安陽縣靈泉寺,寺廟正在修復,依牆而立一排的功德碑,一塊碑突然倒下,砸在韋力的腳上,血瞬間流了一地。即便迅速找來塑膠布自行包紮止血,但因為距醫院太遠,韋力的左腿還是沒保住。

住進積水潭醫院,韋力歷經五次手術,更一度因感染太深,頂級抗生素也失去作用。他問大夫,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死”這個字眼一度在耳邊轟響。儘管韋力此後戰勝了感染,保住了性命,他的膝蓋以下的小腿卻徹底失去了。”我天天哭,這個腿能哭出來,那不用勸我,我肯定哭。如果不能,那我哭他幹啥。”53歲的韋力身高1.85米,身材挺拔修長,失去小腿在他一生中是最深切的痛,但他戰勝了這一切。

從康復醫院出院半年後,家人以為他這回該不會再往外跑了。誰知韋力探訪古跡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他說如果不繼續這個計畫,“那我的腿不就白折了。”

韋力有個五年的文化遺跡尋訪計畫,還有五年的文化遺跡寫作計畫。腿是在尋訪至三年半的時候發生的意外,這個計畫尚未完成就要擱淺,他怎麼能呆得住。

說起尋訪計畫興致勃勃的韋力

截肢後,韋力再度踏上了尋訪之路,不過曾經登高爬山的身影只能出現在昔日照片裡,“現在下水、爬山、爬高都不行了。”儘管如此,他依舊保持每個月出去十天,回來寫作二十天的節奏,和曾經身體健全時一樣。“這個月初,我就剛從深圳、武漢、長沙尋訪回來。”

15年來,韋力走過全國四分之三的省份,那些文字、圖片化作“傳統文化遺跡尋蹤”書系,先是《覓宗記》,再是《覓詩記》《覓理記》,接下來還有《覓曲記》《覓文記》《覓經記》《覓詞記》等,涉及範圍包括歷史、文化、宗教、戲曲、文學等。

而這其中85%的尋訪,都是韋力孤身出行,且都是自己出資。迄今到底花費了多少,他沒有細算過,“至少也有百萬元了吧。”

唐代詩人孟郊像

每一位詩人的尋訪,都是一個故事。唐代詩人孟郊死後葬在了洛陽,但韋力多方查找其墓址,也無果。韋力獲悉浙江德清縣很早就建有孟郊祠,而今還有痕跡。2013年,他從杭州乘大巴前往德清縣城。一路找去,原來祠堂只有一間房,推門而入,屋裡擺著七、八張麻將桌,眾人鏖戰正酣。他手端相機貿然進入,也沒能“騷擾”麻將戰士,即便是相機不斷“哢嚓”,眾人也毫無反應……

南宋詩人尤袤故居-遂初堂

無論是尋訪歷代藏書樓、歷史文化名人遺跡、傳統文化遺存,韋力都是先查史料,再和當地地方誌辦聯繫落實,隨後才是實地探訪。多年來,他保持當天記錄、回家迅速整理的習慣,嚴格按尋訪工作五步法走。為了這一系列的尋訪計畫,他還整整準備了一年,意外和波折卻依然無法避免。

在尋訪中

韋力有許多驚心動魄的回憶

有時被圍追堵截

還有時 遭遇敲門搶劫——

韋力回憶起,到浙江南潯鎮尋訪密韻樓的往事。吳興四大藏書樓之一的密韻樓中曾藏有宋代舊刊83種,元本102種,明本863種。但韋力尋訪實地才發現,它早已是一家髮廊了。但又不敢輕易確認,終於和房主聯繫上,欲瞭解這家髮廊的來龍去脈,對方卻防備萬分,以為韋力是要搞拆遷什麼的。只好繼續訪問多家老住戶,韋力才終於確定密韻樓現址正是那個髮廊。

“很多時候就跟做賊似的。”如果尋訪的遺址遺跡是在建工地,那麻煩就很大了。韋力往往會翻牆而入,而接下來的圍追堵截,是他碰到過多次的經歷。“把你相機掏出來,照片都刪掉了!”這樣的呵斥聲充斥耳邊。如果對方發現照片沒有刪光,更會親自動手。韋力說,“那個時候,我心裡氣得恨不得收拾他們。”

當他行至余姚縣梁弄鎮時,天色漸晚,韋力就在當地唯一的旅館住了下來。旅館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辦公樓改建而成,門搖搖欲墜,只有他一位房客。半夜時分,突然想起劇烈的砸門聲,六七個人砸完一樓砸二樓,“壞了,遇到打劫的了。”幾乎是第一時間,韋力迅速做出反應,將屋裡能抵門的床、桌子、椅子全用上。那夥人行至韋力這間屋,砸門聲響徹夜空,門外的嘶吼聲震天響,推門死活推不動。韋力大氣不敢出一聲,心卻在狂跳。旅店老闆說,這屋裡確實沒住人,堆的是雜物,那夥人才罷手。那個夜晚,韋力受了驚,再也沒有合眼。

在一次次的尋訪中

韋力常感到深深的遺憾和失落

韋力發現很多重要文化名人的遺跡早已不知所蹤。“像《覓詩記》的詩人之旅,‘建安三曹’就找到了曹操、曹植的遺跡,與曹丕相關的遺跡始終就沒有找到。”他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古書中曾有記載的書樓,結果卻讓他失落,大約一半的書樓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也境況堪憂。像乾嘉時期最大藏書家黃丕烈的書樓被劃在蘇州絲綢廠內,還有許多書樓成了政府機關辦公之所。

多年的尋訪,韋力累了。“傳統遺跡是很重要,但是再重要,和我有什麼關係,我不過就是社會中的小人物,我為什麼要做螳臂當車的事?”他曾經猶豫過,甚至想放棄,但經歷一個個孤獨的夜晚後,他找到了強大精神支撐, “我所能做的,就是在遺存被消滅之前,給後人留下準確的座標,以便有一天重新恢復的時候有跡可循。”

對傳統文化遺存的尋訪,韋力的生命也實現了奇妙的輪回。他小時候住在軍隊大院,成天就愛漫山遍野地瘋跑。和小時候不同,他這15年的瘋跑,卻以手中的相機和筆,為傳統文化留存當代樣貌,更以半輩子沉潛學問的深厚積澱,挖掘那些長久以來為人所忽視的歷史碎片。“我正是想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自己民族的崇高敬意。”

-END-

他是想移山的愚公 是取經的三藏

還是入了癡的普通人

對他 你想說什麼?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王廣燕

訂閱號:藝綻 · 微信號: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佈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協定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或發表。違者將由北京日報社依法追究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