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七本外國小說,你看過哪本?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文學體裁, 能夠完美地融合情節性和哲理性, 我相信那一定是小說。 小說讀多了, 你就擁有了快速辨別內容好與壞的能力。 為什麼讀過那麼多本小說, 但真正能打動自己的少之又少?或許是你沒有選對書。 一本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說猶如一位高品位的男友, 舉手投足間都透露著讓人著迷的氣息。

比如以下這7本, 就是我在今年讀到最優秀的一批小說, 它們共有的特點除了有著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深刻的人性哲理外, 還會像人生導師一般告訴你, 即便全世界都拋棄了你,

但是你還有它。

1:《囚鳥》

【美】庫爾特•馮內古特

推薦理由:我們不過是風暴中吹過的屁, 請你原諒我的話粗俗。 或者, 像那個提著購物袋的叫花婆(瑪麗)說的, 是‘風暴中吹過的胖子’。

我們都是受困於時代的“囚鳥”——既渴望逃離, 又踟躕不前。 聯邦最低限度安保措施成人改造所裡,

頹唐的小老頭兒瓦爾特•斯代布克正在等待領他出獄的獄卒。 在他過去的人生中, 他曾是斯拉夫移民的兒子, 哈佛大學畢業生, 前共產黨黨員, 前聯邦政府官員, “水門事件”的涉案者……不久他還將獲得一個新的身份, 神秘的……

也許我們只是歷史的過客, 目標渺茫, 無地自容。 我們沒有世界大戰可以經歷, 也沒有經濟大蕭條可以恐慌。 我們的戰爭充其量不過是內心之戰, 我們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

2:《女巫的子孫》

【加】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推薦理由:復仇是一盤放涼了才好吃的菜。

諾貝爾文學獎最有力競爭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改寫莎翁臨終作品《暴風雨》, 在作者看來, 不管仇恨來勢多麼猛烈, 終會像暴風雨一樣平息下來。

主人公菲利克斯正在籌謀一場足以震撼整個戲劇界的大事, 排演一場驚為天人的《暴風雨》。 可是一切就緒準備開始的時候, 他最信任的工作夥伴托尼背叛了他。 於是乎, 菲利克斯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 從此過起隱居的生活。 在歸隱十二載後,

菲利克斯來到一所監獄, 擔任起了戲劇老師。 於是乎, 一場縝密的復仇計畫悄悄展開……

改寫莎士比亞似乎很容易導致油嘴滑舌插科打諢, 小說中監獄的隱喻, 復仇的喜劇性, 阿特伍德營造出的戲劇化情節很大程度折射出莎士比亞戲劇的風格。 在閱讀過程中, 除了佩服阿特伍德的想像力以外, 更直擊內心的是菲利克斯從復仇到自我釋懷的過程。

3:《夏洛克是我的名字》

【英】霍華德·雅各森

推薦理由:外觀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 世人卻容易為表面的裝飾所欺騙。

這是一部改寫莎翁《威尼斯商人》的小說。 西蒙·斯特魯洛維奇是一位猶太裔的藝術品經銷商, 他富有卻吝嗇。 在祭拜母親的墓園中偶遇了來自四百年前的夏洛克, 再將其請回家做客之後, 斯特魯洛維奇的生活一下子全亂了:女兒私奔, 生意變故, 和有著好人緣的德·安東關係劍拔弩張。

如果你錯過了《威尼斯商人》, 那麼這部小說將是助你重拾經典的首選。 布克獎得主雅各森的帶有思辨性的故事, 帶給你一種來自人性上的陣痛,它也會讓你意識到,我們想要在別人眼中建立的形象,往往會變成一種約束力,限制我們真實的表達。唯有為自我而活才是衝破這一切的彈藥。

4:《地下鐵道》

【美】科爾森·懷特黑德

推薦理由:我們是否能夠一直堅定信心,相信世界終善?

本書講述的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黑奴時代末期,一個名叫柯拉的黑人女孩受盡了奴隸主的淩辱,又一次殘忍的鞭打之後,讓她下定決心,逃出人間地獄,穿過沼澤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鐵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

這是怎樣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會的邪惡,法律的不公,暴力無處不在,善良的光卻是那麼脆弱。好心人一個個倒下,但那身高兩米、冷酷無情的獵奴者仍緊追不捨……

也許我們距離那個黑暗的時代很遠很遠,但是“惡”卻從未離開,當“惡”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是否有勇氣敢於出來制止,是否能有慈悲心拯救深處不幸之中的人呢?或者說,我們是否能夠一直堅定信心,相信世界終善?一切都在挑戰我們靈魂深處最脆弱的那根線。

5:《殺死一隻知更鳥》

【美】哈勃·李

推薦理由:成長總是個讓人煩惱的命題。

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南部的一個小鎮,阿蒂克斯·芬奇——小女孩的父親——是一位律師。一家人的生活從父親為一名遭到誣陷的黑人辯護開始改變。不過,這部小說並不著力於去描寫種族歧視與社會不公,而是讓讀者去審視:何為善良?何為信念?仇恨與偏見如何在人群中氾濫?更重要的是,它在提醒所有像芬奇一樣的成年人,該怎樣做一名父親,又該如何保護孩子心中的信念。

人的一生中常常因為世俗或者主觀的偏見,就扼殺掉說話或者辯駁的權利。在失去理智的生活裡,知更鳥美妙的歌喉都會顯得格外刺耳。它並無罪惡,卻要面臨被槍掃射的危險。然而,在這部小說中,美國作家哈珀·李用動人文字為讀者鋪下一段最溫暖的旅程。

6:《步履不停》

【日】是枝裕和

推薦理由:和解總是晚於死亡太多。

這是一個由家長理短串聯的故事,沒有波瀾壯闊的歷史,只有一個家族最平淡,最青澀,最悠長的回憶。主人公“我”是一名畫家,帶著新婚的妻子來到家鄉拜祭亡兄,在這個過程中那份對於父母生前的點滴回憶也一點一點地流淌出來,那些潛藏在過去看似最平凡的歲月中的心酸,仇怨,歡欣也慢慢蘇醒過來,但是,人都已經逝去了,我們之前最在意的那些人和事都是已經化為塵土,真的還有那麼重要嗎?

生命總是透著青澀的味道,即使是和血脈相依的親人之間,某些情愫也是生命隱隱作祟的歹徒,但是那些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人,體驗過的悲傷與快樂,都是這麼短暫,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場倏忽而逝的修行,當一切化為塵土,蝴蝶仍舊會從水槽中大群騰飛。

7:《醒來的女性》

【美】瑪麗蓮·弗倫奇

推薦理由:書中的女性是我們的母親和長輩,是身邊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

一個聰明獨立的男孩,他的未來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在上個世紀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就是打字員,母親對女孩最大的期望就是“嫁個好人家”。聰明和獨立會讓一個女文藝青年成為異類。米拉就是這樣一個女孩。

向社會和家庭屈服的米拉結婚後成為了道德歌頌的“賢妻良母”:丈夫有體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房子。她舉止優雅,總是面帶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靜表像之下,她正在默不作聲地崩潰……

時至今日,米拉身上發生的事情仍在我們的社會中重複上演,在社會的任何角落,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依舊是存在的事實,《醒來的女性》後半部講述了米拉再次回歸獨立自主之後的新生,如果你也多少聽過、看過、親身經歷過女性的不平等,或許這本書將會引發你新的思考。

帶給你一種來自人性上的陣痛,它也會讓你意識到,我們想要在別人眼中建立的形象,往往會變成一種約束力,限制我們真實的表達。唯有為自我而活才是衝破這一切的彈藥。

4:《地下鐵道》

【美】科爾森·懷特黑德

推薦理由:我們是否能夠一直堅定信心,相信世界終善?

本書講述的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黑奴時代末期,一個名叫柯拉的黑人女孩受盡了奴隸主的淩辱,又一次殘忍的鞭打之後,讓她下定決心,逃出人間地獄,穿過沼澤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鐵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

這是怎樣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會的邪惡,法律的不公,暴力無處不在,善良的光卻是那麼脆弱。好心人一個個倒下,但那身高兩米、冷酷無情的獵奴者仍緊追不捨……

也許我們距離那個黑暗的時代很遠很遠,但是“惡”卻從未離開,當“惡”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是否有勇氣敢於出來制止,是否能有慈悲心拯救深處不幸之中的人呢?或者說,我們是否能夠一直堅定信心,相信世界終善?一切都在挑戰我們靈魂深處最脆弱的那根線。

5:《殺死一隻知更鳥》

【美】哈勃·李

推薦理由:成長總是個讓人煩惱的命題。

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南部的一個小鎮,阿蒂克斯·芬奇——小女孩的父親——是一位律師。一家人的生活從父親為一名遭到誣陷的黑人辯護開始改變。不過,這部小說並不著力於去描寫種族歧視與社會不公,而是讓讀者去審視:何為善良?何為信念?仇恨與偏見如何在人群中氾濫?更重要的是,它在提醒所有像芬奇一樣的成年人,該怎樣做一名父親,又該如何保護孩子心中的信念。

人的一生中常常因為世俗或者主觀的偏見,就扼殺掉說話或者辯駁的權利。在失去理智的生活裡,知更鳥美妙的歌喉都會顯得格外刺耳。它並無罪惡,卻要面臨被槍掃射的危險。然而,在這部小說中,美國作家哈珀·李用動人文字為讀者鋪下一段最溫暖的旅程。

6:《步履不停》

【日】是枝裕和

推薦理由:和解總是晚於死亡太多。

這是一個由家長理短串聯的故事,沒有波瀾壯闊的歷史,只有一個家族最平淡,最青澀,最悠長的回憶。主人公“我”是一名畫家,帶著新婚的妻子來到家鄉拜祭亡兄,在這個過程中那份對於父母生前的點滴回憶也一點一點地流淌出來,那些潛藏在過去看似最平凡的歲月中的心酸,仇怨,歡欣也慢慢蘇醒過來,但是,人都已經逝去了,我們之前最在意的那些人和事都是已經化為塵土,真的還有那麼重要嗎?

生命總是透著青澀的味道,即使是和血脈相依的親人之間,某些情愫也是生命隱隱作祟的歹徒,但是那些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人,體驗過的悲傷與快樂,都是這麼短暫,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場倏忽而逝的修行,當一切化為塵土,蝴蝶仍舊會從水槽中大群騰飛。

7:《醒來的女性》

【美】瑪麗蓮·弗倫奇

推薦理由:書中的女性是我們的母親和長輩,是身邊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

一個聰明獨立的男孩,他的未來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在上個世紀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就是打字員,母親對女孩最大的期望就是“嫁個好人家”。聰明和獨立會讓一個女文藝青年成為異類。米拉就是這樣一個女孩。

向社會和家庭屈服的米拉結婚後成為了道德歌頌的“賢妻良母”:丈夫有體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房子。她舉止優雅,總是面帶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靜表像之下,她正在默不作聲地崩潰……

時至今日,米拉身上發生的事情仍在我們的社會中重複上演,在社會的任何角落,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依舊是存在的事實,《醒來的女性》後半部講述了米拉再次回歸獨立自主之後的新生,如果你也多少聽過、看過、親身經歷過女性的不平等,或許這本書將會引發你新的思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