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何事秋風悲畫扇:21首寫秋的經典詩詞

NO.1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詩七絕壓軸之作, 張繼的《楓橋夜泊》, 千古經典。

NO.2

范仲淹·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在寫塞外秋景之中, 融入憂國憂民的情思, 立意高遠, 寫景又遼遠闊大, 如“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直追王維“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之雄奇。

NO.3

范仲淹· 《蘇幕遮》

碧雲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無論是意境、思想、藝術性, 各方面都是范仲淹詞的最佳之一。 “碧雲天, 黃葉地”六個字道盡秋意, 再接著“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把秋天的景象描繪得意境宏深。 後面的情語寫愁思, 宛轉低回, 感人至深。

NO.4

王維·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王維描寫的則是另一種秋景, 一種清新的、詩情畫意的秋之畫卷。 既寫意也寫實, 寫意是第一句的“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第二第三都是寫實。 意、實結合, 再結合流暢的音韻, 整首詩優美而又寧靜, 寧靜而致遠。

NO.5

杜牧·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NO.6

李清照·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女兒的秋思, 跟男人自是不同。 像劉禹錫說“自古言秋多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這是男人的風度與瀟灑, 或者如范仲淹的“碧雲天, 黃葉地”, 寫的都是闊大的景象。 女子更細膩婉約, 開頭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你看她用詞多麼精麗, 而且一語雙關, 既寫景象, 也寫自己的感受, 因為“玉簟”是竹席, 躺在竹席上, 肌膚的涼意與內心的淒涼、與秋涼交織在一起。

寫秋天的詩詞, 自然也不能少了杜甫的秋興八首, 在這裡選他的第一首。

NO.7

杜甫·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 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 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有唐一代,

論七律的功力, 杜工部當為第一。 有人推崇李商隱, 李商隱某些詩, 的確藝術性上高於杜甫, 但整體功力而言, 是比不上杜甫的。

NO.8

李煜·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千古經典, 言少意深。

NO.9

李白·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江城如畫裡, 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NO.10

李白·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宋·僧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記載:“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 複不知何人所撰。 魏道輔泰見而愛之。 後至長沙, 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內翰家,

乃知李白所作。 ”

菩薩蠻是最古的調子之一, 隋時就有, 李白這首菩薩蠻, 就其氣象、意境而言, 冠絕古今。 由此可見, 如果李白生在宋朝, 絕對是詞壇前三的人物。

有的人的才華, 只限于一種文學體裁, 比如只能寫好詩, 卻寫不好文章, 也寫不好詞, 而有的人, 才華不受體裁的限制, 李白、蘇軾就是這樣絕無僅有的兩個人。

NO.10

辛棄疾· 《太常引》

一輪秋影轉金波, 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 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表面上是中秋之夜的對月抒懷, 實際是通過寫月, 運用古代的神話傳說, 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 那就是反對議和、投降, 收復中原故土的思想。

NO.11

杜牧·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全篇未見秋字,卻把秋山的景象描繪得形象具體。

NO.12

劉禹錫·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從這首詩裡,可見劉禹錫當時是真開心。

NO.13

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將秋思與遊子的愁思,融合在一起,道盡古今遊子斷腸之意。

NO.14

蘇軾·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此作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來,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歎。

此詞作於1078年秋,當時蘇軾任徐州值周。一次懷古幽夢,引發了他遊宦羈旅之愁,人生諸多傷歎俱在其中。

NO.15

王沂孫· 《眉嫵·新月》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

這首和他的《天香》,一首唯美,一首奇瑰。不過這首詞,表面寫閨怨,實則深深的隱藏著懷念故國之情。

NO.16

李煜·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潑墨山水畫,意境悠遠恬淡。而且這畫並非是靜止一成不變的,菊開菊殘,塞雁南飛,有著空間和時間上的跳躍。“一簾風月閑”不是說,這個窗簾一直是空閒的,它是有人的,只是在窗下等待的人,等來等去,等到終於失望,然後走開了。當然,這樣解讀,仍未盡意。

NO.17

晏殊·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王國維謂之曰:“人生三境界”之一。

NO.18

晁補之· 《洞仙歌》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

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螿。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該詞寫中秋賞月,語言精煉工麗,清婉娟秀;意遠韻長,如人間夢境。

NO.19

辛棄疾· 《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NO.20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NO.21

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千古詠月經典。也是寫中秋、望月抒懷的不朽之作。

借中秋寫月而抒懷,有屈原《天問》之風。

漢服·齊胸襦裙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全篇未見秋字,卻把秋山的景象描繪得形象具體。

NO.12

劉禹錫·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從這首詩裡,可見劉禹錫當時是真開心。

NO.13

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將秋思與遊子的愁思,融合在一起,道盡古今遊子斷腸之意。

NO.14

蘇軾·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此作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來,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歎。

此詞作於1078年秋,當時蘇軾任徐州值周。一次懷古幽夢,引發了他遊宦羈旅之愁,人生諸多傷歎俱在其中。

NO.15

王沂孫· 《眉嫵·新月》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

這首和他的《天香》,一首唯美,一首奇瑰。不過這首詞,表面寫閨怨,實則深深的隱藏著懷念故國之情。

NO.16

李煜·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潑墨山水畫,意境悠遠恬淡。而且這畫並非是靜止一成不變的,菊開菊殘,塞雁南飛,有著空間和時間上的跳躍。“一簾風月閑”不是說,這個窗簾一直是空閒的,它是有人的,只是在窗下等待的人,等來等去,等到終於失望,然後走開了。當然,這樣解讀,仍未盡意。

NO.17

晏殊·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王國維謂之曰:“人生三境界”之一。

NO.18

晁補之· 《洞仙歌》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

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螿。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該詞寫中秋賞月,語言精煉工麗,清婉娟秀;意遠韻長,如人間夢境。

NO.19

辛棄疾· 《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NO.20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NO.21

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千古詠月經典。也是寫中秋、望月抒懷的不朽之作。

借中秋寫月而抒懷,有屈原《天問》之風。

漢服·齊胸襦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