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聽說|如果說每個女人都有色彩,畢卡索一定擁有彩虹!

愛情這件事情是不存在的

存在的只是愛情的證據

——畢卡索

44年前, 92歲的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逝世。 畢卡索高夀, 名作頗豐, 情人亦是不少。 我們很難知道, 究竟是女性給了畢卡索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還是他蓬勃的藝術靈感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年輕女人。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不同的情人深刻影響畢卡索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今天, 我們就一起聊聊畢卡索那些五顏六色的情人們。

安格麗絲 | 棕色的初戀

畢卡索是一個早熟的天才, 他自己曾說過:“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 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少年時期的畢卡索, 修剪整齊的短髮突顯出他銳利的目光

畢卡索的初戀是在他還不到13歲的時候, 那時畢卡索的畫還很符合傳統審美的標準。 女孩名叫安格麗絲·門德·基爾, 是畢卡索班上僅有的兩個女生之一。

畢卡索在課本裡寫兩個人名字的縮寫“AP”,

他們暗通情愫, 似乎已經到了海誓山盟的地步, 直到畢卡索在課本的最後一頁寫下“潘普洛納”——那是安格麗絲的父母為了將他們倆強制分開而把安格麗絲送去的另一個城市。 他失去了愛人。

《赤足女孩》

回看畢卡索13歲時的作品,

安格麗絲並未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但《老漁夫》《藝術家的母親》《赤足女孩》《戴帽子的乞丐》等作品皆以棕色色調為主, 看來十分沉鬱哀傷, 正如傳記家帕羅·法布裡寫的那樣:“他(畢卡索)心中已經沒有了柔情刻骨。 ”

吉普賽少年 | 黑色失樂園

經過了妹妹的死亡和在巴賽隆納的紙醉金迷, 1897年秋天, 16歲的畢卡索到西班牙藝術最高學府聖費爾南多皇家學院深造, 那裡的老師也沒能獲得他的青睞。

他放蕩地生活, 到了春天, 他生病了, 只能非常不體面地結束了在馬德里的生活。 輾轉過後, 他和朋友帕拉爾帶著一個吉普賽少年進山了。 他們在岩洞裡住了大約一個月, 那是畢卡索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光。

對於城市少年畢卡索來說, 那吉普賽少年就像無拘無束的仙人。

他帶著畢卡索認識自然, 那些樹木、那些禽鳴、那些星空的變換……畢卡索愛他, 從肉體到精神都十分真摯, 畢卡索把山上的風景全部畫下來作為紀念。 帕羅•法布裡所著的畢卡索傳記中稱那座山是畢卡索的“失樂園”。

LOT.167702

畢卡索 佛魯迪斯特和山羊

年代:1959年12月4日

質地:檔案浮水印紙

材質:原版亞麻油氈

形式:外框

款識:épreuve d'artiste;Picasso

品相:完好

起拍價:¥120,000元

雖然他們曾以割腕融血的古老方式加深感情, 但吉普賽少年後來仍不辭而別。 1888年12月, 《巴黎和約》結束了西班牙的帝王時代, 塵世間滿目瘡痍, 畢卡索進入了“黑色時期”, 他在虛無裡看到了很多死亡——《死神之吻》《死神的哭泣》《兩個苦惱人》等作品就產生於這一時期。

費爾南黛 | 甜蜜玫瑰紅

1904年, 在一場暴風雨當中, 畢卡索遇見了波希米亞模特費爾南德·奧利弗, 他們在蒙馬特高地被稱為“洗衣船”的小閣樓上同居了。

重獲愛情的畢卡索一改之前的憂鬱絕望, 從《扇子女人》開始, 浪漫的粉紅色調取代了單一的藍色, “玫瑰紅時期”開始了。

《玫瑰色的裸女們》

和費爾南黛在一起的日子裡,畢卡索從歡愉中感受到了重生的快樂,他頻繁地運用裸體創作:《花籃女人》《馬戲團之家》《玫瑰色的裸女們》……同時,畢卡索從後印象派的精細中重新發現形體上的大略簡潔筆法,《亞威農少女》被認為是首個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

《亞威農少女》

艾娃·穀維 | 溫柔一抹綠

1908年秋天,畢卡索和費爾南黛終於搬離了“洗衣船”的陋室。短短一年之後,他厭倦了費爾南黛,為躲避她而常常回到“洗衣船”的舊畫室作畫。

1911年,畢卡索遇到了艾娃·穀維,對艾娃的感情則日漸火熱,對費爾南黛則愈發冷淡。

費爾南黛水性楊花、火氣大、花錢沖得很,而艾娃溫柔又節儉。《創造者與毀滅者:畢卡索傳》一書寫道:“他們窮得買不起麵包的時候,費爾南黛會叫上一套大餐,等送餐的男孩頭頂著一籃飯菜來敲門時,她就會對著門外喊道:‘我開不了門,我沒穿衣服……放在門口吧……我回頭再付錢。’聲音既不容抗拒又包含挑逗,小男孩只得照辦。瑪賽兒(艾娃之前的名字)卻沒有這樣的本領,她需要有人來保護,同時她把自己奉獻出來作為交換。”

費爾南黛不堪忍受,和一個義大利畫家走了。第二天,畢卡索就和艾娃私奔了。但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短短一周後,他就不得不頻繁地給朋友寫信,拜託朋友把原來家中的畫具寄來,到後來乾脆要朋友接濟。

LOT.167703

畢卡索 雕塑家的休息日Ⅲ

年代:1933年4月3日

質地:Montval酸性紙

材質:原版黑白蝕刻

形式:外框

款識:Picasso

品相:完好

起拍價:¥155,000元

他沒有調色板,只能用鈷藍、葡萄園黑、乾癟的棕色和粉白調出的綠顏料作畫。艾娃對他來說就像這綠色一樣珍貴,他不肯讓她在畫作中露面,只是一幅靜物寫生中,在一塊心形薑餅上刻了“我愛艾娃”。

奧爾嘉 | 夜總會的暗紅

1915年,艾娃病逝。1917年,畢卡索受邀到義大利觀看芭蕾舞劇,一位眼神憂鬱的芭蕾舞女演員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位俄國上校的女兒奧爾嘉·科赫洛娃,不知是不是異國風情作祟,奧爾嘉在畢卡索眼裡是極美的尤物。而奧爾嘉也想通過畢卡索成為社會的極上層。1918年,他們結婚了。

奧爾加與畢卡索合影

奧爾嘉和畢卡索的兒子保羅的出生讓畢卡索十分重視家庭的安定,但奧爾嘉的愛慕虛榮讓畢卡索喘不過氣。奧爾嘉固守著俄國上層的華貴與秩序,忍受不了畫家的雜亂無章,逼迫畢卡索穿華貴的衣服,而且不得不另辟畫室。

1925年,畢卡索創作了《三個舞蹈者》,暗示了他和奧爾嘉的緊張關係。有人說,畫作中略顯灰暗的粉紅色、紅色和藍色,是暗示一個夜總會的彩色影片放映機,在這律動裡,舞者跳著淫蕩的軟體舞。1935年,奧爾嘉剛剛誕下女兒,兩人的婚姻就走到了盡頭。

特蕾絲和朵拉 | 金色與黑色

1927年1月8日,畢卡索在漫無目的地閒逛,超現實主義者都喜歡這種狀態,據說隨時可以產生新的靈感與發現。

那一天,他的發現就是瑪麗·特蕾絲。特蕾絲是一個金頭髮、藍眼睛的美女,在地鐵站初遇畢卡索時,她並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但她還是與他墜入愛河。畢卡索創作了《扶手椅上的女子》,畫的主題就是情欲的畸變,他把這段令自己血脈僨張的地下情呈現給世人。

畢卡索給特蕾絲展示自己的畫

1931年3月,畢卡索完成了《台桌上的靜物》。這幅靜物圖的水果中隱藏著特蕾絲的誘人曲線。他也與奧爾嘉分居,和特蕾絲正式生活在一起。

這美好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35年9月,他們的長女出生。幾乎就在女兒出生的同時,畢卡索又遇到了另一位情人朵拉·瑪爾。

朵拉西班牙語流利,不但完全懂得畢卡索的母語,也充分瞭解他另一個自我表達的語言——繪畫

朵拉是南斯拉夫的攝影師,同時又是畫家和模特。特蕾絲慢慢注意到,自己在畢卡索的作品中變得又老又醜,而一個黑頭發的女人則美麗至極——1937年3月2日的畫作裡,朵拉被賦予了睡美人的形象。

LOT.167701

畢卡索 半躺著的雕塑家和戴著面具的模特

年代:1933年5月18日

質地:Montval酸性紙

材質:原版黑白蝕刻

形式:外框

款識:Picasso

品相:完好

起拍價:¥155,000元

畢卡索曾經說過:“一個姑娘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從繪畫中退出來,心中一定非常痛苦。”因而他越是和朵拉纏綿悱惻,越要給特蕾絲寫情意綿綿的信。這次,畢卡索想兩個都要。他給兩個女人排班,甚至在兩個女人為他打架時,他一邊快樂地旁觀,一邊繼續創作著《格爾尼卡》。他繼續把她們畫進自己的作品,有些作品中很好辨識:一個是金色卷髮,一個是黑色直發;有些作品中則是象徵符號,比如擠在狹小籠子裡的黑鴿和白鴿。

後來,朵拉成了畢卡索公開的女人,而特蕾絲只能像個乞丐一樣去他們那裡拿些施捨。但朵拉也並不好過,在畢卡索的畫中,朵拉被畫成長著狗臉的女人、穿著囚服的女人,大多數都是扭曲畸形的。此時的畢卡索已經是一位花甲老人了。

弗朗索瓦絲 | 綠頭髮的你

在畢卡索62歲時,他結識了弗朗索瓦絲·吉洛。在此後的3年裡,他與這個優雅漂亮的女孩玩起了互相追逐的遊戲。

1946年,兩人才正式同居。畢卡索欣喜若狂地為她創作了《女人與花》。原本,弗朗索瓦絲想讓畢卡索給她畫一幅寫實肖像,但畢卡索畫到一半覺得寫實肖像不能再現這個姑娘,於是他畫上了綠葉一樣的頭髮,然後這個姑娘就在他的筆下變成了一朵花。

畢卡索曾說:“我喜歡這個姑娘,哪怕她是個男孩我也一樣會喜歡。”其實畢卡索對弗朗索瓦絲的第一印象就是個少年,她讓他想起了詩人蘭波。

弗朗索瓦絲似乎和其他女人不一樣,她並不會被畢卡索的猜忌、恐懼和消極所影響到。而這讓畢卡索十分不安,他為了延長與弗朗索瓦絲的感情,和弗朗索瓦絲約定不能頻繁見面。他想保護這段愛情不想以往一樣被心中的魔鬼所吞噬,但在為畢卡索生了兩個孩子之後,弗朗索瓦絲終究厭倦了與“一座歷史紀念碑一起生活”。

雅克琳陪伴畢卡索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段日子

後來,雅克琳進入了畢卡索的生活。她照顧大師的起居,監督大師吃藥,拼命為這個製造名作的機器上油,讓它轉動地更好。但她並不能理解畢卡索,畢卡索也不愛她。儘管這樣,1953年,畢卡索還是同她結婚了,因為心灰意冷的他已經不想再換女人。

“他愛得很深,他總是要毀滅掉自己心愛的。”

——畢卡索的朋友對他的評價

本期專場推薦

The Creator:畢卡索親筆簽名版畫專場

《玫瑰色的裸女們》

和費爾南黛在一起的日子裡,畢卡索從歡愉中感受到了重生的快樂,他頻繁地運用裸體創作:《花籃女人》《馬戲團之家》《玫瑰色的裸女們》……同時,畢卡索從後印象派的精細中重新發現形體上的大略簡潔筆法,《亞威農少女》被認為是首個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

《亞威農少女》

艾娃·穀維 | 溫柔一抹綠

1908年秋天,畢卡索和費爾南黛終於搬離了“洗衣船”的陋室。短短一年之後,他厭倦了費爾南黛,為躲避她而常常回到“洗衣船”的舊畫室作畫。

1911年,畢卡索遇到了艾娃·穀維,對艾娃的感情則日漸火熱,對費爾南黛則愈發冷淡。

費爾南黛水性楊花、火氣大、花錢沖得很,而艾娃溫柔又節儉。《創造者與毀滅者:畢卡索傳》一書寫道:“他們窮得買不起麵包的時候,費爾南黛會叫上一套大餐,等送餐的男孩頭頂著一籃飯菜來敲門時,她就會對著門外喊道:‘我開不了門,我沒穿衣服……放在門口吧……我回頭再付錢。’聲音既不容抗拒又包含挑逗,小男孩只得照辦。瑪賽兒(艾娃之前的名字)卻沒有這樣的本領,她需要有人來保護,同時她把自己奉獻出來作為交換。”

費爾南黛不堪忍受,和一個義大利畫家走了。第二天,畢卡索就和艾娃私奔了。但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短短一周後,他就不得不頻繁地給朋友寫信,拜託朋友把原來家中的畫具寄來,到後來乾脆要朋友接濟。

LOT.167703

畢卡索 雕塑家的休息日Ⅲ

年代:1933年4月3日

質地:Montval酸性紙

材質:原版黑白蝕刻

形式:外框

款識:Picasso

品相:完好

起拍價:¥155,000元

他沒有調色板,只能用鈷藍、葡萄園黑、乾癟的棕色和粉白調出的綠顏料作畫。艾娃對他來說就像這綠色一樣珍貴,他不肯讓她在畫作中露面,只是一幅靜物寫生中,在一塊心形薑餅上刻了“我愛艾娃”。

奧爾嘉 | 夜總會的暗紅

1915年,艾娃病逝。1917年,畢卡索受邀到義大利觀看芭蕾舞劇,一位眼神憂鬱的芭蕾舞女演員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位俄國上校的女兒奧爾嘉·科赫洛娃,不知是不是異國風情作祟,奧爾嘉在畢卡索眼裡是極美的尤物。而奧爾嘉也想通過畢卡索成為社會的極上層。1918年,他們結婚了。

奧爾加與畢卡索合影

奧爾嘉和畢卡索的兒子保羅的出生讓畢卡索十分重視家庭的安定,但奧爾嘉的愛慕虛榮讓畢卡索喘不過氣。奧爾嘉固守著俄國上層的華貴與秩序,忍受不了畫家的雜亂無章,逼迫畢卡索穿華貴的衣服,而且不得不另辟畫室。

1925年,畢卡索創作了《三個舞蹈者》,暗示了他和奧爾嘉的緊張關係。有人說,畫作中略顯灰暗的粉紅色、紅色和藍色,是暗示一個夜總會的彩色影片放映機,在這律動裡,舞者跳著淫蕩的軟體舞。1935年,奧爾嘉剛剛誕下女兒,兩人的婚姻就走到了盡頭。

特蕾絲和朵拉 | 金色與黑色

1927年1月8日,畢卡索在漫無目的地閒逛,超現實主義者都喜歡這種狀態,據說隨時可以產生新的靈感與發現。

那一天,他的發現就是瑪麗·特蕾絲。特蕾絲是一個金頭髮、藍眼睛的美女,在地鐵站初遇畢卡索時,她並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但她還是與他墜入愛河。畢卡索創作了《扶手椅上的女子》,畫的主題就是情欲的畸變,他把這段令自己血脈僨張的地下情呈現給世人。

畢卡索給特蕾絲展示自己的畫

1931年3月,畢卡索完成了《台桌上的靜物》。這幅靜物圖的水果中隱藏著特蕾絲的誘人曲線。他也與奧爾嘉分居,和特蕾絲正式生活在一起。

這美好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35年9月,他們的長女出生。幾乎就在女兒出生的同時,畢卡索又遇到了另一位情人朵拉·瑪爾。

朵拉西班牙語流利,不但完全懂得畢卡索的母語,也充分瞭解他另一個自我表達的語言——繪畫

朵拉是南斯拉夫的攝影師,同時又是畫家和模特。特蕾絲慢慢注意到,自己在畢卡索的作品中變得又老又醜,而一個黑頭發的女人則美麗至極——1937年3月2日的畫作裡,朵拉被賦予了睡美人的形象。

LOT.167701

畢卡索 半躺著的雕塑家和戴著面具的模特

年代:1933年5月18日

質地:Montval酸性紙

材質:原版黑白蝕刻

形式:外框

款識:Picasso

品相:完好

起拍價:¥155,000元

畢卡索曾經說過:“一個姑娘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從繪畫中退出來,心中一定非常痛苦。”因而他越是和朵拉纏綿悱惻,越要給特蕾絲寫情意綿綿的信。這次,畢卡索想兩個都要。他給兩個女人排班,甚至在兩個女人為他打架時,他一邊快樂地旁觀,一邊繼續創作著《格爾尼卡》。他繼續把她們畫進自己的作品,有些作品中很好辨識:一個是金色卷髮,一個是黑色直發;有些作品中則是象徵符號,比如擠在狹小籠子裡的黑鴿和白鴿。

後來,朵拉成了畢卡索公開的女人,而特蕾絲只能像個乞丐一樣去他們那裡拿些施捨。但朵拉也並不好過,在畢卡索的畫中,朵拉被畫成長著狗臉的女人、穿著囚服的女人,大多數都是扭曲畸形的。此時的畢卡索已經是一位花甲老人了。

弗朗索瓦絲 | 綠頭髮的你

在畢卡索62歲時,他結識了弗朗索瓦絲·吉洛。在此後的3年裡,他與這個優雅漂亮的女孩玩起了互相追逐的遊戲。

1946年,兩人才正式同居。畢卡索欣喜若狂地為她創作了《女人與花》。原本,弗朗索瓦絲想讓畢卡索給她畫一幅寫實肖像,但畢卡索畫到一半覺得寫實肖像不能再現這個姑娘,於是他畫上了綠葉一樣的頭髮,然後這個姑娘就在他的筆下變成了一朵花。

畢卡索曾說:“我喜歡這個姑娘,哪怕她是個男孩我也一樣會喜歡。”其實畢卡索對弗朗索瓦絲的第一印象就是個少年,她讓他想起了詩人蘭波。

弗朗索瓦絲似乎和其他女人不一樣,她並不會被畢卡索的猜忌、恐懼和消極所影響到。而這讓畢卡索十分不安,他為了延長與弗朗索瓦絲的感情,和弗朗索瓦絲約定不能頻繁見面。他想保護這段愛情不想以往一樣被心中的魔鬼所吞噬,但在為畢卡索生了兩個孩子之後,弗朗索瓦絲終究厭倦了與“一座歷史紀念碑一起生活”。

雅克琳陪伴畢卡索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段日子

後來,雅克琳進入了畢卡索的生活。她照顧大師的起居,監督大師吃藥,拼命為這個製造名作的機器上油,讓它轉動地更好。但她並不能理解畢卡索,畢卡索也不愛她。儘管這樣,1953年,畢卡索還是同她結婚了,因為心灰意冷的他已經不想再換女人。

“他愛得很深,他總是要毀滅掉自己心愛的。”

——畢卡索的朋友對他的評價

本期專場推薦

The Creator:畢卡索親筆簽名版畫專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