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在蜀地割據的政權,都難以統一天下?

噫籲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襲用樂府舊題, 以浪漫主義的手法, 展開豐富的想像, 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

古代和平時期, 巴蜀一片繁榮昌盛;戰亂時, 易守難攻, 最易成為割據一方的獨立王國, 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 天下已治蜀未治”。 然而在蜀國割據的政權, 除了劉邦, 從來沒有出現過一統天下的局面。

蜀地山河形勢圖

1、西漢末年公孫述占蜀為王, 稱白帝, 稱王僅為一代, 為劉秀所滅;

2、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劉備西進四川, 取代劉璋, 進而在四川建蜀國建帝, 與魏國、吳國三雄並立, 史稱三國。 諸葛亮和薑維數次北伐, 功虧一簣, 最終為併入西晉版圖;

3、306年6月, 蜀地流民李雄即皇帝位, 國號“成”, 是為“成漢”。 西元346年9月被東晉大將桓溫所滅;

4、唐末壁州刺史王建攻佔成都, 接著佔領全蜀之地。

902年, 唐封王建為蜀王、907年王建稱帝, 國號蜀, 史稱前蜀。 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攻蜀, 前蜀亡;

5、長興元年孟知祥反後唐, 於西元934年在成都稱帝, 國號蜀, 史稱後蜀。 962年11月滅於北宋;

6、1363年, 明玉珍在重慶稱帝, 國號大夏。 1371年亡於朱元璋勢力;

7、1644年十月張獻忠攻陷成都稱帝, 建立大西政權, 亡于滿清。

蜀國政權

蜀地, 背靠青藏高原;秦巴山地橫亙其北;巫山分佈其東, 折向東南, 經大婁山而與青藏高原相接, 形成封閉完整的盆地。

境內, 長江及其支流呈向心狀匯入盆地底部, 東流出川。 江河沖積, 形成肥沃的平原, 宜於農業生產。 地多鹽井, 地產豐饒, 號為“天府之國”。

自古就是蜀道難, 蜀道難是因為蜀地的交通環境特別差, 與外地的聯繫主要通過東、北兩個方向, 且往來通道都極險要。 大抵東面為水路, 行江道;北面為陸路, 行棧道。 由重慶東出, 經三峽可入湖北, 以夔州為門戶, 瞿塘關即在此處;從成都北出, 由金牛道、米倉道可入漢中, 另由陰平道可通隴上, 以劍閣為其門戶, 劍門關即在此附近。

劍門關

據蜀者必東守江陵, 據巫山之險, 北占漢中, 據大巴山之險, 才稱穩固。 這種姿態不但守險穩固, 以進取而言亦較積極。 據江陵可以東臨荊楚, 守漢中可以北窺秦隴, 且籍漢水東下, 還可呼應兩路以出中原。 歷史上, 以公孫述全盛時期和劉備跨有荊、益、漢中之時為歷史據蜀者最好姿態,

而以荊邯對公孫述的建議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為經營四川的最好策劃。

蜀地形最封閉, 較其他區域具有更大的獨立性, 治亂交替之際, 總會產生割據政權。

蜀地形勝, 與外界聯繫薄弱, 限制了外部勢力的入侵, 但也妨礙自身向外界擴展。 自古豪傑欲統一天下, 必積蓄力量, 而後逐鹿中原, 方能問鼎。 自夔門東出而達荊襄, 荊襄與中原間尚有大別山、桐柏山相隔;自漢中北出, 越秦嶺、隴山, 可達關隴, 關隴與中原之間又有崤函之險相隔。 這樣, 在蜀地與中原之間有著雙重的阻隔, 每一重阻隔的突破都殊為不易, 自是據蜀者難以躋身到中原逐鹿的群雄之列。

蜀地富饒, 較關東、關西、江南卻無優勢。 亂世之時,北方生產總是遭到嚴重破壞,蜀地偏居一隅多得保全,便可憑其獨立經濟割據一方,而待至北方經濟生產恢復,蜀地便無法再與之抗衡。

江陵

據蜀者又多為客籍,不得不周旋於主客之間,受兩股政治力量間矛盾的牽扯,也影響其向外界的進取。蜀地不可偏安,非久據之地。

蜀地居長江上游,對長江中下游的吳楚之地具有高屋建瓴之勢,因此偏安江東者,無不汲汲以蜀地為念。因此李特割據蜀地,桓溫就臥不安枕。而西魏取蜀地,梁朝之衰亡可見。對於進攻方來說,攻佔江南的一條捷徑就是先取蜀地,然後居高臨下順江而東,因此王濬樓船下益州,而金陵王氣就只能黯然而收。蒙古攻宋,荊襄是其主攻方向,但也一刻沒有停止對蜀地的進攻,打的就是從蜀地順流而下的主意。

因此當中國出現南北朝對峙的情況時,蜀地往往是打破局面的一個手段。

所以蜀地的政權基本上都不得長久。

亂世之時,北方生產總是遭到嚴重破壞,蜀地偏居一隅多得保全,便可憑其獨立經濟割據一方,而待至北方經濟生產恢復,蜀地便無法再與之抗衡。

江陵

據蜀者又多為客籍,不得不周旋於主客之間,受兩股政治力量間矛盾的牽扯,也影響其向外界的進取。蜀地不可偏安,非久據之地。

蜀地居長江上游,對長江中下游的吳楚之地具有高屋建瓴之勢,因此偏安江東者,無不汲汲以蜀地為念。因此李特割據蜀地,桓溫就臥不安枕。而西魏取蜀地,梁朝之衰亡可見。對於進攻方來說,攻佔江南的一條捷徑就是先取蜀地,然後居高臨下順江而東,因此王濬樓船下益州,而金陵王氣就只能黯然而收。蒙古攻宋,荊襄是其主攻方向,但也一刻沒有停止對蜀地的進攻,打的就是從蜀地順流而下的主意。

因此當中國出現南北朝對峙的情況時,蜀地往往是打破局面的一個手段。

所以蜀地的政權基本上都不得長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