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岩亂彈電視藝術片解說詞

南岩亂彈電視藝術片解說詞

亂彈鳴琴 古韻新聲

—南岩亂彈國家非遺項目

亂彈是流傳在冀中、南一帶的傳統地方劇種。 南岩亂彈是河北亂彈的正宗流派,

該劇種2010年12月入選石家莊市第四批文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2年入選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並於2014年12月3日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項目名錄。

南岩亂彈歷史悠久, 流派正宗。 據《中國戲曲音樂集成》記載, 亂彈劇種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主要靠班社傳播, 南岩亂彈記載最早的是清咸豐年間由菅玉柱、菅玉堂兄弟創辦的天興奎科班。 1911年至1936年是亂彈的鼎盛時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 戲班受挫, 亂彈演出漸趨冷落。 建國後, 由村民集資成立了“群英亂彈劇團”, 演出了大量劇碼, 培養了大批藝人。 60多年來, 南岩亂彈雖有興衰起落, 但一直延續著一線生機。

南岩亂彈唱腔豪邁,

優美動聽。 南岩亂彈屬多聲腔劇種, 唱腔以板腔體為主, 輔以曲牌體。 旋律悠揚多變, 唱詞為上下句結構, 以七字句和十字句為基本句式。 亂彈男女唱腔為本音咬字假聲拖腔。 女腔尾音翻高時發“ou”音, 俗稱“帶吼”。 南岩亂彈表演悲壯高亢, 古香古韻。 在演唱和伴奏時, 笛笙與唱念各有各的旋律, 若即若離, 呈現複調色彩。

南岩亂彈板式眾多, 曲牌豐富。 主體板式有【慢板】、【二板】、【快板】和【散板】。 輔助板式有:【慢散昆】、【大過橋】、【小過橋】、【大起板】、【小起板】、【挑簾】、【甩板】、【夢曲】等。 亂彈曲牌流傳至今的尚有100多支。 常用的有:【大開門】、【小開門】、【揚州開門】、【二板揣】、【老調揣】、【開門序】、【嗩呐皮】、【步步嬌】、【四上鮮】、【山坡羊】、【粉蝶兒】、【大泣顏回】、【朝陽歌】、【一江風】等。 不僅適合表縣不同場景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而且使整出戲顯得華貴氣派。

南岩亂彈文武並重, 表演大氣。 同其他戲曲一樣, 亂彈行當亦分生、旦、淨、末、醜五大行, 其各行當都有一套比較嚴格的表演程式, 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 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 其表演藝術講究虛實結合, 最大限度地拓展舞臺藝術的表現形式。

南岩亂彈價值重要, 影響深遠。 其歷史價值表現在:亂彈劇碼不下200餘出, 以戲曲的形式鏈條式敘述了歷朝歷代的變遷, 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記錄和再現。 其文化價值表現在:樂隊伴奏板式唱腔的特點是支聲複調的形式。 笛笙與唱念, 在演唱和伴奏時, 各自有各自的旋律, 若即若離, 從而呈現複調色彩。 特別是在伴奏慢板時,

樂隊還可以在規定的板式結構框架中即興發揮演奏技巧。 【夢曲】是慢板的另一種形式, 是亂彈戲中表現特定情緒的專用板式。 有特製的七孔笛演奏此音, 這也是亂彈劇種的特殊之處, 這在中國戲曲聲腔中是獨一無二的。 其社會價值表現在:如同電視永遠代替不了電影一樣, 其他劇種也永遠取代不了亂彈, 有人喜歡京劇的韻味, 有人喜歡越劇的委婉, 而在冀中南一帶, 人們卻是“寧舍一頓飯, 亂彈必要看”。 不論婚喪嫁娶還是逢年過節, 唱戲必唱亂彈戲, 請班必請亂彈班, 人們聽不煩、看不厭, 如醉如癡, 一往情深。

南岩亂彈亟待搶救, 前景可期。 亂彈戲來自鄉野, 長在民間。 歷代亂彈戲藝人因時世變遷, 時聚時散。 到上個世紀八九年代,

已經青黃不接, 後繼為艱。 亂彈戲和黃梅戲、豫劇等地方劇種一樣, 同屬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這一劇種的破損和遺落, 無疑是中華戲曲文化的缺失, 為了挽救這一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遺產, 西南岩村委會於2006年恢復成立了南岩亂彈劇團, 投資20萬元新建了文化大舞臺, 用四年時間整理的《亂彈音樂》、《亂彈劇本》兩本書已經編寫成冊, 準備出版發行。 縣鄉政府對南岩亂彈的狀況非常重視。 多次召開會議並責成職能部門給予扶持和保護。

“一段亂彈吼百年, 燕趙大地蕩回腸”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 亂彈戲這一文化瑰寶, 正在不斷的發揚光大, 以頑強的藝術生命力唱響在燕趙大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