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二十二》|一部影片 八方助力

歷史和善良的結晶 一部影片八方助力

八月十四, 我一直關注的影片《二十二》正式公映了。

因為緣分我與導演相識, 與發行方相識,

與主創老師相識, 於是所關注的點從一開始的觀眾漸漸融入到參與者其中。

我與《二十二》正式接觸是在一七年的那個三月。 約見導演的那天, 我坐在常營天街等待, 導演剛從發行方開完會匆匆來到約定地點, 然後一直向我道歉。 這位吃素的導演從一開始的接觸就讓人感覺很暖, 穩重大方, 沒有架子, 巧合的是他竟也認識我一直敬愛的哥哥。

世界上的緣分總是如此微妙。

對於我, 紀錄片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郭柯

那天交談之後我便開始留意他即將上映的紀錄電影《二十二》, 從中傳活動點映《三十二》起, 到兩次眾籌, 從《二十二》的點映會到首映禮, 每一個活動都默默的為影片出了一點力。 一開始僅僅是我個人對郭柯的關注, 到後來周圍朋友也隨之被影片感動參與眾籌, 之後男朋友也通過自己的方式幫忙贊助。 於是我們都從一名普通的觀眾變成了一個個參與者,

影片最後的字幕也全是每個支持影片的善良的人們的結晶。

可以說影片的品質是很好的, 光影和質感都是電影級別。 請來的攝影師蔡濤也是我們在院線看的電影中的專業老師。 然而影片並沒有像很多想的那樣殘忍血腥, 反而故事和鏡頭平靜, 老人的生活昔如平常, 真的就像郭柯所說, “花最貴的錢, 做最簡單的事。 ”

《二十二》中的老人

回顧整個關注《二十二》的五個月, 我看到的是一個默默做實事兒的導演, 是一個堅持自己想法的導演。 他不喜歡網大, 他說那個年代劇本都是不可以坐在上面的。 他堅持自己, 主創之一龍慶老師說導演去年七月被打擊很久, 很多發行公司看了影片都說沒有痛點, 沒有炒作力度, 沒有劇情, 如果想發行就必須改。 而導演郭柯沒有, 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 他想讓鏡頭下的老人平靜一點, 想讓觀眾看到的是沒有可怕鏡頭、沒有哭嚎噱頭的影片。 他一次次被打擊, 又一次次堅持忍住;一次次碰壁, 又一次次咬緊牙關。

郭柯說,影片的票房除去成本之外將全部捐贈于這些老人和“慰安婦”研究院。這個每年都回去慰問老人的團隊,這個沒有資金卻一直堅持的團隊,相比如今的電影圈錢行為簡直是一股清流,流進中國的院線,流進每個中國人的心田。

老人的回憶敘述

拍攝老人葬禮的畫面

終於,8月14日,《二十二》在眾人的努力下公映了。一個沒有多少宣傳資金的影片,在眾志成城的群眾和媒體聲中奇跡的在首映當日迎來300萬票房,即便院線排片依舊少之又少,但是口碑甚好。

工作人員因為排片而忙碌

說到“慰安婦”, 陳麗菲教授說“慰安婦”與社會的關係,講到“慰安婦”和軍妓和區別,“慰安婦”的概念是怎樣的:她們是慰安性奴隸制度的受害者。陳麗菲教授說,她們是完全非自願的,完全失去自由的,完全沒有生命保障的,在一定時間、地點反復遭受性虐待的性奴隸。因此“慰安婦”一詞是一種文獻的深層表達。有很多受害者們現如今因為經歷過那段痛苦而產生了很多影響,有些老人甚至換上了精神疾病等症狀。因此我們如果遇到這些老人,不要對老人家直接稱呼“慰安婦”,並在未來提到“慰安婦”的時候也要加上雙引號,從而給予對她們的尊重。

陳教授說如今大家正在努力為這些老人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取讓這類人,讓“慰安婦”進入世界記憶文化名錄,成為警示性世界遺產。教授講道,像奧斯維辛集中營、日本廣島都已經申請了警示性遺產,它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讓波蘭羞辱納粹,讓日本人痛恨美國,而是為了警示世人戰爭的可怕,和平的美好。就如同網友所說,而作為二戰中東方最大受害國的中國,作為遭受日本軍國主義暴行最深的國家,至今還沒有這樣一個可供紀念的警示性世界文化遺產地。

對此,我們真的應該反思。

那天導演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文字:“8月13日,是我個人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有太多的驚喜。感謝張歆藝給馮小剛導演的那封信、感謝每位轉發推薦的朋友、感謝宣傳和發行的同事們、感謝每一位幫助過她的朋友們。《二十二》,我能為你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少了,保重。”

這短短的文字,倒在我心裡卻是滿滿苦澀,好像是一個男人在對他愛了很久的姑娘說告別。頓時想到他和我那天的聊天。

他說,在這影片之後可能不會再拍攝紀錄電影了。記錄有些東西、有些歷史、有些印記是一定要做的,是一種責任。因為你不記錄,以後就真的沒有了,像從三十二位老人到現在十幾位老人,真的是一點點在消失,這是一種責任,是應該做的,也是一定要做的。

“但是有時候情懷和商業是要區分開的,像整個拍攝團隊,和正常的劇情片劇組一樣。攝影,統籌、美術、後期等等整個團隊人員的開銷都需要資金,每次去採訪一位老人最少要接觸三四天,這三四天整個劇組全部到位卻並不立即拍攝,目的就是為了老人們能夠在鏡頭面前猶如平常。但是這段時間所有的人員還是需要開銷的,所以如果沒有現在的資金可能真的做不下去了。”

他 與 她們

郭柯與老人

他說,人這輩子可能真的沒有更多的情感來消耗了。

“《二十二》和《三十二》這兩部影片是我自己與自己較勁的過程。公映這段期間大大小小的事情讓我每天都應接不暇,但是也許《二十二》在八月份面向全社會以後,基本上就相當於結束了,就算那時有了些許關注度,也是一瞬間的事。突然有一天你用心很久的東西離開了,就好像失戀了一樣。”

他說, 《三十二》的老人,他是用了半年時間來與老人接觸的,要去拍攝她首先是要走近她,於是那半年他都是在那裡靜靜的陪著。

“我第一次做《三十二》的時候根本沒想過要做《二十二》,當時《三十二》的字幕、調色、剪輯所有全程我都在跟,在最後老人的鏡頭那個畫面調完色那一刻,我內心特別捨不得。它不像平時做的片子剪完後身心是放鬆的,而是當你在盡力想去做再多一點的時候它告訴你已經沒有了,那種感覺是奇妙的。所以,做這兩部影片還是比較寂寞的,因為更多的是要面對自己,是自己在跟自己較勁,我現在在做什麼,我未來要做什麼,全都是自己在消化。”

有心的團隊製作的電影紀念章和布袋

幸運的是,老人有他去記錄。

幸運的是,影片有眾人去守護。

幸運的是,影片有群眾在支持。

電影最後字幕感謝所有參與和給予支持人員,字幕滿滿一屏,讓人震撼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要靠我們得到什麼,獲得什麼才去做一件事。而是靠心,靠我們最初的那些善良和責任去做。人活著總得做點有意義的事,我看到的是一群善良的人在為一件事共同努力,很久沒有一部影片可以讓觀眾安安靜靜看完了,很久沒有一部影片在結束字幕的時候沒有人離席了,很久沒有一部影片是明星和媒體自發的一致推薦了,很久沒有一部影片可以讓如此之多人共同為一件事去努力了。

然而,這麼久,《二十二》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毒SIR推薦說,“電影是生意,但做電影絕不只是生意。”

那天海南最後一個訴訟日本政府“慰安婦”受害者黃有良老人去世,很多網友建議《二十二》宣傳團隊可否借此機會炒作,將宣傳力度提升一點。導演卻一直堅持,不會以此作為噱頭,老人安安靜靜的去世,我們安安靜靜記住就好。

是呀。

V電影推薦說,“人這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停止脈搏時,第二次是邁入墳墓時,第三次是所有人都忘記他。”

但願我們與時間賽跑,僅存的八位老人能夠健康,逝去的老人能夠比我們所記住。一部影片,八方助力,這種影片上映真的彌足珍貴,我們更是要珍惜。

很多人在質疑這部影片的真實性和功利性,有人說歷史太久了有誰會去關注實屬無聊,還有人說電影揭人的傷疤太不人道。

而我依舊要用抗戰老兵網的那句話作為總結——人民若有記憶,記得親,記得痛。國家若有記憶,知來路,識歸途。

郭柯導演一直說“幸運遇見你們”,一直在說著感謝。

而我們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位導演。

當你內心有所思有所想,意念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這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

我想說,善良的人終會相遇,也還會再見。

《二十二》正在公映

願您能駐足片刻,給予她們最深情的凝視。

文:chance思

郭柯說,影片的票房除去成本之外將全部捐贈于這些老人和“慰安婦”研究院。這個每年都回去慰問老人的團隊,這個沒有資金卻一直堅持的團隊,相比如今的電影圈錢行為簡直是一股清流,流進中國的院線,流進每個中國人的心田。

老人的回憶敘述

拍攝老人葬禮的畫面

終於,8月14日,《二十二》在眾人的努力下公映了。一個沒有多少宣傳資金的影片,在眾志成城的群眾和媒體聲中奇跡的在首映當日迎來300萬票房,即便院線排片依舊少之又少,但是口碑甚好。

工作人員因為排片而忙碌

說到“慰安婦”, 陳麗菲教授說“慰安婦”與社會的關係,講到“慰安婦”和軍妓和區別,“慰安婦”的概念是怎樣的:她們是慰安性奴隸制度的受害者。陳麗菲教授說,她們是完全非自願的,完全失去自由的,完全沒有生命保障的,在一定時間、地點反復遭受性虐待的性奴隸。因此“慰安婦”一詞是一種文獻的深層表達。有很多受害者們現如今因為經歷過那段痛苦而產生了很多影響,有些老人甚至換上了精神疾病等症狀。因此我們如果遇到這些老人,不要對老人家直接稱呼“慰安婦”,並在未來提到“慰安婦”的時候也要加上雙引號,從而給予對她們的尊重。

陳教授說如今大家正在努力為這些老人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取讓這類人,讓“慰安婦”進入世界記憶文化名錄,成為警示性世界遺產。教授講道,像奧斯維辛集中營、日本廣島都已經申請了警示性遺產,它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讓波蘭羞辱納粹,讓日本人痛恨美國,而是為了警示世人戰爭的可怕,和平的美好。就如同網友所說,而作為二戰中東方最大受害國的中國,作為遭受日本軍國主義暴行最深的國家,至今還沒有這樣一個可供紀念的警示性世界文化遺產地。

對此,我們真的應該反思。

那天導演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文字:“8月13日,是我個人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有太多的驚喜。感謝張歆藝給馮小剛導演的那封信、感謝每位轉發推薦的朋友、感謝宣傳和發行的同事們、感謝每一位幫助過她的朋友們。《二十二》,我能為你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少了,保重。”

這短短的文字,倒在我心裡卻是滿滿苦澀,好像是一個男人在對他愛了很久的姑娘說告別。頓時想到他和我那天的聊天。

他說,在這影片之後可能不會再拍攝紀錄電影了。記錄有些東西、有些歷史、有些印記是一定要做的,是一種責任。因為你不記錄,以後就真的沒有了,像從三十二位老人到現在十幾位老人,真的是一點點在消失,這是一種責任,是應該做的,也是一定要做的。

“但是有時候情懷和商業是要區分開的,像整個拍攝團隊,和正常的劇情片劇組一樣。攝影,統籌、美術、後期等等整個團隊人員的開銷都需要資金,每次去採訪一位老人最少要接觸三四天,這三四天整個劇組全部到位卻並不立即拍攝,目的就是為了老人們能夠在鏡頭面前猶如平常。但是這段時間所有的人員還是需要開銷的,所以如果沒有現在的資金可能真的做不下去了。”

他 與 她們

郭柯與老人

他說,人這輩子可能真的沒有更多的情感來消耗了。

“《二十二》和《三十二》這兩部影片是我自己與自己較勁的過程。公映這段期間大大小小的事情讓我每天都應接不暇,但是也許《二十二》在八月份面向全社會以後,基本上就相當於結束了,就算那時有了些許關注度,也是一瞬間的事。突然有一天你用心很久的東西離開了,就好像失戀了一樣。”

他說, 《三十二》的老人,他是用了半年時間來與老人接觸的,要去拍攝她首先是要走近她,於是那半年他都是在那裡靜靜的陪著。

“我第一次做《三十二》的時候根本沒想過要做《二十二》,當時《三十二》的字幕、調色、剪輯所有全程我都在跟,在最後老人的鏡頭那個畫面調完色那一刻,我內心特別捨不得。它不像平時做的片子剪完後身心是放鬆的,而是當你在盡力想去做再多一點的時候它告訴你已經沒有了,那種感覺是奇妙的。所以,做這兩部影片還是比較寂寞的,因為更多的是要面對自己,是自己在跟自己較勁,我現在在做什麼,我未來要做什麼,全都是自己在消化。”

有心的團隊製作的電影紀念章和布袋

幸運的是,老人有他去記錄。

幸運的是,影片有眾人去守護。

幸運的是,影片有群眾在支持。

電影最後字幕感謝所有參與和給予支持人員,字幕滿滿一屏,讓人震撼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要靠我們得到什麼,獲得什麼才去做一件事。而是靠心,靠我們最初的那些善良和責任去做。人活著總得做點有意義的事,我看到的是一群善良的人在為一件事共同努力,很久沒有一部影片可以讓觀眾安安靜靜看完了,很久沒有一部影片在結束字幕的時候沒有人離席了,很久沒有一部影片是明星和媒體自發的一致推薦了,很久沒有一部影片可以讓如此之多人共同為一件事去努力了。

然而,這麼久,《二十二》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毒SIR推薦說,“電影是生意,但做電影絕不只是生意。”

那天海南最後一個訴訟日本政府“慰安婦”受害者黃有良老人去世,很多網友建議《二十二》宣傳團隊可否借此機會炒作,將宣傳力度提升一點。導演卻一直堅持,不會以此作為噱頭,老人安安靜靜的去世,我們安安靜靜記住就好。

是呀。

V電影推薦說,“人這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停止脈搏時,第二次是邁入墳墓時,第三次是所有人都忘記他。”

但願我們與時間賽跑,僅存的八位老人能夠健康,逝去的老人能夠比我們所記住。一部影片,八方助力,這種影片上映真的彌足珍貴,我們更是要珍惜。

很多人在質疑這部影片的真實性和功利性,有人說歷史太久了有誰會去關注實屬無聊,還有人說電影揭人的傷疤太不人道。

而我依舊要用抗戰老兵網的那句話作為總結——人民若有記憶,記得親,記得痛。國家若有記憶,知來路,識歸途。

郭柯導演一直說“幸運遇見你們”,一直在說著感謝。

而我們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位導演。

當你內心有所思有所想,意念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這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

我想說,善良的人終會相遇,也還會再見。

《二十二》正在公映

願您能駐足片刻,給予她們最深情的凝視。

文:chance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