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科普」處暑|露蟬聲咽,秋景初微

處暑, 太陽黃經150度, 七月中。

"處"是"止", 暑氣至此而止, 開始退伏潛藏, 以待來年了。 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後自然退位, 陰氣開始彌漫, 才秋風漸肅, 就是中秋了。 恭敬為肅, 處暑後, 鷹感肅氣擊鳥而祭, 萬物收成而祀, 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現。 而秋之整肅又為冬之休養, 休養中才有更新萌生。 自然之境神聖而莊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 處, 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暑氣漸止, 天地始肅。 疾風急雨,

秋意初微。 露蟬聲咽, 閉窗藏扇, 久眠難得。

雨晴氣爽, 佇立江樓望處。 澄明遠水生光, 重疊暮山聳翠。 遙認斷橋幽徑, 隱隱漁村, 向晚孤煙起。 殘陽裡。 脈脈朱闌靜倚。 黯然情緒, 未飲先如醉。 愁無際。 暮雲過了, 秋光老盡, 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柳永

處暑三候

一候 鷹乃祭鳥

處暑之日"鷹乃祭鳥", 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 冷酷地搏殺獵物。 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 古人稱之"義舉"。

二侯 天地始肅

後五日"天地始肅", 這個"肅"是"肅清", 天氣因"肅"而清, 因"肅"必"肅殺", 所以, 肅清後必帶來蕭瑟之氣。

三侯 禾乃登

再五日"禾乃登", 禾是五穀各類, 天氣肅殺後, 莊稼才有收成, 成熟曰"登"。

處暑風物

處暑無三日, 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 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蘇泂

白藏

白藏是《爾雅》給秋的稱謂,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秋天收成,所以,《釋名》解釋秋為"就","萬物就成"最貼切。而《禮記》引申出秋為"愁"的概念是,"愁之以時,察守義也",認為整肅後才有收成,整肅就是審察是否守義的過程。

金秋

西方為金,故為金秋,金在四季的位置--夏至:金胎,金孕於火土之中,立秋:金相,秋分:金旺,立冬:金休,冬至:金廢,立春:金囚,春分:金死,立夏:金歿。

秋水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鶩是野鴨。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那水讓天濾成淨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朝煙烹白鱗",皆意境深遠。

秋雲

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早起涼意爬上胳膊,夏衣臨曉薄,秋影入簷長。秋波正澄清,秋光輕淺,秋雲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天水秋雲薄,天長杳無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節將至。

秋聲

歐陽修的《秋聲賦》,記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杜甫寫"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樹聲為悲,悲聲越滿,天越孤高,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處暑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在農曆七月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時至今日,處暑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連天上的雲彩似乎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向來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足可見這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因為老鴨味甘性涼。其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薑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處 暑養生

增咸減辛

孫思邈說:此月"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勿冒極熱,勿恣涼冷,勿發大汗,保全元氣”。

心宜平靜

處暑燥熱,飲食是一面,更重要的是要時時觀照內心,調整心境。慢下來,靜下來,才能更好地順應自然,與天地同生。飲宜酸甘。

食宜清潤

處暑雖熱,但已含秋燥之意。因此,處暑飲食宜以清淡滋潤為主。時令水果如:梨、葡萄、西瓜等;飲食宜適量,不可過飽,更不能貪涼飲冷,肆食辛辣油膩之品。

由北川羌族自治縣科協供稿

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蘇泂

白藏

白藏是《爾雅》給秋的稱謂,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秋天收成,所以,《釋名》解釋秋為"就","萬物就成"最貼切。而《禮記》引申出秋為"愁"的概念是,"愁之以時,察守義也",認為整肅後才有收成,整肅就是審察是否守義的過程。

金秋

西方為金,故為金秋,金在四季的位置--夏至:金胎,金孕於火土之中,立秋:金相,秋分:金旺,立冬:金休,冬至:金廢,立春:金囚,春分:金死,立夏:金歿。

秋水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鶩是野鴨。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那水讓天濾成淨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朝煙烹白鱗",皆意境深遠。

秋雲

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早起涼意爬上胳膊,夏衣臨曉薄,秋影入簷長。秋波正澄清,秋光輕淺,秋雲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天水秋雲薄,天長杳無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節將至。

秋聲

歐陽修的《秋聲賦》,記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杜甫寫"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樹聲為悲,悲聲越滿,天越孤高,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處暑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在農曆七月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時至今日,處暑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連天上的雲彩似乎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向來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足可見這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因為老鴨味甘性涼。其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薑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處 暑養生

增咸減辛

孫思邈說:此月"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勿冒極熱,勿恣涼冷,勿發大汗,保全元氣”。

心宜平靜

處暑燥熱,飲食是一面,更重要的是要時時觀照內心,調整心境。慢下來,靜下來,才能更好地順應自然,與天地同生。飲宜酸甘。

食宜清潤

處暑雖熱,但已含秋燥之意。因此,處暑飲食宜以清淡滋潤為主。時令水果如:梨、葡萄、西瓜等;飲食宜適量,不可過飽,更不能貪涼飲冷,肆食辛辣油膩之品。

由北川羌族自治縣科協供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