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李易峰版《心理罪》成敗難測,但“劇影聯動”的能量是真的被高估了

文 │ 骨朵資料

“李易峰不再面癱”“李易峰的轉型之作”“演員的表演已經不是問題了, 不用把矛頭再轉向李易峰”……在所有關於電影《心理罪》的爭議中, 李易峰的演技仍是焦點之一, 不過已退居到稍微次要的位置。

該片不到及格線的豆瓣評分(目前為5.5分)不在小鮮肉的演技上, 而在於作為懸疑推理電影卻缺少必要的推理環節, 頂著“心理罪”的名頭卻只讓方木“上帝般地”指出兇手, 關於心理畫像的描寫簡直神乎其技。

注:統計對電影《心理罪》評分低的豆瓣短評, 會發現大部分是對影片“心理畫像”和“懸疑推理”方面的質疑。 這要遠多於對李易峰演技的質疑

看過劇版又看過影版的觀眾, 自然會將兩個版本放在一起對比, 這又製造了《心理罪》的另一輿論焦點:有的站影版, 說電影節奏更緊湊, 畫面也更好看;有的站劇版, 說電影情節牽強、邏輯不清, 不如網劇更忠實原著。

還有的觀眾, 因為李易峰才知道了《心理罪》, 不僅願意花錢走進影院, 還回過頭去補看網劇、讀小說, 正如有另一批觀眾看過了小說和網劇, 僅僅因為李易峰而拒絕走進影院。

目前, 該影片還在上映中, 最終票房暫不可知, 據貓眼“阿爾法貓”早前預測, 最終票房落點為5.11億。 不過, 就目前票房趨勢來看, 究竟能否達到這一目標尚屬未知。 而在這兒, 骨朵最關心的是, 在同一個IP光環下, 電視劇/網路劇、電影市場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聯性, 因為鄧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今年國慶檔也要公映了, 更因為“劇影聯動”在近兩年成了IP新現象。

《心理罪》IP十年成長記

《心理罪》這一懸疑推理類型的大IP是怎麼形成的呢?

該小說最早於2006年在天涯論壇連載,

第一本實體書在2007年正式面世。 按照主人公方木的成長軌跡, 小說的順序為《第七個讀者》《畫像》《教化場》《暗河》和《城市之光》。

觀眾最早見到網劇版《心理罪》已是八九年之後。 2015年5月, 作為愛奇藝首部打出“超級網劇”概念的自製劇, 由鳳凰聯動影業、愛奇藝聯合出品的《心理罪》上線, 驚豔四座;2016年12月, 該劇第二季改為樂視視頻獨播, 鳳凰聯動影業與樂視視頻聯合出品。 儘管網劇兩季均啟用新人以及年輕團隊, 但稀缺的題材、精良的製作令這一系列收穫了不錯的播放量與口碑, IP影響力進一步發酵。

跟網劇授權只歸屬於一家公司不同, 《心理罪》的電影版權是分散的。 所謂《心理罪》的劇影聯動, 其實更像是多家影視公司被這一優質IP給吸引了,

他們都看好和認同它, 對它在類型片領域的商業前景抱有信心。 所以, 《心理罪》的每一部小說一經出版, 電影版權即被買走。

作者雷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小說創作前後持續好幾年, 當初作為一個比較新的作者, 他很希望自己的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看著“每一部小說出版之後就有影視公司來洽談合作”, 於是, 在授權時就“沒考慮到要做系列電影的想法”。

網劇電影各有規則

《心理罪》的電影版權都花落誰家了呢?2009年, 《畫像》《教化場》授權給了大有天工, 該公司跟和力辰光合作開發系列電影, 據瞭解, 這兩部小說將陸續開發成三部曲;2010年, 《暗河》授權給了嘉映影業, 將開發電影《心理罪之暗河》;2012年, 《城市之光》授權給了導演徐紀周,

於是便有了他跟安樂電影的合作, 即鄧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而《第七個讀者》的電影改編權也已授權給了某影視公司。

《心理罪》IP

網路劇版權方

網路劇作品

電影版權方

電影作品

《第七個讀者》

鳳凰聯動影業

2015.5

《心理罪》

第一季

具體公司未知

《畫像》

大有天工&

和力辰光

2017.8.11

李易峰版

《教化場》

2016.12

《心理罪》

第二季

《暗河》

嘉映影業

《城市之光》

安樂電影

2017.9.30

鄧超版

客觀來看, 即便IP分拆售賣後, 幾家製作方並沒有有意的聯動, 但《心理罪》網劇的成功為IP帶來了頗高的關注度和話題性, 初步為其在影視領域打開局面, 毋庸置疑, 這也對電影版有所助益。

注:從百度指數看, “心理罪”最高熱度出現在網劇第二季宣傳期間

在李易峰版《心理罪》劇本創作期間, 網劇第一季上線,作為電影出品方,和力辰光的董事長李力也關注了這部網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網劇的成功“證明我們當時判斷《心理罪》這個版權,包括把它改編成電影,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在談到電影跟網劇的區別時,他又說,“電影應該可能更趨於類型化的東西”。

劇版和影版畢竟都是獨立的,都有各自的一套規則。網劇版需忠實原著,而且可以放手啟用新人,電影則不然,其改編可以融入更多創作者的訴求,而在陣容上,需要“電影咖”加持。李易峰雖主演過幾部熱播大IP劇,但在電影方面無疑還是轉型中的新人,因此搭配了廖凡、萬茜,在下個月上映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鄧超也是有多部電影代表作的演員。

骨朵對近幾年國內上映的國產犯罪懸疑類(以及警匪類)電影做了不完全統計:

影片

首映日期

主演

票房

白日焰火

2014.3.21

廖凡、桂綸鎂、王學兵

1.03億

烈日灼心

2015.8.27

鄧超、段奕宏、郭濤、王珞丹

3.05億

解救吾先生

2015.9.30

劉德華、劉燁、吳若甫、王千源

1.96億

我是證人

2015.10.30

楊冪、鹿晗、王景春

2.15億

寒戰2

2016.7.8

郭富城、梁家輝、楊采妮

6.78億

使徒行者

2016.8.11

張家輝、古天樂、吳鎮宇

6.06億

追凶者也

2016.9.14

劉燁、張譯、段博文、王子文

1.36億

嫌疑人X的獻身

2017.3.31

王凱、張魯一、林心如

4.02億

記憶大師

2017.4.28

黃渤、徐靜蕾、段奕宏

2.93億

注:票房資料來自貓眼

由上表可知,除港片《寒戰2》《使徒行者》兩部票房均過6億之外,內地此類型影片的票房大致在1-4億之間;除《嫌疑人X的獻身》是IP改編之外,其他影片都是原創IP。作為近幾年新出現的電影類型,犯罪懸疑類在整個國內電影市場算是中等體量,在平均單部電影票房收入上低於廣受歡迎的動作類、喜劇類等。

另外,從表中可以看出,國產懸疑片的故事來源比較多元,《烈日灼心》改編自國產小說,《我是證人》改編自韓國電影,《使徒行者》依附于經典港劇IP,《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作品,《解救吾先生》《追凶者也》改編自真實事件,如《心理罪》這樣改編自熱門推理類網路IP的,尚不多見。

那麼,《心理罪》的票房能否超過同類型非IP改編的影片?目前,該影片還在上映中,最終票房暫不可知,據貓眼“阿爾法貓”早前預測,最終票房落點為5.11億。不過,就目前該影片的票房下落趨勢來看,這一目標幾無完成可能,甚至能否達到3億都是未知數。如此一來,《心理罪》這一犯罪懸疑類大IP跟同類型原創IP相比,並無優勢。另外,尚需觀察一個半月後上映的《城市之光》的最終票房。

注:李易峰版《心理罪》票房變化趨勢來自貓眼。

劇影聯動或被高估,講好故事仍是成功最大因素

當然,說起“劇影聯動”這一IP現象,遠不止《心理罪》一個案例。骨朵統計了近幾年國內“劇影聯動”的部分案例如下:

由上表可知,按照劇影出品方是否為同一家公司來分,國內目前的劇影聯動形式有兩種:一種類似《匆匆那年》《盜墓筆記》《鬼吹燈》,劇版和影版由多家公司“各自開發”;另一種類似《微微一笑很傾城》,劇版影版均在同一家公司主導下進行。劇影如何聯動?目前來看,更多仍是在行銷宣傳上面互相借力。

然而,就目前此兩類劇影聯動的IP專案來看,兩者之間似乎並沒有顯示出孰優孰劣。能讓作品在網播量/票房和口碑上勝出的,最終仍是演員演技、故事、角色性格、特效和服化道等等,總之是影視作品的品質,使用者只為好故事買單,而不太在意模式。不過,目前階段,對影視劇尤其是電影來說,整體班底的搭建對票房結果有很大影響,換句話說,目標定位非常重要。

其實,“劇影聯動”最怕的還不是改編方式的不同、審美趣味的不同,而是幾部作品裡傳達出的價值觀的不同。比如說同一IP,甲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是這樣一套價值觀,乙公司出品的電影卻是另一套價值觀。長遠來看,若幾部改編作品之間有過多的衝突偏差,熱度再高,對IP也是有害而無利。

網劇第一季上線,作為電影出品方,和力辰光的董事長李力也關注了這部網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網劇的成功“證明我們當時判斷《心理罪》這個版權,包括把它改編成電影,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在談到電影跟網劇的區別時,他又說,“電影應該可能更趨於類型化的東西”。

劇版和影版畢竟都是獨立的,都有各自的一套規則。網劇版需忠實原著,而且可以放手啟用新人,電影則不然,其改編可以融入更多創作者的訴求,而在陣容上,需要“電影咖”加持。李易峰雖主演過幾部熱播大IP劇,但在電影方面無疑還是轉型中的新人,因此搭配了廖凡、萬茜,在下個月上映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鄧超也是有多部電影代表作的演員。

骨朵對近幾年國內上映的國產犯罪懸疑類(以及警匪類)電影做了不完全統計:

影片

首映日期

主演

票房

白日焰火

2014.3.21

廖凡、桂綸鎂、王學兵

1.03億

烈日灼心

2015.8.27

鄧超、段奕宏、郭濤、王珞丹

3.05億

解救吾先生

2015.9.30

劉德華、劉燁、吳若甫、王千源

1.96億

我是證人

2015.10.30

楊冪、鹿晗、王景春

2.15億

寒戰2

2016.7.8

郭富城、梁家輝、楊采妮

6.78億

使徒行者

2016.8.11

張家輝、古天樂、吳鎮宇

6.06億

追凶者也

2016.9.14

劉燁、張譯、段博文、王子文

1.36億

嫌疑人X的獻身

2017.3.31

王凱、張魯一、林心如

4.02億

記憶大師

2017.4.28

黃渤、徐靜蕾、段奕宏

2.93億

注:票房資料來自貓眼

由上表可知,除港片《寒戰2》《使徒行者》兩部票房均過6億之外,內地此類型影片的票房大致在1-4億之間;除《嫌疑人X的獻身》是IP改編之外,其他影片都是原創IP。作為近幾年新出現的電影類型,犯罪懸疑類在整個國內電影市場算是中等體量,在平均單部電影票房收入上低於廣受歡迎的動作類、喜劇類等。

另外,從表中可以看出,國產懸疑片的故事來源比較多元,《烈日灼心》改編自國產小說,《我是證人》改編自韓國電影,《使徒行者》依附于經典港劇IP,《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作品,《解救吾先生》《追凶者也》改編自真實事件,如《心理罪》這樣改編自熱門推理類網路IP的,尚不多見。

那麼,《心理罪》的票房能否超過同類型非IP改編的影片?目前,該影片還在上映中,最終票房暫不可知,據貓眼“阿爾法貓”早前預測,最終票房落點為5.11億。不過,就目前該影片的票房下落趨勢來看,這一目標幾無完成可能,甚至能否達到3億都是未知數。如此一來,《心理罪》這一犯罪懸疑類大IP跟同類型原創IP相比,並無優勢。另外,尚需觀察一個半月後上映的《城市之光》的最終票房。

注:李易峰版《心理罪》票房變化趨勢來自貓眼。

劇影聯動或被高估,講好故事仍是成功最大因素

當然,說起“劇影聯動”這一IP現象,遠不止《心理罪》一個案例。骨朵統計了近幾年國內“劇影聯動”的部分案例如下:

由上表可知,按照劇影出品方是否為同一家公司來分,國內目前的劇影聯動形式有兩種:一種類似《匆匆那年》《盜墓筆記》《鬼吹燈》,劇版和影版由多家公司“各自開發”;另一種類似《微微一笑很傾城》,劇版影版均在同一家公司主導下進行。劇影如何聯動?目前來看,更多仍是在行銷宣傳上面互相借力。

然而,就目前此兩類劇影聯動的IP專案來看,兩者之間似乎並沒有顯示出孰優孰劣。能讓作品在網播量/票房和口碑上勝出的,最終仍是演員演技、故事、角色性格、特效和服化道等等,總之是影視作品的品質,使用者只為好故事買單,而不太在意模式。不過,目前階段,對影視劇尤其是電影來說,整體班底的搭建對票房結果有很大影響,換句話說,目標定位非常重要。

其實,“劇影聯動”最怕的還不是改編方式的不同、審美趣味的不同,而是幾部作品裡傳達出的價值觀的不同。比如說同一IP,甲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是這樣一套價值觀,乙公司出品的電影卻是另一套價值觀。長遠來看,若幾部改編作品之間有過多的衝突偏差,熱度再高,對IP也是有害而無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