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共工撞倒不周山,不周山真的有嗎,據說赫爾蒙山是不周山

共工又作龔工, 中國上古神話人物, 洪水之神。 氏為氏族名, 又稱共工氏。 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掌控洪水。 傳說中共工形象兇惡, 人面蛇身而紅發, 性情愚蠢而兇暴, 野心勃勃, 是黃帝系部族長期的對手。 在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中記載, 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 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 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 共工氏是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 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了四凶之一。

不談神話, 真實共工是在黃帝王朝的五帝中顓頊帝時代一個比較強大部族的首領,

活動在輝縣(今天的河南省輝縣市, 輝縣市又稱為共城, 為共工的故鄉)一帶。 據說共工氏姓薑, 是炎帝的後代。 共工氏是神農氏之後, 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 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

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 黃河的經常氾濫威脅到了部落的生存, 共工率領大家與洪水英勇搏鬥, 他們採取“堵”而不是“疏”的辦法來治水, 未能根治洪水, 但是為後人治水積累了經驗。 共工是我國最早的治水英雄, 被後世尊為水神。 共工治水表現出來的永不言敗的精神, 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之後與顓頊爭奪部落盟主地位, 而顓頊則利用民眾迷信的心理, 聲稱共工治水會“觸怒上天”,

導致共工失去支持, 最終失敗。 而共工為捍衛自己的治水大業, 撞山自殺, 以表示“看, 這樣都沒有‘觸怒上天’”。 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的故事, 後被演繹成“怒而觸不周之山”的神話。

那麼不周山真的有嗎?如果有在哪?

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 大荒之隅, 有山而不合, 名曰不周負子。 ”據王逸注《離騷》, 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 這個不周山即今日昆侖山西北部的帕米爾。 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 只可惜不周山終年寒冷, 長年飄雪, 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

名稱由來

不周山因何命名, 是否與“周山”對立存在, 不得而知。 但是不周山象徵著不完整、災難。

或者說, 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災難的集合體。

這個神秘的不周山在什麼地方, 今天的人不知道。 因此, 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 人對土地產生了泛敬畏。 在農村, 有一詞名為:動土。 動土, 是有著極嚴格的講究。 什麼時候動、什麼季節動、什麼年份動, 都有嚴格要求。 農村裡每要動土, 總要請教陰陽風水先生。 一旦動錯了, 就不得了, 最主要的表現是腰、腿疼。

地理位置

赫爾蒙山

《山海經》說“西北海之外, 大荒之隅, 有山而不合, 名曰不周, 有水曰寒暑之水。 水西有濕山, 水東有幕山。 有禹攻共工國山。

“西北海之外”, 這就是不周山的地理座標。 哪裡是西北海?往西北方向找, 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古時稱“北海”, 不像。 青海湖的地理環境又和下面的地理描述不一致,

也不像。 西北好像沒有這樣的大海了。 難道古人已經把自己局限在今天的中國版圖之內嗎?走出去, 像鄭和一樣下西洋去。 慢!下西洋, 不就是下印度洋嗎?西北海, 會不會是印席洋的西北面呢?在史前時代, 印度洋就已經有了遠洋航行的記錄。 更多的考古發現進一步證實了人類早在史前時代就利用“海洋季風”航行在印度洋上。 因此, 古人把印度洋稱之西海、西北海完全是可能的。

“有山而不合, 名曰不周。 ”這是不周山的地理形狀。 在“西北海(即印度洋)之外”的東非有沒有合不起來的山呢?有!這就是東非大裂谷。 它從尚比亞河口北延至紅海南端, 大致南北走向, 綿延4500公里以上。 它在東非高原上切出深逾千米的狹長谷地。

“不合”的東非裂谷群山綿延, 哪裡又是不周山呢?大裂谷的北端是約旦河穀, 大裂谷北端的赫爾蒙山是敘利亞境內的最高山脈, 它也有一條近68公里的裂谷。

赫爾蒙山會不會是不周山呢?在西元前16世紀至8世紀, 統治赫爾蒙山所在地的是赫梯人, 這是一個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 他們和埃及反復爭奪敘利亞的統治權, 因而赫爾蒙山的地理環境地理形狀等知識的傳播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更何況, 赫爾蒙山腳下的約旦河, 就是一條“寒暑之水”。 它的水量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有極大的變化, 低的時候水量只有每秒60立方米, 高的時候要達每秒1760立方米, 兩者相差近30倍。 把水量的變化稱之為“寒暑”, 可見古人的智慧。

“水西有濕山, 水東有幕山”,約旦河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降雨量為760-1270毫米,氣候溫潤潮濕,堪稱“濕山”。而約旦河東面是典型的沙漠氣候,年降雨量不到130毫米,乾旱少雨的氣候使居住在那裡的民族經常發生用水的糾紛,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它稱之為“幕(漠)山”。

由此可見,赫爾蒙山的地理座標、地理形狀和地理環境與不周山完全一致。詩人毛澤東不會想到,失敗了的英雄共工,居然會到4萬裡外的不周山去撞得“天柱折,地維絕”。

水東有幕山”,約旦河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降雨量為760-1270毫米,氣候溫潤潮濕,堪稱“濕山”。而約旦河東面是典型的沙漠氣候,年降雨量不到130毫米,乾旱少雨的氣候使居住在那裡的民族經常發生用水的糾紛,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它稱之為“幕(漠)山”。

由此可見,赫爾蒙山的地理座標、地理形狀和地理環境與不周山完全一致。詩人毛澤東不會想到,失敗了的英雄共工,居然會到4萬裡外的不周山去撞得“天柱折,地維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