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向文波:無論成敗,總有人說你好,那就是人生的境界

三一集團執行總裁 向文波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 理想最重要, 一個人能成多大的事情, 和你的胸懷有極大的關係。 理想是目標、是動力,

也是成就事業的條件。

本文根據作者對本刊口述整理而成

來源 | 中外管理雜誌

1

理想·平臺·機會

我不想做官, 就想做事。

1985年我有機會成為湖南省最年輕的正處級幹部, 那時候我才23歲。 但我放棄了, 成了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名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後, 我又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 到了湖南省一個偏遠的小縣城:漣源市。 我到三一沒提任何要求, 就是認定三一能做我想做的事。 我最先是做總經理助理, 然後一起創辦三一重工, 先後擔任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 我希望三一成為一流的企業, 它是我實現理想的平臺。

毫無疑問, 董事長梁穩根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我跟他很多性格是相近的。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總能達成一致。

沒有他我也不會到三一來。 我們不是同學, 是同事。 我們最先的認識也不是因為私人關係。 當時我是搞鑄造的, 他是搞熱處理的。 我到他那裡去, 看見他桌子上放了一本管理學的書, 書翻得很爛, 說明他花了很多時間在研究這本書。 後來, 工廠要我推薦人才, 我就推薦了他。 實際上在此之前我跟他沒有任何私交。 我們是靠一種共同的理想和愛好相識相知的。 我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去做事, 而不是受利益誘惑去做事。

人要敢作敢為, 如有太多的利益考量、太瞻前顧後, 就容易迷失自我, 自我禁錮。

在三一奮鬥的這些年裡, 首家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對我感觸很大。 因為這是個歷史機會, 我們成為了中國改革的直接參與者和推動者。

三一實現了改革試驗田的理想, 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有的。

2

中國還沒有真正的企業家

三一以前是搞材料為主的, 1992年才進入工程機械行業。 工程機械行業這十幾年最大的變化是:由以國產為主到大力引進、進口為主;到去年, 進出口持平;今年出口有可能要超過進口。 這是行業的趨勢。

對我們來講, 管理上最大的變化, 是實現了從人為的管理到制度化管理的轉變。 當企業很小的時候, 管理是比較簡化的。 比如:可以沒有薪酬體系, 老闆說了算。 領導看上誰就讓他當官, 不需要管理部門的考察評估, 也不需要什麼績效管理。 從零開始, 由一個人治的企業, 變成一個法治的、制度化、流程化管理的企業,

這在三一是一個質變。

很多中國企業的成功, 完全是建立在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 說中國哪個企業的管理水準到了哪個程度, 我是不認可的。 中國基本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上得了桌面的企業家。 一個沒有贏利能力的企業家, 是沒有價值的企業家, 尤其在中國這樣的市場機遇裡面。 如果你不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現資本的積累, 可以說是錯失機會, 不負責任, 你談不上是什麼企業家, 更談不上什麼代表性人物。

此外, 我認為隱性的管理比顯性的管理更重要。 顯性的管理是解決一般的、程式化的問題, 隱性的管理往往是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3

中國需要自己的管理理論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過程, 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 根本性問題之一就是管理理論問題。 西方理論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 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管理理論, 要使中國成為一個經濟強國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需要管理理論?因為管理是因管理物件、文化、產業發展階段的變化而變的。 而中國有獨特的文化,特殊的發展階段和內外環境,使得中國企業面臨的管理問題是獨特的。比如:國外沒有庫房管理,一切都是電腦控制的,它不需要倉庫管理員。在中國,倉庫管理是個大問題,不管理就會丟掉東西。

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管理理念多元化的背後,是產業發展的多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不同的管理理論。杜拉克說中國必須培養自己的管理學家。現在沒有自己的哲學和管理理論不要緊,但沒有人願意沉下來研究就是問題。中國現在有多少人在嚴謹治學?現在學者不像學者,許多人是讀洋書以後四處賣弄,大談管理。

怎麼才能產生獨特的管理思想?首先需要這種意識:中國需要自己的管理理論。要有人能沉下去進行研究,不戒浮躁怎能成大家?國家需要設立一些課題,給些經費讓他們研究,你不能一天到晚到處去找飯吃。如果他經常面臨生存的壓力,四處去講課,他也沒精力靜心研究。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美國、英國不同,我們必須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理論也不可能實現自然式的成長,需要國家行為來指導、規劃。

我不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但要做對自己該做的事。完全市場化實現不了跨越式發展,跨越式發展需要國家強力配置資源。日本、韓國的企業也一樣是靠國家干預發展起來的。完全靠企業,比如造大飛機就不行。要把政府的優勢和企業的優勢結合起來。

4

我眼中的卓越領導者

一個領導者,首先要有方向感。你要把企業帶到什麼地方去?只有找到方向感你才知道在某個重要的時刻你該做什麼,特別是在組織需要變革的時候。

另外,企業家的個人魅力也是需要的,必須要有很強的人格魅力。要慎重使用組織賦予你的權力。如果你老想到自己是一個官,人家是不會服氣的,那是最沒能力的領導做的事。

包容心很重要。這一點很麻煩,因為一個精明的領導他什麼都看得透,如果沒有包容心他跟誰都合作不來。“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水至清則無魚”講的就是包容心。求全責備,過分的完美主義是有問題的。尤其在中國這個有中庸傳統的社會。

要有社會責任。一個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是走不遠的。因為你個人的目標是很容易滿足的,要看得長遠。社會責任感不是簡單的行善捐款,立意應該更高,應該是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5

充滿理想主義的普通人

我們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企業,我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

我認為:理想和目標可以改造人、凝聚人、團結人。一個人能成多大的事情,和你的胸懷有極大的關係。理想是目標、是動力,也是成就事業的條件。

到現在為止,我都認為別把自己看得太重,就是一個老百姓,到哪裡講話發言也不想驚世駭俗。我寫博客不怕人家說我沒水準。為什麼寫博客?就為了表達自己。博客方式較隨便,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也不用過分注重結構和理論。但寫博客的人應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我用實名。

反思自己,我的確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結,就是憂國憂民。這跟我受的教育有關。我身上的理想主義色彩是比較濃厚的。我講話不繞彎子,我會用最快捷的方式表達自己,能用兩句話說清楚的決不用三句話。我喜歡直白、準確。這就是我的個性和風格。我就是一普通人,我父親是一農民,我就是一農民的兒子。父親去世前給我留下了一幅他手書的《岳陽樓記》,就掛在我辦公室裡。

至於別人對我的評價,我希望別人認為我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不是一個盛氣淩人的人。當你成功的時候有人說你好,當你失敗的時候還有人說你好,那就是人生的境界。

向文波心中的“四最”

您最欽佩的企業家是誰?

我對其他人也不很瞭解,但我對任正非是很認可的。原因有兩點:一、他把華為做成了世界級的企業;二、他把華為做成了優質企業,贏利能力很強。

您最欣賞的企業是哪家?

華為。

15年裡,對您觸動最大的中西方管理著作(或思想)是什麼?

科特勒的《市場行銷管理》讓我學到了很多好理念。

如果讓您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您認為管理者最理想的心態是什麼?

應該是“平常”吧。首先要把自己當平常人,這樣才能和別人很好地溝通。如果你老覺得自己是個英雄,是個人物,那麼你跟別人就有了隔閡。

本文原載於中外管理雜誌2006年11月刊

而中國有獨特的文化,特殊的發展階段和內外環境,使得中國企業面臨的管理問題是獨特的。比如:國外沒有庫房管理,一切都是電腦控制的,它不需要倉庫管理員。在中國,倉庫管理是個大問題,不管理就會丟掉東西。

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管理理念多元化的背後,是產業發展的多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不同的管理理論。杜拉克說中國必須培養自己的管理學家。現在沒有自己的哲學和管理理論不要緊,但沒有人願意沉下來研究就是問題。中國現在有多少人在嚴謹治學?現在學者不像學者,許多人是讀洋書以後四處賣弄,大談管理。

怎麼才能產生獨特的管理思想?首先需要這種意識:中國需要自己的管理理論。要有人能沉下去進行研究,不戒浮躁怎能成大家?國家需要設立一些課題,給些經費讓他們研究,你不能一天到晚到處去找飯吃。如果他經常面臨生存的壓力,四處去講課,他也沒精力靜心研究。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美國、英國不同,我們必須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理論也不可能實現自然式的成長,需要國家行為來指導、規劃。

我不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但要做對自己該做的事。完全市場化實現不了跨越式發展,跨越式發展需要國家強力配置資源。日本、韓國的企業也一樣是靠國家干預發展起來的。完全靠企業,比如造大飛機就不行。要把政府的優勢和企業的優勢結合起來。

4

我眼中的卓越領導者

一個領導者,首先要有方向感。你要把企業帶到什麼地方去?只有找到方向感你才知道在某個重要的時刻你該做什麼,特別是在組織需要變革的時候。

另外,企業家的個人魅力也是需要的,必須要有很強的人格魅力。要慎重使用組織賦予你的權力。如果你老想到自己是一個官,人家是不會服氣的,那是最沒能力的領導做的事。

包容心很重要。這一點很麻煩,因為一個精明的領導他什麼都看得透,如果沒有包容心他跟誰都合作不來。“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水至清則無魚”講的就是包容心。求全責備,過分的完美主義是有問題的。尤其在中國這個有中庸傳統的社會。

要有社會責任。一個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是走不遠的。因為你個人的目標是很容易滿足的,要看得長遠。社會責任感不是簡單的行善捐款,立意應該更高,應該是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5

充滿理想主義的普通人

我們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企業,我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

我認為:理想和目標可以改造人、凝聚人、團結人。一個人能成多大的事情,和你的胸懷有極大的關係。理想是目標、是動力,也是成就事業的條件。

到現在為止,我都認為別把自己看得太重,就是一個老百姓,到哪裡講話發言也不想驚世駭俗。我寫博客不怕人家說我沒水準。為什麼寫博客?就為了表達自己。博客方式較隨便,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也不用過分注重結構和理論。但寫博客的人應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我用實名。

反思自己,我的確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結,就是憂國憂民。這跟我受的教育有關。我身上的理想主義色彩是比較濃厚的。我講話不繞彎子,我會用最快捷的方式表達自己,能用兩句話說清楚的決不用三句話。我喜歡直白、準確。這就是我的個性和風格。我就是一普通人,我父親是一農民,我就是一農民的兒子。父親去世前給我留下了一幅他手書的《岳陽樓記》,就掛在我辦公室裡。

至於別人對我的評價,我希望別人認為我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不是一個盛氣淩人的人。當你成功的時候有人說你好,當你失敗的時候還有人說你好,那就是人生的境界。

向文波心中的“四最”

您最欽佩的企業家是誰?

我對其他人也不很瞭解,但我對任正非是很認可的。原因有兩點:一、他把華為做成了世界級的企業;二、他把華為做成了優質企業,贏利能力很強。

您最欣賞的企業是哪家?

華為。

15年裡,對您觸動最大的中西方管理著作(或思想)是什麼?

科特勒的《市場行銷管理》讓我學到了很多好理念。

如果讓您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您認為管理者最理想的心態是什麼?

應該是“平常”吧。首先要把自己當平常人,這樣才能和別人很好地溝通。如果你老覺得自己是個英雄,是個人物,那麼你跟別人就有了隔閡。

本文原載於中外管理雜誌2006年11月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