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天星資本蔡志明:新三板“輸血”不能靠政府補貼,市場環境更重要

本期嘉賓

蔡志明

天星資本執行總裁、創始合夥人

蔡志明先生是復旦大學博士後, 現為天星資本創始合夥人、執行總裁。

蔡志明博士曾經擔任南方證券財務顧問中心負責人,

天同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中原證券總裁助理、研究所所長, 融昌資產總經理。

背景內容

8月21日, 泰華智慧(834880)發佈2017年半年度報告顯示, 2017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972.40萬元, 同比增長63.93%, 主要原因是受到本期政府補助大幅增加的影響。

無獨有偶, 8月16日, 四川發改委發佈紅頭文件, 為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 擬敲定203家“新三板”掛牌重點後備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為相關審批事項開闢“綠色通道”以外, 政府更將一次性下放50萬財政費用補助。

同樣的事還發生在新三板企業萬峰電力(832648)身上, 8月14日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報告顯示, 2017年僅僅過了一半, 企業竟然虧掉1.66個億, 淨利潤下滑近6000倍!萬峰電力給出的解釋是:上年同期政府對公司進行了虧損彌補, 而今年目前還沒有收到補虧款。 換言之, 企業經營不好卻賴到了當地政府的頭上。

三則案例無不聚焦於同一個關鍵字:政府補貼。 路演君發現, 面對如今不理想的新三板市場行情, 不少掛牌企業出現通過政府補貼“粉飾”自身業績的現象,

進入2017年下半年還愈演愈烈。

8月23日, 新三板企業途居露營(871110)近日公佈的2017年上半年報告顯示, 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下降271.94萬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1.8%, 面對外界質疑, 官方給出的解釋竟然是“政府不給錢”!另一方面,

新三板金融企業金投金融(834023)2016年年報顯示, 2017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約278萬元, 然而扣非後企業業績依舊出現虧損, 一度達到830萬元。

隨著新三板市場低迷持續, 一方面市場交易量越來越不活躍, 大量新三板企業出現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現象, 政府補貼以及銀行續貸成為企業勉強維持存活的唯一方式;不少掛牌企業本身業績不理想, 出於“遮羞”依賴政府補助以滿足企業財務報表的“包裝”, 更衍生出一大批僅靠政府輸血的“僵屍企業”。 越來越多掛牌企業靠著政府補助苦苦支撐, 那麼政府在新三板市場究竟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

天星資本執行總裁蔡志明在接受路演君採訪時表示:“這個問題應該從新三板的市場建設分析, 我們不鼓勵依靠行政化力量來推動市場, 要讓企業自發進入市場, 增強市場對企業的吸引力, 不能讓企業為了補助就輕易掛牌;其次, 對於初創型、成長型的中小微企業而言, 目前企業盈利狀況確實沒到成熟階段, 政府給予一定補貼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從分析報表的角度來看,我們更看重扣非情況下的企業狀況。”

當然,評判一個企業的投資價值,並不能夠光看政府補貼。蔡志明告訴路演君,企業的產品、技術、商業模式、經營團隊其實更為重要,需要關注企業的持續成長性,政府補助對企業估值影響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對政府補貼還需分兩面看:一、基於產業政策的政府補貼,針對補貼力度與持續時間需要進行分析;二、與產業政策無關的政府補貼,純屬推動掛牌的補貼因素,則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並不會影響企業估值。

在是否應該給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的企業進行“斷奶”時,蔡志明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政府補貼政策,在行業發展早期,一定需要政府提供扶持,這也是產業政策所決定的;而也有些產業則不能依賴政府補貼, 比如消費品行業。但是從長久看來,投資還需看企業自身的先進性、競爭能力、成長空間。目前政府補貼作為產業政策是必要的,對大家而言也是公平的。

另外,蔡志明還認為,無論是作為政府還是監管層,最重要是提供一種市場環境,讓市場來識別企業發展前景、投資價值進行評估。另外對於“僵屍企業”的定義也必須作出界定,在新三板上很多掛牌企業沒有交易,可以分類為“帶引號”的僵屍企業,因為市場流動性不支援,圍繞交易制度上的政策是空白的,受這些原因影響的“僵屍企業”需要打上引號,這類型企業可能具有發展前景,雖然現在沒有交易,但是當將來市場完善、流動性增強、同時企業發展起來,顯然就不屬於“僵屍企業”。

但從更廣的範圍上來說,還有部分僵屍企業是特指企業無法持續經營的新三板企業,對於這類型僵屍企業不僅不具有投資價值,還需要對其關停並轉。

路演君認為,政府對新三板企業進行補貼支援,實則看中的是掛牌企業本身的成長性,同時看好行業未來前景,通過政府實施一定的資金補助,用來提升企業自身造血能力;又或者對部分連續虧損但具有一定資源優勢的企業伸出“援手”,那麼實行一定金額的補助措施也能理解。

然而,政府補助並不是企業的“輸血站”,若企業出現停產、虧損、資不抵債等等現象,淪為僅靠政府資金過活的“僵屍企業”,佔用大量土地、材料、勞動力,不僅會對公共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同時由於這類企業只能靠政府資金“輸血”,又無法提高當地稅收,一旦失去了政府補貼,企業利潤將大幅下降甚至最終破產,因此對於新三板企業而言,政府補貼並非萬金油,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如果從分析報表的角度來看,我們更看重扣非情況下的企業狀況。”

當然,評判一個企業的投資價值,並不能夠光看政府補貼。蔡志明告訴路演君,企業的產品、技術、商業模式、經營團隊其實更為重要,需要關注企業的持續成長性,政府補助對企業估值影響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對政府補貼還需分兩面看:一、基於產業政策的政府補貼,針對補貼力度與持續時間需要進行分析;二、與產業政策無關的政府補貼,純屬推動掛牌的補貼因素,則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並不會影響企業估值。

在是否應該給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的企業進行“斷奶”時,蔡志明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政府補貼政策,在行業發展早期,一定需要政府提供扶持,這也是產業政策所決定的;而也有些產業則不能依賴政府補貼, 比如消費品行業。但是從長久看來,投資還需看企業自身的先進性、競爭能力、成長空間。目前政府補貼作為產業政策是必要的,對大家而言也是公平的。

另外,蔡志明還認為,無論是作為政府還是監管層,最重要是提供一種市場環境,讓市場來識別企業發展前景、投資價值進行評估。另外對於“僵屍企業”的定義也必須作出界定,在新三板上很多掛牌企業沒有交易,可以分類為“帶引號”的僵屍企業,因為市場流動性不支援,圍繞交易制度上的政策是空白的,受這些原因影響的“僵屍企業”需要打上引號,這類型企業可能具有發展前景,雖然現在沒有交易,但是當將來市場完善、流動性增強、同時企業發展起來,顯然就不屬於“僵屍企業”。

但從更廣的範圍上來說,還有部分僵屍企業是特指企業無法持續經營的新三板企業,對於這類型僵屍企業不僅不具有投資價值,還需要對其關停並轉。

路演君認為,政府對新三板企業進行補貼支援,實則看中的是掛牌企業本身的成長性,同時看好行業未來前景,通過政府實施一定的資金補助,用來提升企業自身造血能力;又或者對部分連續虧損但具有一定資源優勢的企業伸出“援手”,那麼實行一定金額的補助措施也能理解。

然而,政府補助並不是企業的“輸血站”,若企業出現停產、虧損、資不抵債等等現象,淪為僅靠政府資金過活的“僵屍企業”,佔用大量土地、材料、勞動力,不僅會對公共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同時由於這類企業只能靠政府資金“輸血”,又無法提高當地稅收,一旦失去了政府補貼,企業利潤將大幅下降甚至最終破產,因此對於新三板企業而言,政府補貼並非萬金油,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