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海外投資究竟什麼魔力?那些前赴後繼的富力中渝萬達們

摘要:當下中國大佬的各異投資邏輯, 其實又都殊途同歸。

本文系杠杆遊戲創作,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 請獲取授權。 另,

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 謝謝!

撰文|張銀銀

萬達與富力這對CP再次成為了網紅, 這一次, 又加了一位中渝。 據媒體公開報導, 萬達放棄了收購倫敦九榆樹廣場地塊(Nine Elms Square), 之後, 廣州富力地產和重慶中渝置地連袂接手。

有猜測說, 萬達之所以放棄是因為海外投資受限。 那富力、中渝怎麼不受限?

富力地產財務總監李啟明先生公開表示:富力地產在該地塊周邊已有佈局, 此次拿地較為合適。 另一買家中渝置地對這次交易則三緘其口, 或許重慶“李嘉誠”張松橋先生喜歡如此。

網紅就是網紅, 資本市場稍有動作便會吹皺一池春水, 引來各種討論。 也是, 網紅公司的套路何嘗不能管中窺豹。

今天, 杠杆遊戲就來對大熱的萬達、富力、中渝做個梳理。

從這些地產大拿的資本運作中, 或許能略微看懂, 當下中國大佬的各異投資邏輯, 其實又都殊途同歸。

海外投資, 成為中國巨富們的避風港?亦或者, 只是規避不確定性。

1、萬達名副其實的網紅套路:無地一身輕, 想靠IP賺錢

除去不可言說的那部分, 王健林先生的眼光著實是毒辣的, 效率也是崗崗的。

海外投資方面, 萬達比別人走得更早。 就在倫敦這片如今放棄的地塊附近, 萬達此前已在投資“倫敦一號”酒店項目及綜合體, 加上收購聖汐遊艇公司股權, 萬達在英國投資約達10億英鎊。

據澎P新聞不完全統計, 自2012年萬達在海外的第一筆大收購——26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二大院線AMC開始, 截至目前, 萬達在海外的投資總額已高達2451億元。

再加上今年, 萬達要在海外落地的兩個超過百億美元級別的專案:馬來西亞的大馬城, 還有一個印尼的項目。

2017年1月, 冬季達沃斯論壇上, 王健林曾說道, 萬達每年固定有50—100億美元的對外投資, 投資側重在娛樂和體育產業, 並且表示投資的首選是美國, 其次是歐洲。

與在國外買買買不同的是, 萬達最近在國內開始賣賣賣。 就在這次萬達放棄倫敦地塊的一個多月前, 萬達才將77家酒店和13個文旅城項目91%的股權轉讓給了富力與融創。 這次“世紀大交易”不到一周後, 7月25日, 王健林先生轉讓了旗下的南昌西湖萬達廣場, 之後又陸續轉讓了三座萬達廣場。

對於這些消息, 來自萬達集團的回應是這樣的:萬達要變賣所有的萬達廣場是謠言。 所謂萬達變賣南昌西湖萬達廣場純粹是誤讀, 這是萬達廣場輕資產戰略的一部分, 誰知道呢?

據萬達介紹, 在已開業的205座萬達廣場中, 有31個是輕資產專案, 占比約15%。 而2017年上半年, 新開業萬達廣場有14個, 其中輕資產項目9個;下半年,

萬達還將新發展萬達廣場26個, 且全部為輕資產專案。 王老闆的輕資產勢頭很猛、很震驚。

不過, 這也沒什麼, 兩三年前, 杠杆遊戲就聽萬達的朋友, 如是說他們老闆的打算。

只是, 在輕資產之前, 萬達在國內, 短短幾年佈局了十來個萬達文旅城, 給各大城市的主政者許下高端文旅產業的大夢, 低價拿下數千萬平米的地。

同時, 在海外, 買買買停不下來。

一時間, 萬達、王健林、王思聰, 還有思聰的狗都紅遍全世界。

如今, 短短一個多月, 萬達賣掉酒店資產, 保留了酒店管理公司, 賣掉的酒店的運營管理權依然在萬達手中;賣掉的文旅城, 萬達依然是品牌擁有者和經營管理者。

對於1個多月前的那次“世紀大交易”, 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 按此前萬達與融創的交易公佈,單單計算出售予融創的13個文旅項目,每年就可以收到6.5億元人民幣的管理費用,以63億元人民幣的收購價計,作價市盈率不到10倍。

而且這份管理合同更長達20年,換句話說,就是用63億元,買入一項確保至少有130億元收益的業務。當然,後來有些生變,未來誰知道呢?

別人家的錢、別人的地、別人的樓……輸出品牌和管理、商業模式,這就是王老闆今後打算做的事。這到底是他以前就想好的,還是另有原因,坊間猜測不斷。

不過,倘若能實現A股上市,萬達運營這些輕資產業務,還是有些挑戰的,利潤如何尚需觀察。國內輕資產到底行不行不?沒關係,起碼海外還有資產。

2、富力的愛與痛:國內終於爆發,海外大舉進攻

在今年之前,不少人對富力的印象,還僅僅局限於“這是一家廣州的地產公司”這個層面。儘管其也有恆大一樣投資了球會,但名氣遠不如富力。而現在,富力正在扭轉這一局面。

“低價”拿下萬達的酒店,富力火得不行。

有意思的是,在一線城市拿地難的情況下,富力國內的戰略重心在朝著潛力的二線城市轉移。資料顯示,2016年富力一線城市(廣州、北京及周邊地區、上海及周邊地區、天津以及杭州及周邊地區)貢獻總協定銷售為49%,而2015年為55%,2014年則達66%以上。

從2017上半年的拿地情況來看,富力在公開市場獲取的17宗地中,除了5月5日聯手首開以26億拿下北京順義區地塊外,輻射的城市仍主要分佈在太原、南昌、溫州等二三線。

與此同時,富力的海外擴張步伐在加快。在此前業績會上,李思廉先生還曾以“九牛一毛”來形容富力在海外的銷售金額。但從今年富力在海外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李老闆並未打算讓海外的業績一直保持“九牛一毛”的角色。

就在這次接盤萬達倫敦項目的前幾個月,富力地產曾以1.5777億英鎊從CLS Holdings買下九榆地區150萬平方英尺的綜合住宅開發專案Vauxhall Square(占地3.4英畝)。

此前的今年3月底,富力地產以不到6000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位於倫敦南部克羅伊登地區的標誌性建築——雀巢大廈(Nestlé Tower)及周邊開發地塊。

更早之前,富力已在海外落地兩個項目,分別為馬來西亞富力公主灣以及澳大利亞布里斯本一號,都為住宅項目。

的確,無論是價格還是逼格,投資海外市場似乎都是利大於弊,只是GWY剛剛才發佈《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限制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不知有關部門怎麼看、怎麼做?

3、中渝置地賣空內地資產:重慶“李嘉誠”走出西部,佈局全球

對於中渝置地,很多杆友可能不熟,但在川渝地區他的名氣可是響噹噹。其實和富力類似,中渝的區域色彩也更濃一些。

資料顯示,中渝置地為重慶富豪張松橋先生擁有。1999年4月30日於港交所上市,總部位於香港,核心業務包括物業的投資開發,以及財務投資。

根據其官網的介紹:目前,該集團已在包括重慶、成都、雲南、西安在內的西部地區擁有超過1040萬平方米的優質土地儲備,總開發面積超過810萬平方米。

當然,在此之前,中渝將大筆資產賣給了恒大。這也讓此次倫敦地塊交易讓人更多聯想。

在這次倫敦地塊的交易之前,中渝置地的海外投資步伐從來就沒有停過。在一系列的資本大騰挪中,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先生據說賺了很多錢。

2017年1月,中渝置地以2.92億英鎊(約合25億人民幣)買下了位於倫敦帕丁頓火車站附近的沃達豐總部大廈One Kingdom Street。5月27日,中渝置地以11.5億英鎊完成了對倫敦金融城最高樓Leadenhall大廈的收購。

此外,中渝還投資了1.22億港元持有澳洲一個寫字樓項目34.55%的股權。

有趣的是,截至3月23日,中渝在中國內地已經沒有任何土地儲備。也正是賣出去的這些錢,成為了中渝海外投資的原始資本。

看中渝的年報可以瞭解到,中渝置地自2014年起盈利額便大幅下滑。

2014年銷售金額為57.537億元,同比下降41.1%;2015 銷售金額為50.89億元;2016年中渝置地錄得綜合收入11.29億港元,同比下降約83%,淨虧損為3.57億港元。

中渝置地年報中寫道:由於本集團約於兩年前已預見中國二線城市物業市場的不明朗情況及風險,以及中國經濟疲弱的趨勢,便決定重整其業務策略,帶領公司發展跨越中國地域,擴展到其他國家。本集團成功減持其於中國西部幾乎所有的物業項目,變現了一筆可觀的資金,使本集團擁有足夠財力實現其目標,投資於全球主要城市。

重慶“李嘉誠”果然像李嘉誠!

按此前萬達與融創的交易公佈,單單計算出售予融創的13個文旅項目,每年就可以收到6.5億元人民幣的管理費用,以63億元人民幣的收購價計,作價市盈率不到10倍。

而且這份管理合同更長達20年,換句話說,就是用63億元,買入一項確保至少有130億元收益的業務。當然,後來有些生變,未來誰知道呢?

別人家的錢、別人的地、別人的樓……輸出品牌和管理、商業模式,這就是王老闆今後打算做的事。這到底是他以前就想好的,還是另有原因,坊間猜測不斷。

不過,倘若能實現A股上市,萬達運營這些輕資產業務,還是有些挑戰的,利潤如何尚需觀察。國內輕資產到底行不行不?沒關係,起碼海外還有資產。

2、富力的愛與痛:國內終於爆發,海外大舉進攻

在今年之前,不少人對富力的印象,還僅僅局限於“這是一家廣州的地產公司”這個層面。儘管其也有恆大一樣投資了球會,但名氣遠不如富力。而現在,富力正在扭轉這一局面。

“低價”拿下萬達的酒店,富力火得不行。

有意思的是,在一線城市拿地難的情況下,富力國內的戰略重心在朝著潛力的二線城市轉移。資料顯示,2016年富力一線城市(廣州、北京及周邊地區、上海及周邊地區、天津以及杭州及周邊地區)貢獻總協定銷售為49%,而2015年為55%,2014年則達66%以上。

從2017上半年的拿地情況來看,富力在公開市場獲取的17宗地中,除了5月5日聯手首開以26億拿下北京順義區地塊外,輻射的城市仍主要分佈在太原、南昌、溫州等二三線。

與此同時,富力的海外擴張步伐在加快。在此前業績會上,李思廉先生還曾以“九牛一毛”來形容富力在海外的銷售金額。但從今年富力在海外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李老闆並未打算讓海外的業績一直保持“九牛一毛”的角色。

就在這次接盤萬達倫敦項目的前幾個月,富力地產曾以1.5777億英鎊從CLS Holdings買下九榆地區150萬平方英尺的綜合住宅開發專案Vauxhall Square(占地3.4英畝)。

此前的今年3月底,富力地產以不到6000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位於倫敦南部克羅伊登地區的標誌性建築——雀巢大廈(Nestlé Tower)及周邊開發地塊。

更早之前,富力已在海外落地兩個項目,分別為馬來西亞富力公主灣以及澳大利亞布里斯本一號,都為住宅項目。

的確,無論是價格還是逼格,投資海外市場似乎都是利大於弊,只是GWY剛剛才發佈《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限制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不知有關部門怎麼看、怎麼做?

3、中渝置地賣空內地資產:重慶“李嘉誠”走出西部,佈局全球

對於中渝置地,很多杆友可能不熟,但在川渝地區他的名氣可是響噹噹。其實和富力類似,中渝的區域色彩也更濃一些。

資料顯示,中渝置地為重慶富豪張松橋先生擁有。1999年4月30日於港交所上市,總部位於香港,核心業務包括物業的投資開發,以及財務投資。

根據其官網的介紹:目前,該集團已在包括重慶、成都、雲南、西安在內的西部地區擁有超過1040萬平方米的優質土地儲備,總開發面積超過810萬平方米。

當然,在此之前,中渝將大筆資產賣給了恒大。這也讓此次倫敦地塊交易讓人更多聯想。

在這次倫敦地塊的交易之前,中渝置地的海外投資步伐從來就沒有停過。在一系列的資本大騰挪中,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先生據說賺了很多錢。

2017年1月,中渝置地以2.92億英鎊(約合25億人民幣)買下了位於倫敦帕丁頓火車站附近的沃達豐總部大廈One Kingdom Street。5月27日,中渝置地以11.5億英鎊完成了對倫敦金融城最高樓Leadenhall大廈的收購。

此外,中渝還投資了1.22億港元持有澳洲一個寫字樓項目34.55%的股權。

有趣的是,截至3月23日,中渝在中國內地已經沒有任何土地儲備。也正是賣出去的這些錢,成為了中渝海外投資的原始資本。

看中渝的年報可以瞭解到,中渝置地自2014年起盈利額便大幅下滑。

2014年銷售金額為57.537億元,同比下降41.1%;2015 銷售金額為50.89億元;2016年中渝置地錄得綜合收入11.29億港元,同比下降約83%,淨虧損為3.57億港元。

中渝置地年報中寫道:由於本集團約於兩年前已預見中國二線城市物業市場的不明朗情況及風險,以及中國經濟疲弱的趨勢,便決定重整其業務策略,帶領公司發展跨越中國地域,擴展到其他國家。本集團成功減持其於中國西部幾乎所有的物業項目,變現了一筆可觀的資金,使本集團擁有足夠財力實現其目標,投資於全球主要城市。

重慶“李嘉誠”果然像李嘉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