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被錯誤槍決時,上衣口袋裝著生前拍攝的魯迅全部底片

他是八路軍第一位專職新聞攝影記者, 參與創辦了《人民日報》前身《抗敵報》, 《解放軍畫報》前身《晉察冀畫報》;

他所拍攝的魯迅去世前夕的系列照片, 已經成為後人認識魯迅形象的重要參照;

他曾拍下白求恩裸泳的鏡頭, 後者臨終前囑託把個人相機贈予他。

令人唏噓的是, 在新中國已成為解放軍師級幹部的他, 因精神失常射殺一名日本醫生後, 被處以極刑, 直到30多年後才迎來平反, 等待的時間與他的生命長度近乎相等。

他就是中國革命現實主義攝影奠基人沙飛。

沙飛(1912—1950), 廣東開平人, 原名司徒傳、司徒振華, 沙飛是投稿時所用筆名, 意為“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 在祖國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

原本學習油畫的他於1936年10月拍攝發表魯迅最後的留影、魯迅遺容及其葬禮等攝影作品, 引發轟動。 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 曾擔任晉察冀軍區新聞攝影科科長、《晉察冀畫報》社主任等職。

1950年3月因患“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在石家莊和平醫院槍殺為其治病的日本醫生, 被執行槍決, 終年38歲。 1986年, 北京軍區軍事法院判決:撤銷原判決。

由北京畫院主辦的展覽“光影巋然——沙飛的藝術.理念.行動”, 即日起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與公眾見面。 此次展出的百餘幅作品全部由沙飛之女王雁女士提供, 展覽分為“黑白影社”“視線轉移”“聚焦抗日”三個版塊, 裡面有不少攝影史上繞不過去的經典之作。 在這裡, 隨同沙飛的鏡頭走進一段歷史和他的人生。

1

南粵文青的成長史

這位在自己鍾愛的事業上拼搏了僅僅十餘年的攝影奇才, 如同流星劃過星空, 當沙飛帶著平靜微笑離開人世時, 沒人會意識到, 他的上衣口袋裡裝著一隻小鐵盒,

裡頭是他13年前拍攝魯迅的全部底片。 他平素裡極為珍愛的魯迅底片, 陪同他一道走向人生終點, 想來那一刻他並不孤獨。

處女作《漁光曲》▼

《漁光曲》是沙飛作為藝術攝影師的處女作。 初涉攝影的他巧妙地將風景畫和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影像結合在一起,

描述了漁民的日常瑣事。 當時這是中國業餘攝影師最受歡迎的主題, 當時的文青沙飛也是這一趨勢的追隨者。

最早的“國防”攝影▼

1936年夏天, 沙飛背著相機, 乘著小木船, 顛簸了幾個小時, 來到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沿岸南澳島。 他徒步走遍全島, 向漁民、鹽民瞭解情況, 知道日本浪人在島上胡作非為, 心生憂慮的他拍下一組照片, 並以“南澳島——日人南進的一個目標”為題發表在畫刊上。 因此, 它們也被稱為國內最早以“國防”為主題的攝影報導。

“鏡頭中的魯迅”▼

1936年8月底,沙飛背著照相機前往上海闖蕩。他如此回憶那段時光:“10月8日12時半,我去食客飯,飯後趕回會場,不料魯迅先生早已到了。他自今夏病過後,現在還未恢復,瘦得頗可以,可是他卻十分興奮地,很快樂地在批評作品的好壞。他活像一位母親,年輕的木刻家把他包圍起來,細聽他的話,我也快樂極了,乘機偷偷地拍了一個照片。”

《碼頭工人》▼

沙飛以俯視的視角拍攝了碼頭上正在裝貨的工人,抬起麻包的瞬間肌肉的張力和旁邊安靜等待的工人,形成了一動一靜的鮮明對比。這一時期,沙飛開始把攝影當成一種“用於揭露現實的最強大的武器”,一改此前的寫意風格,拿起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

《一個老國民》▼

已經無法得知沙飛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拍攝了這張照片。它描繪了一位農民正在收拾菜園摘下的蔬菜,他赤膊顯露出精瘦的身體。人們不自覺會將目光落在老人的表情上,生活的貧窮無法打垮他的精神,他以不失體面的方式生活著。被用在雜誌封面的這張照片,意在號召國人抗日,有尊嚴地活下去。

2

八路軍首位專職攝影

沙飛的女兒王雁說,“白求恩大夫以身殉職後,在遺體告別時,人們無不痛哭失聲,就連身經百戰,親眼看過無數親密戰友傷亡,曾經以‘鐵石心腸’自稱的聶榮臻將軍也潸然淚下。父親一邊流淚一邊撳動快門,拍下了這些動人的歷史鏡頭。白求恩在遺囑中要求,將他心愛的柯達相機贈給沙飛同志。”

“七七事變”爆發後,1937年9月中旬,沙飛到李公朴成立的全民通訊社當上攝影記者。9月26日平型關大捷,沙飛拿著李公樸寫的介紹信奔赴八路軍115師駐地,成為第一個採訪115師的記者。同年12月,沙飛在河北阜平正式參加八路軍,也是抗戰時期第一個到華北晉察冀軍區參軍的知識份子,被破格任命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編輯科科長兼抗敵報社副主任,主持工作。

《八路軍在河北靈壽縣陳莊戰鬥中》

著名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曾說過:“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由於戰爭的現實情況,沙飛無法從正面和平視的視角進行拍攝,但從照片看他似乎盡可能地站到一個高點上,儘量全面地拍攝下戰士的行動。

《戰鬥在古長城》

系沙飛代表作之一,首次發表在1943年9月的《晉察冀畫報》。1998年經過多次考察,後人在河北淶源浮圖峪找到了照片上的地點。但通過現場比對,他們發現照片上的八路軍戰士是無法打到對面山頭的鬼子的,若是打山下的敵人,應該是俯射。不過,王雁並不認為這是擺拍,因為她心目中的父親早已把人民軍隊看作鋼鐵長城。

《八路軍參加大生產運動》

這是一幅具有史詩般氣質的照片。從近處的八路軍戰士清晰的身姿,粗礪的土地,到遠處山崗上剪影般的效果,沙飛在方寸之間展現出了八路軍自力更生的氣勢。很可能有這樣一幅畫面:沙飛背著相機翻越數個山坡,四處尋找更好的角度和光線。在身患肺結核的情況下,他依然對工作精益求精。

《百團大戰新聞照片街頭流動展》

展覽照片一字型排開,在開頭地方還特意貼了一張標語:誠懇的接受參觀。可以看出雖然舉辦展覽的條件相當簡陋,但展覽的舉辦者還是很認真在做展覽。沙飛用縱深感的鏡頭記錄了戰士們觀看照片的場景,每一名戰士都用本子認真記錄著,其中一位元為了方便寫字把腿抬起踏在牆上的戰士,讓整張照片都活潑了起來。

《聶榮臻與日本孤兒》

相信不少人都與藝綻君一樣,太熟悉這張照片了。日本孤兒美穗子的父母在八路軍的炮火中亡故,留下六歲的美穗子和不滿兩歲的溜美子。聶榮臻司令員指示將兩個孩子送回日方轉其親屬撫育。聶帥後來回憶道:“這個大一點的孩子一直跟著我,常常用小手拽著我的馬褲腿,我走到哪裡,她跟到哪裡……”

“鏡頭中的白求恩”▼

這張照片曾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卻並不知道是沙飛所攝。白求恩不但是一名出色的胸外科專家,還多才多藝,喜歡攝影、文學、繪畫,他當時就有一台價格300美元的新型相機。在沙飛女兒眼中,父親和白求恩有太多相同的地方,都是忘我獻身的理想主義者,對藝術異常熱愛。

白求恩的勤務兵“小鬼”何自新給他煮了一枚深得其意的嫩雞蛋,喜不自禁的白求恩獎勵了他一本書,並攝影留念。

手術臺下的白求恩,也是蠻可愛滴。尤其選擇貼出前一張圖,藝綻君內心還小小掙扎了一番。

山溝溝裡的中英雙語期刊

展覽TIPS

名稱:“光影巋然——沙飛的藝術.理念.行動”

時間:即日起——9月26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

-END-

看到沙飛這些作品

你想說什麼?

本期作者:陳濤

本期編輯:袁雲兒

訂閱號:藝綻 · 微信號: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佈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協定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或發表。違者將由北京日報社依法追究責任。

1936年8月底,沙飛背著照相機前往上海闖蕩。他如此回憶那段時光:“10月8日12時半,我去食客飯,飯後趕回會場,不料魯迅先生早已到了。他自今夏病過後,現在還未恢復,瘦得頗可以,可是他卻十分興奮地,很快樂地在批評作品的好壞。他活像一位母親,年輕的木刻家把他包圍起來,細聽他的話,我也快樂極了,乘機偷偷地拍了一個照片。”

《碼頭工人》▼

沙飛以俯視的視角拍攝了碼頭上正在裝貨的工人,抬起麻包的瞬間肌肉的張力和旁邊安靜等待的工人,形成了一動一靜的鮮明對比。這一時期,沙飛開始把攝影當成一種“用於揭露現實的最強大的武器”,一改此前的寫意風格,拿起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

《一個老國民》▼

已經無法得知沙飛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拍攝了這張照片。它描繪了一位農民正在收拾菜園摘下的蔬菜,他赤膊顯露出精瘦的身體。人們不自覺會將目光落在老人的表情上,生活的貧窮無法打垮他的精神,他以不失體面的方式生活著。被用在雜誌封面的這張照片,意在號召國人抗日,有尊嚴地活下去。

2

八路軍首位專職攝影

沙飛的女兒王雁說,“白求恩大夫以身殉職後,在遺體告別時,人們無不痛哭失聲,就連身經百戰,親眼看過無數親密戰友傷亡,曾經以‘鐵石心腸’自稱的聶榮臻將軍也潸然淚下。父親一邊流淚一邊撳動快門,拍下了這些動人的歷史鏡頭。白求恩在遺囑中要求,將他心愛的柯達相機贈給沙飛同志。”

“七七事變”爆發後,1937年9月中旬,沙飛到李公朴成立的全民通訊社當上攝影記者。9月26日平型關大捷,沙飛拿著李公樸寫的介紹信奔赴八路軍115師駐地,成為第一個採訪115師的記者。同年12月,沙飛在河北阜平正式參加八路軍,也是抗戰時期第一個到華北晉察冀軍區參軍的知識份子,被破格任命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編輯科科長兼抗敵報社副主任,主持工作。

《八路軍在河北靈壽縣陳莊戰鬥中》

著名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曾說過:“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由於戰爭的現實情況,沙飛無法從正面和平視的視角進行拍攝,但從照片看他似乎盡可能地站到一個高點上,儘量全面地拍攝下戰士的行動。

《戰鬥在古長城》

系沙飛代表作之一,首次發表在1943年9月的《晉察冀畫報》。1998年經過多次考察,後人在河北淶源浮圖峪找到了照片上的地點。但通過現場比對,他們發現照片上的八路軍戰士是無法打到對面山頭的鬼子的,若是打山下的敵人,應該是俯射。不過,王雁並不認為這是擺拍,因為她心目中的父親早已把人民軍隊看作鋼鐵長城。

《八路軍參加大生產運動》

這是一幅具有史詩般氣質的照片。從近處的八路軍戰士清晰的身姿,粗礪的土地,到遠處山崗上剪影般的效果,沙飛在方寸之間展現出了八路軍自力更生的氣勢。很可能有這樣一幅畫面:沙飛背著相機翻越數個山坡,四處尋找更好的角度和光線。在身患肺結核的情況下,他依然對工作精益求精。

《百團大戰新聞照片街頭流動展》

展覽照片一字型排開,在開頭地方還特意貼了一張標語:誠懇的接受參觀。可以看出雖然舉辦展覽的條件相當簡陋,但展覽的舉辦者還是很認真在做展覽。沙飛用縱深感的鏡頭記錄了戰士們觀看照片的場景,每一名戰士都用本子認真記錄著,其中一位元為了方便寫字把腿抬起踏在牆上的戰士,讓整張照片都活潑了起來。

《聶榮臻與日本孤兒》

相信不少人都與藝綻君一樣,太熟悉這張照片了。日本孤兒美穗子的父母在八路軍的炮火中亡故,留下六歲的美穗子和不滿兩歲的溜美子。聶榮臻司令員指示將兩個孩子送回日方轉其親屬撫育。聶帥後來回憶道:“這個大一點的孩子一直跟著我,常常用小手拽著我的馬褲腿,我走到哪裡,她跟到哪裡……”

“鏡頭中的白求恩”▼

這張照片曾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卻並不知道是沙飛所攝。白求恩不但是一名出色的胸外科專家,還多才多藝,喜歡攝影、文學、繪畫,他當時就有一台價格300美元的新型相機。在沙飛女兒眼中,父親和白求恩有太多相同的地方,都是忘我獻身的理想主義者,對藝術異常熱愛。

白求恩的勤務兵“小鬼”何自新給他煮了一枚深得其意的嫩雞蛋,喜不自禁的白求恩獎勵了他一本書,並攝影留念。

手術臺下的白求恩,也是蠻可愛滴。尤其選擇貼出前一張圖,藝綻君內心還小小掙扎了一番。

山溝溝裡的中英雙語期刊

展覽TIPS

名稱:“光影巋然——沙飛的藝術.理念.行動”

時間:即日起——9月26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

-END-

看到沙飛這些作品

你想說什麼?

本期作者:陳濤

本期編輯:袁雲兒

訂閱號:藝綻 · 微信號: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佈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協定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或發表。違者將由北京日報社依法追究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