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陸川對談weta特效總監 曝演員難請怪獸靠自己演

共4張

1905電影網訊 為配合影片的內地公映, “萬達電影公開課之《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視效大師班”于8月24日在京舉行, 負責《猩球崛起》系列後期製作的維塔數碼公司特效總監安德斯·朗蘭斯以主講人身份出席。

除了細緻揭秘電影中的動作捕捉、面部特徵轉換技術外, 他還同中國導演陸川就視效與拍攝結合等專業話題進行了討論。

安德森在演講中給出一組數據:此番維塔共為《猩球崛起3》製作了1440個VFX(Visual Effects)鏡頭, 這個比例占到了全片的95%。 一共有998名特效師參與到了製作當中, 最多時需要430人同時工作。 前兩部的製作經驗積累幫助維塔大幅縮短了《猩球崛起3》的準備週期。

“我們的基礎工作其實沒有很大變動, 還是肢體動作捕捉(Body Capture)和面部表情轉換(Facial Performance), ”安德斯說, “當然我們在製作每部電影的過程中也會不斷革新我們的製作工具, 比如《猩球崛起3》我們就進行了代碼優化,

能夠更加完整的轉換演員們的表演細節。 ”

將一個人類演員變成成片中的猩猩到底要經過多少道工序?安德斯也在現場進行了完整演示:借助現場幾十台攝影機對演員身上動態點的記錄, 團隊首先得到一個三維立體圖像進行輪廓定型, 再通過調取猩猩生理研究資料進行骨骼和肌肉的科學填充, 之後加上皮膚和毛髮進行逐層潤色才能最終完成。

皮膚和毛髮部分的製作相當繁瑣且考驗耐心。 據說《猩球崛起》系列中的猩猩至少都有500萬根毛發, 在使用塗料塗層還原皮膚紋理之後, 特效師通過筆刷在上面附上一層層毛髮。 為了足夠自然真實, 很多時候他們甚至需要一根一根進行毛髮走向修整。

然而安德斯卻說,

這還不是《猩球崛起》製作中最具難度的一項挑戰:“轉換演員們的情緒和面部表演特徵是最難的。 因為每一場戲都不同, 沒有一個程式化的解決方案。 ”並且他強調, 維塔在進行後期視效製作時絕不改變演員的任何表演細節, 在平衡人類與猿的行為差異的同時絕對嚴格傳達演員本來的情緒元素。

聽完安德斯演講的導演陸川, 登臺後首先表達了對維塔在《猩球崛起3》製作中展現的極高工業化水準給予了盛讚。 他也透露, 電影中幾隻猿猴、猩猩坐在火光前的鏡頭令自己印象最為深刻:“鏡頭裡一直有火光晃動, 而猿猴的每一根毛發都在配合光影的變化, 非常的現實主義。 ”

陸川隨後半開玩笑地提問安德斯:“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告訴我們《猩球崛起3》的視效製作成本有多高?”安德森忙回答:“沒有福斯的許可我還真不能給你這個答案。

”我們已知這部電影的製作預算不低於1.5億美金, 按照95%的鏡頭製作比例計算, 特效方面的花銷很可能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我有點羡慕。 ”陸川說, “我們的《九層妖塔》當時只有9600萬人民幣, 現在拍戲找到演員加盟都很困難, 想讓人家不露臉, 我們要花很多精力說服。 所以《九層妖塔》所有怪物都是我自己演的, 也是為了省錢。 而我看到《猩球崛起》當中的演員, 真的每一個都是大師級, 貼著動作捕捉到點依然那麼專注。 ”

當天除了上臺參與對談的陸川外, 《繡春刀》系列導演路陽、《火鍋英雄》導演楊慶、《滾蛋吧!腫瘤君》導演韓延等業內人士也到場聆聽了安德斯的演講。

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對動作捕捉技術進行了一定研究, 對於華語片目前與好萊塢電影存在的差距, 大家都認為癥結不在硬體技術, 而是實踐技術的用心與智慧。 安德斯也隨即表達了維塔對未來與中國電影人更多合作的期待:“中國文化當中有很多可以講故事, 相信視效可以幫助電影更好的呈現。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