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舞劇《黃道婆》在沈連演兩場受好評

8月22日、23日晚, 海南省歌舞團、海南省歌舞團附屬芭蕾舞蹈學校創作演出的原創舞劇《黃道婆》在遼寧大劇院上演。 《黃道婆》是一部閃爍著華夏紡織文明的史書, 是一段回蕩在南海崖州的傳奇故事, 是一曲黎漢民族團結的頌歌。 兩場演出掌聲熱烈, 此起彼伏。

講述黃道婆的故事

五幕舞劇《黃道婆》講述宋末元初棉紡織家黃道婆在海南島生活、學習以及幫助黎族人民改良棉紡織技術並將技術帶回中原的動人故事, 生動展示了海南黎族的民俗文化和中國古代的紡織文化。 該舞劇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文體廳、三亞市委宣傳部出品。 該劇總導演高度是中國著名舞蹈教育家, 作曲是著名作曲家吳少雄和青年作曲家馮金碩 , 舞美是張繼文等。 王念慈、黃璐等主演 。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 舞劇《黃道婆》自2006年問世以來, 多次在海口、北京等地演出並受到好評,

曾獲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第十二屆文華劇碼獎、2007至200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入選劇碼、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大獎等榮譽。 該舞劇此次來遼寧演出是兩省的交流演出。

談到時隔十年再次打磨和複排《黃道婆》, 海南省歌舞團團長彭煜翔說, 此次複排將原來劇碼中的舞蹈及音樂都進行了重新編排, 舞美變得更加寫意, 劇本內涵和文化意蘊都有了較大提升, 凸顯黃道婆與黎族婦女共同創造紡織文化的部分, 以鮮活的藝術手法突出了黎族織錦等特色民族元素。

據介紹, 該劇在遼寧完成演出後, 將赴黑龍江等地演出, 並於9月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地區藝術院團晉京展演。

更加瞭解黎族文化

演出結束後, 記者採訪了符巧的飾演者趙小蕾。 她是海南黎族姑娘, 為了更好地展現符巧這個角色, 她看了之前的舞劇《黃道婆》視頻上百次, 還學會了黎族織錦。

舞劇中黃道婆的飾演者王念慈是東北人, 她對黃道婆最初的瞭解是在教科書上, 此次出演黃道婆, 她對黃道婆進行了全方位的瞭解, 她希望觀眾和她一樣通過黃道婆更加瞭解黎族文化的精髓, 瞭解黎漢民族的團結友愛。

男主角汪子涵十年前扮演過阿山這一角色。 他表示十年來通過參演此劇使自己的技藝得到昇華。 他是第一次來瀋陽演出, 瀋陽觀眾的熱情很高, 他希望通過這部舞劇, 讓東北觀眾感受到黎族文化中的大愛和黎漢人民的手足之情。

每場演出都吸引千余觀眾

兩場演出都吸引了千余名觀眾, 每次幕落下, 掌聲都熱烈不停。

8月22日, 欣賞完舞劇《黃道婆》的演出後, 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劉思展接受了記者採訪。 她說, 這部舞劇運用了多個民族道具, 比如劇中為救黃道婆的義父而遇難的符巧,去世前仍手把手向黃道婆傳授技藝這一情節, 一條長長的織帶在空中懸掛落地, 這個道具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既是對故事的強化, 也是一種形式上的改變, 隨之而來的動作和舞姿是一種情感的延伸。 在舞蹈動作的編排上更貼近生活、更有強烈的敘事感, 讓觀者融入舞劇, 引起共鳴。 有些舞段在動作的編排上, 巧妙地把中國古典舞元素與黎族舞蹈元素相結合,

兩位元女主演一起起舞時, 也是一種寓意, 寓意著黎漢之間的深厚情誼。 她說:“遼寧省舞協將帶領藝術家們進一步挖掘我們的地域文化, 並加以藝術呈現。 ”

編劇李銘說, 舞劇《黃道婆》故事完整, 情節跌宕起伏。 舞劇是高雅藝術, 但該舞劇離觀眾很近、接地氣。 舞美簡單, 但大氣、充滿詩意, 寫實與寫意相結合。

遼寧大劇院演出部經理朱洪吉說, 黃道婆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 用舞劇來呈現, 觀眾能看進去, 這就是成功。 特別是舞美, 幾根布條、幾個紡車看似簡單, 展示的卻是古代紡織文化。

觀眾王女士說, 《黃道婆》無論是演員的表演, 還是舞美、燈光、服裝, 都在舞劇特定的情境中, 特別是黎漢民族團結感動人心, 讓人難以忘懷。

新媒體編輯:張藝凡

責任編輯:王眾心

新媒體編輯:張藝凡

責任編輯:王眾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