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朝皇帝唯一合格的合法繼承人

原標題:因為父親和兒子去世 他成了南朝皇帝唯一合格的合法繼承人

有種說法說南朝是取消了皇位世襲制的, 因為合法身份上位的皇位繼承人(太子)當皇帝後都不得好死, 也不能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而且這些太子們精神和道德方面都有問題, 也就是說南朝皇帝立太子時都成功改正了司馬炎的錯誤, 所立的兒子都很聰明(甚至有幾個智商爆表, 如蕭寶卷、陳叔寶), 但不是瘋狂就是變態, 至少是嚴重不靠譜, 沒一個合格的。 只有齊武帝蕭賾是其中的特例, 雖然皇位也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

但相較於其他更離譜的, 蕭賾可稱得上是南朝合法皇位繼承人中唯一的正常人, 看似是個人主觀努力的結果, 其實他的父親和兒子才“功”不可沒。

齊武帝蕭賾

劉宋有四個太子做了皇帝, 兩個被權臣所殺, 一個被弟弟所殺(雖然不是直接動手殺死),

一個被叔叔所殺, 無一善終;南齊兩個太子一個太孫做了皇帝, 一個被叔祖所殺, 一個被權臣所殺, 只有蕭賾善終;南梁其實在開國皇帝梁武帝未死時就已亡國, 有兵有地盤的實力派們都想過過皇帝癮, 談不上什麼繼承;南陳兩個當皇帝的太子, 一個被叔叔殺死, 一個被敵國俘虜。

很奇怪, 南朝那些有機會立太子的皇帝腦子都進水了, 史書證明他們都沒實施計劃生育, 都有很多兒子, 而且其中一些據說很不錯, 但他們就是要選一個瘋狂變態的做太子。

其實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南朝皇帝對太子的態度無非兩種:一是皇帝不敢過早的培養太子的勢力, 否則太子勢力強大, 難免會有搶班奪權的衝動, 這一點石虎的兩個太子和宋文帝的太子,

甚至後來唐高祖的第二個太子(李世民)做得都很好, 無論太子勝還是皇帝勝, 對皇家來說都是骨肉相殘;二是故意打壓太子的勢力, 讓他無力威脅皇權, 這一點石勒和南朝大部分強勢皇帝都是這麼幹的, 結果就是太子上位後沒多久就死於非命了, 名聲也被搞得一片狼藉。 亂臣賊子為了宣傳弑君的合法性, 玩了命地給小皇帝潑髒水。

其實當時最好的辦法是選擇一個弱勢的太子, 然後全力培養他的勢力, 這樣既能使皇帝不擔心太子的野心, 父子間的關係也會融洽, 皇位過渡也相對平穩, 這套方案經晉武帝試驗之後, 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那些明明不如他的人就偏要笑話他, 弄得誰也不敢學了,

至於石虎、李世民歷經挫折想學習司馬炎的時候, 為時已經太晚, 他們想學的是第三種方式, 實施起來卻是第二種方式的效果。 大家對晉惠帝其實一直有個誤解, 他智力雖然不高, 但在位16年, 只在趙王、成都王和東海王控制時才是傀儡, 時間不到兩年, 其他時間都是貨真價實的皇帝, 只是過分“無為”罷了。

既然南朝的太子那麼難選, 也那麼難做, 蕭賾是怎麼把皇帝和太子都做好的呢?作為太子順利合法的繼承了並坐穩了皇位(這在南朝獨一份), 並把皇位順利傳給了孫子(至於孫子沒坐穩就與他無關了), 這和他的道德能力有點關係, 但主要還是命硬, 和他皇位關係最重要的兩人都死得很及時。

1、父親

齊高帝和太子蕭賾的關係屬於第一種, 但太子的勢力不是皇帝培養出來的, 而是自己打出來的, 可以說是父子共同開創了大齊。 年屆不惑的太子整天看著五十出頭的父親運氣, 已有了搶班奪權的意思, 總是故意幹一些逾制的事, 強迫官員們站隊, 支持皇帝的就去告發我, 支持我的就保持沉默。真有不長眼的官員去告發,皇帝很生氣,但在太子和各位親王、官員的運作下,這件事平穩過去了,那個官員後來遭了太子的黑手。皇帝有意讓二兒子當太子,被直接拒絕,皇帝只好作罷,沒多久就鬱悶而終。否則父子關係繼續激化下去,太子也沒什麼不敢幹的,而以豫章文獻王的“賢”勁兒,多半會站在哥哥一邊,老皇帝不論是怎麼死的,屍檢報告也是自然死亡。但還是矛盾不激化好,否則太子還要和弟弟們以及官員們鬥法,對國家不好,這恐怕也是老皇帝鬱悶的原因。

2、兒子

文惠太子蕭長懋

齊武帝繼位後,立長子蕭長懋為太子。這對父子還真像,太子又把他爹那一套玩了一遍,大家又紛紛站隊,武帝可沒有先皇的好脾氣,直接就要幹了太子,結果天從人願,太子生病死了。反正皇帝要殺太子,太子是自然死亡還是被殺,有什麼區別麼?區別大了,太子如果被殺,新太子就該是太子的弟弟蕭子良,這位竟陵王年紀不小,早有了自己的班底,以他能在父親死後就搶侄子皇位的做派,當了太子比大哥也好不到哪去。但太子如果是自然死亡,皇位繼承人就多了一個選擇,可以立太子的兒子當太孫,太孫年紀還小,沒有自己的班底,但可以接收父親的班底,這樣朝局表面上沒有變化,否則立了新太子,舊太子的兒子和班底絕沒有好下場。太孫沒那麼急上位,皇帝和繼承人的關係就緩和了下來,皇帝就有了從容安排的餘地。

太孫郁林王蕭昭業

在接連的機緣巧合下,蕭賾終於成了南朝唯一的“合格”皇位繼承人,沒有被醜化,但他也終究不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即使太子不死,或者立蕭子良為太子,都是一樣的,除非蕭賾能像父親一樣,在與太子矛盾激化前自然死亡,否則他就會像石虎一樣不停地殺下去,直到殺光所有的兒子,或終於被某個太子幹掉,而在南朝諸王和貴族林立的背景下,一個弑父的太子是無法坐穩皇位的。這不是危言聳聽,劉宋末帝那句“願生生世世勿生於帝王家”,並不是無病呻吟。劉宋與蕭齊皇族內訌的慘烈是歷史罕見的,相比之下玄武門之變和九王奪嫡都太小兒科了。

上天已經優待蕭賾兩次,不能要求再多,從這個意義上,南朝的世襲制,確實是不存在的。這不是哪個皇帝英明或者愚蠢,瘋狂或者正常所能改變的。魏晉南朝直至唐初都是貴族社會,唐以後至清是官僚社會,這是生產力發展水準決定的,所以用明清皇帝的標準去要求南朝皇帝就不實事求是了。

支持我的就保持沉默。真有不長眼的官員去告發,皇帝很生氣,但在太子和各位親王、官員的運作下,這件事平穩過去了,那個官員後來遭了太子的黑手。皇帝有意讓二兒子當太子,被直接拒絕,皇帝只好作罷,沒多久就鬱悶而終。否則父子關係繼續激化下去,太子也沒什麼不敢幹的,而以豫章文獻王的“賢”勁兒,多半會站在哥哥一邊,老皇帝不論是怎麼死的,屍檢報告也是自然死亡。但還是矛盾不激化好,否則太子還要和弟弟們以及官員們鬥法,對國家不好,這恐怕也是老皇帝鬱悶的原因。

2、兒子

文惠太子蕭長懋

齊武帝繼位後,立長子蕭長懋為太子。這對父子還真像,太子又把他爹那一套玩了一遍,大家又紛紛站隊,武帝可沒有先皇的好脾氣,直接就要幹了太子,結果天從人願,太子生病死了。反正皇帝要殺太子,太子是自然死亡還是被殺,有什麼區別麼?區別大了,太子如果被殺,新太子就該是太子的弟弟蕭子良,這位竟陵王年紀不小,早有了自己的班底,以他能在父親死後就搶侄子皇位的做派,當了太子比大哥也好不到哪去。但太子如果是自然死亡,皇位繼承人就多了一個選擇,可以立太子的兒子當太孫,太孫年紀還小,沒有自己的班底,但可以接收父親的班底,這樣朝局表面上沒有變化,否則立了新太子,舊太子的兒子和班底絕沒有好下場。太孫沒那麼急上位,皇帝和繼承人的關係就緩和了下來,皇帝就有了從容安排的餘地。

太孫郁林王蕭昭業

在接連的機緣巧合下,蕭賾終於成了南朝唯一的“合格”皇位繼承人,沒有被醜化,但他也終究不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即使太子不死,或者立蕭子良為太子,都是一樣的,除非蕭賾能像父親一樣,在與太子矛盾激化前自然死亡,否則他就會像石虎一樣不停地殺下去,直到殺光所有的兒子,或終於被某個太子幹掉,而在南朝諸王和貴族林立的背景下,一個弑父的太子是無法坐穩皇位的。這不是危言聳聽,劉宋末帝那句“願生生世世勿生於帝王家”,並不是無病呻吟。劉宋與蕭齊皇族內訌的慘烈是歷史罕見的,相比之下玄武門之變和九王奪嫡都太小兒科了。

上天已經優待蕭賾兩次,不能要求再多,從這個意義上,南朝的世襲制,確實是不存在的。這不是哪個皇帝英明或者愚蠢,瘋狂或者正常所能改變的。魏晉南朝直至唐初都是貴族社會,唐以後至清是官僚社會,這是生產力發展水準決定的,所以用明清皇帝的標準去要求南朝皇帝就不實事求是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