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呼吸》好看嗎?讓他們來告訴你

上周, 我們招募了10名萌絲兒組成觀劇評審團, 觀看3月24日中間劇場話劇《呼吸》的首演。

現在, 萌團兒給出了他們新鮮出爐的觀劇意見, 劇中簡潔獨到的佈景令大家印象深刻, 男女主角面臨的焦慮似乎也讓不少人頗有同感。 《呼吸》是一部怎樣的劇?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01

把最後一口氧給你

王小悅

讓-雅客·盧梭百年前有言:“人生而自由, 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從初生那一刻起, 我們都被各種莫名的契約深深捆綁。

比如婚姻。

昨日北京陰雨, 氣溫驟降的深夜, 滿載著身心疲倦, 我坐在地鐵上思考。 沒有頭緒, 只單單沉浸於大片的獨白,

呼吸涼涼。

由衷地被兩位主演折服, 讓我這個非資深話劇迷, 險些沉淪于劇中人生。 尖酸的發問, 刻薄的唇齒, 冷淡的追光, 無底的探討, 熾熱的信賴, 毀滅的時光, 以及, 站在終點等你的愛人, 和被你拋棄了的自己。

我們拼命抬頭, 推離人群, 像擱淺的鯨, 當再沒了相濡以沫的慰藉, 窒息與乾涸, 必如夢魘般如影隨形, 終了切齒, 咒駡千言:“去他媽的, 這個世界完蛋了!”

其實, 心死的不止你。

孔雁的美, 東方中略帶狂野, 西方裡隱著神秘, 像埃及豔後時代走來的人, 有說不盡的秘密。 頭髮隨性束起, 她是一個角色, 肆意亂著, 是一個人物, 高高紮起, 又變了一種設定。

反正, 沒人認得出她造就了幾段人生。 留下的, 獨有瘦削骨感的孔雁,

只是一個簡單一眼忘不了的女人。

你焦慮嗎?為了一些沒發生或壓根就不存在的事兒?

不必回答, 都是假的。 沒人能真正誠實的直面內心, 所以何苦執念於是否有個懂你的人, 匆匆一生, 不過也是無人問津。

我相信, 他是愛她的。

當碩大的平衡木, 逆著輪回, 一圈又一圈, 當他死也猜不透她的想法, 他還是用男人的本能愛著她。 而這個高知又孤傲的女人, 放下僅剩的尊嚴, 學會寬容。

好人不負天地, 他們如願為人父母, 這個星球也從不會降罪于有心有良知的生命。

“離開你我沒辦法思考”, 迄今為止我聽過的最動人的情話。

平衡木停了, 背對台下觀眾, 他掩面泣不成聲, 打在灰牆上的影子, 一大一小, 著實無力。

家, 不是講理的地方。

可以交流, 但質問與批駁, 更甚罵的體無完膚。 這份契約, 也該撕票了。

縱使這世間瘴氣汙煙, 山河瘡痍滿目, 縱使我鱗傷遍體, 心百孔千瘡, 可我他媽的還是愛你, 卸掉我的雙臂, 剜出我的眼珠, 我也要愛你。

愛一個人, 生要同呼吸, 死也要把最後一口氧氣留在肺裡, 留給你。

02

掙扎著, 卻難以擺脫

女子無才便是~得了您內

《呼吸》猶如她的名字一樣, 婚姻也好像是這種感覺, 艱難而又停不下來, 每個人在這樣的關係中掙扎著, 但又不舍擺脫。 劇情再簡單不過, 而劇意卻千言萬語道不完。 一部看似客觀冰冷, 卻著實很暖心的一部劇, 一段給婚姻尋求定義, 卻發現愛無法定義的旅程。

舞臺的設計和創意很用心, 一個像船又像床, 平衡木似的可搖動木板撐起了整場演出,

象徵著平衡制約的蹺蹺板, 簡單而深刻, 隨著二人的關係變化, 木板兩頭時高時低, 時而搖動時而靜止, 就像婚姻中的兩個人, 要用多久的磨合和調整, 方能換來片刻的風平浪靜啊?但還未停歇夠, 搖擺的輪回又會不自覺, 無休止地上演。 這就是真是的婚姻呀!

劇中兩個人在“船”上面談心, 依偎, 纏綿, 再到爭吵, 晃動, 扭打, 直到疲憊, 沉默, 靜止, 無論誰處上峰, 誰在哪頭, 起碼還在在木板之上, 關係之中, 在制約之內。 可一旦下去, 萬事都變了。 他們有著豐富的知識, 貌似也是科學上定義的好人, 他們渴望用資料, 用經驗, 用論點去證實進而達到這種關係的終極平衡, 但很遺憾, 他們下了“船”才發現,

極限不過是一個短暫的點而已, 其實只有人和靈魂的參與, 才賦予了它幸福的意義。

白色管燈的運用很棒, 隨著劇情的推進, 它們緩緩移動動, 燈光把男女主角在幕布上投射出不同角度的影像, 其實這也是他們內心原則與認知, 在婚姻關係中折射出的映射與意象。 舞臺上每一個短暫的角度和投影, 都記錄了二人的心路歷程, 或親密, 或疏離, 每一個場景都不可替代的留在了他們的人生中, 寫在他們的婚姻裡。

對一幕印象很深刻, 男主分手後求合時, 木板快速轉動, 每每與他接近, 他便一躍而過, 直到筋疲力盡, 好像在表達婚姻的小船, 多次向他發出邀請, 他一次次的與之擦身而過, 辛苦的跳躍, 掙扎, 只為等待那個和自己同船渡, 共枕眠之人的一個點頭,一句應許。其實是這樣的,只有兩個人的配搭才能建立真正的婚姻,一個人的努力再艱難也是徒勞。

一個很走心的劇,值得推薦。

03

極簡佈景下,

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焦慮和爭吵

來路坎坷,在冰冷的雨天坐反了公交,一路擁堵、擁擠地蹣跚到了中間劇場。之前因為路途遙遠,放棄了很多場中間劇場的好劇,這次一方面是喜歡很久的演員孔雁離開孟京輝工作室後第一次小劇場演出,一方面是有幸被劇萌抽中免費看劇,才千里迢迢趕到這裡。

非常幸運,非常激動,遇到了一部幾乎全方面滿意的作品。導演把劇本的時間軸處理得很優秀,節奏合理,急緩得當。全劇沒有隱喻,在極簡的道具和佈景下,把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對婚姻、愛情、生育的思考、焦慮和爭吵,通過大量的臺詞和形體表演表現得準確、有趣。演員功底扎實,劇中兩個主人公絮叨的性格帶來了大量口語化、碎片化、高速的臺詞,而整個演出中只聽到男演員有一處小錯誤。

當然必須重點提一下我很喜歡的孔雁。孔小姐依然還是在蜂巢時那種高貴、冷靜的形象,但比孟京輝的劇多了更多人情味,多了點眼睛可以捕捉到的貼近真實。祝福孔小姐單飛之後邀約多多。劇場也很貼心,設置了送回地鐵站的大巴。真的是一次極佳的觀劇體驗。

04

貼近生活的故事,

折射著每個人的一生

崔子橙

故事很貼近人們的生活。一對情侶在年輕時焦慮的談論著“孩子”的話題,地球上的資源在枯竭,空氣變得越來越糟等這些無厘頭的擔憂,但更有一個孩子會不會耽誤自己的事業,自己能否養育好一個孩子,孩子的到來會給生活到來的困擾的現實的擔憂。兩個人圍繞孩子從開始,到分離,到複合,再到相守,也許這一切仿佛在折射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故事通過一個蹺蹺板的轉動展現時間的流逝,地點也在兩個人近歇斯底里的對話中不斷的變換,讓人應接不暇卻也感受其中。舞臺整體的效果很棒,燈光的變化照射出的影子也很好的展現出人物的內心。兩個演員也給人深刻的印象,雄厚的臺詞功底讓人由衷的感歎,真的很厲害,也很辛苦!

05

“一切的煩惱源於想的太多”

後簡

從來婚姻為契,孩子的存在更是情愛一生的見證與維繫,但對於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好人夫妻來說,邏輯與理性的思維顯然讓他們對此有相較常人更多的不安與焦慮。這種焦慮伴隨著渴望與嘗試與歡愉,也伴隨著掙扎和失控和質疑,這些複雜又矛盾的情緒糅雜在快速切換的時空場景裡,通過大量瑣碎絮叨甚至歇斯底里的爭論一一傾瀉。

中間有短暫的節奏變緩,船體轉了一圈又一圈,讓人心疼也讓人唏噓不已。

楊絳先生說過:“一切的煩惱源於想的太多”,流產、分手又複合,痛苦、失望又重新執手相伴,大起大落之後,大概所有的想法反而變得純粹了,燈光淺淺地打下來,孩子出生,孩子長大,相繼老去,相繼離開,這一生在最後的幾分鐘被娓娓道來。其實哪有那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顧慮呢,不過從心而已。

演員臺詞功底極好,場景佈置別具匠心,燈光也美,還是很值得觀看的。

06

很深的代入感與

感同身受的細節

二宇

舞臺佈置簡潔幹練,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一個象徵著平衡和時間的船,隨著時間流逝緩緩旋轉,隨著角色內心的焦慮掙扎左右晃動,再有就是船上的兩盞燈,亦是隨著主人公之間的情感波動慢慢變換形狀,平行讓人感覺和諧,交匯代表衝突,向一方傾斜表示退讓。極簡的舞臺佈置,但很好的渲染了故事氣氛,簡潔卻不簡單,多不如少。

整部劇討論的圍繞著婚姻、家庭、生育所帶給人們的焦慮,這種焦慮基本上困擾著所有都市人,所以在看話劇的時候能夠有很深的代入感。編劇細膩,關注到了生活中很多細小的點滴,也正是這些細節讓觀眾更加感同身受,也給了演員表達出細膩情緒的機會。

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失去孩子之後女主在家中整日枯坐,不說一言的情節,平衡船緩緩的轉動,女主靜靜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就把那種哀莫大於心死的哀傷表現的淋漓盡致,好像天地之間就只剩下她一個人的,那種絕望和深深的孤獨,讓坐在台下的我深受觸動。

看完這部話劇給我的啟示就是,生活本身其實是一個難以看透的謎題,紛紛擾擾,熙熙攘攘,很多事情我們思考一生也不會求得答案,邊走邊看,慢慢思考,慢慢前進,從容淡然。

07

生活給的一記耳光,

很疼,但很爽

Sissi去哪

婚姻大抵就是一種制衡,蹺蹺板的這頭是你那頭是我,兩性關係說到底就是一種類似蹺蹺板的制衡關係。“生個孩子要排放一萬噸二氧化碳”生還是不生?是不是需要完成學業受過良好教育才能做父母?男人真見鬼,他們到底怎麼能體會女人生孩子時陰道的撕裂感?一種高級知識份子、中產階級式的危機感撲面而來。

全場只有兩個演員,這對演員的功力是一種考驗,口語化碎片化的臺詞非常生活,沒有場景切換,最多只有女主散頭髮換個髮型,一開始難以跟上語速和切換速度,不過也漸漸明白生活就是這樣啊!它不會讓你感知時間的流逝,忙忙碌碌窮盡一生也就是一輩子。兩位演員把焦慮感詮釋的非常到位,一口換氣都沒有的灌口式爭吵沒有任何失誤反而很生活化。只是也許因為臺詞過多過於碎叨,我坐在後排有時會聽不清跟不上。燈管的運用和兩人最後圍繞蹺蹺板的周旋非常精彩!

結尾一句一個場景切換,更體現兩位演員的默契,你老了,他去了,你依然愛他……

這,不就是婚姻麼?給沉浸在韓劇霸道總裁情節的妹子們一記響亮耳光。很疼,但很爽!

圖/Sissi去哪

08

憂傷又有趣,

既絕望又富有救贖意義

一艘象徵著婚姻的大船,海航于時空中。隨著並不激烈的爭論,我們進入一個真實而又偏激的婚姻契約故事。

講真,女主的喋喋不休讓我很難受。作為女博士,她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去衡量養一個孩子需要釋放多少噸二氧化碳,有足夠的思想去辯駁該如何拯救星球,有充足的論據去論證只有受過高等教育且擁有穩定工作才能撫養好孩子,卻無作為一個母親最起碼的勇氣。

無法接受有孩子後的手足無措,無法想像圍繞著孩子完全失去自由的生活。是她,也是我。

臺詞的零碎性和快速性,沒有場景切換的切換。信息量巨大,時空跳躍。一如殘酷的現實:未佩妥劍,出門已是江湖。

道具雖簡單,處處皆見用心。流產後那一段,燈光剪影打得美極了。象徵著婚姻的船上,你高我低、晃晃悠悠、磕磕絆絆,最終要義卻是平衡二字。

如此憂傷又有趣,既絕望又富有救贖意義的話劇怎麼可以錯過。

或許,我們不該過多憂慮將來,活在當下也並非是一件壞事。

09

問題像潮水洶湧,

來不及思考,便拍打在身上

買琳琳送琳琳

很高興也很幸運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觀看在國內的首演,和很多熱愛戲劇的小夥伴們一同享受這樣難得的戲劇之夜。劇萌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也很負責任,為廣大粉絲提供了如此豐厚的福利,感謝劇萌!

提起此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演員絮絮叨叨的形象和節奏跳躍的邏輯外,還有那簡單而有深意的舞臺佈景。兩根時而交錯時而平行的燈管,一隻不停轉動傾斜的船,配合著燈光打過來的剪影投射在幕布上,一對年輕男女的故事就這樣拉開序幕。沒有繁瑣的場景切換和舞臺道具,僅僅是那些絮絮叨叨的臺詞,便狠狠戳中了年輕人內心深處的痛點,把小夫妻之間的焦慮和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

都說藝術源于生活而高於生活,舞臺上呈現的,不正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誰的青春不迷茫,誰面對愛恨交織的情感不焦慮?劇中的夫妻透過對孩子的爭執道出內心的掙扎和彷徨。而現實中的我們,也和他們一樣,很多問題就像洶湧的潮水一般,來不及思考,便拍打在你身上,讓人不知所措卻又不得不去面對。

演出落幕後,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在絮絮叨叨的責怪和無休止的爭吵外,還能做些什麼改變?希望我們都能懷著感恩之心面對一切,即使再艱難,也不忘初心,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10

一句“我愛你”才是真正的結局

透徹如優

整場戲的佈局很簡單,或者說看似很簡單。一個會轉的大大的蹺蹺板置於舞臺中間,兩個交錯的燈管懸於上空,戲就這樣開始了。

整場戲都是男女主角這兩個演員完成,戲由大量的口語化的臺詞撐架起,時空和場景的切換就在兩人默契的對話中完成了。演員的臺詞功底令人驚歎。

兩個人在臺上喋喋不休卻並不讓人覺得厭煩,也許能夠歸功於演員的聲音太過吸引人吧。這是孔雁從工作室出來發展以後的第一部戲,脫離了孟導的戲劇風格,第一次聽她用這樣的語言演繹,有著另一種魅力。快速又密集的臺詞偶爾會讓人有些跟不上,但這似乎又不影響我接收到他們所想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劇中彌漫著濃厚的焦慮感,對生小孩焦慮,對為孩子負責焦慮,對生活壓力焦慮,為環境焦慮,為溝通不暢焦慮,為感情的瓶頸焦慮。是啊,這本就是人生常態,未知的不確定性會引起焦慮,想得而不可得的物欲需求會引起焦慮。有時候想著,人生,也許就是產生焦慮,繼而解決問題獲得滿足,然後又迎來新的焦慮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起初覺得,他們這麼生活化的對話,講述的是人們真實的生活,後來發覺並不是,他們展現的是人們理想中的生活。對於矛盾毫不避免,有一說一,任何事情都能拿出來討論。如果真實生活中的人們,可以用這種勁頭來討論矛盾,那些小小不言卻梗在人們心頭的彆扭和衝突應該會消減很多。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發展路徑,但是在不同的時期都面臨著生活帶來的相似的困境。相愛卻溝通有礙,物質生活的壓力,情感危機,生離死別,如果有些見識的人會持續擔憂著社會也擔憂著環境問題。劇中把這些困境一一展現,像是撫慰了社會的痛點。

道具中會轉動的蹺蹺板,也許代表著你高我低的平衡,愛情裡人們總是希望達到那樣的平衡,你我在這段感情裡地位的對等,付出多少的平衡。但是幾乎很難達到不是嗎?後來他們晃晃悠悠地走近,在蹺蹺板中間相會,好了,整個板子平衡了。所以,愛情中人們忘記了比較收起了自私,想要去貼近對方,這才是真正的平衡吧。

蹺蹺板一圈圈轉動著像是流逝的時間。稍不注意,他們竟然演完了人們的一生。爭吵著扶持著過完了一生,一句“我愛你”才是真正的結局。

共枕眠之人的一個點頭,一句應許。其實是這樣的,只有兩個人的配搭才能建立真正的婚姻,一個人的努力再艱難也是徒勞。

一個很走心的劇,值得推薦。

03

極簡佈景下,

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焦慮和爭吵

來路坎坷,在冰冷的雨天坐反了公交,一路擁堵、擁擠地蹣跚到了中間劇場。之前因為路途遙遠,放棄了很多場中間劇場的好劇,這次一方面是喜歡很久的演員孔雁離開孟京輝工作室後第一次小劇場演出,一方面是有幸被劇萌抽中免費看劇,才千里迢迢趕到這裡。

非常幸運,非常激動,遇到了一部幾乎全方面滿意的作品。導演把劇本的時間軸處理得很優秀,節奏合理,急緩得當。全劇沒有隱喻,在極簡的道具和佈景下,把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對婚姻、愛情、生育的思考、焦慮和爭吵,通過大量的臺詞和形體表演表現得準確、有趣。演員功底扎實,劇中兩個主人公絮叨的性格帶來了大量口語化、碎片化、高速的臺詞,而整個演出中只聽到男演員有一處小錯誤。

當然必須重點提一下我很喜歡的孔雁。孔小姐依然還是在蜂巢時那種高貴、冷靜的形象,但比孟京輝的劇多了更多人情味,多了點眼睛可以捕捉到的貼近真實。祝福孔小姐單飛之後邀約多多。劇場也很貼心,設置了送回地鐵站的大巴。真的是一次極佳的觀劇體驗。

04

貼近生活的故事,

折射著每個人的一生

崔子橙

故事很貼近人們的生活。一對情侶在年輕時焦慮的談論著“孩子”的話題,地球上的資源在枯竭,空氣變得越來越糟等這些無厘頭的擔憂,但更有一個孩子會不會耽誤自己的事業,自己能否養育好一個孩子,孩子的到來會給生活到來的困擾的現實的擔憂。兩個人圍繞孩子從開始,到分離,到複合,再到相守,也許這一切仿佛在折射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故事通過一個蹺蹺板的轉動展現時間的流逝,地點也在兩個人近歇斯底里的對話中不斷的變換,讓人應接不暇卻也感受其中。舞臺整體的效果很棒,燈光的變化照射出的影子也很好的展現出人物的內心。兩個演員也給人深刻的印象,雄厚的臺詞功底讓人由衷的感歎,真的很厲害,也很辛苦!

05

“一切的煩惱源於想的太多”

後簡

從來婚姻為契,孩子的存在更是情愛一生的見證與維繫,但對於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好人夫妻來說,邏輯與理性的思維顯然讓他們對此有相較常人更多的不安與焦慮。這種焦慮伴隨著渴望與嘗試與歡愉,也伴隨著掙扎和失控和質疑,這些複雜又矛盾的情緒糅雜在快速切換的時空場景裡,通過大量瑣碎絮叨甚至歇斯底里的爭論一一傾瀉。

中間有短暫的節奏變緩,船體轉了一圈又一圈,讓人心疼也讓人唏噓不已。

楊絳先生說過:“一切的煩惱源於想的太多”,流產、分手又複合,痛苦、失望又重新執手相伴,大起大落之後,大概所有的想法反而變得純粹了,燈光淺淺地打下來,孩子出生,孩子長大,相繼老去,相繼離開,這一生在最後的幾分鐘被娓娓道來。其實哪有那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顧慮呢,不過從心而已。

演員臺詞功底極好,場景佈置別具匠心,燈光也美,還是很值得觀看的。

06

很深的代入感與

感同身受的細節

二宇

舞臺佈置簡潔幹練,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一個象徵著平衡和時間的船,隨著時間流逝緩緩旋轉,隨著角色內心的焦慮掙扎左右晃動,再有就是船上的兩盞燈,亦是隨著主人公之間的情感波動慢慢變換形狀,平行讓人感覺和諧,交匯代表衝突,向一方傾斜表示退讓。極簡的舞臺佈置,但很好的渲染了故事氣氛,簡潔卻不簡單,多不如少。

整部劇討論的圍繞著婚姻、家庭、生育所帶給人們的焦慮,這種焦慮基本上困擾著所有都市人,所以在看話劇的時候能夠有很深的代入感。編劇細膩,關注到了生活中很多細小的點滴,也正是這些細節讓觀眾更加感同身受,也給了演員表達出細膩情緒的機會。

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失去孩子之後女主在家中整日枯坐,不說一言的情節,平衡船緩緩的轉動,女主靜靜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就把那種哀莫大於心死的哀傷表現的淋漓盡致,好像天地之間就只剩下她一個人的,那種絕望和深深的孤獨,讓坐在台下的我深受觸動。

看完這部話劇給我的啟示就是,生活本身其實是一個難以看透的謎題,紛紛擾擾,熙熙攘攘,很多事情我們思考一生也不會求得答案,邊走邊看,慢慢思考,慢慢前進,從容淡然。

07

生活給的一記耳光,

很疼,但很爽

Sissi去哪

婚姻大抵就是一種制衡,蹺蹺板的這頭是你那頭是我,兩性關係說到底就是一種類似蹺蹺板的制衡關係。“生個孩子要排放一萬噸二氧化碳”生還是不生?是不是需要完成學業受過良好教育才能做父母?男人真見鬼,他們到底怎麼能體會女人生孩子時陰道的撕裂感?一種高級知識份子、中產階級式的危機感撲面而來。

全場只有兩個演員,這對演員的功力是一種考驗,口語化碎片化的臺詞非常生活,沒有場景切換,最多只有女主散頭髮換個髮型,一開始難以跟上語速和切換速度,不過也漸漸明白生活就是這樣啊!它不會讓你感知時間的流逝,忙忙碌碌窮盡一生也就是一輩子。兩位演員把焦慮感詮釋的非常到位,一口換氣都沒有的灌口式爭吵沒有任何失誤反而很生活化。只是也許因為臺詞過多過於碎叨,我坐在後排有時會聽不清跟不上。燈管的運用和兩人最後圍繞蹺蹺板的周旋非常精彩!

結尾一句一個場景切換,更體現兩位演員的默契,你老了,他去了,你依然愛他……

這,不就是婚姻麼?給沉浸在韓劇霸道總裁情節的妹子們一記響亮耳光。很疼,但很爽!

圖/Sissi去哪

08

憂傷又有趣,

既絕望又富有救贖意義

一艘象徵著婚姻的大船,海航于時空中。隨著並不激烈的爭論,我們進入一個真實而又偏激的婚姻契約故事。

講真,女主的喋喋不休讓我很難受。作為女博士,她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去衡量養一個孩子需要釋放多少噸二氧化碳,有足夠的思想去辯駁該如何拯救星球,有充足的論據去論證只有受過高等教育且擁有穩定工作才能撫養好孩子,卻無作為一個母親最起碼的勇氣。

無法接受有孩子後的手足無措,無法想像圍繞著孩子完全失去自由的生活。是她,也是我。

臺詞的零碎性和快速性,沒有場景切換的切換。信息量巨大,時空跳躍。一如殘酷的現實:未佩妥劍,出門已是江湖。

道具雖簡單,處處皆見用心。流產後那一段,燈光剪影打得美極了。象徵著婚姻的船上,你高我低、晃晃悠悠、磕磕絆絆,最終要義卻是平衡二字。

如此憂傷又有趣,既絕望又富有救贖意義的話劇怎麼可以錯過。

或許,我們不該過多憂慮將來,活在當下也並非是一件壞事。

09

問題像潮水洶湧,

來不及思考,便拍打在身上

買琳琳送琳琳

很高興也很幸運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觀看在國內的首演,和很多熱愛戲劇的小夥伴們一同享受這樣難得的戲劇之夜。劇萌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也很負責任,為廣大粉絲提供了如此豐厚的福利,感謝劇萌!

提起此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演員絮絮叨叨的形象和節奏跳躍的邏輯外,還有那簡單而有深意的舞臺佈景。兩根時而交錯時而平行的燈管,一隻不停轉動傾斜的船,配合著燈光打過來的剪影投射在幕布上,一對年輕男女的故事就這樣拉開序幕。沒有繁瑣的場景切換和舞臺道具,僅僅是那些絮絮叨叨的臺詞,便狠狠戳中了年輕人內心深處的痛點,把小夫妻之間的焦慮和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

都說藝術源于生活而高於生活,舞臺上呈現的,不正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誰的青春不迷茫,誰面對愛恨交織的情感不焦慮?劇中的夫妻透過對孩子的爭執道出內心的掙扎和彷徨。而現實中的我們,也和他們一樣,很多問題就像洶湧的潮水一般,來不及思考,便拍打在你身上,讓人不知所措卻又不得不去面對。

演出落幕後,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在絮絮叨叨的責怪和無休止的爭吵外,還能做些什麼改變?希望我們都能懷著感恩之心面對一切,即使再艱難,也不忘初心,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10

一句“我愛你”才是真正的結局

透徹如優

整場戲的佈局很簡單,或者說看似很簡單。一個會轉的大大的蹺蹺板置於舞臺中間,兩個交錯的燈管懸於上空,戲就這樣開始了。

整場戲都是男女主角這兩個演員完成,戲由大量的口語化的臺詞撐架起,時空和場景的切換就在兩人默契的對話中完成了。演員的臺詞功底令人驚歎。

兩個人在臺上喋喋不休卻並不讓人覺得厭煩,也許能夠歸功於演員的聲音太過吸引人吧。這是孔雁從工作室出來發展以後的第一部戲,脫離了孟導的戲劇風格,第一次聽她用這樣的語言演繹,有著另一種魅力。快速又密集的臺詞偶爾會讓人有些跟不上,但這似乎又不影響我接收到他們所想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劇中彌漫著濃厚的焦慮感,對生小孩焦慮,對為孩子負責焦慮,對生活壓力焦慮,為環境焦慮,為溝通不暢焦慮,為感情的瓶頸焦慮。是啊,這本就是人生常態,未知的不確定性會引起焦慮,想得而不可得的物欲需求會引起焦慮。有時候想著,人生,也許就是產生焦慮,繼而解決問題獲得滿足,然後又迎來新的焦慮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起初覺得,他們這麼生活化的對話,講述的是人們真實的生活,後來發覺並不是,他們展現的是人們理想中的生活。對於矛盾毫不避免,有一說一,任何事情都能拿出來討論。如果真實生活中的人們,可以用這種勁頭來討論矛盾,那些小小不言卻梗在人們心頭的彆扭和衝突應該會消減很多。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發展路徑,但是在不同的時期都面臨著生活帶來的相似的困境。相愛卻溝通有礙,物質生活的壓力,情感危機,生離死別,如果有些見識的人會持續擔憂著社會也擔憂著環境問題。劇中把這些困境一一展現,像是撫慰了社會的痛點。

道具中會轉動的蹺蹺板,也許代表著你高我低的平衡,愛情裡人們總是希望達到那樣的平衡,你我在這段感情裡地位的對等,付出多少的平衡。但是幾乎很難達到不是嗎?後來他們晃晃悠悠地走近,在蹺蹺板中間相會,好了,整個板子平衡了。所以,愛情中人們忘記了比較收起了自私,想要去貼近對方,這才是真正的平衡吧。

蹺蹺板一圈圈轉動著像是流逝的時間。稍不注意,他們竟然演完了人們的一生。爭吵著扶持著過完了一生,一句“我愛你”才是真正的結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