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百餘冊亮相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2017年8月24日訊, 8月23日, 由北京市文聯、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新書發佈會在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推出。

資料圖 圖書博覽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介紹, “非遺叢書”是首套系統記錄北京市入選國家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歷史淵源、傳承脈系、表現形式、代表作品等相關資料的系列叢書。 北京出版集團從2009年開始即出版“非遺叢書”, 至今已經陸續出版《北京評書》《哈氏風箏》《北京琴書》《永定河傳說》等圖書百餘種, 涵蓋傳統手工技藝、傳統美術、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曲藝、競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先後被首都圖書館、國內包含民俗學學科的高校圖書館、北京市各區文聯和產(行)業文聯, 以及北京市大中小學圖書館收藏。 目前, 這套叢書已入選“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

陸續簽約英文版權19種, 阿拉伯文版權15種, 馬來文版權15種。

北京民協理事, 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研究館員、原副主任, “非遺叢書”編委代表石振懷介紹, “非遺叢書”編纂出版工程是北京市文聯的重點工作, 是貫徹落實《非遺法》精神,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的重要舉措。 在圖書編纂的過程中, 北京市文聯組織專業作者隊伍, 開展專業化調研工作, 以強調“非遺叢書”專業性和學術性;加強作者、非遺傳人、編輯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搜集整理第一手資料, 以保證圖書內容的原真性;在圖書內容上, 力求圖文並茂、通俗易懂, 全方位宣傳非遺和傳統文化, 力求兼顧“非遺叢書”的普及性。 目前其他項目叢書的編寫工作正在按照計畫有序進行中。

國家級非遺專案“風箏哈”代表性傳承人的哈亦琦, 同時也是此書作者, 結合家傳技藝“風箏哈”發展的歷程, 與讀者們分享了“非遺叢書”的編纂工作在非遺專案傳承方面的重要意義。 《永定河傳說》的作者之一于書江老師, 為觀眾現場講述了一個關於永定河的傳說。 北京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的弟子、《北京琴書》作者崔維克老師, 介紹了北京琴書這一曲種, 並現場演唱了北京琴書《長壽村》。 有讀者詢問了“哈氏風箏”歷經百年的傳承過程中所遇到的資料收集與保存等方面的困境, 及當時條件下的解決方式;有家住永定河流域的讀者表示了對該區域流傳的傳說的濃厚興趣, 表示在書中讀到小時候聽老人講起的關於永定河的傳說,

感到很親切;愛好曲藝的讀者還就北京琴書吐字歸音的神韻與崔維克老師進行了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