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市場偏好“真成長” 價值投資持續復蘇

從2017年開年到現在, 經濟表現比較超預期。 但關於這輪週期復蘇的持續性, 市場似乎還是有些分歧的。 有的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是新一輪週期的復蘇,

上游原材料價格見底, 中上游盈利回升, 資本回報率改善, 且週邊市場呈現協同復蘇。 復蘇的過程路徑雖然是曲折的, 但是經濟正在邁向新週期的起點。 而有的策略分析師則僅看好小週期, 在1-2月經濟資料發佈之後, 雖然上游中游資料良好, 投資拉動的基建繼續火熱, 但是往後看地產泡沫撲朔迷離, 下游消費也沒有顯著改善, PPI和CPI剪刀差擴大, 似乎並不那麼支持本輪復蘇的持續性。

無獨有偶, 私募現在對於市場也有一定的分歧。 從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調研情況來看, 目前私募的觀點也並不是很統一, 不管是配置方向還是整體倉位元。

市場偏好“真成長”

有的私募認為, 2017年的行情會延續2016年熔斷後的市場走勢。

2016年, 對很多過去一直很成功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具有相當的挑戰性。 滬深300的表現變得難以戰勝, 而表現最為強勢的竟然是大家都懶得關注的上證50指數。 反觀過去一年市場的波動特徵, 也開始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個股的急漲急跌變得越來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大白馬大藍籌以退一進二的方式穩步上漲。 其中消費板塊諸如白酒、家電等的龍頭股, 以前漲得不夠好不夠快的大藍籌, 悄然成為市場上受人追捧的明星。

在證券市場上, 要做的不是改變市場, 而是順應市場。 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市場急速下跌後, 風險偏好不足疊加資金面的收窄。 如果回頭檢驗過去四年的成長股大牛市的話, 市值不大的成長股在過去四年享受了業績增長、並購紅利、估值紅利三大紅利。

其中前兩者是原因, 後者是結果。 尤其是外延並購對創業板的盈利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現在, 在資金面邊際趨緊和IPO加速對於中小創的衝擊下, 小盤股的估值持續受到壓制。 往後看, 市場也更加偏好所謂“業績與增速相匹配的真成長”。 其實經過之前幾年的行情之後, 大多數基金經理思維還是偏向小盤成長, 而在價值藍籌主導的行情下, 能否切換風格, 何時切換以及以何種方式切換都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有的私募則認為, 在美聯儲加息過後, 市場仍然處於分歧期, 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短期經濟資料的利好都已經被市場提前消化,

二三季度才是重要的驗證視窗。 貨幣政策雖然邊際趨緊, 但是不用過分擔心, 因為經濟暫時還不足以支持流動性大幅收緊, 當前整體貨幣環境仍然寬鬆。 在這種情況下, 景氣回升的中游的行業更加值得關注, 價值投資則持續復蘇。 傳統低估值藍籌股有重估的機會。 諸如當下工程機械、一帶一路等估值都不貴, 而且一帶一路板塊的上市公司隨著政策推進會出現放量, 估值有望進一步被抬升。

除配置上有所不同之外, 倉位上亦然。 傳統偏價值的私募, 選取的一般都是安全邊際比較大的板塊, 因此敢於重倉配置, 等待時機。 而偏成長的私募, 其倉位則要低得多。 如果認為現階段並不是需要看中某一類風格而是需要靈活操作的話,

倉位更應該保持靈活。

從已公佈的資料來看, 開年經濟基本面企穩。 尤其近期民間投資出現明顯回暖勢頭, 顯示民間製造業企業投資熱情回升, 企業微觀盈利端或繼續改善。 流動性方面, 央行繼美聯儲加息後小幅上調逆回購以及MLF利率, 從絕對值上來說幅度並不大, 但再次彰顯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 市場仍處於韌性加強的存量博弈狀態。 近期的市場反應出現小幅背離, 美聯儲加息反而刺激股債齊漲, 或許是情緒面上的一種宣洩, 因此也需要防範反應過激可能帶來的震盪。 對於前期漲幅較大的板塊及個股建議將浮盈及時轉化為盈利, 落袋為安。 而市場在分化與分歧下, 短期仍然以震盪為主旋律, 對投資者來說, 則更需要耐心了。

則更需要耐心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