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厲害了我家鄉!河北這20個千年古縣,國家重點保護

“千年古縣”是由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和中國地名研究所啟動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重點專案之一, 依據“中國地名文化遺產鑒定標準體系”和“地名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對象鑒定標準”, 在中國現存的800多個上千年的古縣中, 優選出100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縣, 進行“千年古縣”的重點保護和國內外宣傳工作。

1、石家莊

元氏縣

元氏縣位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省中南部。 在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 趙滅中山后屬趙國, 趙王始封公子元于此, 元氏由此而得名。 西漢初設置為縣, 迄今已有兩千餘年。

趙縣

趙縣歷史悠久, 見於史書記載, 有2500多年的歷史。 漢為平棘縣, 晉為趙國, 北魏置趙郡, 曾為趙州治, 隋改為趙州。 1913年改為趙縣。 趙州石橋天下盡知。

井陘縣

井陘縣八山一水一分田, 在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冶河下游的東元村就有古人類生息。 秦時置縣, 古跡眾多, 從舊石器到龍山文化等人類活動遺存連續、完整。 這裡有蒼岩山, 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 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

贊皇縣

贊皇縣位於石家莊市西南部, 縣境內有山名贊, 相傳周穆王討逆戰勝于此, 封為贊皇山。 隋開皇十六年(西元596年)置縣時, 以山謂縣稱, 稱讚皇縣。 所產大棗為歷代皇家貢棗, 境內嶂石岩的天然回音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靈壽縣

石家莊市靈壽縣西依太行山, 東臨大平原, 自古以產靈壽木而得名。 春秋戰國時期為古中山國都城所在地, 西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元年置縣,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行唐縣

行唐縣, 地處河北省西南部。 西元前291年(趙國趙惠文王八年)置南行唐邑。 秦置南行唐縣,北魏去“南”字為行唐縣,後曾易名章武縣、永昌縣、恒陽縣等。2009年被認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2、保定

涿州市

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為燕之涿邑地。秦時置涿縣,縣治在今涿州城。西漢高帝6年置涿郡。清末,涿州降為涿縣。1986年9月撤銷涿縣設立涿州市(縣級市)至今。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曾寫下“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

定州市

定州市是一座具有26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是”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西元1913年改定州為定縣,屬保定道,西元1986年,定縣升級為定州市,延續至今。定州開元寺塔以其悠久的歷史、雄美的外形而備受矚目,被譽為“中華第一塔”。

易縣

易縣位於保定市西北部,因易水而得名。易縣,古稱易州。燕王喜時期,燕太子丹派荊軻渡易水西去刺秦,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唱。

唐縣

唐縣為古唐侯堯之封地,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西元前2360年,帝堯放勳被封為唐侯,治所陽邑,亦稱唐,即在唐縣境內,稱古唐侯國。西元前2353年其兄帝摯將帝位讓給堯,也是在唐縣舉辦的“禪讓”儀式。

3、邯鄲

雞澤縣

雞澤,是戰國名士毛遂故里、中國辣椒之鄉。 “雞棲奚旁意為雞,水草相依名為澤”,故名雞澤。隋開皇六年置縣,距今已有2500年歷史。

武安市

武安春秋屬晉,戰國為趙之武安邑。秦滅趙後,武安屬邯鄲郡。王莽新朝時,改武安為恒安,東漢初複名武安。西漢初設置縣,屬魏郡。198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安縣,設立武安市。“武安”一詞,含“憑藉武力獲取安定”之意。隋代縣城移至今地。

魏縣

魏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中國鴨梨之鄉。魏域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聚居。戰國時,三家分晉屬魏國。魏文侯建魏國,魏武侯建此地為別都,魏縣縣名由此演變而來。

涉縣

涉縣漢始置縣,距今2000多年歷史,是神話傳說中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境內的媧皇宮是我國建築規模最大、建造時間最早的祀奉始祖女媧的古建築群,被譽為“華夏祖廟”,涉縣被命名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

4、唐山

遵化市

遵化,自古便以“風水寶地”而被世人所稱道。“萬里河山有燕塞,千年風氣自荊軻”,充分展示了這裡誘人的風貌。五代後唐始設縣治,今市轄區,春秋時為無終於國地,戰國時屬燕國。秦屬右北平郡,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

灤縣

灤縣,古稱灤州,是殷商時期中國最早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孤竹國所在地。這裡是夷齊讓國、老馬識途的發生地,爆發過辛亥灤州起義,被李大釗稱為“歷史的紀念地”,這裡也是張學良“東北易幟”的決策地,還有詹天佑設計修建的中華揚眉吐氣第一橋——灤河鐵路大橋。

5、衡水

武強縣

據史志記載,武強始于夏商時期,正式建制於兩漢。武強縣是久負盛名的木版年畫之鄉,武強年畫起于宋元、盛於明清,是首批入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強歷史上曾湧現出唐朝宰相劉幽求、清朝左都禦史“飛筆”劉謙、著名愛國將領張權等。

6、秦皇島

盧龍縣

盧龍縣,中國孤竹文化之鄉,歷史典故“夷齊讓位”“不食周粟”都發生在這裡。盧龍縣迄今已有3500餘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為永平府,有“京東第一府”之稱。

7、張家口

涿鹿縣

涿鹿縣是蜚聲海內外的“三祖聖地”,五千年前,中華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耕作、融合,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用“千古文明開涿鹿”來評價涿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蔚縣

蔚縣,古稱蔚州,又名蘿川,曾是古“燕雲十六州”之一。殷商時期為古代國地,春秋屬晉,戰國歸趙,秦時屬代郡代縣,北周宣武帝時始置蔚州。是剪紙藝術之鄉。

千年歷史

文化傳承

為家鄉加油點zan

秦置南行唐縣,北魏去“南”字為行唐縣,後曾易名章武縣、永昌縣、恒陽縣等。2009年被認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2、保定

涿州市

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為燕之涿邑地。秦時置涿縣,縣治在今涿州城。西漢高帝6年置涿郡。清末,涿州降為涿縣。1986年9月撤銷涿縣設立涿州市(縣級市)至今。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曾寫下“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

定州市

定州市是一座具有26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是”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西元1913年改定州為定縣,屬保定道,西元1986年,定縣升級為定州市,延續至今。定州開元寺塔以其悠久的歷史、雄美的外形而備受矚目,被譽為“中華第一塔”。

易縣

易縣位於保定市西北部,因易水而得名。易縣,古稱易州。燕王喜時期,燕太子丹派荊軻渡易水西去刺秦,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唱。

唐縣

唐縣為古唐侯堯之封地,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西元前2360年,帝堯放勳被封為唐侯,治所陽邑,亦稱唐,即在唐縣境內,稱古唐侯國。西元前2353年其兄帝摯將帝位讓給堯,也是在唐縣舉辦的“禪讓”儀式。

3、邯鄲

雞澤縣

雞澤,是戰國名士毛遂故里、中國辣椒之鄉。 “雞棲奚旁意為雞,水草相依名為澤”,故名雞澤。隋開皇六年置縣,距今已有2500年歷史。

武安市

武安春秋屬晉,戰國為趙之武安邑。秦滅趙後,武安屬邯鄲郡。王莽新朝時,改武安為恒安,東漢初複名武安。西漢初設置縣,屬魏郡。198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安縣,設立武安市。“武安”一詞,含“憑藉武力獲取安定”之意。隋代縣城移至今地。

魏縣

魏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中國鴨梨之鄉。魏域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聚居。戰國時,三家分晉屬魏國。魏文侯建魏國,魏武侯建此地為別都,魏縣縣名由此演變而來。

涉縣

涉縣漢始置縣,距今2000多年歷史,是神話傳說中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境內的媧皇宮是我國建築規模最大、建造時間最早的祀奉始祖女媧的古建築群,被譽為“華夏祖廟”,涉縣被命名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

4、唐山

遵化市

遵化,自古便以“風水寶地”而被世人所稱道。“萬里河山有燕塞,千年風氣自荊軻”,充分展示了這裡誘人的風貌。五代後唐始設縣治,今市轄區,春秋時為無終於國地,戰國時屬燕國。秦屬右北平郡,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

灤縣

灤縣,古稱灤州,是殷商時期中國最早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孤竹國所在地。這裡是夷齊讓國、老馬識途的發生地,爆發過辛亥灤州起義,被李大釗稱為“歷史的紀念地”,這裡也是張學良“東北易幟”的決策地,還有詹天佑設計修建的中華揚眉吐氣第一橋——灤河鐵路大橋。

5、衡水

武強縣

據史志記載,武強始于夏商時期,正式建制於兩漢。武強縣是久負盛名的木版年畫之鄉,武強年畫起于宋元、盛於明清,是首批入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強歷史上曾湧現出唐朝宰相劉幽求、清朝左都禦史“飛筆”劉謙、著名愛國將領張權等。

6、秦皇島

盧龍縣

盧龍縣,中國孤竹文化之鄉,歷史典故“夷齊讓位”“不食周粟”都發生在這裡。盧龍縣迄今已有3500餘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為永平府,有“京東第一府”之稱。

7、張家口

涿鹿縣

涿鹿縣是蜚聲海內外的“三祖聖地”,五千年前,中華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耕作、融合,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用“千古文明開涿鹿”來評價涿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蔚縣

蔚縣,古稱蔚州,又名蘿川,曾是古“燕雲十六州”之一。殷商時期為古代國地,春秋屬晉,戰國歸趙,秦時屬代郡代縣,北周宣武帝時始置蔚州。是剪紙藝術之鄉。

千年歷史

文化傳承

為家鄉加油點za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