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民營銀行涉足網貸業 網貸平臺再遇新挑戰

截至今年上半年, 17家獲批的民營銀行中有近半數定位於互聯網銀行。 這些銀行分別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四川新網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吉林億聯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和江蘇蘇寧銀行。 雖然民營銀行更有意願與P2P(網路借貸平臺)對接資金存管業務, 但民營銀行與網貸平臺在資產端的競爭也不容忽視。 對於網貸平臺來說, 民營銀行的密集開業是否意味著一場硬仗的到來?

民營銀行在資產端開發主要涉及個人信用貸款、中小微企業及創業企業貸款、車貸等, 其資產端主要的目標覆蓋人群就是中小微客戶, 這與網貸的目標客戶基本一致, 因而與網貸平臺的小額資產開發形成直接競爭。  

在最嚴監管實行一周年後沉澱下來的網貸平臺, 在網貸平臺頻頻面臨合規整改壓力和傳統金融機構對網貸平臺的業務衝擊,

貸財行運營總監李大威表示:“目前為止從對比來看, 民營銀行的借款額度基本高於網貸單個平臺的借款限額, 業務選擇面更廣, 但民營銀行業務起步較晚, 並且許多業務受到區域限制。 此外, 很多民營銀行的貸款業務需要資產或擔保, 手續上比較繁瑣。 因此, 對於客戶來說網貸平臺還是有一定的可選擇優勢的。 但另一方面, 對網貸平臺在優質資產端的挖掘和獲取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競爭要求。 ”

從投資理財角度來看, 李大威還表示, 除了個別銀行已有基金、資管、黃金和結構化產品以外, 其他民營銀行理財端目前產品較少, 主要以銀行存款為主, 個別民營銀行有保險、貨幣基金或現金管理類產品, 風險偏好度較低,

收益率普遍低於網貸產品, 目前還不足以形成替代效應。

除了競爭關係以外, 民營銀行中有4家積極參與到網貸平臺的資金存管業務中, 根據盈燦諮詢及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 截至6月末, 4家民營銀行已簽約的平臺達69家。 但就現階段形勢而言, 民營銀行的產品體系尚不完善, 設立初期受到較多的監管制約, 前期品牌效應、客群基礎也有所欠缺。 未來, 民營銀行與網貸平臺在金融科技、風控技術、資產端或資金端都有共同合作的可能, 民營銀行在對網貸構成挑戰的同時, 也將促成更多的合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