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瑞圖因為書法名垂青史,倒楣竟也因為書法?丨畫事

繼續上期的探討, 晚明是一個很神奇的年代, 資本主義萌芽, 社會經濟發展, 但政治又動盪不堪, 這樣一個複雜的像旋渦的時代,

才能產生出如此風格迥異, 又自由, 又個性的書風。

張瑞圖像

張瑞圖最大的污點, 就是依附魏忠賢。

張瑞圖38歲時中探花, 官授翰林院編修。 魏忠賢死後, 思宗命人清算魏党, 張瑞圖當時早已因為害怕辭官兩年了。 韓闕等將魏忠賢以下一百餘人, 按罪行輕重分列七等,

張瑞圖“以無實狀, 不在其中”。

但人倒楣又有什麼辦法, 崇禎太恨魏忠賢, 說:“瑞圖為忠賢書碑, 非實狀耶?”

張瑞圖以“結交近侍又次等”之罪, 名列“逆案”第六等, 論徒三年, 後納資贖罪為民。

張瑞圖留名因為書法, 倒楣也因為書法。 魏忠賢當權時, 也許就是看他字寫得好, 叫他寫個碑, 他敢不寫嗎?

Lot 0006 張瑞圖(1570-1641) 行草「言志書」卷

絹本 手卷

書:25.5×300cm 約6.9 平尺

跋:25×102cm 約2.3平尺

釋文:蕭大圈言志書, 南山之南, 超然無累, 北山之北, 謝絕人間, 面修原而倚長薄, 枕郊甸而俯平皋, 藉纖草而撫長松, 結幽蘭而援芳桂, 遠睇風雲, 近瞻煙霧, 仰翔禽於百仞, 俯游鱗於千尋, 結屋以臨□水, 坐簷而看灌甽, 十畮以供饘粥, 五畮以給桑麻, 侍兒三五, 足任紡績, 家童數四, 足代耕耘, 酤酪牧羊, 協潘生之志。 畜雞種黍, 應莊叟之言。 獲菽尋犯氏之書, 露葵徵尹君之錄, 有朋自遠, 揚搉古今, 田畯相過, 劇談稼穡, 披良書, 覽至賾, 歌纂纂, 唱烏烏, 可以娛神, 可以散慮。 斯亦足矣。 豈若蹙足入絆, 伸脰就羈, 遊帝王之門, 趨宰衡之勢, 百年何幾, 擎拳跼跽,

四時如流, 俯首躡足。 出處無成, 語默奚當。 豈惟丘明所恥, 抑亦仲尼恥之。

款識:果亭山人瑞圖書。

鈐印:清真堂(朱)、張瑞圖印(朱)、此子宜置丘壑中(朱)

藏印:張允中六十後審定真蹟(朱)

邊跋:明萬曆年探花及第張二水先生行草墨妙。 晉龢。 鈐

印:余晉龢(白)

尾跋:(日文略), 昭和十七年(1942)十一月, 後學靜泉長井秀三。 鈐印:秀(朱白)

布函題簽: 明張瑞圖行草妙墨。 田結參謀長閣下紀念, 余晉龢敬貽。 鈐印:余晉龢印(朱)

題簽: 明張二水行草墨妙。 田結參謀長閣下紀念, 余晉龢敬貽。 鈐印:余晉龢(白)

RMB : 2,700,000 - 3,900,000

成為平民後的張瑞圖, 每天做一件事, 就是寫書法。

他的書法乍一看, 很怪, 很硬。 世人皆沿襲鐘繇、二王一路的帖學傳統時, 他寫的奇崛, 結體和佈局又都很擰巴, 一撇一捺,

像是在發洩什麼。

張瑞圖的這幅長卷,是其典型的行草書風格,寫的是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蕭大圜的《言志書》,大致表現了一個士大夫厭倦官場,嚮往歸隱生活的內容。據傳,《言志書》是張瑞圖常常書寫的內容。

這多麼符合張瑞圖的人生。他也許錯就錯在,書法寫的好,人膽小,運氣又不好。於是成為了倪元璐所駁斥的“無可奈何”依附魏黨的人。張瑞圖不知道怎麼回答倪元璐正氣凜然的問題:東林黨人怎麼沒有無可奈何?

因為魏忠賢沒有找東林黨人寫碑啊。

相比身處廟堂的張瑞圖來說,民間生存的傅山,反而少了許多無可奈何。他可以非常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出家,按照自己的意願寫出如此自由的書法。

傅青主的傳奇我們講了很多次,他雖然號“朱衣道人”,但行為一點兒也不出家人。他又是去京城救老師,圍堵宰相溫體仁,又是行醫,又是寫書法應酬。面對明朝的滅亡,他的立場很堅決,當然是反清複明,但反清複明光寫詩有什麼用呢,他參與過小規模的戰鬥,雖然沒有用,但也比光玩嘴皮子的強。

Lot0002

傅山(1607-1684) 草書雜言詩

紙本 立軸

125.5×30cm 約3.4平尺

RMB : 90,000 - 180,000

釋文:晏元獻撰宸妃墓誌,徑不敢提仁宗,若令足下為之,當奈何?

款識:山。

鈐印:傅山之印(白)、志在高山流水(朱)[兩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傅山》頁1218的印15、印16]

藏印:寶墨軒(朱)

傅山像

傅山的書法,也像他的性格,自由,隨性,然而又糾結,矛盾。那一圈一圈的筆墨,也像是對人生意義的拷問。傅山至死也是想不開的,他身為布衣,卻不能接受朝代的更迭。

這件書法作品,就是很典型的傅山草書,隨性的不成樣子。奔放、自由、連綿不絕,像是隱居的無邊山巒。連綿中飽含著情緒,像是傅山雖然身在世外,卻一直入世的心。

這樣糾結、扭曲的時代中,能看破,不受時代局限的人,才可活的輕鬆些,比如下面這幅《寒亭逸趣》的作者,李流芳。

Lot 0018 李流芳(1575-1629) 寒亭逸趣圖卷

壬寅(1602)年作

引首: 27.5×64cm 約1.6 平尺 灑金紙本;

畫:31×169.5cm 約4.7 平尺 水墨絹本;

跋:31×128.5cm 約3.6 平尺 紙本

注: 附大阪市立美術館昭和三十一年(1956)借展證明。

出版:《明清の絵畫》,東京國立博物館,昭和三十九年(1964)便利堂出版,頁63

出展:1〈明清の絵畫〉,大阪市立美術館,昭和三十一年(1956)

2 〈明清の絵畫〉,東京國立博物館,昭和三十九年(1964)

RMB : 600,000 - 1,200,000

李流芳青少年時,也曾認真讀書,企求科舉入仕。萬曆三十四年,李流芳32歲,中了舉人。但隨後兩次赴京參加殿試,都沒有取到功名。

這反而是一種幸運,當時朝廷為魏黨當權,就算進了仕途,也不過是進了一個漩渦,凶吉難料。李流芳於是絕意仕途,回到家鄉。作文作畫,自得其樂,詩風清新自然,文品為士林翹楚。

相比張瑞圖,李流芳可算是個明白人,魏忠賢建生祠時,大部分人趨炎附勢,要去拜,李流芳不去。他說:“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

這樣通透的性格,也就決定了他的藝術,即便在亂世,也是超然的。李流芳擅畫山水,與董其昌、程嘉燧、楊文驄、王時敏、王鑒等人並稱“畫中九友”,作此幅《寒亭逸趣圖卷》時他才二十七歲。丘壑盡收心中,才會一下筆就造境不凡,意趣橫生。

此卷山水看似下筆疏放,卻蔚然深秀,當為逸品,也難怪受到後人推崇,其受歡迎程度從尾紙上清代文人眾多觀跋就可窺見。

此卷曾為清初曹氏過雲樓、徽商巨賈鮑會琦舊藏。後來流入日本私人藏家手中。昭和三十一年(1956年),大阪市立美術館館長親自向這位私人藏家借展,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又借展東京國立博物館,可見這件作品歷來的受歡迎程度。

修羅場的意思,是修羅爭鬥的戰場。修羅是一種非鬼、非神、非人的怪物,修羅場上,也常沒有真正的善惡分明,是非曲直。

《繡春刀2:修羅戰場》的最後,所有人都在爭鬥中受到重創,千戶陸文昭向沈煉喊道:你我註定是走不出這個修羅場了!那一句將晚明這個時代,形容為修羅場,真是妥帖極了。

身處其中的人,做出了各自不得已的選擇,但又都是各自的選擇。不論是虛擬的電影角色,還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們複雜的一生,都寫在明史的斷壁殘垣中。很多人的故事隨著明代的終結而被人遺忘,但好在書畫家還有片紙隻字存留,成為歷史的一頁念想。

如今這些墨蹟,存留在日本,被一直保存下來,今季秋拍再次出現在東京中央拍賣的預展上,提醒我們,這段複雜的歷史,還有著無數動人的故事。

本文全部拍品來自日本東京中央2017秋拍

九月的東京,一定很舒服,辦好簽證去看預展吧!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友圈

霸悍潘天壽:嫌防空洞憋屈,在曠野上看日本飛機扔炸彈|畫事

西湖邊一所學校為何能培養出半部中國美術史?答案是自由!|畫事

黃賓虹真的是生前人們愛理不理,死後高攀不起?你想多了|畫事

熱熱熱熱成狗的夏天,古人沒空調怎麼活?|畫事

150塊錢,傅申把一輩子的鑒定心得都告訴你丨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張瑞圖的這幅長卷,是其典型的行草書風格,寫的是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蕭大圜的《言志書》,大致表現了一個士大夫厭倦官場,嚮往歸隱生活的內容。據傳,《言志書》是張瑞圖常常書寫的內容。

這多麼符合張瑞圖的人生。他也許錯就錯在,書法寫的好,人膽小,運氣又不好。於是成為了倪元璐所駁斥的“無可奈何”依附魏黨的人。張瑞圖不知道怎麼回答倪元璐正氣凜然的問題:東林黨人怎麼沒有無可奈何?

因為魏忠賢沒有找東林黨人寫碑啊。

相比身處廟堂的張瑞圖來說,民間生存的傅山,反而少了許多無可奈何。他可以非常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出家,按照自己的意願寫出如此自由的書法。

傅青主的傳奇我們講了很多次,他雖然號“朱衣道人”,但行為一點兒也不出家人。他又是去京城救老師,圍堵宰相溫體仁,又是行醫,又是寫書法應酬。面對明朝的滅亡,他的立場很堅決,當然是反清複明,但反清複明光寫詩有什麼用呢,他參與過小規模的戰鬥,雖然沒有用,但也比光玩嘴皮子的強。

Lot0002

傅山(1607-1684) 草書雜言詩

紙本 立軸

125.5×30cm 約3.4平尺

RMB : 90,000 - 180,000

釋文:晏元獻撰宸妃墓誌,徑不敢提仁宗,若令足下為之,當奈何?

款識:山。

鈐印:傅山之印(白)、志在高山流水(朱)[兩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傅山》頁1218的印15、印16]

藏印:寶墨軒(朱)

傅山像

傅山的書法,也像他的性格,自由,隨性,然而又糾結,矛盾。那一圈一圈的筆墨,也像是對人生意義的拷問。傅山至死也是想不開的,他身為布衣,卻不能接受朝代的更迭。

這件書法作品,就是很典型的傅山草書,隨性的不成樣子。奔放、自由、連綿不絕,像是隱居的無邊山巒。連綿中飽含著情緒,像是傅山雖然身在世外,卻一直入世的心。

這樣糾結、扭曲的時代中,能看破,不受時代局限的人,才可活的輕鬆些,比如下面這幅《寒亭逸趣》的作者,李流芳。

Lot 0018 李流芳(1575-1629) 寒亭逸趣圖卷

壬寅(1602)年作

引首: 27.5×64cm 約1.6 平尺 灑金紙本;

畫:31×169.5cm 約4.7 平尺 水墨絹本;

跋:31×128.5cm 約3.6 平尺 紙本

注: 附大阪市立美術館昭和三十一年(1956)借展證明。

出版:《明清の絵畫》,東京國立博物館,昭和三十九年(1964)便利堂出版,頁63

出展:1〈明清の絵畫〉,大阪市立美術館,昭和三十一年(1956)

2 〈明清の絵畫〉,東京國立博物館,昭和三十九年(1964)

RMB : 600,000 - 1,200,000

李流芳青少年時,也曾認真讀書,企求科舉入仕。萬曆三十四年,李流芳32歲,中了舉人。但隨後兩次赴京參加殿試,都沒有取到功名。

這反而是一種幸運,當時朝廷為魏黨當權,就算進了仕途,也不過是進了一個漩渦,凶吉難料。李流芳於是絕意仕途,回到家鄉。作文作畫,自得其樂,詩風清新自然,文品為士林翹楚。

相比張瑞圖,李流芳可算是個明白人,魏忠賢建生祠時,大部分人趨炎附勢,要去拜,李流芳不去。他說:“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

這樣通透的性格,也就決定了他的藝術,即便在亂世,也是超然的。李流芳擅畫山水,與董其昌、程嘉燧、楊文驄、王時敏、王鑒等人並稱“畫中九友”,作此幅《寒亭逸趣圖卷》時他才二十七歲。丘壑盡收心中,才會一下筆就造境不凡,意趣橫生。

此卷山水看似下筆疏放,卻蔚然深秀,當為逸品,也難怪受到後人推崇,其受歡迎程度從尾紙上清代文人眾多觀跋就可窺見。

此卷曾為清初曹氏過雲樓、徽商巨賈鮑會琦舊藏。後來流入日本私人藏家手中。昭和三十一年(1956年),大阪市立美術館館長親自向這位私人藏家借展,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又借展東京國立博物館,可見這件作品歷來的受歡迎程度。

修羅場的意思,是修羅爭鬥的戰場。修羅是一種非鬼、非神、非人的怪物,修羅場上,也常沒有真正的善惡分明,是非曲直。

《繡春刀2:修羅戰場》的最後,所有人都在爭鬥中受到重創,千戶陸文昭向沈煉喊道:你我註定是走不出這個修羅場了!那一句將晚明這個時代,形容為修羅場,真是妥帖極了。

身處其中的人,做出了各自不得已的選擇,但又都是各自的選擇。不論是虛擬的電影角色,還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們複雜的一生,都寫在明史的斷壁殘垣中。很多人的故事隨著明代的終結而被人遺忘,但好在書畫家還有片紙隻字存留,成為歷史的一頁念想。

如今這些墨蹟,存留在日本,被一直保存下來,今季秋拍再次出現在東京中央拍賣的預展上,提醒我們,這段複雜的歷史,還有著無數動人的故事。

本文全部拍品來自日本東京中央2017秋拍

九月的東京,一定很舒服,辦好簽證去看預展吧!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友圈

霸悍潘天壽:嫌防空洞憋屈,在曠野上看日本飛機扔炸彈|畫事

西湖邊一所學校為何能培養出半部中國美術史?答案是自由!|畫事

黃賓虹真的是生前人們愛理不理,死後高攀不起?你想多了|畫事

熱熱熱熱成狗的夏天,古人沒空調怎麼活?|畫事

150塊錢,傅申把一輩子的鑒定心得都告訴你丨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