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 剛正智慧的“雙天官”寇准的悲喜人生

原創文:王建斌 讀史(dushi818)專欄作家

寇准, 字平仲, 世稱“寇萊公”, 又戲稱“寇老西兒”, 北宋政治家。 兩度入相, 又被貶謫, 62歲那年病逝于雷州任上。

寇准出身書香門第、名門望族。 寇准的祖先曾居山西太原, 其遠祖蘇岔生在西周武王時期任司寇, 因屢建大功, 賜以官職“寇”為姓氏。 他的父親寇湘中進士後應詔任魏王記室參軍, 因屢建功勳, 被封為國公, 追贈官職至太師尚書令。

寇准自幼天資聰穎,

勤奮好學。 7歲的時候, 寫出這樣一首詩: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

詩句彰顯了寇准小小年紀便胸中有丘壑、志向不凡。 此詩恰預示了他日後的地位, 官至宰相, 可不是只有天子在上了麼?三歲看大, 七歲看老, 是很有道理的。

寇准19歲那年考中進士, 之後步入仕途。 先授大理寺評事、知縣事, 後多次擢升, 直至參知政事、同平章事。 他為官清廉, 善謀大事, 一心為民, 政績卓著, 輔佐皇帝安邦定國, 名彪青史。

西元989年, 尚年輕的寇准奏事中仗義直言, 大膽進諫, 皇帝聽不進去, 生氣地離開了龍椅。 寇准卻扯住皇帝的衣角, 勸他重新落座, 聽他把話說完。

後來, 皇帝十分讚賞寇准, 覺得他像唐太宗時期的魏征一樣忠誠正直又智慧敢言。

寇准初掌相府的時候, 生活還是很奢侈的。 他平時喜歡聽歌。 有一次, 一個歌女來相府唱歌, 寇准一時聽得高興, 就賞了她一匹綾緞。 沒想到這個歌女還嫌賞賜少, 一臉的不高興。 寇准出身寒門的侍妾蒨桃, 當時見此情形十分氣憤,

寫了一首小詩《呈寇公》:

一曲清歌一束綾,

美人猶自意嫌輕。

不知織女熒窗下,

幾度拋梭織得成!

寇准讀了蒨桃的詩, 很是感動, 從此以後一直保持儉樸的美德。

寇准做宰相多年, 一直廉潔奉公, 處士魏野贈詩曰:“有官居鼎鼐, 無地起樓臺。 ”寇准又被稱為“無樓臺相公”。

物以類聚, 人以群居。 忠心為國、清廉剛正的寇准, 和著名的八賢王趙德芳、一門忠烈的楊家將, 成為至交好友。

那時候, 寇准智審潘仁美陷害楊七郎案而得到八賢王一路提拔, 又與智勇雙全的雙王呼延丕顯志趣相投, 被皇帝封為“雙天官”, 真是意氣風發, 揮斥方遒, 他寫下《蝶戀花》一首, 歌以詠志:

四十年來身富貴。 游處煙霞, 步履如平地。 紫府丹台仙籍裡, 皆知獨擅無雙美。

將相兼榮誰敢比。 彩鳳徊翔, 重浴荀池水。 位極人臣功濟世, 芬芳天下歌桃李。

《寇准背靴》就記述了這期間一個有趣的故事。當時由於昏君無道,聽信讒言,忠良屢遭陷害,忠心報國的楊六郎楊延昭元帥被充軍雲南。奸臣王欽若仍然賊心不死、繼續陷害楊延昭,假傳聖旨賜其毒藥。

楊延昭好友任堂惠,忠肝義膽,與楊六郎長相相似,他不忍看忠良遭害,於是自己喝下毒藥,替六郎而死,使得楊延昭逃過這場劫難。

一生戎馬生涯、前仆後繼、為朝廷獻出了丈夫、兒子們的佘太君,對朝廷已經寒心,不願再為昏王賣命,於是虛報楊延昭病死,假設靈堂,想自此回河東老家隱居,再也不出征賣命了。

此時,遼軍進犯,邊關告急。八賢王趙德芳和雙天官寇准當時聽到楊延昭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二人同往楊府弔唁。

寇准在靈堂上看到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不怎麼悲傷,楊延昭的妻子柴郡主外面雖身著孝服,裡面卻穿著紅裙,並聽到佘太君向八賢王奏本,舉家要回河東,心中頓生疑團,便留八賢王同在楊府守靈。

夜晚,寇准疑慮滿懷,難以入眠。他忽然發現柴郡主來其窗外窺視,然後提著籃子急忙向花園走去。寇准感到其中定有蹊蹺,便尾隨柴郡主前往花園,柴郡主在黑夜中疾行,緊跟其後的寇准,為了避免發出聲音,把靴子脫下來背在身上,尾隨著柴郡主。

終於看到柴郡主將飯菜送進花廳,並聽到她與楊延昭在花廳裡講話。這可樂壞了忠心為國的寇准,急忙悄悄跑回靈堂,將此事報知八賢王:“大喜事啊,元帥楊六郎還活著!朝廷有救了!”

憂慮中的八賢王聽說楊延昭還在人世,十分驚喜。於是,二人悄悄地來到花廳,終於見到了楊延昭。此後,世代忠良的楊家將又繼續為國出征。

西元1004年冬天,遼聖宗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二十萬大軍南下侵宋,包圍了瀛洲等地區,宋朝朝野震驚。妥協派企圖逃跑,寇准反對南遷,力主皇帝宋真宗親征。真宗抵達前線後,軍心漸穩,雙方最終坐下來談判,達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范仲淹說:“寇萊公澶淵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動如山,天下謂之大忠。”王安石也說:“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

但是有功之臣卻由此招來朝廷妥協派的嫉恨,遭受不測之禍。

寇准為人剛直,曾經怒斥奸臣王欽若“罪可斬首”,王欽若對寇准早已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千方百計施展陰謀報復寇准,不停地伺機向宋真宗進讒言,久而久之,本就並不英明的宋真宗,疏遠了寇准。

親小人,遠賢臣,宋真宗晚年臥病不起,越發迷信和糊塗,對於王欽若與丁謂之類的奸佞之徒,竟然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後來,因奸臣的惡意排擠,皇帝的昏庸,寇准終於被迫辭去相位。

小人丁謂當了宰相後,將寇准一貶再貶。寇准被貶廣東雷州時,向當地百姓解說天文地理,力避邪說,傳授農業技術,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傳播中原文化,對雷州文明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西元1023年,寇准在雷州憂病交加,臥床不起。他寫下《病中詩》,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憤懣與悲哀:

多病將經年,逢迎故不能。

書惟看藥錄,客只待醫僧。

壯志銷如雪,幽懷冷似冰。

郡齋風雨後,無睡對青燈。

正是:斜月半軒疏樹影,夜深風露更淒清。日落汀洲一望時,愁心不斷如春水。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更盡一杯酒,歌一闋。歎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長按識別二維碼,您隨意鼓勵

《寇准背靴》就記述了這期間一個有趣的故事。當時由於昏君無道,聽信讒言,忠良屢遭陷害,忠心報國的楊六郎楊延昭元帥被充軍雲南。奸臣王欽若仍然賊心不死、繼續陷害楊延昭,假傳聖旨賜其毒藥。

楊延昭好友任堂惠,忠肝義膽,與楊六郎長相相似,他不忍看忠良遭害,於是自己喝下毒藥,替六郎而死,使得楊延昭逃過這場劫難。

一生戎馬生涯、前仆後繼、為朝廷獻出了丈夫、兒子們的佘太君,對朝廷已經寒心,不願再為昏王賣命,於是虛報楊延昭病死,假設靈堂,想自此回河東老家隱居,再也不出征賣命了。

此時,遼軍進犯,邊關告急。八賢王趙德芳和雙天官寇准當時聽到楊延昭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二人同往楊府弔唁。

寇准在靈堂上看到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不怎麼悲傷,楊延昭的妻子柴郡主外面雖身著孝服,裡面卻穿著紅裙,並聽到佘太君向八賢王奏本,舉家要回河東,心中頓生疑團,便留八賢王同在楊府守靈。

夜晚,寇准疑慮滿懷,難以入眠。他忽然發現柴郡主來其窗外窺視,然後提著籃子急忙向花園走去。寇准感到其中定有蹊蹺,便尾隨柴郡主前往花園,柴郡主在黑夜中疾行,緊跟其後的寇准,為了避免發出聲音,把靴子脫下來背在身上,尾隨著柴郡主。

終於看到柴郡主將飯菜送進花廳,並聽到她與楊延昭在花廳裡講話。這可樂壞了忠心為國的寇准,急忙悄悄跑回靈堂,將此事報知八賢王:“大喜事啊,元帥楊六郎還活著!朝廷有救了!”

憂慮中的八賢王聽說楊延昭還在人世,十分驚喜。於是,二人悄悄地來到花廳,終於見到了楊延昭。此後,世代忠良的楊家將又繼續為國出征。

西元1004年冬天,遼聖宗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二十萬大軍南下侵宋,包圍了瀛洲等地區,宋朝朝野震驚。妥協派企圖逃跑,寇准反對南遷,力主皇帝宋真宗親征。真宗抵達前線後,軍心漸穩,雙方最終坐下來談判,達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范仲淹說:“寇萊公澶淵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動如山,天下謂之大忠。”王安石也說:“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

但是有功之臣卻由此招來朝廷妥協派的嫉恨,遭受不測之禍。

寇准為人剛直,曾經怒斥奸臣王欽若“罪可斬首”,王欽若對寇准早已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千方百計施展陰謀報復寇准,不停地伺機向宋真宗進讒言,久而久之,本就並不英明的宋真宗,疏遠了寇准。

親小人,遠賢臣,宋真宗晚年臥病不起,越發迷信和糊塗,對於王欽若與丁謂之類的奸佞之徒,竟然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後來,因奸臣的惡意排擠,皇帝的昏庸,寇准終於被迫辭去相位。

小人丁謂當了宰相後,將寇准一貶再貶。寇准被貶廣東雷州時,向當地百姓解說天文地理,力避邪說,傳授農業技術,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傳播中原文化,對雷州文明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西元1023年,寇准在雷州憂病交加,臥床不起。他寫下《病中詩》,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憤懣與悲哀:

多病將經年,逢迎故不能。

書惟看藥錄,客只待醫僧。

壯志銷如雪,幽懷冷似冰。

郡齋風雨後,無睡對青燈。

正是:斜月半軒疏樹影,夜深風露更淒清。日落汀洲一望時,愁心不斷如春水。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更盡一杯酒,歌一闋。歎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長按識別二維碼,您隨意鼓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