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消金UP」消費升級助力消費金融站上風口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輯 | 王海銀

製圖 | 鐘立群

8月14日, 京東集團發佈2017年二季度財報。 與此同時, 財報還公佈了早在6月30日, 京東金融重組已完成交割, 京東金融的財務資料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併財務報表, 這標誌著京東金融從持有資產做自營金融業務轉型成為輕資產金融科技公司。 截至7月底, 京東金融累計服務超過1.5億個人使用者和50萬家企業用戶。 其中, 消費金融業務在2017年收入取得了近200%的同比增長;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京東體系外客戶營收增長超過300%;支付業務的外部活躍商戶數實現增長40倍;結構金融業務累計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達450億元, 包括京東體系內的消費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資產, 以及京東體系外企業的消費金融類資產。

自2009年開啟消費金融市場改革以來, 我國消費金融市場湧現多元業態、呈現千帆競渡、百花爭鳴的景象。 但是直到2016年底, 全國300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中僅有21家獲得消費金融牌照, 京東並不在此列。 京東金融的本次剝離重組, 將有利於其申請消費金融牌照, 全面實現其“服務于金融行業的科技公司”的戰略定位。

——編者按

隨著政策利好和互聯網應用深入, 近年來消費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 消費走勢也成為影響消費金融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發達國家消費升級規律來看, 隨著人均收入水準從中低收入提升至中高收入和高收入階段, 消費地位、消費規模和消費結構均發生相應變化。 未來一段時期, 隨著消費升級步伐加快,

我國消費主體、消費結構、消費方式也將發生重大轉型, 這些基本面的變化無疑對消費金融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消費升級的國際規律

從美、英、法、日等7個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看, 按照世界銀行對不同收入經濟體的劃分標準, 這些國家分別於20世紀70年代步入中高收入經濟體行列, 並於20世紀80年代邁上高收入的臺階。 伴隨這一過程, 這些國家的消費也相應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 並形成一些共性規律。

消費地位保持首位

居民消費率隨收入增加穩中有升。 從7個發達國家消費隨收入發展變化的情況來看, 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以後, 居民消費率大體上保持穩定並稍有上升趨勢。 在人均GDP達到5,000-10,000美元左右的發展階段,

除了加拿大的居民消費率從56%下降至54%, 其餘國家的居民消費率均保持穩定或有所上升。 其中, 美國和法國的居民消費率分別穩定在63%和56%, 英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居民消費率分別由58%、56%、57%、53%上升至61%、58%、59%、56%。 各個國家居民消費在最終消費中的占比均在70%以上, 美國和日本的該比重更是高達80%左右。

消費貢獻率在三大需求中居首。 在達到人均GDP5,000美元之後, 發達國家基本實現工業化, 消費逐漸替代投資成為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中的主導力量。 20世紀70年代, 美、日兩國年人均居民消費額分別提高了4.300美元和4,315美元。 從1970年到1980年, 美國消費貢獻率超過投資貢獻率的比重從30.3%擴大到35.5%, 日本的消費貢獻率從比投資貢獻率低1.4%, 發展到比後者高1.39%。 居民消費成為拉動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後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消費規模加速上升

消費規模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時進入高增長。 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時, 美、英、德、法等發達國家的居民消費規模迅速擴張。 美國居民消費規模始終是全球最大, 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 居民消費就高達7,017億美元, 是居於第二位的日本居民消費3,021億美元的兩倍多, 7個國家中居民消費規模最小的加拿大為620億美元。 當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後, 消費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且國家之間的消費規模差距不斷加大。 美國的消費規模高速擴張, 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 高達14,276億美元。 其他國家的消費規模也從人均GDP5,000美元時的1,000-2,000億美元上升至3,000-5,000億美元。

消費結構逐步升級

基本生活消費比重下降。 在人均GDP5,000美元的時期, 從恩格爾係數來看,英、美、德、日的食品支出占比在24%-28%之間,均低於30%。食品和衣著類基本生活消費的比重已降到40%以下,並繼續下行。以房租為代表的住房消費在各國消費中占15%-18%,其中美國最低,為14.7%。交通通訊類支出持續快速上升,消費占比在13%-14%,醫療保健和文教娛樂支出占比達到10%-18%,日本和德國的兩項支出占比分別為17.8%和14%。美國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後,食品和衣著類支出占比下降至16.3%,住房支出占比上升為33.9%,交通支出占比上升至17%,醫療保健、文教娛樂和個人保險支出占比達到26%。

服務消費與產業升級同步。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後,美、日、英、法等發達國家步入工業化中後期,金融、房地產、仲介服務、專利、版權、商標和設計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服務業發展迅速並逐漸成為三大產業中的主導。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時,日、英、意三國的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分別達到54.4%、60.9%、62%,成為三大產業中的龍頭老大。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服務消費成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不斷增長,從1962年的48%上升到1978年的53.52%。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消費結構進一步分化,服務類消費占比加速上升,逐步接近60%。

我國消費升級現趨勢居民消費轉向享受型

2001年,我國進入中低收入經濟體行列。2010年,我國步入中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對應國際規律看我國的消費情況,家庭消費規模已超過2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消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較低,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率為51.8%,居民消費占GDP比重為38%;消費結構轉型滯後,大部分國家都在中高收入實現服務引領,但我國服務消費仍低於非耐用品消費。然而,從微觀層面看,我國居民消費正從溫飽型向享受型升級,消費主體、消費物件、消費方式等均產生了新變化。

消費主體年輕化、多元化

消費主力逐步從70後轉移到80後、90後、00後。據相關資料估算,當前我國80後、90後、00後三代人口數約為5.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40%。隨著80後、90後成為主要勞動人口,他們逐漸成長為消費的主力軍。2015年淘寶資料顯示,28歲以下的用戶在淘寶交易額占比達到四成左右,人數占比超過一半。

老年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大陸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16.7%;65歲及以上老人占比10.8%。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達到35%。據研究機構預測,中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2020年將達到3.3萬億元。

母嬰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母嬰消費包括與孕婦、嬰童消費相關的衣食住行等消費品總和,全面二胎放開的背景下,母嬰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與京東聯合發佈的《2016中國母嬰產品消費趨勢報告》資料,全面二孩背景下,每年母嬰消費預計增加300億元。財經商業資料中心資料顯示,2015年母嬰行業規模已達2.3萬億元,預計到2018年母嬰行業規模將達到3.2萬億元。

消費物件智慧化、服務化

商品消費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不斷加深、物聯網的發展以及國家推進資訊消費戰略等微觀與宏觀因素,可穿戴設備、智慧家電、智慧健康產品等已經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2015年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達431億元,同比增長41.8%;2016年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達660億元,同比增長53.1%,市場規模和增速均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服務消費比重逐步上升。21世紀以來,城鄉居民消費中服務型消費趨勢明顯,服務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重上升。基於2000年與2015年資料對比,城鄉居民在商品消費的代表——“食品”方面的支出由41.5%下降到35.6%,而在服務消費的代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由7.3%上升到13.3%。此外,城鄉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支出大幅上升,由2000年的11.7%上升到2015年的21.8%。

文化、旅遊、健康等服務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服務消費領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文化消費、旅遊消費、健康消費等領域迅速發展。文化消費具體包括文化娛樂演出消費、廣播傳媒影視消費、動漫遊戲消費、新聞消費等,電影行業的迅速發展便是文化消費等服務消費發展的一大代表。根據新華社披露的廣電總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1-2016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穩步增長。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2%;全年觀影人次13.72億,同比增長8.89%;全年新增銀幕9552塊,平均每天增長26塊,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銀幕總數已達4.12萬塊。

消費方式網路化、信用化

網路消費尤其是移動網路消費迅速增長。隨著互聯網滲透率不斷提高、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我國網路購物迅速發展。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資料監測報告》,2016年,我國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達到5億人,相比2015年的4.6億人,同比增長8.6%。2016年我國網路零售市場規模達53,288億元,同比增長39.1%。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9%,較2015年的12.7%,增幅提高了2.2%。2016年中國移動網購交易規模達到44,726億元,而2015年達20,184億元,同比增長121.6%。有資料可見,支付方式發生變化後,不論線上上還是線下購物,消費者都更願意使用手機支付,手機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信用消費更加普遍。金融機構短期消費信貸餘額保持高速增長,至2016年底達到4.93萬億元,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15%以上。截至2016年底,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住戶消費貸款達到25.1萬億元,較上年底增長32.2%。從傳統信用消費來看,信用卡消費穩步增長,2016年我國信用卡髮卡數量達4.7億張,人均持有0.31張。信用卡用戶中,線下刷信用卡消費,線上綁定信用卡支付,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支付方式。使用非銀行提供的消費金融服務的使用者達到13.3%。從互聯網信用消費來看,易觀資料顯示2016全年互聯網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3,625億元,同比增長201%。京東、蘇寧、支付寶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在信用消費方面進行頗多嘗試,支付寶消費信貸產品“螞蟻花唄”用戶目前超過一億人。

消費升級助力消費金融站上風口

從上述趨勢來看,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提升,居民消費規模會進一步擴大,消費者更加傾向選擇品質和價值更高的商品和服務,更加習慣使用網路消費和信用消費,這些都給消費金融帶來重大利好。

消費規模擴大帶動消費金融市場空間

我國消費規模將持續擴大,消費金融市場空間將不斷拓展。“十二五”期間我國消費總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根據支出法GDP計算,2011年至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年均增長10.7%,增速快於GDP年均名義增長1.2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世情國情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國際上,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總體呈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反觀國內,“三期疊加”陣痛持續加深,但我國將主動適應並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扎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促消費、擴內需”奠定堅實基礎。儘管我國經濟有所放緩,但消費市場增速仍有望保持世界領先水準,按照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為5.66萬億美元推算,到2020年我國最終消費有望超過9萬億美元,其中,居民最終消費增量約有2萬億美元。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的滲透率仍然處於較低水準,如果未來消費金融市場份額能夠提高1%,便是千億級市場,可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年輕消費主體信用消費接受程度提高

80後、90後成為社會消費主力,信用消費進一步被接受。80後消費特徵是追求高品質、追求便利與高效、有較強的品牌意識與品牌忠誠度。90後更加追求“自我”,消費特徵更傾向於追求獨特化與風格化。00後將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他們追求獨特,消費特徵主要取決於個人興趣。這些年輕世代對比其父輩、兄輩擁有更充裕的財富基礎,對比儲蓄更傾向於消費,更傾向於在衣食住行以外的領域進行非基礎性消費,更願意為自己的興趣和理想買單。隨著80後、90後日益成為勞動和消費的主力人群,我國居民消費觀念也正在發生著轉變,適度超前消費的理念正在被普遍接受。80後的主流消費觀念已從50後、60後的勤儉節約、量入而出轉換為追求物質享受、提倡超前消費。同時,90後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消費行為相對激進,對借貸消費的心理可接受度高。隨著消費主力轉向80後、90後甚至00後,超前消費、借貸消費觀念將進一步成為潮流。消費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消費觀念轉變,將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提供巨大支撐。

消費向服務化升級拓展消費金融場景

服務消費將創造更多消費金融應用領域。隨著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國內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消費需求正從衣食住行等生存型基本消費轉向智慧、服務等享受型消費,高端消費品、智慧家電、奢侈品、健身運動、健康醫療、教育培訓、海外旅遊等品質化、個性化商品和服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追捧。隨著我國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服務將超越非耐用消費品成為消費的最主要部分,在居民消費中占比將超過50%。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耐用消費品和服務消費需求增長,將有效帶動消費金融需求的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產品主要集中於汽車、數碼產品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消費場景,在旅遊、家裝、教育培訓等服務領域較為少見。未來,消費場景的拓展將為消費金融產品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信用卡等傳統個人金融服務尚存在一定的服務盲區,消費金融順勢補位,也可以有效釋放消費金融需求。

網路消費普及引領消費金融互聯網化

當前,我國網路消費,特別是移動端消費迅速普及。至2016年底,我國手機線民已達6.95億人,占線民數量的95.1%。移動支付崛起,使用者規模達到4.69億人,年增長率為31.2%。網路消費將助力消費金融迅速擴容。線上和移動終端的電商新消費模式以其獨特的便利、快捷,將激發更多大眾消費需求,金融需求也相應更大。電商系金融平臺在大資料積累、使用以及將互聯網消費者轉化為消費金融用戶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該類型企業擁有海量的使用者交易大資料積累,相比傳統金融機構可以更低成本、更準確地判斷消費者的風險水準,也可以基於資料採擷識別優質客戶,從而更加有效地獲得盈利。銀行系和產業系也在向線上發力,如工商銀行網上銀行可以選擇無抵押信用貸款,根據客戶信用情況授予額度。手機支付的迅速普及,使其成為提高移動端消費金融滲透率的重要方式,支付工具成為連接線上線下消費與消費金融的橋樑。線上消費金融產品規模持續高增長,消費金融“互聯網化”趨勢明顯,成為消費金融發展的新機遇。

從恩格爾係數來看,英、美、德、日的食品支出占比在24%-28%之間,均低於30%。食品和衣著類基本生活消費的比重已降到40%以下,並繼續下行。以房租為代表的住房消費在各國消費中占15%-18%,其中美國最低,為14.7%。交通通訊類支出持續快速上升,消費占比在13%-14%,醫療保健和文教娛樂支出占比達到10%-18%,日本和德國的兩項支出占比分別為17.8%和14%。美國在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後,食品和衣著類支出占比下降至16.3%,住房支出占比上升為33.9%,交通支出占比上升至17%,醫療保健、文教娛樂和個人保險支出占比達到26%。

服務消費與產業升級同步。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後,美、日、英、法等發達國家步入工業化中後期,金融、房地產、仲介服務、專利、版權、商標和設計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服務業發展迅速並逐漸成為三大產業中的主導。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時,日、英、意三國的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分別達到54.4%、60.9%、62%,成為三大產業中的龍頭老大。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服務消費成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不斷增長,從1962年的48%上升到1978年的53.52%。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消費結構進一步分化,服務類消費占比加速上升,逐步接近60%。

我國消費升級現趨勢居民消費轉向享受型

2001年,我國進入中低收入經濟體行列。2010年,我國步入中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對應國際規律看我國的消費情況,家庭消費規模已超過2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消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較低,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率為51.8%,居民消費占GDP比重為38%;消費結構轉型滯後,大部分國家都在中高收入實現服務引領,但我國服務消費仍低於非耐用品消費。然而,從微觀層面看,我國居民消費正從溫飽型向享受型升級,消費主體、消費物件、消費方式等均產生了新變化。

消費主體年輕化、多元化

消費主力逐步從70後轉移到80後、90後、00後。據相關資料估算,當前我國80後、90後、00後三代人口數約為5.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40%。隨著80後、90後成為主要勞動人口,他們逐漸成長為消費的主力軍。2015年淘寶資料顯示,28歲以下的用戶在淘寶交易額占比達到四成左右,人數占比超過一半。

老年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大陸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16.7%;65歲及以上老人占比10.8%。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達到35%。據研究機構預測,中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2020年將達到3.3萬億元。

母嬰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母嬰消費包括與孕婦、嬰童消費相關的衣食住行等消費品總和,全面二胎放開的背景下,母嬰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與京東聯合發佈的《2016中國母嬰產品消費趨勢報告》資料,全面二孩背景下,每年母嬰消費預計增加300億元。財經商業資料中心資料顯示,2015年母嬰行業規模已達2.3萬億元,預計到2018年母嬰行業規模將達到3.2萬億元。

消費物件智慧化、服務化

商品消費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不斷加深、物聯網的發展以及國家推進資訊消費戰略等微觀與宏觀因素,可穿戴設備、智慧家電、智慧健康產品等已經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2015年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達431億元,同比增長41.8%;2016年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達660億元,同比增長53.1%,市場規模和增速均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服務消費比重逐步上升。21世紀以來,城鄉居民消費中服務型消費趨勢明顯,服務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比重上升。基於2000年與2015年資料對比,城鄉居民在商品消費的代表——“食品”方面的支出由41.5%下降到35.6%,而在服務消費的代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由7.3%上升到13.3%。此外,城鄉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支出大幅上升,由2000年的11.7%上升到2015年的21.8%。

文化、旅遊、健康等服務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服務消費領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文化消費、旅遊消費、健康消費等領域迅速發展。文化消費具體包括文化娛樂演出消費、廣播傳媒影視消費、動漫遊戲消費、新聞消費等,電影行業的迅速發展便是文化消費等服務消費發展的一大代表。根據新華社披露的廣電總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1-2016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穩步增長。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2%;全年觀影人次13.72億,同比增長8.89%;全年新增銀幕9552塊,平均每天增長26塊,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銀幕總數已達4.12萬塊。

消費方式網路化、信用化

網路消費尤其是移動網路消費迅速增長。隨著互聯網滲透率不斷提高、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我國網路購物迅速發展。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資料監測報告》,2016年,我國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達到5億人,相比2015年的4.6億人,同比增長8.6%。2016年我國網路零售市場規模達53,288億元,同比增長39.1%。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9%,較2015年的12.7%,增幅提高了2.2%。2016年中國移動網購交易規模達到44,726億元,而2015年達20,184億元,同比增長121.6%。有資料可見,支付方式發生變化後,不論線上上還是線下購物,消費者都更願意使用手機支付,手機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信用消費更加普遍。金融機構短期消費信貸餘額保持高速增長,至2016年底達到4.93萬億元,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15%以上。截至2016年底,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住戶消費貸款達到25.1萬億元,較上年底增長32.2%。從傳統信用消費來看,信用卡消費穩步增長,2016年我國信用卡髮卡數量達4.7億張,人均持有0.31張。信用卡用戶中,線下刷信用卡消費,線上綁定信用卡支付,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支付方式。使用非銀行提供的消費金融服務的使用者達到13.3%。從互聯網信用消費來看,易觀資料顯示2016全年互聯網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3,625億元,同比增長201%。京東、蘇寧、支付寶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在信用消費方面進行頗多嘗試,支付寶消費信貸產品“螞蟻花唄”用戶目前超過一億人。

消費升級助力消費金融站上風口

從上述趨勢來看,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提升,居民消費規模會進一步擴大,消費者更加傾向選擇品質和價值更高的商品和服務,更加習慣使用網路消費和信用消費,這些都給消費金融帶來重大利好。

消費規模擴大帶動消費金融市場空間

我國消費規模將持續擴大,消費金融市場空間將不斷拓展。“十二五”期間我國消費總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根據支出法GDP計算,2011年至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年均增長10.7%,增速快於GDP年均名義增長1.2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世情國情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國際上,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總體呈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反觀國內,“三期疊加”陣痛持續加深,但我國將主動適應並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扎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促消費、擴內需”奠定堅實基礎。儘管我國經濟有所放緩,但消費市場增速仍有望保持世界領先水準,按照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為5.66萬億美元推算,到2020年我國最終消費有望超過9萬億美元,其中,居民最終消費增量約有2萬億美元。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的滲透率仍然處於較低水準,如果未來消費金融市場份額能夠提高1%,便是千億級市場,可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年輕消費主體信用消費接受程度提高

80後、90後成為社會消費主力,信用消費進一步被接受。80後消費特徵是追求高品質、追求便利與高效、有較強的品牌意識與品牌忠誠度。90後更加追求“自我”,消費特徵更傾向於追求獨特化與風格化。00後將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他們追求獨特,消費特徵主要取決於個人興趣。這些年輕世代對比其父輩、兄輩擁有更充裕的財富基礎,對比儲蓄更傾向於消費,更傾向於在衣食住行以外的領域進行非基礎性消費,更願意為自己的興趣和理想買單。隨著80後、90後日益成為勞動和消費的主力人群,我國居民消費觀念也正在發生著轉變,適度超前消費的理念正在被普遍接受。80後的主流消費觀念已從50後、60後的勤儉節約、量入而出轉換為追求物質享受、提倡超前消費。同時,90後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消費行為相對激進,對借貸消費的心理可接受度高。隨著消費主力轉向80後、90後甚至00後,超前消費、借貸消費觀念將進一步成為潮流。消費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消費觀念轉變,將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提供巨大支撐。

消費向服務化升級拓展消費金融場景

服務消費將創造更多消費金融應用領域。隨著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國內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消費需求正從衣食住行等生存型基本消費轉向智慧、服務等享受型消費,高端消費品、智慧家電、奢侈品、健身運動、健康醫療、教育培訓、海外旅遊等品質化、個性化商品和服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追捧。隨著我國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服務將超越非耐用消費品成為消費的最主要部分,在居民消費中占比將超過50%。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耐用消費品和服務消費需求增長,將有效帶動消費金融需求的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產品主要集中於汽車、數碼產品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消費場景,在旅遊、家裝、教育培訓等服務領域較為少見。未來,消費場景的拓展將為消費金融產品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信用卡等傳統個人金融服務尚存在一定的服務盲區,消費金融順勢補位,也可以有效釋放消費金融需求。

網路消費普及引領消費金融互聯網化

當前,我國網路消費,特別是移動端消費迅速普及。至2016年底,我國手機線民已達6.95億人,占線民數量的95.1%。移動支付崛起,使用者規模達到4.69億人,年增長率為31.2%。網路消費將助力消費金融迅速擴容。線上和移動終端的電商新消費模式以其獨特的便利、快捷,將激發更多大眾消費需求,金融需求也相應更大。電商系金融平臺在大資料積累、使用以及將互聯網消費者轉化為消費金融用戶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該類型企業擁有海量的使用者交易大資料積累,相比傳統金融機構可以更低成本、更準確地判斷消費者的風險水準,也可以基於資料採擷識別優質客戶,從而更加有效地獲得盈利。銀行系和產業系也在向線上發力,如工商銀行網上銀行可以選擇無抵押信用貸款,根據客戶信用情況授予額度。手機支付的迅速普及,使其成為提高移動端消費金融滲透率的重要方式,支付工具成為連接線上線下消費與消費金融的橋樑。線上消費金融產品規模持續高增長,消費金融“互聯網化”趨勢明顯,成為消費金融發展的新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