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9年前,他被伊利踢出局,後來讓他成功“復仇”變成乳業大王

在乳品行業, 牛根生算是有特殊經歷的大人物。

1998年, 當時身為伊利副總裁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 在此之前, 牛根生主管全國生產經營,

業績一直特別出色。

牛根生白手起家, 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 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6年之後, 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

牛根生, 1958年1月25日生於呼和浩特。 出生不久, 為生活所迫, 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

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 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 ”由養母撫養14年。 1978年參加工作, 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 從基層幹起, 直至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

1998年, 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 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 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

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也相當高,

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

一個普通工人得了重病, 牛根生第一個捐款;有段時間, 通勤車司機有事, 牛根生代勞, 一個新工人不認識牛根生, 一個勁地向別人誇獎牛根生:新來的胖司機態度真好, 讓他停哪就停哪;因為業績突出而獎了一筆錢可以買好車, 牛根生折合成4輛麵包車, 分給自己的直接部下。

鄭俊懷(原伊利董事長)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升, 而牛根生的戰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資源讓伊利超常規成長.但是, 鄭俊懷擔心, 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戰略思想發展, 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 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這時候, 鄭俊懷已經下決心讓牛根生出局。 當牛根生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

他已經很難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負了。

牛根生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 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 局勢岌岌可危。 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

前兩次, 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 牛根生收回了辭呈。

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 他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 對鄭俊懷說:“鄭大哥, 如果你想讓我離開, 我現在就正式辭職, 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 ”

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 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 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 對牛根生說:“你先回避一下, 我們討論後再做決定!”

牛根生一離開, 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 有我沒他!”

後來鄭俊懷找牛根生談話, 告訴牛根生:你不是想辭職嗎?那我免你的職。

我們採取一個過渡的方式, 公司安排你到一個大學進修, 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 一定要離開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 學習時間不能少於兩年。

事隔多年後, 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 他說:“我當時非常難受, 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 這是其中的一次, 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

與伊利風雨同舟了16載的牛根生就這樣離開了, 來到了北京大學, 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

牛根生在心裡如此告誡自己。 在北大進修的過程,

他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 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

士別三日, 當刮目相看, 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 經過在北大的沉澱與昇華, “蒙牛王朝”的宏偉藍圖在心底醞釀成熟。

牛根生從北大出來, 正好自己原來的那幫部下被伊利免職。 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 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闖出一條新路。

1999年1月, 蒙牛正式註冊成立, 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註冊資本金100萬, 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

蒙牛一成立, 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 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 他自己也不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是,老部下們義無反顧。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看板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

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看板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

牛根生知道,在市場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衝突,他將第一個目標定在了深圳。

蒙牛產品全部都是免費送給居民品嘗。結果,社區的居民一喝不錯,他們到超市的時候就會問,蒙牛的產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來。

依靠這招社區包圍超市,所有產品免費品嘗的策略,從1999年開始,蒙牛的產品快速進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場。

從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平均每年遞增速度超過40%,2001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7億元;蒙牛則以超過300%的速度翻番增長,2001年銷售收入突破7.24億元。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曆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於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乳製品企業。

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當時牛根生身價1.35億美元,中國富豪排行榜107位。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就在外界對牛根生的財富議論紛紛的時候,牛根生卻把自己的股份全部捐出,10億人民幣。2004年,創立“老牛基金會”。

正如牛根生曾經說過的,從無到有,是件激情的事;而從有到無再到有,心中反而更加平靜。

但是,老部下們義無反顧。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看板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

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看板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

牛根生知道,在市場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衝突,他將第一個目標定在了深圳。

蒙牛產品全部都是免費送給居民品嘗。結果,社區的居民一喝不錯,他們到超市的時候就會問,蒙牛的產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來。

依靠這招社區包圍超市,所有產品免費品嘗的策略,從1999年開始,蒙牛的產品快速進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場。

從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平均每年遞增速度超過40%,2001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7億元;蒙牛則以超過300%的速度翻番增長,2001年銷售收入突破7.24億元。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曆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於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乳製品企業。

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當時牛根生身價1.35億美元,中國富豪排行榜107位。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就在外界對牛根生的財富議論紛紛的時候,牛根生卻把自己的股份全部捐出,10億人民幣。2004年,創立“老牛基金會”。

正如牛根生曾經說過的,從無到有,是件激情的事;而從有到無再到有,心中反而更加平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