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遠宦帖》,看草書的“斷”與“連”

古人雲“筆筆斷而筆筆連”方為妙境, 這是古人對草書用筆的描寫, 比如還有筆斷意連等等。 草書作為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連與斷方能體現草法的節奏、氣勢、氣韻等, “斷”與“連”是草書用筆上難點之一。

本文以王羲之《遠宦帖》為例, 談談草書用筆的“斷與連”......

《遠宦帖》圖1

又稱《省別帖》, 紙本。

縱24.8cm, 橫21.3cm, 6行, 53字草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為王羲之晚年所作, 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品, 《遠宦帖》用筆細膩豐富, 動作節奏鮮明, 幾乎在每一線條內都有明顯的折頓提按, 線形棱角突出, 塊面效果強烈, 用筆的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晰,

體現了王羲之草書線條的豐富性——用筆中的圓轉、方折、連帶、割斷、輕重、提按等對立因素在起筆、收筆、運筆過程中的運用與變化。 其次, 結構與章法方面的大小錯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 也增加了字勢的運動感, 顯得虛活靈動, 生機盎然。 王字筆法的豐富多變由此可見一斑。

《遠宦帖》中的連接方式有實連、虛連、搭連和綜合連四種。

實連

圖2

“省別”作為開篇之詞, 用筆厚重, 連綴緊密。 “省”(圖2)字的長撇筆道寬大, 有明顯的弧度, 與“別”字收筆的外轉圓弧線相對應, 二字之間的連接線則取短直之勢, 避免了弧形線的重複。

虛連

圖3

虛連, 有連接橫畫和連接點畫兩種。

連接橫畫。 “救命”(圖3)二字線條圓勁, 懷素《自敘帖》的用筆法則似從此出。

“救”字收筆左向翻轉處, 有明顯的停頓意識, 折點明顯。 二字之間的連接呈較大的左弧線, 筆勢舒緩自在。

圖4

“子亦”(圖4)二字的連接線則由細而粗, 直至“亦”字結構線, 過渡自然。

圖5

連接點畫。 “足下”(圖5)二字以點片狀線條造型為主, 連綴緊密。 “足”字收筆後隨即接連“下”字上點(取草法)。

搭連

圖6

有連接點畫和連接橫畫兩種。

連接點畫。 兩組“足下”(圖6)用筆大同小異, 只是線形有別。 “足”字收筆左下帶鋒, 引出“下”字首點。

圖7

與此幅作品字形多橫向發展所不同的是, “情至”(圖7)二字取縱向長形, 二字內部也多取斷勢。

圖8

“兼懷”(圖8)二字用筆多鋪毫, 橫畫勢平, 有隸書意味。 “兼”字收筆左下帶出長三角形狀。

圖9

圖10

連接橫畫。 有“小大”(圖9)、“疾篤”(圖10)兩組。 “小”字收筆幾乎連到“大”字起筆處。

“疾”字收筆卻極致短小, 但與“篤”字起筆的明顯搭連, 使二字相互呼應。 需要注意的是此二字的橫畫皆呈明顯的下凹之勢。

綜合連

圖11

前兩組綜合連皆為連續的搭連形式。 “念足下懸”(圖11)的行軸線整體左斜, 前三字之間的收筆、起筆皆有含蓄的鋒向指引, “下”與“懸”之間的呼應更加明顯, 尤其是“懸”字起筆, 為了彼此的照應, 其起筆走向一變而為右下斜勢。

圖12

“粗平安”(圖12)作為一個字組, 連綴緊密, “粗”、“平”二字的收筆皆有微小的出鋒, 以求彼此呼應。

圖13

“並數問不”(圖13)為搭連和虛連組合, “並數”二字中“並”字收筆與“數”字起筆可連為一條明顯的直線, 只是中間虛掉而已。 “數”字收筆帶出短而勁健的呼應線與“問”字起筆相連。 末二字雖距離較遠,

但“不”字首點右下斜向與“問”字內在相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