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民銀行處罰5家支付公司,今年累計遭罰近40次,附全表!

支付百科今日訊,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公佈多則行政處罰資訊, 訊付(環迅支付)、上海紐斯達、上海億付、匯付、快錢等機構被點名處罰。

不到20天時間內上海分行對協力廠商支付公司已經開了8張罰單。 在這些罰單中, 不乏有機構因屢次違規被多次“點名”。 其中, 富友支付被央行處罰的次數增至四次, 上海德頤被罰次數也增至三次。 根據支付百科統計, 2017年8個月以來協力廠商持牌支付機構遭受處罰近40次左右(後附全表)。

一、迅付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環迅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 央行沒收其違法所得人民幣285696.89元, 並處以罰款人民幣150萬元, 共計1785696.89元(178萬多), 作出行政處罰日期為8月18日。

支付百科查詢, 環迅支付於2008年7月14日註冊, 是行業老牌支付公司, 支付業務範圍包括互聯網支付(全國)、行動電話支付(全國)、固定電話支付(全國)、銀行卡收單(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天津市), 2016年5月成功續展。

二、上海紐斯達科技有限公司, 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 造處罰3萬元。 紐斯達科技是一家多用途預付卡公司, 牌照業務類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三、上海億付數位技術有限公司, 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 造處罰2萬元。

上海億付數位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16日, 是一家以數位電視支付為核心的資訊服務企業, 支付牌照業務類型:數位電視支付。

四、上海匯付資料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匯付天下)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罰款6萬元。

官方資料顯示, 匯付天下成立於2007年7月, 註冊資本10000萬元, 是行業老牌支付公司, 行業第一梯隊, 目前總投資額超過20億元, 2016年支付交易額超過2萬億元。 2016年8月匯付天下的支付牌照成功續展, 其牌照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全國)、行動電話支付(全國)、固定電話支付(全國)、銀行卡收單(部分省市)。

五、快錢支付清算資訊有限公司(簡稱"快錢")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罰款6萬元。

頻發罰單收緊牌照

在眾多的違規原因中, 違反反洗錢規定是重災區之一。

近年來電信網路詐騙等犯罪團夥利用協力廠商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案件的頻繁發生, 導致了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因此被屢屢處罰。 據不完全統計, 自央行發牌以來, 對於反洗錢違規行為開出的罰單已有不下20張, 翼支付、杉德支付、嘉聯支付和盛付通支付等機構都曾因此吃罰。

此外, 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因涉及虛假商戶入網、收單業務違規、“二清”等受罰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例如2016年通聯支付、銀聯商務就因為銀行卡收單業務中存在嚴重違規行為而被央行開出千萬罰單;被央行開出最高罰單的易寶支付則是因為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 此次被罰和“二清”亂象密切相關。

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違規不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草莽時代的舊習氣沒有徹底清除,

導致二清、虛假商戶等情況延續至今;二是銀行卡收單利潤正在逐漸降低, 機構為追求利潤而“頂風作案”。

謝司、樊司均表態:嚴管成為常態

事實上, 央行此前就為了規範協力廠商支付行業亂象, 對銀行卡收單業務不斷加強整治力度, 並對資金二清違規行為及虛假商戶等現象進行監管。 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謝眾近期表示, 已清理無牌違規支付公司215家。 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 將繼續把“能進能出”作為市場監管常態, 加大市場退出力度。

一邊是將犯了錯的企業開具罰單、吊銷牌照, 另一邊是斬斷了新設支付機構的口子, 嚴監管已成為央行對協力廠商支付行業監管的主基調。

2016年10月13日,人民銀行及各部委共同印發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在內的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方案,明確了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的具體的整治重點與內容。

在此次《實施方案》中,將排查梳理無證機構名單及相關資訊。同時,根據無證機構業務規模、社會危害程度、違法違規性質和情節輕重分類施策。

對於業務量小、社會危害程度輕、能夠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行動的無證機構,可給予整改期,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取締;對於業務規模較大、存在資金風險隱患、不配合監管部門行動的無證機構,依法取締。

採取集中曝光和處理的方式,整治一批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非法開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典型無證機構,發揮震懾作用,維護市場秩序。

更為重要的是,《實施方案》指出,一般不再受理新機構設立申請。

央行網站資訊顯示,截至2017年7月,央行穩妥開展四批支付機構業務續展,共197家機構提交續展申請,監管層對10家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構不予續展,在續展過程中對10家機構實現合併。合併完成後,持證機構總數將由271家調減至247家。

附:2017年支付機構違規處罰一覽表

文:支付百科,作者:劉科長

嚴監管已成為央行對協力廠商支付行業監管的主基調。

2016年10月13日,人民銀行及各部委共同印發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在內的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方案,明確了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的具體的整治重點與內容。

在此次《實施方案》中,將排查梳理無證機構名單及相關資訊。同時,根據無證機構業務規模、社會危害程度、違法違規性質和情節輕重分類施策。

對於業務量小、社會危害程度輕、能夠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行動的無證機構,可給予整改期,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取締;對於業務規模較大、存在資金風險隱患、不配合監管部門行動的無證機構,依法取締。

採取集中曝光和處理的方式,整治一批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非法開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典型無證機構,發揮震懾作用,維護市場秩序。

更為重要的是,《實施方案》指出,一般不再受理新機構設立申請。

央行網站資訊顯示,截至2017年7月,央行穩妥開展四批支付機構業務續展,共197家機構提交續展申請,監管層對10家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構不予續展,在續展過程中對10家機構實現合併。合併完成後,持證機構總數將由271家調減至247家。

附:2017年支付機構違規處罰一覽表

文:支付百科,作者:劉科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