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尋寶」大開眼界!百年前的化學、地理教材你見過嗎?他們家有!

你有一個, 怎樣的老爸?

像朋友一樣相處?

常常給你帶來歡笑?

還是他偶爾實力坑娃?

但更多的是你和他的暖心瞬間吧~

在青羊,

今年九歲的陳世哲有一位喜愛舞文弄墨的老爸

耳濡目染

跟老爸一樣

陳世哲一不小心也就愛上了書法

家裡的書房

溜龍飛鳳舞字畫齊整排開

像是辦了場別開生面的書畫展覽

有自己創作的作品

也有老爸撰寫的書法

“寫字嘛, 當然要有范兒”

“哎呀, 隨便寫的”

大家都把陳世哲的老爸叫做老陳

自然而然陳世哲也就被叫成小陳

在他們家裡

一支筆 兩張紙 三本手抄本殘冊

卻是串起了陳家六代人從晚清到當下的百年滄桑故事

一代代延續著家訓故事和文化傳承

不僅老陳小陳習得一手好字

家族六代 人人愛好書法

六代人在書法領域人人頗有建樹

這樣的傳承 不禁讓人好奇

該是怎樣的優良家風才能鑄就這般書香世家?

小板凳搭好 零食準備起

聽老陳為我們講述家族代代傳承的

shu

xiang

qing

老陳的傳家寶

●老陳、小陳的家風故事, 先從三本歷經百年、代代相傳的傳家寶說起。

●在老陳的眼中, 這件傳家寶是寶貝得不能再寶貝的物件, 來自其曾祖父的墨蹟:毛筆手抄本教材《博物問答—植物學》、《化學》、《地理》。 三本書冊, 老陳平時保管得小心翼翼。 書冊背後的故事, 從祖父到父輩, 再到小陳, 六代人代代相傳,

口口相授。

●老陳的高祖父陳一龍, 字見田、號海生, 晚清秀才。 早年開館授徒, 後任大竹縣第一高等小學(現中學名校大竹中學)教員。 老陳的高祖父承習傳統文化, 工書法、善撰對、喜集聯、精竹雕和漆工小製作。 生前手抄教案、教材、聯集多冊, 分留三子家。

●都說人如其字。 老陳聽自己的父輩講, 其高祖父一生清廉育人, 堅守耕讀為本, 勤孝傳家, 誠善待人。 雖無遺產, 而人品藏其物是世代的傳家寶。 受其影響, 其後人皆善書法, 代代相傳。 老陳從父輩那裡瞭解到, 曾祖父、祖父均有一手好書法, 因歷史原因, 遺憾未能留下手跡。

●更讓老陳有些遺憾的是, 歷經百年滄桑, 開枝散葉的老陳家, 僅剩他家這一脈的三冊殘本。 不過, 老陳也感欣慰,

高祖父的傳家寶滋潤著老陳家一代又一代人, 後人皆沉浸于書法的那份寧靜之中, 通過對法貼的一遍遍練習, 淨心、淨目, 修身養性, 懂教養、有風骨、守規矩。

老陳的故事

●如今已是一位9歲孩子父親的老陳, 提到自己的父親, 心裡卻總有一個忘不掉的結。

●老陳年幼時, 逢年過節父親就會帶著他一起在場鎮上支起一個攤子寫寫春聯, 或多或少收個街坊四鄰三五文錢補貼家用。 七歲春節那年, 老陳跟隨父親將寫好的上百幅對子帶到街上售賣, 臨近尾聲, 一幅對子和橫批卻怎麼也對仗不上。 “上下聯寫的寄語平安幸福的美好嚮往, 橫批卻是不搭調的‘六畜興旺’。 當時自己明知道不搭配, 卻因為自己不會提筆書寫, 就這樣‘蒙混’賣給了不識字的鄉鄰。

”這件事後來被父親知道, 老陳免不了被父親教訓一頓。

●正是因為一次“春聯”事件, 讓自己狠狠地被父親揍了一頓, 也讓自己這一生發生了轉變:真正觸動自己接觸書法, 走進書法, 悟出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2011年, 老陳從部隊轉業到青羊區商務局工作, 老陳家的家風也從大竹搬到了成都, 搬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老陳的延續

●老陳家的家風傳承, 自然而然地延續到兒子小陳這一脈。

●今年不到十歲的小陳, 書法造詣卻是少年得志。 小小年紀已經達到書法七級, 並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各類書法比賽大獎。 從小耳濡目染, 家學的薰陶, 也讓小陳對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裡, 小傢伙既有同齡人的活潑,

又有異於同齡人的一份沉靜和執著。

●老陳對小陳的教育, 宣導潛移默化。 客廳、飯廳、書房、牆壁上, 更多是父子兩人的親筆作品, 盡力營造一種濃厚的藝術氣息。 書法切磋, 已經成為老陳與小陳兩父子交流的常見方式。 耳濡目染的家訓文化, 也讓小陳淬煉而成堅強獨立的性格。

在老陳看來, 書法不僅是一種藝術, 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小陳看來, 書法不僅是一種愛好, 更是一種交流方式。

家是濃縮的國, 國是放大的家, 兩者休戚與共。

也許, 老陳家的家風,

早在百年前就從這剛中帶柔的書法中流淌出來了。

而老陳家的每個人,

也早就成為了擁有寧靜心境, 淡薄心志,

黑白分明的“大師”了吧。

#你們家有什麼家風?#

文末留言告訴青羊君

文末留言告訴青羊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