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書法寫得最好的道士!

倪瓚評謂:“本朝道品第一。 ”

此乃何許人也?

張雨(1283~1350), 元代詩文家、詞曲家、書畫家、茅山派道士。 舊名張澤之, 又名張嗣真;字伯雨, 號貞居之,

又號句曲外史。 錢塘(浙江杭州)人。 博學多聞, 善談名理。 詩文、詩文、書法、繪畫, 清新流麗, 有晉、唐遺意。 曾從虞集受學, 詩才清麗。 年二十棄家為道士, 居茅山, 道名嗣真, 道號貞真子, 又自號句曲外史。 師事茅山宗師許道杞弟子周大靜, 後師事玄教高道王壽衍, 居杭州開元宮, 與當時文士如楊維楨、張小山、馬昂夫、仇山村、班彥功等均有唱和往來。 傳世書跡有《台仙閣記》卷(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題畫二詩》卷(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著有詩集《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

張雨詩文書畫在元代都很有影響, 且名重一時, 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 後在趙氏指點下上追李邕, 並旁涉懷素、米芾。

袁華評謂:“貞居先生清詩妙墨, 飄飄自然有一種仙氣, 信非沉俗中人也。 ”他是趙氏門牆中能夠自成一種風氣的代表。

皇慶元年(1312), 30歲登茅山(江蘇句容縣句曲山), 受《大洞經》, 豁然有悟, 並從王壽衍真人入杭州開元宮。

在杭州, 張雨得以拜見回吳興為先人立碑的趙孟頫, 並侍趙孟頫學書。

1313年, 張雨又隨王真人入覲大都, 以詩風清麗名震京華, 與在京的趙孟頫、楊載、虞集、范槨等友善, 並拜在虞集門下。 不久, 張雨父卒, 在回杭州守廬三年後, 辭去杭州福真觀主持,

隨茅山四十五代宗師劉大彬至茅山學道, 曾主修《茅山志》。

張雨《自書雜詩冊》(選頁)粉花箋 至正五年(1345年)23.7×15.3cm×24 上海博物館藏

六十歲時他脫去道袍, 埋葬冠劍, 還其儒身, 隱居杭州, 時往來于三吳, 與楊維楨、黃公望、倪瓚、俞和等文士交遊酬唱。 其中受楊維楨影響, 思想與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貪圖“一刻春無價”,耽溺酒色,尋歡作樂,晚年的詩風、書風都有朝放縱、恣肆發展的傾向。存世書跡有《山居即事詩帖》、《登南峰詩》、《雜詩卷》等。

張雨《跋褚遂良摹蘭亭序卷》紙本 24.3×70.3cm 大德八年(130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思想與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貪圖“一刻春無價”,耽溺酒色,尋歡作樂,晚年的詩風、書風都有朝放縱、恣肆發展的傾向。存世書跡有《山居即事詩帖》、《登南峰詩》、《雜詩卷》等。

張雨《跋褚遂良摹蘭亭序卷》紙本 24.3×70.3cm 大德八年(130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