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只用了170萬,卻拍出了今年最驚喜的港產片

時至今日, 再沒有人質疑「港片沒落」這四個字。

因為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香港2016年一整年的票房僅17億, 還不到《戰狼2》的一半, 怎麼可能支撐得了整個電影產業?

但「港片沒落」不等於「港片已死」。

哪怕投資再小, 也依然不乏出色的作品。

魚叔今天要說的這部, 就是今年最不可錯過的港產片——

一念無明

這部成本170萬人民幣, 拍攝僅16天的港片, 獲得了今年香港金像獎八項提名。

三位主演, 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 全都零片酬出演。

但零片酬換一個獎, 一點不虧!

余文樂憑藉此片, 拿下第一個金像獎影帝提名。

曾志偉, 直接拿下金像獎最佳男配。

而金燕玲, 則拿下金馬金像兩個最佳女配。

儘管本片在今年內地上映的時候, 票房慘澹, 但口碑不俗。

豆瓣7.9, 已經是今年評分最高的香港電影了。

如今, 幾乎所有優秀的香港導演都已經北上。

這反而使香港成了那些留守的新導演拿來練手的好平臺。

「一念無明」是佛家語, 導演想借此表達人生的虛妄。

人因為自我的局限性, 始終不能看清真相, 盲目而執著,

在生命中不斷互相傷害。

本片的英文名就直白多了, 「Mad World」。

主角是一個患有躁郁症的青年, 但片名為什麼不是“A Mad Man”, 而是“Mad world”的呢?

這個問題魚叔先擺在這裡。

對有些人而言, 這部電影“不好消化”, 簡單講, 看完之後, 心裡堵得慌。

所以這裡有幾個觀影注意事項:

1.心情不好,

別看

2.陰雨綿綿, 別看

3.密閉空間, 別看

不過, 魚叔仍舊捧著我被電影擊碎的小心心, 誠懇的對你說, 這部真的真的值得一看。

故事發生在香港, 一個樓擠著樓, 人踩著人的城市, 生活壓力極大。

自殺新聞成了電視上的常客。

余文樂飾演的主人公阿東, 患有躁鬱症。

因為失手殺掉了生病的母親,被強制醫療一年。

阿東的母親,久病在床,失去了自理能力。

但她性情爆烈,琢磨不定,前一秒還在微笑,下一秒就失控得亂砸東西。

連阿東請來的幫傭也被她弄傷。

阿東並非沒有其他親人。

只是,弟弟去了美國再也沒回來看過母親,而父親每個月只留下一筆錢就離開。

他一個人扛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盡心盡力。

但母親非但不體諒他,還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他的身上。

即使這樣,他也沒想過把母親送進敬老院。

甚至當一直恩愛的未婚妻提出這個意向時,阿東憤怒地甩了她一耳光。

母親臥病在床,陰晴不定,所有人都看得出這是個負擔。

父親選擇逃避,受父母偏愛的弟弟也選擇逃避。

只剩阿東,一個還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強撐著。

撐到最後的結果是,他終於崩潰了。

在一次給母親洗澡時,阿東被極其不配合的母親激怒,失手殺了她。

這裡不得不提到母親的扮演者,臺灣實力演員金燕玲,簡直是演技爆炸。

別說阿東了,正常人都能被她逼瘋。

魚叔隔著螢幕就想掐死她幾百回了。

她把一個神經質的母親,演的活靈活現。

劇烈的情緒變化,在她身上自如的展現。

更厲害的是,她的戲份只用了一天時間完成,卻獲得了金馬獎和金像獎雙料最佳女配。

其實這已經是金燕玲捧回的第四座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獎盃了。

說回電影。

因為患有躁郁症,阿東被判強制醫療一年,也就是在精神病院關一年。

一年後,阿東出院了。接他的人是父親。

父親多年的缺席,讓兩個人的關係生疏,氣氛一度異常尷尬。

阿東沒辦法原諒小時候父親對弟弟的偏愛,和成年後父親對家庭責任的逃避。

父親內心愧疚。

出院的阿東,想儘快回歸社會。

他保持積極的心態,跑步運動,重新恢復社交。

然而,參加同事的婚禮,被偷拍,被議論。

他四處投簡歷,想要重新恢復工作,得到的全是不言而喻的拒絕。

他滿心歡喜地找回未婚妻,未婚妻卻帶他進入教會,聲討阿東給她帶來的傷害。

當眾揭開他的傷疤,以神的名義寬恕他,祈求上帝洗滌他的罪惡靈魂。

不堪忍受的阿東,沖進超市狂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的成分可以緩解抑鬱哦)

他害怕自己失控,努力平復情緒。

可圍觀的人,不明所以,紛紛用手機拍攝,上傳網路。

而平常來往的鄰居,也沒有上前幫忙,看了兩眼,默默走開。

視頻被瘋傳到網路,阿東被人肉搜索,甚至上了電視新聞。

這下,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一年前轟動全國的精神病弑母案的主角。

領居們在樓道堵住阿東的父親,“禮貌地建議”他們搬家。

精神病,是阿東身上撕不掉的標籤,而“弑母”把這個標籤染得血紅。

每一個人都隔著這個猩紅的標籤看阿東,有色眼鏡下,阿東變得怪異而可怕。

可是,他出院後真的做過什麼出格的事嗎?或傷害過任何人嗎?

沒有。

他甚至比大多數所謂的“正常人”都積極,都隱忍。

唯一能挑得出毛病的就是狂吃巧克力吧。

但,沒偷沒搶沒吃吐,憑什麼說他是神經病?

最終阿東被壓垮,病情加重,鬱鬱寡歡。

這一次曾經拋下妻子的父親,意外地沒有逃跑。

多年情感上的隔閡和對“躁鬱症”的完全不瞭解,讓他對兒子小心翼翼。

不好意思開口和兒子聊天,跑到書店找關於兒子職業的小說。

參加精神病家屬互助會。

不分白天黑夜地瞭解精神病的相關知識。

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

不想處理的,就撒手不管,放在一旁,眼不見為淨。

然後給自己找幾十個藉口,說自己沒錯。

但是,這一次,他不想逃避了。

儘管這一次他比任何時候都有理由逃避。

鄰居要求他們搬家,他沒有妥協,反問道:他有哪裡妨礙到你們了嗎?

他向在美國發展的小兒子求助,這個小時候受盡父母偏愛的兒子,卻只想著用錢打發。

連互助會裡的人,都善意的告訴他,如果他想放棄,可以把阿東重新送回精神病院。

可是這一次他選擇站在兒子身邊。

他不懂的,去學,他曾缺席的,努力彌補。

他像當初阿東不肯放棄母親時那樣,不放棄阿東。

導演巧妙地將阿東照顧母親,與父親照顧阿東,這兩條線交叉進行。

邏輯上存在因果關係,而內容上也是能夠相互映照的。

其實我們不難推測,阿東的母親,除了身體的疾病外,精神上也有問題。

母子這條線,主要圍繞精神病患的家庭內部矛盾。

而父子這條線,著重於勾勒外界給精神病患者施加的外部壓力。

兩條線,展現了精神病家庭所面臨的“內憂外患”。

對於精神病患自己來說,這絕症更難受。

不會致死,卻讓人生不如死。

而由於“精神病”症狀的特殊性,家中有一個人病倒,等於給整個家庭判無期徒刑。

因為對抗“精神疾病”,從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更何況,這個社會並不友好。

電影的開頭,父親去接阿東時,聽見有人安慰病人說:

外面的人都瘋了,

留你在這裡,是保護你。

這是一句托詞,也是一句真話。

這一句也點明了片名的含義,Mad World。

對於在偏見旋渦中心的人來說,醫院的高牆之外,更加瘋狂和危險。

阿東,這個想要回歸社會也有能力回歸社會的躁郁症患者,成了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現代社會裡衣冠楚楚的牛鬼蛇神。

可悲的是,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根據香港真實新聞案件改編。

人都會生病,無非是身體上的疾病或是心理上的。

感冒的人可以帶著口罩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精神上的感冒,憑什麼就低人一等?

病患作為弱勢群體,理應受到更多的照顧和關愛。

可是精神病患,卻反而因此受到更多的責難。

就算他已經被醫學界認定可以回歸社會,就算他沒有影響過任何人。

阿東有個好朋友,是個小男孩,經常背著媽媽跟阿東玩。

當他和阿東在天臺上種的蔬果都死掉的時候,阿東說:這裡的環境不適合他們。

小男孩回答:那我們就將這裡變得適合他們。

當“精神病患”在社會中遭受歧視,境遇窘迫,要做的就是改變這個不健康的社會環境。

當社會不再病態,每一個人才能擁有生而為人的尊嚴和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患有躁鬱症。

因為失手殺掉了生病的母親,被強制醫療一年。

阿東的母親,久病在床,失去了自理能力。

但她性情爆烈,琢磨不定,前一秒還在微笑,下一秒就失控得亂砸東西。

連阿東請來的幫傭也被她弄傷。

阿東並非沒有其他親人。

只是,弟弟去了美國再也沒回來看過母親,而父親每個月只留下一筆錢就離開。

他一個人扛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盡心盡力。

但母親非但不體諒他,還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他的身上。

即使這樣,他也沒想過把母親送進敬老院。

甚至當一直恩愛的未婚妻提出這個意向時,阿東憤怒地甩了她一耳光。

母親臥病在床,陰晴不定,所有人都看得出這是個負擔。

父親選擇逃避,受父母偏愛的弟弟也選擇逃避。

只剩阿東,一個還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強撐著。

撐到最後的結果是,他終於崩潰了。

在一次給母親洗澡時,阿東被極其不配合的母親激怒,失手殺了她。

這裡不得不提到母親的扮演者,臺灣實力演員金燕玲,簡直是演技爆炸。

別說阿東了,正常人都能被她逼瘋。

魚叔隔著螢幕就想掐死她幾百回了。

她把一個神經質的母親,演的活靈活現。

劇烈的情緒變化,在她身上自如的展現。

更厲害的是,她的戲份只用了一天時間完成,卻獲得了金馬獎和金像獎雙料最佳女配。

其實這已經是金燕玲捧回的第四座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獎盃了。

說回電影。

因為患有躁郁症,阿東被判強制醫療一年,也就是在精神病院關一年。

一年後,阿東出院了。接他的人是父親。

父親多年的缺席,讓兩個人的關係生疏,氣氛一度異常尷尬。

阿東沒辦法原諒小時候父親對弟弟的偏愛,和成年後父親對家庭責任的逃避。

父親內心愧疚。

出院的阿東,想儘快回歸社會。

他保持積極的心態,跑步運動,重新恢復社交。

然而,參加同事的婚禮,被偷拍,被議論。

他四處投簡歷,想要重新恢復工作,得到的全是不言而喻的拒絕。

他滿心歡喜地找回未婚妻,未婚妻卻帶他進入教會,聲討阿東給她帶來的傷害。

當眾揭開他的傷疤,以神的名義寬恕他,祈求上帝洗滌他的罪惡靈魂。

不堪忍受的阿東,沖進超市狂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的成分可以緩解抑鬱哦)

他害怕自己失控,努力平復情緒。

可圍觀的人,不明所以,紛紛用手機拍攝,上傳網路。

而平常來往的鄰居,也沒有上前幫忙,看了兩眼,默默走開。

視頻被瘋傳到網路,阿東被人肉搜索,甚至上了電視新聞。

這下,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一年前轟動全國的精神病弑母案的主角。

領居們在樓道堵住阿東的父親,“禮貌地建議”他們搬家。

精神病,是阿東身上撕不掉的標籤,而“弑母”把這個標籤染得血紅。

每一個人都隔著這個猩紅的標籤看阿東,有色眼鏡下,阿東變得怪異而可怕。

可是,他出院後真的做過什麼出格的事嗎?或傷害過任何人嗎?

沒有。

他甚至比大多數所謂的“正常人”都積極,都隱忍。

唯一能挑得出毛病的就是狂吃巧克力吧。

但,沒偷沒搶沒吃吐,憑什麼說他是神經病?

最終阿東被壓垮,病情加重,鬱鬱寡歡。

這一次曾經拋下妻子的父親,意外地沒有逃跑。

多年情感上的隔閡和對“躁鬱症”的完全不瞭解,讓他對兒子小心翼翼。

不好意思開口和兒子聊天,跑到書店找關於兒子職業的小說。

參加精神病家屬互助會。

不分白天黑夜地瞭解精神病的相關知識。

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

不想處理的,就撒手不管,放在一旁,眼不見為淨。

然後給自己找幾十個藉口,說自己沒錯。

但是,這一次,他不想逃避了。

儘管這一次他比任何時候都有理由逃避。

鄰居要求他們搬家,他沒有妥協,反問道:他有哪裡妨礙到你們了嗎?

他向在美國發展的小兒子求助,這個小時候受盡父母偏愛的兒子,卻只想著用錢打發。

連互助會裡的人,都善意的告訴他,如果他想放棄,可以把阿東重新送回精神病院。

可是這一次他選擇站在兒子身邊。

他不懂的,去學,他曾缺席的,努力彌補。

他像當初阿東不肯放棄母親時那樣,不放棄阿東。

導演巧妙地將阿東照顧母親,與父親照顧阿東,這兩條線交叉進行。

邏輯上存在因果關係,而內容上也是能夠相互映照的。

其實我們不難推測,阿東的母親,除了身體的疾病外,精神上也有問題。

母子這條線,主要圍繞精神病患的家庭內部矛盾。

而父子這條線,著重於勾勒外界給精神病患者施加的外部壓力。

兩條線,展現了精神病家庭所面臨的“內憂外患”。

對於精神病患自己來說,這絕症更難受。

不會致死,卻讓人生不如死。

而由於“精神病”症狀的特殊性,家中有一個人病倒,等於給整個家庭判無期徒刑。

因為對抗“精神疾病”,從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更何況,這個社會並不友好。

電影的開頭,父親去接阿東時,聽見有人安慰病人說:

外面的人都瘋了,

留你在這裡,是保護你。

這是一句托詞,也是一句真話。

這一句也點明了片名的含義,Mad World。

對於在偏見旋渦中心的人來說,醫院的高牆之外,更加瘋狂和危險。

阿東,這個想要回歸社會也有能力回歸社會的躁郁症患者,成了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現代社會裡衣冠楚楚的牛鬼蛇神。

可悲的是,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根據香港真實新聞案件改編。

人都會生病,無非是身體上的疾病或是心理上的。

感冒的人可以帶著口罩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精神上的感冒,憑什麼就低人一等?

病患作為弱勢群體,理應受到更多的照顧和關愛。

可是精神病患,卻反而因此受到更多的責難。

就算他已經被醫學界認定可以回歸社會,就算他沒有影響過任何人。

阿東有個好朋友,是個小男孩,經常背著媽媽跟阿東玩。

當他和阿東在天臺上種的蔬果都死掉的時候,阿東說:這裡的環境不適合他們。

小男孩回答:那我們就將這裡變得適合他們。

當“精神病患”在社會中遭受歧視,境遇窘迫,要做的就是改變這個不健康的社會環境。

當社會不再病態,每一個人才能擁有生而為人的尊嚴和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