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伊拉克進攻科威特竟是因為這個原因(海灣戰爭)

人們很難理解, 在伊拉克同伊朗長達8年的戰爭期間, 科威特不僅始終站在伊拉克這一邊, 成為其政治上的盟友, 而且在經濟上鼎力相助, 慷慨解囊150億美元之多。 這兩個阿拉伯國家可謂患難同舟, 休戚與共。 但是, 兩伊戰爭結束後不久, 伊拉克即同科威特反目成仇, 最後竟然大興干戈, 出動大軍佔領了整個科威特, 這究竟是為什麼?

掠奪財富, 轉嫁國內經濟危機

歷時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使伊拉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戰後它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 兩伊戰爭不僅給伊拉克造成幾千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而且使伊拉克的石油設備遭到破壞, 石油產量銳減, 石油收入竟不及戰前的五分之一。 8年戰爭使伊拉克不僅外匯儲備耗盡, 而且債臺高築, 據估計外債總數在800-1000億美元之間, 其中欠科威特120億美元。

戰爭結束後, 大批軍人轉業使失業率增加, 工人的工資雖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但不能抵消物價上漲幅度, 普通老百姓不滿情緒日益增長, 阿拉伯社會復興党的威信有所下降。

為擺脫國內經濟和財政困難, 伊拉克在振興經濟無門的情況下, 便把目光投向了海灣鄰國。 彼時科威特是世界首富之一, 國家各種外匯儲備800多億美元, 海外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 石油年收入近100億美元。

奪取領土, 改善海灣戰略態勢

伊拉克號稱海灣強國, 海岸線只有50多公里, 唯一的出海水路——阿拉伯河的主權還與伊朗有爭議。 伊拉克的海上石油出口(這是伊拉克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和海軍行動受到科威特兩個島嶼——布比延島和沃爾拜島的制約, 因而伊對科一直懷有領土野心, 多次提出租借上述兩島99年的要求。

科威特戰略地位得天獨厚。 海灣地區因為石油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工業重鎮和石油輸出港, 如沙特朱拜勒、巴林島、卡達的烏姆賽義德, 伊朗的霍梅尼港, 都在距科半徑約150-500公里範圍內。 伊佔據科意味著佔據了世界石油生產、運輸中樞的戰略地位。

如果繼續向東南發展, 控制了霍爾木茲海峽南岸的哈薩卡角, 它就真正掌握了關啟海灣大門的鑰匙。

控制石油資源, 提高國際地位

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世界著名的產油大國, 他們的石油儲、產、銷均位居世界前列。 石油是伊拉克與西方國家鬥爭的武器。

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儲量約占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的10%, 對世界石油生產和油價並不具有決定性的發言權。 但是, 如果它擁有了科威特的石油資源, 就意味著伊拉克掌握了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的20%, 屆時, 它將成為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儲油大國。 如果進一步控制了沙特和阿聯酋, 世界油庫的65%將掌握在薩達姆手裡, 西方工業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將聽命於伊拉克的擺佈。

綜上所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根本目的是為了攫取科威特的豐富石油資源和巨額財富,奪占有利的戰略地位,進行領土擴張;同時通過佔領科威特,敲山震虎,威懾其他海灣國家,迫使它們臣服,從而增強伊拉克在海灣、進而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

綜上所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根本目的是為了攫取科威特的豐富石油資源和巨額財富,奪占有利的戰略地位,進行領土擴張;同時通過佔領科威特,敲山震虎,威懾其他海灣國家,迫使它們臣服,從而增強伊拉克在海灣、進而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