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籀園講壇|戰爭、人性、創傷和救贖

【籀園講壇】第1000期 名家系列

主題:

紀念抗戰勝利72周年專題活動——戰爭、人性、創傷和救贖 - 張翎新作《勞燕》分享會

嘉賓:

張 翎 著名華裔女作家

謝有順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

魯 敏 當代女作家,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主持人:

孫良好 溫大人文學院教授,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地點:市圖二樓檔案館報告廳

主辦:溫州市圖書館

協辦:溫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

本次活動免報名, 先到先坐, 後到提供小板凳~

特別福利

本次講座正逢【籀園講壇】1000期, 每位參加講座的讀者都獲贈精美紀念品一份,

參與講座互動的讀者另能獲贈張翎新作《勞燕》一本。

嘉賓簡介

張翎, 浙江溫州人。 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 後就職於煤炭部某機關任英文翻譯。 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 分別在加拿大的卡爾加利大學及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學位。

現定居于多倫多市, 曾為美國和加拿大註冊聽力康復師。 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海外寫作發表, 代表作有《流年物語》《陣痛》《金山》《餘震》《雁過藻溪》等。 小說曾多次獲得包括中國華語傳媒獎(年度小說家獎), 華僑華人文學獎評委會大獎, 臺灣時報開卷好書獎, 香港《紅樓夢》全球海外華文長篇小說專家推薦獎等兩岸三地重大文學獎項, 入選各式轉載本和年度精選本, 並六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 《流年物語》被評為2016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五十本書之一。 根據其小說《餘震》改編的災難巨片《唐山大地震》(馮小剛執導), 獲得了包括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和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在內的多個獎項。
根據其小說《空巢》改編的電影《一個溫州的女人》, 獲得了金雞百花電影節新片表彰獎和英國萬像國際電影節最佳中小成本影片獎。 小說被翻成多國文字在國際發表。

謝有順, 1972年生, 福建長汀人。 文學博士, 一級作家。 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等。 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 全國“四個一批”人才, 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廣東省文化領軍人才等, 並於2010年被國際經濟組織達沃斯論壇評選為“全球青年領袖”。 出版有《小說中的心事》《文學及其所創造的》等著作十幾部。 曾獲馮牧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等多個獎項。

魯敏, 當代作家,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現居南京。 代表作《六人晚餐》《九種憂傷》《荷爾蒙夜談》《牆上的父親》《取景器》《惹塵埃》《伴宴》等。 曾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郁達夫文學獎、中國小說雙年獎、《小說選刊》讀者最喜愛小說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原創獎、入選“《人民文學》未來大家TOP20”、臺灣聯合文學華文小說界「20 under 40」等。

有作品譯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義大利、阿拉伯文等。

孫良好, 男, 浙江蒼南人, 1972年生。 現為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曾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比較文學》《新文學史料》《魯迅研究月刊》《文藝爭鳴》《詩探索》《中國作家》《名作欣賞》《中華讀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出版專著《建築·抒情·棲居大地——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三維世界》和《文學的溫州——溫籍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系浙江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溫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溫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勞燕》是一部在國際背景之下展開的中國抗戰小說,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第一部涉及美國海軍秘密援華使命的文學作品。描述了大時代背景之下小人物跌宕起伏卻無可奈何的命運。正如小說題辭所言,這是一篇獻給紀念碑上不曾記載的名字的悲壯祭文。活動現場邀請主講嘉賓張翎分享新作《勞燕》,同時還邀請作家魯敏、作家謝有順、溫大人文學院教授孫良好一起對話交流。

《勞燕》作品簡介

受美國海軍中國事務團的委派,來自芝加哥的美國一等軍械師伊恩和他的戰友們來到浙南小村月湖,建立了一個中美特種技術訓練營。伊恩與已在月湖村生活了十幾年的美國牧師比利,還有身懷深仇大恨前來投考訓練營的中國學員劉兆虎,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這三個男人與一個因遭日寇強暴而逃離家鄉的少女之間,產生了複雜糾結的情愫。這個少女有三個名字,三重身份 -在老成持重的牧師比利眼中,她是那個照亮他生命途程的“斯塔拉”(小星星),在充滿青春熱情的軍械師伊恩眼中,她是那個箭一樣地劃著舢板飛行的"溫德”(風),而在被國恨家仇碾成碎片的劉兆虎眼中,她卻那個在恥辱的漩渦中沉浮的阿燕。就是這個地母式的女性,用博大堅忍的胸懷,最終成為了這三個男人的救贖。

七十年之後,三個化為了鬼魂的男人,恪守著當年定下的誓言,在抗戰勝利日一起來到月湖的訓練營舊址,緬懷他們的烽火青春歲月。他們終於意識到:即使在外邊世界的硝煙消失之後,內心的戰爭依然延續了整整一生。

出版專著《建築·抒情·棲居大地——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三維世界》和《文學的溫州——溫籍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系浙江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溫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溫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勞燕》是一部在國際背景之下展開的中國抗戰小說,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第一部涉及美國海軍秘密援華使命的文學作品。描述了大時代背景之下小人物跌宕起伏卻無可奈何的命運。正如小說題辭所言,這是一篇獻給紀念碑上不曾記載的名字的悲壯祭文。活動現場邀請主講嘉賓張翎分享新作《勞燕》,同時還邀請作家魯敏、作家謝有順、溫大人文學院教授孫良好一起對話交流。

《勞燕》作品簡介

受美國海軍中國事務團的委派,來自芝加哥的美國一等軍械師伊恩和他的戰友們來到浙南小村月湖,建立了一個中美特種技術訓練營。伊恩與已在月湖村生活了十幾年的美國牧師比利,還有身懷深仇大恨前來投考訓練營的中國學員劉兆虎,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這三個男人與一個因遭日寇強暴而逃離家鄉的少女之間,產生了複雜糾結的情愫。這個少女有三個名字,三重身份 -在老成持重的牧師比利眼中,她是那個照亮他生命途程的“斯塔拉”(小星星),在充滿青春熱情的軍械師伊恩眼中,她是那個箭一樣地劃著舢板飛行的"溫德”(風),而在被國恨家仇碾成碎片的劉兆虎眼中,她卻那個在恥辱的漩渦中沉浮的阿燕。就是這個地母式的女性,用博大堅忍的胸懷,最終成為了這三個男人的救贖。

七十年之後,三個化為了鬼魂的男人,恪守著當年定下的誓言,在抗戰勝利日一起來到月湖的訓練營舊址,緬懷他們的烽火青春歲月。他們終於意識到:即使在外邊世界的硝煙消失之後,內心的戰爭依然延續了整整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