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VR產業投融資白皮書:2020年市場趨於成熟XZ

近日, 由工信部電子資訊司指導的虛擬實境產業聯盟投資促進委員會正式成立, 並發佈了《2017中國VR產業投融資白皮書》。 下面是《2017中國VR產業投融資白皮書》給出的一些重要資料、2016年中國VR產業投融資情況和中國VR產業投融資環境及趨勢分析。

一、2016年VR產業發展情況

(一) 產業演進分析

虛擬實境並不是一個新事物, 1989年VR被首次提出, 然而並未獲得市場認可。 隨著Facebook收購Oculus, 以及技術的不斷完善, VR在2014年迎來發展元年。 2014-2016年, VR處於市場培育期;2017-2019年, 隨著廣泛的產品應用出現, VR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行業對標準、相互相容的應用、配件需求出現快速增長,

VR消費級市場認知加深, VR企業級市場將逐步啟動發展;預計到2020年左右, 虛擬實境市場將進入相對成熟期, 硬體解決方案趨合、平臺系統開源化、大部分技術難題將有效得以解決、內容支撐全面、應用場景改進, 產業鏈逐漸完善。

VR產業演進路線圖

(二) 產業鏈全景圖

虛擬實境產業鏈包括硬體、軟體、應用和服務。 其中, 硬體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和中游的設備, 零部件主要包括感測器、光學設備、晶片和顯示幕;設備分為兩部分, 輸出設備和交互設備。 輸出設備, 即顯示端, 包括頭盔類、眼鏡類和一體機;交互設備, 即捕捉回饋, 包括動作捕捉、手勢識別、聲音感知等。 軟體主要指資訊處理系統, 即運算處理, 主要包括採集合成、渲染呈現和物理回饋。

應用即內容, 開發不同的應用場景, 製作多樣化的內容, 不斷支撐VR九大應用, 其中, 企業級應用(2B)包括房地產、工程、零售、教育、醫療和軍事;消費級應用(2C)包括遊戲、直播和視頻。 服務, 即分發運營, 包括平臺分發、內容運營和銷售管道等。

VR產業鏈全景圖

(三) 市場發展

1、預測2020年中國VR市場相對成熟, 規模將超900億元

2016年中國虛擬實境市場總規模為68.2億元, 尚處於市場培育期。 伴隨著Oculus Rift、HTC Vive、索尼PS VR等多款產品的上市, 2017年將迎來VR快速發展期。 基於整體市場、產品成熟度及關鍵技術等指標的研判, 賽迪顧問對虛擬實境發展預測傾向樂觀, 預計到2020年, 市場進入相對成熟期, 規模將達到918.2億元, 年複合增長率達125.3%。

2015-2020年中國VR市場規模及預測圖

二、2016年全球VR產業投融資概況

(一) 2016年全球VR投融資規模實現高速增長

近年來國內外對虛擬實境的投資非常火熱, 國外巨頭科技公司均涉足VR/AR(根據報告定義, 下文將用VR代替VR/AR, 採用泛VR概念)。 2015年全球VR領域共獲得6.9億美元投資, 2016年投資規模增長至23.2億美元, 增長率達236.2%, 高於其他領域的投資增幅。 以下全球VR的投融資規模和結構分析都是按照投資額統計。

2015-2016年全球VR投融資規模與增長圖

(二) 投融資結構

整體上看, 2016年與2015年大部分VR投資偏向視頻、遊戲不同, 2016年投資硬體增幅最大, 主要得益于硬體廠商Magic Leap的大額融資, 除此之外, 投資更偏向於廣告行銷等變現價值更高的領域、以及更具技術價值的軟體和解決方案領域。 按照產業鏈環節來看:2016年廣告/行銷獲得的投資額占VR領域總投資的8%,

雖然占比不算高, 但是增幅達到438.0%, 僅次於硬體環節。 廣告/行銷更貼近消費者, 更具備變現價值, 在國外受到較多投資意向。

2015-2016年全球VR投融資規模結構圖對比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 2015年融資最多的領域是硬體環節, 包括硬體輸出, 比如VR眼鏡、頭盔、手柄、耳機等, 以及輸入端硬體, 如動作捕捉和識別技術。 而2016年投融資結構有了顯著的變化, 流向硬體端的資本明顯減少, 由2015年的50%下降到2016年的26%;而流向應用和內容製作端的資本有較大提高, 由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46%, 包括遊戲、視頻、教育、直播等。 其中, 在應用融資中, 遊戲占比最多, 視頻其次;教育融資在企業級應用中最突出;在硬體融資中, 暴風魔鏡融資最大2.3億元;其它基本為千萬元級別。

目前單純做硬體融資難度加大, 能拿到融資的硬體商基本都是做“硬體+內容+平臺+服務”的全生態型企業;在軟體融資中, 賽歐必弗融資額較大, 為5000萬元, 其它融資額百萬至千萬元級別, 覆蓋環境融合、面部識別、手勢等多項技術;解決方案融資集中在交互方案、全景視頻等方面;而服務融資以平臺、分發為主, 融資金額基本在百萬元級別。

2015-2016年全球VR細分產業鏈環節的投融資規模情況對比表

三、2016年中國VR產業投融資情況

(一) 2016年中國VR投融資規模實現快速增長

2016年作為虛擬實境的元年, VR也是資本追捧的熱點領域。 2015年國內VR投資規模為21.8億元, 投資案例共60輪;2016年投資規模已達49.8億元, 投資案例178輪, 投資規模增長128.4%, 投資輪數增長196.7%。

2015-2016年國內VR投融資輪數與增長圖

(二) 投融資結構

根據國內投融資情況來看,按投融資輪次統計的資料對行業投資情況更具說明性。

1、按產業鏈環節統計投融資結構

從產業鏈環節看,VR投融資領域主要有硬體、應用、軟體、解決方案和服務等。

2015-2016年國內VR投融資規模結構對比圖(按投融資輪次)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5年融資最多的領域是硬體環節,包括硬體輸出,比如VR眼鏡、頭盔、手柄、耳機等,以及輸入端硬體,如動作捕捉和識別技術。而2016年投融資結構有了顯著的變化,流向硬體端的資本明顯減少,由2015年的50%下降到2016年的26%;而流向應用和內容製作端的資本有較大提高,由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46%,包括遊戲、視頻、教育、直播等。其中,在應用融資中,遊戲占比最多,視頻其次;教育融資在企業級應用中最突出;在硬體融資中,暴風魔鏡融資最大2.3億元;其它基本為千萬元級別。目前單純做硬體融資難度加大,能拿到融資的硬體商基本都是做“硬體+內容+平臺+服務”的全生態型企業;在軟體融資中,賽歐必弗融資額較大,為5000萬元,其它融資額百萬至千萬元級別,覆蓋環境融合、面部識別、手勢等多項技術;解決方案融資集中在交互方案、全景視頻等方面;而服務融資以平臺、分發為主,融資金額基本在百萬元級別。

2016年國內VR產業鏈環節融資結構圖

2016年國內VR應用各領域的融資結構圖

2、按項目輪次統計投融資結構

國內VR融資主要有種子輪、天使輪、Pre-A輪、A輪、B輪、C輪、D輪融資以及新三板上市等類型。

2016年國內VR融資項目輪次結構圖

從上圖明顯可以看出,2016年VR投融資主要集中在天使輪,天使輪和種子輪屬於前端投資,幾乎占到全部融資的半壁江山。這說明目前國內VR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近一半VR企業仍然還處於初步積累階段,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尚未形成。

2016年國內VR產業鏈各環節的融資項目輪次結構圖

VC/PE機構投資多是天使輪,多持謹慎態度。相比於上市公司的大規模佈局,國內VC/PE機構總體來看投資VR行業案例數量和規模均比較小,VR作為新興技術和行業,短期內無法實現成熟的盈利模式,而且初創公司失敗率較高,存在較大風險,投資機構的佈局相對謹慎。多數機構投資VR均是天使輪投資,投資額為百萬至千萬元級別。

2016年國內VR項目融資類型結構圖

2016年國內VR企業直接投資部分案例

四、2017-2019年中國VR產業投融資環境及趨勢分析

(一) VR產業投融資環境分析

1、多項鼓勵出臺政策為VR投融資帶來利好

作為現代資訊科技發展的代表,虛擬實境技術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國家的鼓勵與支持下,一系列具有指導意義的政策為我國VR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其中就強調超前佈局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以構築新賽場先發主導優勢。2016年8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諸多前沿科技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劃。強調要突破虛實融合渲染、真三維呈現、即時定位註冊等一批關鍵技術,在工業、醫療、文化、娛樂等行業實現專業化和大眾化的示範應用,培育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產業。除此之外,《“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智慧硬體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等扶持政策也陸續出臺,均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VR產業的發展。

對於一個新興的產業來說,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從宏觀上推動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VR初期發展階段。只有在政策的東風下,才有可能實現VR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給投資人注入強大信心。

2、證監會限制進一步規範VR投融資行為

2016年5月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涉及VR、遊戲、影視等四個行業。並表示將重點核查影視、VR等熱門虛擬經濟並購重組案。證監會的舉措確實對非理性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造成影響,大量公司或撤出、或開始謹慎對待對VR創業公司的投資。

雖然證監會並非封鎖了上市公司投資VR的全部可能,叫停的只是存在跨界的公司,不跨界的公司依然可以投資VR。但證監會的一系列規定進一步規範了VR投資,由此產生的連鎖效應,就是更多的天使投資人或者做A、B輪融資的投資者對VR行業的熱度進一步下降,VR初創企業想獲取資金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 投融資趨勢分析

1、VR產業投資重點由硬體向內容演進

從VR產業發展本身來講,未來應用是VR產業的引爆點。VR應用場景多樣,消費級應用,即2C應用是最貼近市場的應用,也是最容易推動市場火爆發展的驅動力,其中遊戲是VR最先啟動的應用,消費者基礎最好,最易培育成為殺手級應用。而2B應用則需要靠企業、政府等多方上市場主體共同推動,目前來看,房地產、工程和教育最有可能成為引領企業級市場的應用。未來VR產業更多地將從應用爆發,進而帶動硬體的落地和發展,單純的硬體發展幾乎沒有可能。

2017-2020年國內VR應用各領域發展預測圖

從國內資本的關注度和活躍度分析可知,VR產業投資的重點已從2015年的硬體逐步集中到內容端。輸出型硬體市場已有足夠的參與者,門檻較低,一旦巨頭開始做,小企業將被吞噬,所以VR硬體投資的早期機會已很小,更多VR小硬體公司已經開始轉型做內容分發平臺、內容原創生產、內容投資合作等更接近變現的環節。而輸入端公司較少,對技術要求較高。VR應用和內容提供者開始受到資本青睞,但目前尚未出現爆款級應用產品,隨著未來爆款應用出現,應用將帶動硬體落地與發展,整個VR行業也會迎來新一輪爆發。

沿著摩爾定律描述的發展規律,感測器、微處理器、記憶體等虛擬實境的關鍵部件性能將快速提升,包括Google、微軟、索尼等在內的科技龍頭企業也在不斷增加技術研發投入,未來VR技術的提升趨勢是不容置疑的。下圖中縱軸表示技術受關注的程度,橫軸表示技術發展的時間,通常右側的技術較為成熟。分析目前VR中的主流技術,可以得出傳統顯示發展成熟,光場顯示、全息顯示技術成為關注熱點;顯卡性能已經跨過性能瓶頸,進入穩定發展時期;VR一體機性能不足,無線傳輸技術在過度期火熱發展。技術進步將在推動VR

發展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目前,技術起步期高級階段、過熱期、以及冷卻期

前段技術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

VR技術發展路線圖

從國內資本的關注度和活躍度分析可知,VR產業投資的重點已從2015年的硬體逐步集中到內容端。輸出型硬體市場已有足夠的參與者,門檻較低,一旦巨頭開始做,小企業將被吞噬,所以VR硬體投資的早期機會已很小,更多VR小硬體公司已經開始轉型做內容分發平臺、內容原創生產、內容投資合作等更接近變現的環節。而輸入端公司較少,對技術要求較高。VR應用和內容提供者開始受到資本青睞,但目前尚未出現爆款級應用產品,隨著未來爆款應用出現,應用將帶動硬體落地與發展,整個VR行業也會迎來新一輪爆發。

從VR技術資本熱度來看,資本偏愛除了從硬體到應用的轉變,不變的則是對核心技術的青睞,因為投資技術型的公司從一開始就有了內生價值,它能夠被資本發掘一定是因為它過去已經有了一定的投入和積累,尤其是一些關鍵性技術節點上的公司,如螢幕、感測器、追蹤、視頻流處理、視頻拼接、聲音處理、引擎、交互、全景視頻、VR App開發等,國內在這部分的深耕細作較少,資本流入困難。

3、VR產業投資將從天使輪等早期階段向後期過渡

從投資階段來看,VR投融資主要集中在天使輪,天使輪和種子輪屬於前端投資,幾乎占到全部融資的半壁江山。國內VR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近一半VR企業仍然還處於初步積累階段,隨著行業的成熟,以及前期專案的“模式驗證”,未來投資重點將從種子輪、天使輪等前端投資向後端過渡。

2015-2016年國內VR投融資輪數與增長圖

(二) 投融資結構

根據國內投融資情況來看,按投融資輪次統計的資料對行業投資情況更具說明性。

1、按產業鏈環節統計投融資結構

從產業鏈環節看,VR投融資領域主要有硬體、應用、軟體、解決方案和服務等。

2015-2016年國內VR投融資規模結構對比圖(按投融資輪次)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5年融資最多的領域是硬體環節,包括硬體輸出,比如VR眼鏡、頭盔、手柄、耳機等,以及輸入端硬體,如動作捕捉和識別技術。而2016年投融資結構有了顯著的變化,流向硬體端的資本明顯減少,由2015年的50%下降到2016年的26%;而流向應用和內容製作端的資本有較大提高,由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46%,包括遊戲、視頻、教育、直播等。其中,在應用融資中,遊戲占比最多,視頻其次;教育融資在企業級應用中最突出;在硬體融資中,暴風魔鏡融資最大2.3億元;其它基本為千萬元級別。目前單純做硬體融資難度加大,能拿到融資的硬體商基本都是做“硬體+內容+平臺+服務”的全生態型企業;在軟體融資中,賽歐必弗融資額較大,為5000萬元,其它融資額百萬至千萬元級別,覆蓋環境融合、面部識別、手勢等多項技術;解決方案融資集中在交互方案、全景視頻等方面;而服務融資以平臺、分發為主,融資金額基本在百萬元級別。

2016年國內VR產業鏈環節融資結構圖

2016年國內VR應用各領域的融資結構圖

2、按項目輪次統計投融資結構

國內VR融資主要有種子輪、天使輪、Pre-A輪、A輪、B輪、C輪、D輪融資以及新三板上市等類型。

2016年國內VR融資項目輪次結構圖

從上圖明顯可以看出,2016年VR投融資主要集中在天使輪,天使輪和種子輪屬於前端投資,幾乎占到全部融資的半壁江山。這說明目前國內VR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近一半VR企業仍然還處於初步積累階段,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尚未形成。

2016年國內VR產業鏈各環節的融資項目輪次結構圖

VC/PE機構投資多是天使輪,多持謹慎態度。相比於上市公司的大規模佈局,國內VC/PE機構總體來看投資VR行業案例數量和規模均比較小,VR作為新興技術和行業,短期內無法實現成熟的盈利模式,而且初創公司失敗率較高,存在較大風險,投資機構的佈局相對謹慎。多數機構投資VR均是天使輪投資,投資額為百萬至千萬元級別。

2016年國內VR項目融資類型結構圖

2016年國內VR企業直接投資部分案例

四、2017-2019年中國VR產業投融資環境及趨勢分析

(一) VR產業投融資環境分析

1、多項鼓勵出臺政策為VR投融資帶來利好

作為現代資訊科技發展的代表,虛擬實境技術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國家的鼓勵與支持下,一系列具有指導意義的政策為我國VR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其中就強調超前佈局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以構築新賽場先發主導優勢。2016年8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諸多前沿科技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劃。強調要突破虛實融合渲染、真三維呈現、即時定位註冊等一批關鍵技術,在工業、醫療、文化、娛樂等行業實現專業化和大眾化的示範應用,培育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產業。除此之外,《“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智慧硬體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等扶持政策也陸續出臺,均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VR產業的發展。

對於一個新興的產業來說,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從宏觀上推動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VR初期發展階段。只有在政策的東風下,才有可能實現VR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給投資人注入強大信心。

2、證監會限制進一步規範VR投融資行為

2016年5月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涉及VR、遊戲、影視等四個行業。並表示將重點核查影視、VR等熱門虛擬經濟並購重組案。證監會的舉措確實對非理性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造成影響,大量公司或撤出、或開始謹慎對待對VR創業公司的投資。

雖然證監會並非封鎖了上市公司投資VR的全部可能,叫停的只是存在跨界的公司,不跨界的公司依然可以投資VR。但證監會的一系列規定進一步規範了VR投資,由此產生的連鎖效應,就是更多的天使投資人或者做A、B輪融資的投資者對VR行業的熱度進一步下降,VR初創企業想獲取資金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 投融資趨勢分析

1、VR產業投資重點由硬體向內容演進

從VR產業發展本身來講,未來應用是VR產業的引爆點。VR應用場景多樣,消費級應用,即2C應用是最貼近市場的應用,也是最容易推動市場火爆發展的驅動力,其中遊戲是VR最先啟動的應用,消費者基礎最好,最易培育成為殺手級應用。而2B應用則需要靠企業、政府等多方上市場主體共同推動,目前來看,房地產、工程和教育最有可能成為引領企業級市場的應用。未來VR產業更多地將從應用爆發,進而帶動硬體的落地和發展,單純的硬體發展幾乎沒有可能。

2017-2020年國內VR應用各領域發展預測圖

從國內資本的關注度和活躍度分析可知,VR產業投資的重點已從2015年的硬體逐步集中到內容端。輸出型硬體市場已有足夠的參與者,門檻較低,一旦巨頭開始做,小企業將被吞噬,所以VR硬體投資的早期機會已很小,更多VR小硬體公司已經開始轉型做內容分發平臺、內容原創生產、內容投資合作等更接近變現的環節。而輸入端公司較少,對技術要求較高。VR應用和內容提供者開始受到資本青睞,但目前尚未出現爆款級應用產品,隨著未來爆款應用出現,應用將帶動硬體落地與發展,整個VR行業也會迎來新一輪爆發。

沿著摩爾定律描述的發展規律,感測器、微處理器、記憶體等虛擬實境的關鍵部件性能將快速提升,包括Google、微軟、索尼等在內的科技龍頭企業也在不斷增加技術研發投入,未來VR技術的提升趨勢是不容置疑的。下圖中縱軸表示技術受關注的程度,橫軸表示技術發展的時間,通常右側的技術較為成熟。分析目前VR中的主流技術,可以得出傳統顯示發展成熟,光場顯示、全息顯示技術成為關注熱點;顯卡性能已經跨過性能瓶頸,進入穩定發展時期;VR一體機性能不足,無線傳輸技術在過度期火熱發展。技術進步將在推動VR

發展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目前,技術起步期高級階段、過熱期、以及冷卻期

前段技術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

VR技術發展路線圖

從國內資本的關注度和活躍度分析可知,VR產業投資的重點已從2015年的硬體逐步集中到內容端。輸出型硬體市場已有足夠的參與者,門檻較低,一旦巨頭開始做,小企業將被吞噬,所以VR硬體投資的早期機會已很小,更多VR小硬體公司已經開始轉型做內容分發平臺、內容原創生產、內容投資合作等更接近變現的環節。而輸入端公司較少,對技術要求較高。VR應用和內容提供者開始受到資本青睞,但目前尚未出現爆款級應用產品,隨著未來爆款應用出現,應用將帶動硬體落地與發展,整個VR行業也會迎來新一輪爆發。

從VR技術資本熱度來看,資本偏愛除了從硬體到應用的轉變,不變的則是對核心技術的青睞,因為投資技術型的公司從一開始就有了內生價值,它能夠被資本發掘一定是因為它過去已經有了一定的投入和積累,尤其是一些關鍵性技術節點上的公司,如螢幕、感測器、追蹤、視頻流處理、視頻拼接、聲音處理、引擎、交互、全景視頻、VR App開發等,國內在這部分的深耕細作較少,資本流入困難。

3、VR產業投資將從天使輪等早期階段向後期過渡

從投資階段來看,VR投融資主要集中在天使輪,天使輪和種子輪屬於前端投資,幾乎占到全部融資的半壁江山。國內VR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近一半VR企業仍然還處於初步積累階段,隨著行業的成熟,以及前期專案的“模式驗證”,未來投資重點將從種子輪、天使輪等前端投資向後端過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