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工信部印發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

導讀

工業和資訊化部近日印發《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 提出到2020年底, 圍繞“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個領域分別培育100個試點示範項目, 重點行業骨幹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85%, 製造業“雙創”平臺成為帶動製造企業提質增效, 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 促進就業增長, 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成為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變革生產關係, 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準的強大引擎。

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印發《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的通知

工信部信軟〔2017〕19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 加快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 制定《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 現印發給你們, 請結合實際, 組織開展相關工作。

附件: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

工業和資訊化部

2017年8月1日

附件

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是小企業興業之策, 也是大企業昌盛之道。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 也是“雙創”的主戰場。 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製造業“雙創”平臺,

有利於激發製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轉型動力, 有利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是推動“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雙創”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 是加快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 為加快培育製造業“雙創”平臺, 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深化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圍繞激發製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 堅持示範引領, 強化產業支撐, 著力打造基於互聯網的製造業“雙創”平臺, 依託“雙創”平臺推動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和區域合作, 構建資源富集、開放共用、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雙創”新生態,

培育製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 形成“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雙創”互促共進的新格局, 加快製造強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夯實基礎, 系統推進。 把加快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作為構建互聯網“雙創”平臺的基礎, 推動各類創業創新要素的線上彙聚和開放共用。 深刻把握兩化融合邁向平臺化、生態化階段的新特徵, 統籌發展理念、技術路線和業務模式, 協調推動兩化融合和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

創新發展, 開放合作。 把技術、組織、模式、業態創新作為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的主攻方向, 推動平臺與企業業務深度融合, 構建新型研發、設計、製造、管理、服務體系。 以構建資源分享、能力開放、業務協同的互聯網“雙創”平臺為重點,

打造合作共贏、價值共創的“雙創”新生態。

企業主導, 分業施策。 把大企業作為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的主導力量, 充分發揮大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 帶動中小企業創業創新, 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新格局。 針對不同行業製造業“雙創”平臺基礎、功能和水準差異, 完善推進機制和政策體系。

多方聯動, 營造環境。 把政產學研用金聯動發展作為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的重要路徑, 構建上下齊動、區域聯動、行業互動的協同推進體系, 推進政策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把握“雙創”平臺發展規律, 創新體制機制, 強化政策引領, 推動形成建平臺和用平臺互促共進的良性迴圈。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底, 圍繞“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個領域分別培育100個試點示範項目, 重點行業骨幹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85%, 製造業“雙創”平臺成為帶動製造企業提質增效, 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 促進就業增長, 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成為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變革生產關係, 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準的強大引擎。

——製造業“雙創”新生態基本形成。 建成一批製造業“雙創”示範平臺, 在重點行業形成一批資源高度富集、參與主體多元、線上線下互動、創業創新活躍的“雙創”新生態, 有力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製造業“雙創”新模式廣泛普及。製造業“雙創”平臺與企業業務深度融合,網路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成為引領製造業高端化的重要模式,製造企業組織管理模式進一步趨向扁平開放,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0%。

——製造業“雙創”新動能快速成長。製造業“雙創”平臺與產業集聚區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基於“雙創”平臺形成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製造業“雙創”新環境日趨完善。面向製造業“雙創”平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進展,製造業“雙創”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在製造業領域形成更加濃厚的“雙創”氛圍。

二、主要行動

(一)“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行動

1. 行動目標

組織實施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專項,以推動企業創業創新要素數位化、系統集成化、業務協同化為重點,支援建設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雙創”要素彙聚平臺,促進面向生產製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資訊交互和集成協作。

2. 行動內容

建設企業級“雙創”要素彙聚平臺。圍繞構建多主體參與、跨部門、跨領域的網路化協同研發平臺,實施工業技術軟體化工程,推動工業知識、技術、方法、模型的軟體化和平臺化,鼓勵製造企業設計、模擬、工藝等研發軟體和工具的雲端遷移和部署,加快各類研發資源線上彙聚和共用。實施智慧製造專項,支援製造企業加快生產裝備、計量檢測、倉儲物流等製造資源的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提高製造過程動態感知和集成互聯水準,提升各類製造資源網路化配置、優化和共用能力。推動製造企業物流配送、客戶資源、行銷體系、融資管道等資源要素的數位化、平臺化、社區化,加快構建企業內部資金、人才、市場等資源要素集成共用平臺。

建設產業鏈級“雙創”要素彙聚平臺。鼓勵國家和區域製造業創新中心、大型製造企業建立面向產業鏈的協同研發平臺,線上彙聚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發者等相關方研發資源和能力,加快構建研發需求線上發佈、研發資源線上共用、研發業務線上協同的產業鏈協同研發體系。以促進重點行業製造資源分享和業務協同為重點,推動企業間供應鏈管理、製造執行系統、工業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等業務系統的橫向集成,線上整合彙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製造資源和業務能力,打造行業製造能力線上發佈、網路協同和即時交易平臺,加快構建資源富集、多方參與、合作共贏、協同演進的“雙創”生態體系。

(二)“雙創”平臺+能力開放行動

1. 行動目標

以促進全社會研發、生產、孵化等製造資源和能力開放的線上化、市場化為重點,基於平臺推動大企業創業創新要素和能力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精准對接,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門檻,培育基於資料驅動、供需高效匹配的資源和製造能力開放、共用、交易新模式。

2. 行動內容

基於互聯網的研發設計能力開放。組織實施百萬工業APP培育工程,支援大型製造企業推動專業軟體、開發工具集、技術知識庫、應用模型庫、測試評估庫等基礎工具線上共用,構建開源社區、開發者社群等網路開發平臺,鼓勵中小微企業和創客基於平臺開發工業APP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推進特定行業和特定場景工藝經驗的程式化、工業知識的顯性化和工業智慧的雲計算化。鼓勵製造企業建立眾包等新型研發模式,支援大型製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和製造業創新中心,通過互聯網“雙創”平臺整合實驗儀器、檢測設備、技術專家等線下研發資源,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線下能力線上配置的新型研發服務。

基於互聯網的生產能力開放。支援大型製造企業構建分享製造平臺,推動製造能力的集成整合、線上分享和優化配置,面向全行業提供生產加工、計量檢測、測試認證、物流配送等製造能力交易服務,探索製造能力可計量、可協同、可交易的新模式。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專項,支援行業骨幹企業提升資料獲取、邊緣計算、設備連接、生態搭建等能力,搭建資源富集、創新活躍、跨界融合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大型企業開展內部“雙創”,開放供應鏈資源和市場管道,面向全行業提供製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服務。

基於互聯網的孵化能力開放。鼓勵大型製造企業搭建基於互聯網的創業孵化平臺,整合投融資、方案諮詢、檢測認證等孵化能力,圍繞中小微企業研發、製造、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各類孵化支撐服務,增強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能力。鼓勵大型製造企業發揮市場、品牌、管道等優勢,依託“雙創”平臺提供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創業培訓、品牌宣傳、市場推廣等孵化服務,增強中小微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三)“雙創”平臺+模式創新行動

1. 行動目標

圍繞製造業“雙創”平臺與企業業務深度融合,依託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組織管理模式創新,加快研發設計向協同化、動態化、眾創化轉型,加快工業生產向智慧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加快組織管理向扁平化、創客化、自組織拓展。

2. 行動內容

培育新型研發設計模式。支援航空、船舶、汽車、機械、電子等行業骨幹企業建設協同化、網路化的“雙創”平臺,推動研發主體從內部研發部門向跨部門、跨企業擴展,研發流程從串列向並行轉變,加快構建產業鏈協同研發體系。支持鋼鐵、石化、冶金等行業依託“雙創”平臺,深化智慧感知、知識挖掘、工藝分析、系統模擬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建立持續改進、及時回應、全流程創新的研發體系。引導消費電子、傢俱、制鞋、服裝等消費品行業建立開放創新交互平臺,發展基於互聯網的眾包、眾創研發模式,促進社會化協同研發生態加快形成。

培育新型生產製造模式。組織開展工業雲、工業大資料、工業電子商務試點示範,支援企業搭建基於互聯網的按需製造平臺,提升動態感知、即時回應消費需求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能力。支援建設3D列印等“雙創”服務平臺,引導中小企業線上提供快速原型、模具開發和產品定制等創新服務,培育“互聯網+”新型手工作坊等小批量個性化定制模式。實施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鼓勵企業依託“雙創”平臺,發展基於大資料的產品監測追溯、遠端維護、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線上增值服務。實施百萬企業上雲工程,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工業雲平臺遷移,加快低成本、模組化的資料獲取、工業軟體、開發工具等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中小企業普及推廣。

培育新型組織管理模式。支援大型製造企業創新組織架構,依託“雙創”平臺推動管理模式從管控型組織向自組織型轉變,探索發展小型化、自主化、靈活化的新型決策組織單元,構建網路化、扁平化、創客化新型組織體系。推動大型製造企業通過支援員工創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開闢新市場,鼓勵建立新型企業合夥人制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結合“雙創”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支持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與自對標,引入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等先進管理工具和方法,加快企業管理模式變革。

(四)“雙創”平臺+區域合作行動

1. 行動目標

以推動製造業“雙創”平臺在產業集聚區落地為重點,支援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影響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形成製造業“雙創”平臺引領發展、地方政府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的產業創新生態。

2. 行動內容

推進製造業“雙創”平臺和產業集聚區融合發展。結合地方重點產業集聚區發展需求,優先支持國內大型製造業“雙創”平臺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等產業集聚區落地,鼓勵平臺與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聚集區創業創新資源對接,為園區企業提供集技術、人才、管理、設計、管道、市場、融資、培訓等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打造市場化與專業化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孵化與創新銜接的創新載體。積極發揮中國軟體名城的載體平臺作用以及軟體的賦值、賦能、賦智作用,進一步調動地方發展軟體產業的積極性,集聚資源、突出特色、營造環境。

推動部省(市)共建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將“雙創”平臺建設作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區、國家資訊消費示範城市等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選擇一批產業聚集度高、平臺創新活躍、政策體系完善的地方建設製造業“雙創”示範區。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共用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資訊資源,盤活閒置的商業用房、工業廠房、企業庫房、物流設施和家庭住所、租賃房等,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和居住條件。加快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發展步伐,優化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環境,繼續認定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創建。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加大在製造業“雙創”發展重大問題、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力度,健全政策體系,密切部門分工協作,加強宣傳推廣,動態跟蹤產業發展態勢,全面落實行動計畫各項任務。各地要會同有關部門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制定推進方案,抓好工作落實。

(二)加強政策引導

充分利用現有資金管道,鼓勵地方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的投入力度。促進國家先進製造業產業投資基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協同聯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和整合,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組織開展製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範,推動開展全國製造業“雙創”深度行活動,發佈年度《中國製造業“雙創”發展白皮書》,加快模式案例總結和經驗推廣。

(三)完善服務體系

開展製造業“雙創”平臺運行資料監測統計、運行效果評估,編制製造業“雙創”發展白皮書,發佈資料地圖。面向製造資源、能力等創業創新要素的線上開放、交易、共用,鼓勵建立市場化、網路化的新型認證、評估和信用體系。健全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強化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和資料安全管理,實施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指導企業開展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四)深化國際合作

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支援製造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企業聯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雙創”平臺,推動“雙創”平臺“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積極利用雙邊、多邊國際合作機制,將培育製造業“雙創”平臺作為技術、園區、標準合作以及人才交流的重要內容,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五)加快人才培養

依託重點人才工程,加大製造業創業創新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加快高端化、複合型人才培養,加大國際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支援“雙創”平臺建設運營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加強合作,通過服務外包、專案合作、開源社區建設等形式開展針對性人才教育和培訓,加快開發者、創客等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基於“雙創”平臺的創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6·18)戰略合作夥伴:

福建聚旺高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業“雙創”新模式廣泛普及。製造業“雙創”平臺與企業業務深度融合,網路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成為引領製造業高端化的重要模式,製造企業組織管理模式進一步趨向扁平開放,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0%。

——製造業“雙創”新動能快速成長。製造業“雙創”平臺與產業集聚區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基於“雙創”平臺形成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製造業“雙創”新環境日趨完善。面向製造業“雙創”平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進展,製造業“雙創”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在製造業領域形成更加濃厚的“雙創”氛圍。

二、主要行動

(一)“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行動

1. 行動目標

組織實施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專項,以推動企業創業創新要素數位化、系統集成化、業務協同化為重點,支援建設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雙創”要素彙聚平臺,促進面向生產製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資訊交互和集成協作。

2. 行動內容

建設企業級“雙創”要素彙聚平臺。圍繞構建多主體參與、跨部門、跨領域的網路化協同研發平臺,實施工業技術軟體化工程,推動工業知識、技術、方法、模型的軟體化和平臺化,鼓勵製造企業設計、模擬、工藝等研發軟體和工具的雲端遷移和部署,加快各類研發資源線上彙聚和共用。實施智慧製造專項,支援製造企業加快生產裝備、計量檢測、倉儲物流等製造資源的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提高製造過程動態感知和集成互聯水準,提升各類製造資源網路化配置、優化和共用能力。推動製造企業物流配送、客戶資源、行銷體系、融資管道等資源要素的數位化、平臺化、社區化,加快構建企業內部資金、人才、市場等資源要素集成共用平臺。

建設產業鏈級“雙創”要素彙聚平臺。鼓勵國家和區域製造業創新中心、大型製造企業建立面向產業鏈的協同研發平臺,線上彙聚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發者等相關方研發資源和能力,加快構建研發需求線上發佈、研發資源線上共用、研發業務線上協同的產業鏈協同研發體系。以促進重點行業製造資源分享和業務協同為重點,推動企業間供應鏈管理、製造執行系統、工業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等業務系統的橫向集成,線上整合彙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製造資源和業務能力,打造行業製造能力線上發佈、網路協同和即時交易平臺,加快構建資源富集、多方參與、合作共贏、協同演進的“雙創”生態體系。

(二)“雙創”平臺+能力開放行動

1. 行動目標

以促進全社會研發、生產、孵化等製造資源和能力開放的線上化、市場化為重點,基於平臺推動大企業創業創新要素和能力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精准對接,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門檻,培育基於資料驅動、供需高效匹配的資源和製造能力開放、共用、交易新模式。

2. 行動內容

基於互聯網的研發設計能力開放。組織實施百萬工業APP培育工程,支援大型製造企業推動專業軟體、開發工具集、技術知識庫、應用模型庫、測試評估庫等基礎工具線上共用,構建開源社區、開發者社群等網路開發平臺,鼓勵中小微企業和創客基於平臺開發工業APP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推進特定行業和特定場景工藝經驗的程式化、工業知識的顯性化和工業智慧的雲計算化。鼓勵製造企業建立眾包等新型研發模式,支援大型製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和製造業創新中心,通過互聯網“雙創”平臺整合實驗儀器、檢測設備、技術專家等線下研發資源,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線下能力線上配置的新型研發服務。

基於互聯網的生產能力開放。支援大型製造企業構建分享製造平臺,推動製造能力的集成整合、線上分享和優化配置,面向全行業提供生產加工、計量檢測、測試認證、物流配送等製造能力交易服務,探索製造能力可計量、可協同、可交易的新模式。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專項,支援行業骨幹企業提升資料獲取、邊緣計算、設備連接、生態搭建等能力,搭建資源富集、創新活躍、跨界融合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大型企業開展內部“雙創”,開放供應鏈資源和市場管道,面向全行業提供製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服務。

基於互聯網的孵化能力開放。鼓勵大型製造企業搭建基於互聯網的創業孵化平臺,整合投融資、方案諮詢、檢測認證等孵化能力,圍繞中小微企業研發、製造、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各類孵化支撐服務,增強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能力。鼓勵大型製造企業發揮市場、品牌、管道等優勢,依託“雙創”平臺提供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創業培訓、品牌宣傳、市場推廣等孵化服務,增強中小微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三)“雙創”平臺+模式創新行動

1. 行動目標

圍繞製造業“雙創”平臺與企業業務深度融合,依託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組織管理模式創新,加快研發設計向協同化、動態化、眾創化轉型,加快工業生產向智慧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加快組織管理向扁平化、創客化、自組織拓展。

2. 行動內容

培育新型研發設計模式。支援航空、船舶、汽車、機械、電子等行業骨幹企業建設協同化、網路化的“雙創”平臺,推動研發主體從內部研發部門向跨部門、跨企業擴展,研發流程從串列向並行轉變,加快構建產業鏈協同研發體系。支持鋼鐵、石化、冶金等行業依託“雙創”平臺,深化智慧感知、知識挖掘、工藝分析、系統模擬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建立持續改進、及時回應、全流程創新的研發體系。引導消費電子、傢俱、制鞋、服裝等消費品行業建立開放創新交互平臺,發展基於互聯網的眾包、眾創研發模式,促進社會化協同研發生態加快形成。

培育新型生產製造模式。組織開展工業雲、工業大資料、工業電子商務試點示範,支援企業搭建基於互聯網的按需製造平臺,提升動態感知、即時回應消費需求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能力。支援建設3D列印等“雙創”服務平臺,引導中小企業線上提供快速原型、模具開發和產品定制等創新服務,培育“互聯網+”新型手工作坊等小批量個性化定制模式。實施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鼓勵企業依託“雙創”平臺,發展基於大資料的產品監測追溯、遠端維護、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線上增值服務。實施百萬企業上雲工程,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工業雲平臺遷移,加快低成本、模組化的資料獲取、工業軟體、開發工具等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中小企業普及推廣。

培育新型組織管理模式。支援大型製造企業創新組織架構,依託“雙創”平臺推動管理模式從管控型組織向自組織型轉變,探索發展小型化、自主化、靈活化的新型決策組織單元,構建網路化、扁平化、創客化新型組織體系。推動大型製造企業通過支援員工創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開闢新市場,鼓勵建立新型企業合夥人制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結合“雙創”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支持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與自對標,引入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等先進管理工具和方法,加快企業管理模式變革。

(四)“雙創”平臺+區域合作行動

1. 行動目標

以推動製造業“雙創”平臺在產業集聚區落地為重點,支援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影響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形成製造業“雙創”平臺引領發展、地方政府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的產業創新生態。

2. 行動內容

推進製造業“雙創”平臺和產業集聚區融合發展。結合地方重點產業集聚區發展需求,優先支持國內大型製造業“雙創”平臺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等產業集聚區落地,鼓勵平臺與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聚集區創業創新資源對接,為園區企業提供集技術、人才、管理、設計、管道、市場、融資、培訓等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打造市場化與專業化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孵化與創新銜接的創新載體。積極發揮中國軟體名城的載體平臺作用以及軟體的賦值、賦能、賦智作用,進一步調動地方發展軟體產業的積極性,集聚資源、突出特色、營造環境。

推動部省(市)共建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將“雙創”平臺建設作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區、國家資訊消費示範城市等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選擇一批產業聚集度高、平臺創新活躍、政策體系完善的地方建設製造業“雙創”示範區。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共用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資訊資源,盤活閒置的商業用房、工業廠房、企業庫房、物流設施和家庭住所、租賃房等,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和居住條件。加快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發展步伐,優化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環境,繼續認定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創建。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加大在製造業“雙創”發展重大問題、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力度,健全政策體系,密切部門分工協作,加強宣傳推廣,動態跟蹤產業發展態勢,全面落實行動計畫各項任務。各地要會同有關部門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制定推進方案,抓好工作落實。

(二)加強政策引導

充分利用現有資金管道,鼓勵地方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的投入力度。促進國家先進製造業產業投資基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協同聯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和整合,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組織開展製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範,推動開展全國製造業“雙創”深度行活動,發佈年度《中國製造業“雙創”發展白皮書》,加快模式案例總結和經驗推廣。

(三)完善服務體系

開展製造業“雙創”平臺運行資料監測統計、運行效果評估,編制製造業“雙創”發展白皮書,發佈資料地圖。面向製造資源、能力等創業創新要素的線上開放、交易、共用,鼓勵建立市場化、網路化的新型認證、評估和信用體系。健全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強化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和資料安全管理,實施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指導企業開展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四)深化國際合作

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支援製造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企業聯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雙創”平臺,推動“雙創”平臺“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積極利用雙邊、多邊國際合作機制,將培育製造業“雙創”平臺作為技術、園區、標準合作以及人才交流的重要內容,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五)加快人才培養

依託重點人才工程,加大製造業創業創新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加快高端化、複合型人才培養,加大國際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支援“雙創”平臺建設運營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加強合作,通過服務外包、專案合作、開源社區建設等形式開展針對性人才教育和培訓,加快開發者、創客等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基於“雙創”平臺的創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6·18)戰略合作夥伴:

福建聚旺高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