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解讀丨《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附圖解)

“雙創”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引擎, 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動力之源。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 是技術創新最活躍的領域,

也是“雙創”的主戰場。 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製造業“雙創”平臺, 有利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是推動 “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雙創”協同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日前, 工業和資訊化部正式印發了《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 全面部署未來三年製造業“雙創”平臺培育工作, 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加快製造強國建設。

一、背景情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 近兩年來, 國務院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檔, 對推進“雙創”作出了戰略性、全面性、系統性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領導同志多次就推進“雙創”和製造業“雙創”作出重要指示。 我國是製造大國、互聯網應用大國和人口大國,

推動製造業“雙創”, 有利於發揮我國製造業門類齊全、獨立完整、規模龐大的優勢, 有利於發揮我國互聯網應用創新活躍、產業規模領先、人才資本聚集的優勢, 有利於發揮“雙創”集眾智、匯眾力的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 是協同推進“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雙創”的重要抓手, 是我國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戰略機遇, 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建設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 工業和資訊化部高度重視製造業“雙創”工作, 牢固樹立製造業是“雙創”的主戰場、大型製造企業是“雙創”的主力軍、平臺是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的發展理念, 切實將製造業“雙創”平臺作為“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雙創”融合發展的焊接點,

多措並舉推動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 截至2017年6月底, 我國製造業骨幹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達60.0%, 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集群發展的製造業新生態正在形成。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 推動製造業“雙創”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邁進, 特編制此《行動計畫》。

二、總體考慮

《行動計畫》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 在系統研究制約我國製造業由大到強的基礎性、系統性問題的基礎上, 提出了未來三年培育製造業“雙創”平臺的總體要求、主要行動和保障措施, 明確了未來三年製造業“雙創”平臺發展的發展路徑。

具體來說, 《行動計畫》編制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是體現發展新理念。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深刻認識製造業“雙創”激發創新潛能、重構生產體系、引領組織變革、高效配置資源的突出作用, 強化跨界融合、平臺支撐、能力開放的發展思路, 努力探尋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新路徑, 增強經濟轉型的動力。

二是突出轉型新舉措。 互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催生了製造業發展的新動能, 一批引領性、標誌性、顛覆性新技術加速了生產力水準提升, 也引發了生產關係的適應調整與共振。 要適應生產力、生產關係持續調整、快速回應的趨勢,

加速培育製造業“雙創”平臺, 不斷深化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全面推動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 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構建發展新基礎。 近年來, 製造業平臺化、生態化發展趨勢明顯, 產業競爭已從產品、品牌、技術等領域的競爭演變為平臺間的競爭, 要充分認識到製造業“雙創”平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作用, 加快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雙創”平臺和面向制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 充分發揮“雙創”集眾智、匯眾力的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 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

四是打造產業新生態。 圍繞“雙創”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關鍵領域, 培育一批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製造業“雙創”平臺, 發揮大企業的旗艦引領作用和中小企業創新活躍的特點,建立資源富集、開放共用、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雙創”新生態,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新格局。

三、發展目標

《行動計畫》採用了總體目標和細化目標相結合、定性目標和定量目標相結合的方式,提出了2020年製造業“雙創”平臺的發展目標。

在總體目標方面,力爭到2020年底,圍繞“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個領域分別培育一批試點示範專案,重點行業骨幹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

在細化指標方面,《行動計畫》從新生態、新模式、新動能、新環境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製造業“雙創”新生態基本形成、製造業“雙創”新模式廣泛普及、製造業“雙創”新動能快速成長、製造業“雙創”新環境日趨完善。

四、主要任務

圍繞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路徑,聚焦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大關鍵環節,《行動計畫》提出 “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行動、“雙創”平臺+能力開放行動、“雙創”平臺+模式創新行動、“雙創”平臺+區域合作行動4大行動,其中,要素彙聚是基礎,能力開放是核心,模式創新是重點,區域合作是落腳點。

一是“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行動。無論是建設面向製造企業內部的“雙創”平臺,還是面向社會的“雙創”平臺,都需要有效聚合技術、設備、人才、資本、市場等創業創新要素,通過創業創新要素數位化、系統集成化,形成一個線上化、共用化、市場化的“雙創”資源池。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支援建設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雙創”要素彙聚平臺,促進面向生產製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資訊交互和集成協作。例如海爾基於平臺整合了3600家創業創新孵化資源、1333家風險投資機構、120億創投基金,為200多個創業小微、3800多個節點小微和上百萬個微店提供服務,創造超過160萬個就業機會。

二是“雙創”平臺+能力開放行動。製造業“雙創”平臺在資源彙聚的基礎上,通過將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創業孵化等製造能力封裝為可計量、可協同、可交易的服務,實現製造資源和能力的全社會開放共用,推動製造範式的遷移和製造體系的重建。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以基於“雙創”平臺推動全社會研發、生產、孵化等製造能力的線上化、開放化和市場化為重點,實現大企業創業創新要素和能力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精准對接,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門檻。例如航太雲網圍繞生產製造、試驗驗證、計量檢測整合了17大類2600余項專業能力,面向全社會開放126款大型高端工業軟體、1.3萬余項設備設施。

三是“雙創”平臺+模式創新行動。製造業“雙創”平臺作為支撐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落到企業具體實踐上,最終是要支撐企業研發方式、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變革。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基於“雙創”平臺支撐技術研發創新,加快研發設計向協同化、動態化、眾創化轉型,基於“雙創”平臺支撐生產方式變革,加快工業生產向智慧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基於“雙創”平臺支撐組織管理再造,加快組織管理向扁平化、創客化、自組織拓展,培育數位經濟時代下的企業新型能力。

四是“雙創”平臺+區域合作行動。區域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聚集區落地,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影響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形成製造業“雙創”平臺引領發展、地方政府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的產業創新生態。

五、保障措施

《行動計畫》提出了5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各地要會同有關部門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制訂推進方案,抓好工作落實。二是加強政策引導,充分利用現有財政資金管道和產業基金,加大對製造業“雙創”平臺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服務體系,開展製造業“雙創”平臺運行資料監測統計、運行效果評估和網路安全保障。四是深化國際合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雙創”平臺,推動“雙創”平臺“走出去”。五是加快人才培養,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6·18)戰略合作夥伴:

福建聚旺高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揮大企業的旗艦引領作用和中小企業創新活躍的特點,建立資源富集、開放共用、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雙創”新生態,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新格局。

三、發展目標

《行動計畫》採用了總體目標和細化目標相結合、定性目標和定量目標相結合的方式,提出了2020年製造業“雙創”平臺的發展目標。

在總體目標方面,力爭到2020年底,圍繞“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個領域分別培育一批試點示範專案,重點行業骨幹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

在細化指標方面,《行動計畫》從新生態、新模式、新動能、新環境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製造業“雙創”新生態基本形成、製造業“雙創”新模式廣泛普及、製造業“雙創”新動能快速成長、製造業“雙創”新環境日趨完善。

四、主要任務

圍繞製造業“雙創”平臺建設路徑,聚焦要素彙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大關鍵環節,《行動計畫》提出 “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行動、“雙創”平臺+能力開放行動、“雙創”平臺+模式創新行動、“雙創”平臺+區域合作行動4大行動,其中,要素彙聚是基礎,能力開放是核心,模式創新是重點,區域合作是落腳點。

一是“雙創”平臺+要素彙聚行動。無論是建設面向製造企業內部的“雙創”平臺,還是面向社會的“雙創”平臺,都需要有效聚合技術、設備、人才、資本、市場等創業創新要素,通過創業創新要素數位化、系統集成化,形成一個線上化、共用化、市場化的“雙創”資源池。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支援建設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雙創”要素彙聚平臺,促進面向生產製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資訊交互和集成協作。例如海爾基於平臺整合了3600家創業創新孵化資源、1333家風險投資機構、120億創投基金,為200多個創業小微、3800多個節點小微和上百萬個微店提供服務,創造超過160萬個就業機會。

二是“雙創”平臺+能力開放行動。製造業“雙創”平臺在資源彙聚的基礎上,通過將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創業孵化等製造能力封裝為可計量、可協同、可交易的服務,實現製造資源和能力的全社會開放共用,推動製造範式的遷移和製造體系的重建。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以基於“雙創”平臺推動全社會研發、生產、孵化等製造能力的線上化、開放化和市場化為重點,實現大企業創業創新要素和能力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精准對接,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門檻。例如航太雲網圍繞生產製造、試驗驗證、計量檢測整合了17大類2600余項專業能力,面向全社會開放126款大型高端工業軟體、1.3萬余項設備設施。

三是“雙創”平臺+模式創新行動。製造業“雙創”平臺作為支撐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落到企業具體實踐上,最終是要支撐企業研發方式、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變革。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基於“雙創”平臺支撐技術研發創新,加快研發設計向協同化、動態化、眾創化轉型,基於“雙創”平臺支撐生產方式變革,加快工業生產向智慧化、柔性化和服務化轉變,基於“雙創”平臺支撐組織管理再造,加快組織管理向扁平化、創客化、自組織拓展,培育數位經濟時代下的企業新型能力。

四是“雙創”平臺+區域合作行動。區域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該行動的主要任務是,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聚集區落地,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影響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製造業“雙創”示範區,形成製造業“雙創”平臺引領發展、地方政府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的產業創新生態。

五、保障措施

《行動計畫》提出了5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各地要會同有關部門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制訂推進方案,抓好工作落實。二是加強政策引導,充分利用現有財政資金管道和產業基金,加大對製造業“雙創”平臺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服務體系,開展製造業“雙創”平臺運行資料監測統計、運行效果評估和網路安全保障。四是深化國際合作,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雙創”平臺,推動“雙創”平臺“走出去”。五是加快人才培養,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6·18)戰略合作夥伴:

福建聚旺高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